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

浅析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

浅析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摘要:李白的诗歌具有极大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

他诗歌的艺术魅力正是通过他独特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展现出来的。

他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大胆的运用夸张、比喻,对事物进行艺术的描绘。

他的想象丰富奇特,在时间和空间中任意驰骋,无拘无束。

在强烈情感的驱使下,他的诗歌里或爱、或恨、或嬉笑怒骂,种种强烈的感情汇就了一种豪放而又奔放的气势。

本文主要从语言上大胆的夸张艺术、生动形象的比喻、丰富奇特的想象、清新质朴的语言几个方面来阐述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的。

关键词:李白浪漫主义夸张艺术比喻想象清新质朴正文:李白(公元701年-公元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又被后人誉为“诗仙”。

“狂”是他人生的写照,他的侠肝义胆、仙趣、狂醉畅饮极大的激发了其个性中的高傲狂放,形成了他独有的浪漫主义情怀、狂放不羁、豪爽达观的性格。

尽管在其诗歌中总是流露出人生如梦、应该及时行乐的感慨,但其出于内心深处的是对自由自在洒脱人生的向往,对随性、融入自然的渴望。

他所作诗歌,总体风格豪迈奔放,清新飘逸,大气磅礴。

既反映了唐代的繁荣景象,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和傲世独立的人格精神,极具浪漫主义情怀。

在浪漫主义诗人中,李白是伟大的,独一无二的。

杜甫称赞李白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这正说明李白的诗歌具有极大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

李白诗歌的艺术魅力正是通过他独特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展现出来的。

他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大胆的运用夸张、比喻,对事物进行艺术的描绘。

他的想象丰富奇特,在时间和空间中任意驰骋,无拘无束。

在强烈情感的驱使下,他的诗歌里或爱、或恨、或嬉笑怒骂,种种强烈的感情汇就了一种豪放而又奔放的气势。

纵览李白诗歌,不论是古体诗、律诗、乐府诗、歌行体诗歌都给人留下了通俗精炼、明朗、含蓄而又清新明丽的深刻印象,其语言艺术上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大胆的艺术夸张,生动形象的比喻、一咏三叹的反复等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

一、语言上大胆的夸张艺术李白诗歌在语言艺术上的突出特征就是夸张。

《中国文学史》指出李白“特别汲取了民间诗歌中的夸张手法,在创造性的运用中加以提高使这一表现手法益臻完美”①。

李白诗歌运用夸张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具体类型为以下几类:(一)数字、数量化的夸张文学艺术不同于理化,对于数字的要求并不是精准无误。

常常需要用数字来传达溢于言表的含义。

通过数字、数量的使用,让读者产生更深刻的想象,从而达到更有意蕴的效果,这也是是各种数字、数量的审美效果。

在李白的诗歌中,就有大量的诗歌运用数字夸张,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高谈满四座,一日倾千觞。

”“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

”例如突出愁之深,“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其独特之处在于通过“三千丈”的夸张效果所产生的惊人审美效果来突出愁之深,忧之苦。

(二)对比性的夸张这种艺术手法可以表抽象为具体,使被夸物的性状、特征和程度等形象可感,使得夸张的审美艺术效果得以凸显。

李白就擅长运用这一对比性夸张手法,如《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增我情”一句正是这种手法的体现。

沈德潜在《唐诗别裁》第二十卷中评曰:“若将汪伦之情比於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

”②。

李白用深不见底的桃花潭水来映衬出他与汪伦之间的感情,曲径通幽,妙不可言。

(三)比喻性夸张李白的比喻式夸张常常与他那丰富而又奇特的想象力结合在一起,不仅生动而又形象的将事物的特征描绘出来,而且也把自己狂放不羁、洒脱自由的个性融入其中。

比拟就是把一个事物当作另外一个事物来描述、说明。

比喻的辞格是将人比作物、将物比做人,或将甲物化为乙物。

运用这种辞格能收到特有的修辞效果:或增添特有的情味,或把事物写得神形毕现,栩栩如生,抒发爱憎分明的感情。

因此,李白好用这种夸张式的比喻。

如“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就具体的词格而言此首诗既有比喻又有夸张,但重在夸张。

大鹏总有一天会和风飞起,凭借风力直上九天云外。

李白借此表现自己远大的政治抱负。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如果风停了,大鹏飞下来,还能扬起江海里的水。

这气势够夸张也如此壮观,更能表达出诗人对自己人生前程的自信满满。

二、生动形象的比喻李白是一个不屑于苦吟的人,他诗歌中的比喻多是眼前景、眼前事、口头直白易懂的语言,信手拈来、一气呵成。

《寄崔侍御》:“宛溪霜夜听猿愁,去国长如不系舟。

”身在宛溪的秋日寒霜之夜听着猿啼内心不尽的忧愁,离开家乡时间太长我如同一只失去缆船的小舟四处飘泊。

用不系舟表现自己在宦海和尘世中的沉浮情境,形象而又平淡。

再如《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中“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

用浮云的来去无定比喻游子漂泊无定的心意,以夕阳的徐徐而落比喻有所眷恋,借此来比喻自己对有人的眷恋与不舍。

诗人不仅是写景,而且还巧妙地用“浮云”来比喻友人:就象天边的浮云,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谁知道会飘泊到何处呢?无限关切之意自然溢出,而那一轮西沉的红日落得徐缓,把最后的光线投向青山白水,仿佛不忍遽然离开。

也有对友人的祝福之情。

“夕阳无限好”、“长河落日圆”,但愿友人前路阳光灿烂,诸事圆满遂心,呼应了“孤蓬万里征”一句。

有时间、有环境,渲染了气氛,简练、新颖、形象、生动。

三、丰富奇特的想象(一)丰富的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艺术,没有完美的艺术构思,也就不可能产生完美的文学作品。

