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人的发展整理版PPT
大器晚成 的李时珍, 六十岁成 《本草纲目》
人的智力的多样性
1943年出生,1971 年获哈佛大学博士 学位,现任哈佛大 学心理学、教育学 教授,波士顿大学 医学院兼职教授。 1983年创建多元智 力理论,被誉为 “推动美国教育改 革的首席科学家”。
学习者学习风格的差异性
个体身心发展的差异性与教育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一百年前,梁启超:“教育就是教人学做 人,学做现代的人。”
一千年前,韩愈:“师者,传道、授业、 解惑者也。”
两千年前,《圣经》:“教孩童走他当行 的道,即便到老,也不偏离。”
人是什么?
“人是万物尺度”(普罗塔格拉) “人是政治的动物”(亚里斯多德)
1.
学生的学习方式各不相同,学习速度有快有慢, 学习的程度有深有浅。
认知风格不同的学生表现出不同的信息加工方 式。 学生心理发展的差异性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 在要求教育活动要做到因材施教。
视频:因材施教
2.
3.
孔子的因材施教: “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 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 子夏。” 还有礼仪:子华;农事:子迟;教师:曾点; 经商:……军事:……
闻斯行诸?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 在,如之何闻斯行诸?”冉有问:“闻斯 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不 解,问孔子。子曰:”求也退,故进之; 由也兼人,故退之。”
学生的差异无处不在
学生学习的差异
学生感知学习信息的通道
个性偏好差异—或喜宽松或喜严谨; 视觉—80%以上学习信 知觉通道差异—或视觉或听觉或动觉; 息的来源; 承载能力差异—或载量大或载量低; 听觉—50%的在校时间 所从事的事情; 知觉风格差异—或部分认知或整体认知; 触觉—影响注意集中的 抵抗干扰差异—或多通道或单一通道; 源头; 教室座位差异—前面与中间现象; 嗅觉—干扰学习过程; 智力发展差异—或举一反三或举三反一; 本体觉—疲劳感的预报; 智力构成成份差异—不同的孩子走不同 平衡觉—掌管空间关系; 的筋
皮亚杰儿童守恒实验
皮亚杰“三山实验”
揭示了儿童的自我 中心性,即不能从 对方的角度来看世 界、想问题。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 Erikson's psychosocial stages
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0岁—1岁) 自主性对羞愧和怀疑(1岁—3岁) 主动对内疚(3岁—5岁) 勤奋对自卑(6岁—12岁)
关键期概念由来:劳伦兹与他的印刻学习
(Lorenz and the imprinting)
奥地利的生态学家劳伦兹在 研究小动物发育的过程中首先 提出这一概念。
小鸭子在破壳后不久,鸭 妈妈会带着它们四下走动一圈。 从此以后把这个母鸭当作它们 的妈妈。科学家把这一现象称 为“印刻学习”。劳伦兹在小 鸭子出生后的10~16个小时, 不先让它们看到母鸭,而首先 看到劳伦兹自己,于是,有趣的 事情发生了。
2.
•
针对童年期、少年期、青年初期的学生, 应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 童年期:教学内容上应讲些比较具体的知识和浅
显的道理,教学方法上多采用直观教具。
少年期:抽象思维有所发展,但常需要具体的感
性经验作支持。
青年初期:抽象思维居于主要地位,能进行理论
的推断。
4、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即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因遗传与环境的交互 影响,使个体之间在身心特征上所显示的 彼此不同的现象。
一、人的发展规律
什么是人的发展 发展:事物有规律的运动变化过程。 人的发展是指个体的人从出生到生命终止这一 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身心两个方面的积 极变化和完善过程。 身:机体的正常发育和身体素质的健康成长 心:心理过程和道德情操 身心各方面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
1、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
身体发展的顺序性
从上到下、从内到外、从粗到细。 头尾律、近远律、粗细律
•
心理发展的顺序性
感知、记忆、思维……
启发意义:教育要循序渐进,不可拔苗助长
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 由低级到高级
2、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表现为相邻两个阶 段进行着有规律的更替,前一个阶段已经 做好了向后一个阶段过渡的准备。 每一个阶段内部表现为数量的变化,而阶 段之间表现为质变。
人具有—— 发展性; “人不过是自然界中有思想的脆弱的芦苇”(帕斯 自主性; 卡) 创造性; “人是一根系于兽与超人间的软锁“(尼采) “人的一半是天使,另一半是野兽”(狄德罗) 历史性; “人的本质是探求生存的意义”(沃克) 多样性; “人是由劳动创造的”(恩格斯) 差异性;
