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人员继续教育《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人员素质教育》试卷(03)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
1、建设生态文明,以( )为本质要求。
A、把握自然规律、尊重自然
B、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和谐共生
C、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D、建立可持续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以及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2、下列选项中,那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A、“三同步”的前提是同步发展
B、“三同步”的目的是同步实施
C、“三同步”的关键是同步规划
D、“三同步、三统一”方针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3、关于绿色消费,下列哪一说法不正确?()
A、绿色消费鼓励多次性、耐用性消费
B、绿色消费鼓励增多一次性消费
C、绿色消费鼓励适度消费
D、绿色消费鼓励层次消费
4、中国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国
A、最大
B、第二大
C、第三大
D、第五大
5、1997年12月11日,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其他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
A、《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B、《京都议定书》
C、《哥本哈根议定书》
D、《坎昆协议》
6、我国草地面积约4亿公顷,居世界()
A、第一位
B、第二位
C、第三位
D、第五位
7、()是职业道德的行为因素
A、职业道德认识
B、职业道德情感与意志
C、职业道德信念
D、职业道德习惯
8、职业荣誉是职业义务和职业良心的( )。
A、价值尺度
B、价值目标
C、价值中立
D、价值冲突
9、( )是指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积累,并通过食物链进一步积累,使得生物体中该污染物的含量达到物理环境的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百万倍。
A、物理迁移
B、化学迁移
C、生物迁移
D、富集
10、()的代表性语言是“不解决环境问题,人类将生活在幸福的坟墓之中”
A、《寂静的春天》
B、《增长的极限》
C、《只有一个地球》
D、《我们憧憬的未来》
11、中国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应把()作为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
A、经济结构调整
B、保障和改善民生
C、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D、全面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12、()是指一个特定的、具体的环境,或者构成该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群生存、繁衍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度程度。
A、环境要素
B、环境质量
C、环境容量
D、环境系统
13、影响臭氧层的化学物质主要是()
A、二氧化碳
B、温室气体
C、氟氯烃和其他卤代化合物
D、氯化合物
14、()的代表性观点是“没有环境保护的繁荣是推迟执行的灾难”。
A、《寂静的春天》
B、《增长的极限》
C、《只有一个地球》
D、《我们憧憬的未来》
15、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
A、《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B、《京都议定书》
C、《哥本哈根议定书》
D、《坎昆协议》
16、预计到202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总体上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A、50%
B、60%
C、70%
D、80%
17、中国环境保护三大基本政策中,核心是( )。
A、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B、谁污染、谁治理
C、强化环境管理
D、清洁能源
18、建设生态文明,以( )为着眼点。
A、把握自然规律、尊重自然
B、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和谐共生
C、环境承载力
D、建立可持续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以及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19、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是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
A、减量化原则
B、效益最大化原则
C、再循环原则
D、再使用原则
20、《京都议定书》对()没有规定具体的减排义务。
A、美国
B、欧盟
C、东欧各国
D、发展中国家
二、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两个正确,
1、建设生态文明,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2005年,胡锦涛同志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首次提出,要在全社会大力进行生态文明教育。
B、党的十七大把建设生态文明列为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之一,作为一项战略任务确定下来。
C、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把“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作为“十二五”时期的重要战略任务。
D、党的十八界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确立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2、节能环保产业涉及的领域包括()
A、节能技术和装备C、先进环保技术和装备
B、高效节能产品D、环保产品和环保服务
3、发展循环经济,()
A、有利于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
B、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C、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D、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4、下列选项中,哪些属于践行低碳生活?
A、减少装修铝材、钢材、木材及建筑陶瓷的使用量
B、农村住宅使用节能砖
C、合理使用空调
D、农村住宅使用太阳能供暖
5、下列选项中,哪些是在日常生活中培养环境意识、养成环保习惯的具体体现:
A、垃圾分类回收
B、拒绝“白色垃圾”
C、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
D、拒绝过分包装
6、我国农村城镇化过程中环境恶化的原因有( )
A、缺乏环保理念
B、当前城市发展模式存在弊端
C、资源价格管理机制的缺失
D、缺乏科学合理的城镇市规划
7、我国节能减排的保障措施包括( )
A、完善节能减排投入机制
B、完善促进节能减排的经济政策
C、推广节能减排市场化机制
D、深入实施节能减排科技专项行动
8、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指导思想上: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不断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为保护全球气候作出新的贡献。
A、以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
B、以保障经济发展为核心
C、以节约能源、优化能源结构、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为重点
D、以科学技术进步为支撑
9、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利用法的优点是()
A、投资较低
B、能产生多种产品,经济效益不错,无二次污染
C、废水不外排,气体可回收制沼气
D、垃圾中的病原体被彻底消灭,无害化程度高
10、下列选项中,哪些属于自然资源的特征?
A、可用性
B、区域性
C、唯一性
D、多宜性
三、判断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一句话,陈述正确的在其后面的
1、( ) 低碳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2、( )发展生态农业是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必然选择。
3、( )减量化原则要求产品的包装应该追求豪华漂亮。
4、( )在Excel的单元格中不可以插入图片。
5、( )在Word文档中进行的任何操作都不能被撤销。
6、( )运算速度快不是计算机的特点。
7、( )在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中,污染税和污染费政策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政策。
8、 ( )热带雨林一旦遭到破坏,将会引起全球气候变化,并导致整个生态环境失调。
9、 (×)水体和空气污染一般会滞留在本国本地。
10、(√ )如果人口的增长、生产的发展,不考虑环境条件的制约作用,超出了环境允许
的极限,就会导致环境污染与破坏,造成资源的枯竭和对人类健康的损害。
11、(√ )没有消费方式的根本转变,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将大打折扣。
12、(√ )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
13、(√ )生态农业是结合传统有机农业技术精华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农业。
14、(× )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是相同的概念。
15、(√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生产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
16、(√ )矿产资源无价或矿产资源低价,是导致矿产资源浪费和不合理利用的一个根本
原因。
17、(√ )“三统一”实际上是贯穿于“三同步”全过程的一条最基本原则。
18、(√ ) 2014年1月4日,国家减灾办、民政部通报2013年自然灾情,首次将雾霾天
气纳入。
19、(√ )传统发展观倾向于单向度地显示人类征服自然所获得的经济利润,没有考虑经
济增长所付出的资源环境成本。
20、(√ )我国资源相对紧缺,人均资源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四、名词解释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32字方针”
2、节能环保产业
五、简答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水资源的措施有哪些?
2、如何综合防治水土流失?
六、论述题(本题20分)
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倡导绿色行为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