一切文学艺术都离不开想象。

诗歌创作最基本最显著的特征是饱含着丰富的想象。

浪漫主义诗歌创作大家李白,尽管在他的诗歌中运用了丰富奇特的想象力,但是很少对生活过程作细致如实的描绘,相反而是驰骋想象于广阔的空间,以大自然的景物作为自己想象的天地,给现实生活中没有生命的事物赋予生命和情感,使有生命的事物变为人生的存在或人的化身:山知人意,花露笑颜,月亮与他做伴,鸟兽任他驱使……把平淡的生活装点得美妙可爱,寄托着诗人美好的理想,无尽的追求 。

《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全诗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并借景抒情。

在领会诗人丰富的想象力的同时,也感受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诗的前两句讲的是远望庐山和瀑布的景色:香炉峰上团团雾气,在阳光的照射下,成了紫色的云霞,瀑布像是一条巨大的白练似的。

后两句既讲了瀑布的样子,又抒发了作者的感受。

飞腾而下的瀑流从高高的山上奔腾而下,足足有三千尺。

把山的高峻陡峭,瀑布奔腾而下、势不可挡的气魄尽显无疑。

(二)奇特的想象李白诗歌里的想象经常是出人意表但又入情入理,新颖不俗而又不流于怪异。

《哭宣城善酿纪叟》这是一首冥诗,遐想自然、真切,合乎人情,使读者在感情上容易接受,并不荒诞可笑。

纪叟是酿酒高手,住在敬亭山下,用敬亭山泉酿造美酒。

唐代名酒多用“春”命名”。

“斗酒诗百篇”的李白是一个嗜酒如命的人。

当年,他畅饮着纪叟酿的酒,飘飘欲仙,诗兴大发。

李白用襟怀、深情、豪放、博大,痛饮着一杯杯浓浓的酒,酿造出一首首美妙的诗,飘撒在“上江人文之盛”的江城。

纪叟与李白因酒有了不了情缘。

这就是这首诗省略的李白为什么要哭纪叟的前提。

一年以后,李白仍然行走在江城的街道上,往事重现在眼前。

再次来到纪叟酒店门口,酒幡仍然招展,店里宾客满堂,思念穿过岁月的时空,像罡风一样悄然来袭。

当他得知纪叟不幸谢世,葬在敬亭山下后,悲痛欲绝,放声痛哭,想:纪叟生前能酿出老春酒,如今在黄泉之下仍然能酿造出一坛坛美酒,便自然而然产生“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 的遐想。

接着,诗人又为黄泉下的好友担忧:纪叟在阴间仍操旧业,他的酒又卖给谁呢?因为只有我李白才是纪叟最信赖的顾客,是他的知音。

为了表达这种心情,诗人自然而然发出疑问:“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 酿酒与沽酒,是李白与纪叟生前最平常的事,如今死生分离,阴阳两隔,就是这些事最让人难忘,容易引起伤感。

诗人抓住这一生活细节,赋予浪漫的色彩,加以渲染。

人们读到这里:酒乎,心乎?让人感受到诚信与慷慨,坚信和推崇,诗人与纪叟在青山秀水的江城氤氲、酿造出浓郁、真挚的友情,感人至深。

这种想象完全合情合理,感情的传达也真挚诚恳。

四、清新质朴的语言诗人自由解放的思想情操和具有平民倾向的个性,使他能更深入地开掘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人情美,他的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事物做细致的描述。

李白诗歌语言总体特色是清新质朴、天真自然、不加雕琢、一气呵成。

诗人写诗主张“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这也是对李白诗歌最为贴切的描述。

例如《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子夜吴歌》是六朝时南方著名的情歌,多写少女对情人热烈深挚地思念的思想感情,其情非常真诚缠绵,李白正是掌握住了这种表达感情的特点,在本诗中成功地描写了闺中思妇那种难以驱遣的愁思。

“长安”两句写景,为抒情创造环境气氛。

皎洁的月光照射着长安城,出现一片银白色的世界,这时随着飒飒秋风,传来此伏彼起的捣衣声。

捣衣含蕴着思妇对征人的深厚情意。

“秋风”两句承上而正面抒情。

思妇的深沉无尽的情思,阵阵秋风不仅吹拂不掉,反而勾起她对远方丈夫的忆念,更增加她的愁怀。

“不尽”既是秋风阵阵,也是情思的悠长不断。

这不断的情思又总是飞向远方,是那样执着,一往情深。

最后两句思妇直接倾诉自己的愿望,希望丈夫早日安定边疆,返回家园和亲人团聚,过和平安定的生活,表现了诗人对劳动妇女的同情。

这首民歌气味很浓的乐府诗,语言朴素自然,不假雕饰,又不失生动活泼,流丽婉转,真切感人。

再如《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晨才辞别了五彩云霞映照中的白帝城,一天时间就回到了千里之遥的江陵,只听见两岸山间猿啼的声音连续不停,轻快的小舟已经从重重叠叠的高山峻岭中的江面驶过了。

全诗给人一种锋棱挺拔、空灵飞动之感。

全诗洋溢的是诗人经过艰难岁月之后突然迸发的一种激情,故雄峻迅疾中,又有豪情欢悦。

快船快意,使人神远。

后人赞此篇谓:“惊风雨而泣鬼神矣”(杨慎《升庵诗话》)④。

为了表达畅快的心情,诗人还特意用上平“删”韵的间、还、山作韵脚,读来是那样悠扬、轻快,令人百诵不厌。

其语言通俗易懂,清新自然,读起来朗朗上口。

李白无疑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无的数杰出诗人其中最具神韵的天才诗人,盛唐诗歌的气、情、神等在李白的诗歌中被发挥得淋漓尽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