5、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表现为机体的某一方面的机能损失甚至缺 失后,可通过另一方面机能的超常发展得 到补偿。 个体某方面的机能可能因经受特殊训练而 得到强化。
盲人调琴师陈燕
小时侯因患先天性白内障疾病, 五个月大的时候就被父母遗弃, 是她的姥姥收养了她并把她抚 养成人。1990年,盲人调律师 李任伟在北京市盲人学校开设 了第一期盲人钢琴调律班,陈 燕成为学员。此后,她成为了 中国第一位女盲人钢琴调律师, 如今已是国家一级钢琴调律师。 四年苦学 十年努力玩转8000 钢琴零件 经过四年的苦学, 陈燕最终掌握了当时最为先进 的钢琴调律技术。但要将一架 钢琴中的8000多个零件熟记于 心,能及时发现影响音准的零 件,并调出正确的音律,
第二节、影响人身心发展的主要因 素
遗传
个体的主观能动 性
环境 人的发展
教育
1、 遗传
是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 制约着人身心发展过程与阶段 是人的个别差异的重要原因 遗传素质在一定程度上随后天训练而改变
遗传的基本单位是基因, 主要成分是由20多种氨基酸 构成的脱氧核糖核酸(DNA)。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在双亲 的生殖细胞(精子或卵子) 形成之初,每个细胞都只从 可利用的一个基因中接受一 个等位基因,这个过程是随 机决定的。每对等位基因又 进行同样的随机分裂,这种 分裂贯穿于亲体的整个基因 复制中,并把所有的等位基 因对有效地分给独立的生殖 细胞。
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位热情而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为了使学生 更好地学习及提供一个更有情趣的学习环境。 新学年开始了,他对教室进行了一番精心的 布置,教室内周围的墙上张贴了各种各样、 生动有趣的图画,窗台上还摆上了花草、植 物,使课室充满了生机。请你判断,它将产 生什么样的效果?为什么?
这位热情的教师出发点虽然很好,但事与愿违,反而产生分散学生注 意,影响学生集中学习的效果。根据无意注意的规律,有趣的图画, 室内的花草、植物这些新异的刺激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尤其对低年 级学生,他们容易把注意转移到欣赏图画、花草植物上,而影响了专 心听课。
皮亚杰 (Jean Piaget 1896-1980)
感知运动(sensorimotor) (0岁—2岁) 前运算(preoperational) (2岁—7岁) 具体运算(concrete operational) (7岁—11岁) 形式运算(formal operational) (11岁以后)
第二次生长高峰
这种捉摸不定、忽热忽冷的变化,正是 青春期少年的总貌。十一二岁到十七 八岁是特殊的年龄段,它为一个发展 中的人从经验冲突的生活方式中提供 不同的处理方法和机会。
不知道是10岁 还是11岁?
要特别重视饮食和营养
一定要吃早餐; 三餐定时; 多补充钙质,帮助骨骼成长; 女生要多补充铁质以防止贫血; 青少年正当成长发育的阶段,不要随便节食; 每天要均衡摄取六大类食物,不要偏食;
高尔顿一生中发表了 超过340篇的报告和书 籍。 他在1883年率先使用 “优生学” (eugenics)一词。 在他于1869年的著作 《遗传的天才》 (Hereditary Genius) 中,主张人类的才能 是通过遗传延续的。
“人的唯一性、人的不可重复性是一个事实”(赫 勒)
……
……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 活动
教育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教育目标 的实现过程就是把青少年儿童培养成我们 所需要的人的过程,所以教育学也是人学, 是关于人的某些特征的学问;教育就要适 应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促进人的健康发 展。
一、人的发展规律 二、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 三、教育应促进人的发展
青少年: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成年早期:亲密对孤独 成年中期:繁殖对停滞 成年晚期:完美感对绝望
艾里克森(1902— 1994),生于德国 的美国神经病学家, 著名的发展心理学 家和精神分析学家。
柯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论
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与教育
是指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人的身心特点具有独特 的年龄特征。即人的心理发展过程中各年龄阶段 所特有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身体发展的阶段性 心理发展的阶段性
多运动,有助成长发育
我为什么没他高?
保障充足的睡眠
《京华时报》2011年1月25日,联 合新浪教育频道共同开展了“中小 学生睡眠时间”问卷调查。调查结 果显示,近一半的孩子每天22点钟 之后才能睡觉,50.1%的家长认为, 睡眠时间不足已经影响了孩子的日 常学习和生长发育。而本应上床睡 觉的时间,56.8%的学生在学习。
盲人调琴师
法国闻香师卡罗齐内
卡卢齐内是格拉斯哥 福拉格纳香水制造厂 的闻香师,他已有25 年的“鼻子”工作生 涯。一名合格的闻香 师至少要能分辨出 3000种香味。目前世 界上从事这一职业的 人只有500人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