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反应的预防和处理
二、常见输液反应: 1、发热反应: ① 原因:输入的溶液或制剂不纯、 输液器污染、无菌操作执行不严等导 致输入致热物质;致热原量为0.06- 1ug/L。 ② 临床表现:发冷、寒战、发热 (40度)伴头痛、恶心、呕吐等全身 症状。
2、静脉炎: ① 原因:输入刺激性强、浓度过高 的药液;静脉导管留置时间过长引 起化学炎性反应;(外周静脉<3天, 中心静脉<7天,需长期输液建议采 用PICC);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导 致局部静脉感染。
4、空气栓塞 ① 原因:输液导管内大量空气未排 尽,导管连接不紧有漏气;加压输 液、输血过程中监护不到位;输液 完毕未及时发现。 ② 临床表现:胸部不适或有胸骨后 疼痛;呼吸困难和严重的发绀,并 伴有濒死感;听诊心前区有响亮、 持续的水泡声。
5、药物不良反应 每个不同性质药物的可出现不同的 不良反应。
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输液过程 中加强巡视;加强宣教,防止患者 自行调节输液速度。
严格遵循规章制度来执行,对其防 范应当不难。但由于种种原因输液 反应还是时有发生,在日常工作中 一旦发生输液反应医生护士都很被 动,为此而产生的医疗纠纷也不少。
所以,还必须强调: ㈠,把好药品质量关:选购质
量保障体系完好的厂家产品,选购 不易发生输液反应的液体;
㈢是液体与体温温差过大:临床中 输液反应常发生于酷热或寒冷季 节。如果存放液体的房间,冬天 供暖不足,夏天制冷过度,都会 使液体温度过凉,使液体与人体 温差加大,过凉的液体输入人体 而导致输液反应;
㈣是输液速度过快:凉的液体快速 进入人体而致输液反应;
㈤ 联合用药过多和药物配伍不当: 反复穿刺瓶塞导致污染机会增加; 药物配伍不当产生结晶或药液的PH 值发生改变。液体配伍过杂:如果 一组液体中加入药物品种过多,药 品之间产生肉眼不可见的化学反应, 生成致热原而致输液反应。
而后者的本质是速发型过敏性休克, 其前驱症状发生数秒、数十秒后即 出现面色苍灰、恶心呕吐、冷汗淋 漓、瘫倒下去、呼吸浅促、脉博细 速、频死感、昏厥、心跳呼吸骤停, 是一种骤然哀竭,其临床过程以秒 计,与前者相比要急骤得多,无寒 战高热过程。
㈡是液体配制程序不过关:护士在 液体配制过程中麻痹大意,未能履 行“三查七对”,对液体外观未予 仔细查验;或来作到“一人一管”、 “一液一管”,用同一支注射器给 多人或多组液体配制药液,致医源 性致热源输入人体;
① 微粒:我国药典规定,每1ml输液 剂中,直径>10um的不溶微粒不能 >20个,直径>25um的不溶微粒不能 >2个。安瓿的切割与消毒不当,产 生玻璃碎屑、砂粒;加药针头不锐 利;瓶塞质量差;消毒不洁净,无 菌操作不严。
㈡液体和输液器的处理: 有争议→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属双方 共同签名封存,由医院负责保管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 无争议→一般情况下保存24小时。
六、输液反应的处理 首先要准确判断,简单说,输
液反应就是热源反应所致的寒战高 热,与“速发型过敏反应”不同。 虽然二者在刚发生时都有面色苍白、 胸闷、恶心等前驱表现,但前者发 冷寒战更突出,约10--15分钟后面色 潮红,寒战过后或同时出现高热、 超高热,临床发展以分钟计,与后 者相比相对较平稳;
㈤,输液速度要慢;
㈥,液体配伍应避繁就简,尤 其中药针剂最好不与西药配伍混合, 如要用,必须有文献资料支持作依据, 不可凭经验或想当然。
五、㈠输液反应处理制度化: 发生输液反应→立即更换液体
和输液器→根据患者的症状进行用 药和抢救→妥善保留换下来的液体 和输液器→填写输液反应登记表 (药剂科、护理部、院感科);做 好相应的记录。
② 临床表现: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 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 热、疼痛可伴有全身其他症状。
3、循环负荷过重 ① 原因:输液速度过快;短时间内 输入液体量过多,循环血容量剧增, 心脏负荷过重;患者原有心肺功能 不全。 ② 临床表现:突然出现呼吸困难、 胸闷、咳嗽、咳粉红色泡沫样痰; 肺部布满罗音;心率快、心率不齐。
② 注射器污染放置时间:未能做到 一人一管配药,一幅注射器重复多 次使用,放置时间过长,研究报道 加药后注射器1小时监测,细菌污染 率为21.2%。
③ 环境空气污染:治疗室环境的洁 净度和空气的质量对液体的质量有 直接影响。
④药物配置后放置时间过久发生污 染或理化性质改变;中成药制剂不 纯。
⑤ 护士手污染:洗手肥皂大量细菌 污染;擦手毛巾细菌污染;患者 皮肤污垢不彻底。
输液反应的预防和处理
油车港镇卫生院 张文明
2009年2月26日
一、输液反应的概念: 输液反应是医疗活动中极为
常见的现象,其本身并无致死性。 但它可诱导病人基础疾病恶化而 带来生命危险。临床中应重在防 范;一旦发生,判断要准确,处 置要果断。
在输液过程中,因某种原因发生 的患者原发疾病没有的症状和体征。 发生时间在输液后15分钟――1小时 内,输液液体量100ml左右。停药数 小时后症状缓解或消失。
6、配伍不合理引起的不良反应 一组液体中加药过多、有明确
的配伍禁忌(药品出现理化性质的 改变、酸碱性液体中加药、中药注 射液中加药、糖盐水中加药不当、 同类药物同时使用)、使用药品过 多(“三素一汤”、无指征的“两 联”,“三联”抗菌素应用)。
三、输液反应的原因: ㈠是液体与药品质量不过关:液体 或药品在生产过程中把关不严,混 入了致热源。致热源进入人体导致 寒战发热反应;
如有的一组液体中加入青霉素、病 毒唑、双黄连或穿琥宁、地塞米松 等,加上液体本身的药物成分共5--6 种之多,实属不当,这都有利于输 液反应的发生。
㈥ 患者自身的特异性体质与病理状 态
四、输液反应的预防: 针对上述原因,严格的无菌操
作;安瓿的正确消毒;操作台的清 洁;治疗室环境的清洁;加药针筒 和针头的正确选择;牢记手卫生的 概念;正确合理配置药液;粉剂要 完全溶解;药液现配现用;
㈡把好液体配制关:每一位护 士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在操作 前都养成先把液体瓶倒过来晃一晃、 对着窗口看一看(看有无杂质及混浊)、 把住瓶盖转一转(看瓶盖是否松动)、 配好液体再晃一晃看一看的好习惯;
㈢,坚持“一人一管”、“一液 一管”;
㈣,缩小液体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