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水蜜蜂小镇扶贫车间项目实施方案(泸水市大龙塘易地搬迁安置点)(2019年度)资金来源:泸水市财政涉农整合资金资金使用方向:泸水蜜蜂小镇扶贫车间项目实施方案(泸水市大龙塘易地搬迁安置点)实施单位(签章):泸水三农扶贫开发有限公司日期:二〇一九年叁月柒日泸水蜜蜂小镇扶贫车间项目实施方案(泸水市大龙塘易地搬迁安置点)扶贫车间是探索创新劳动力转移就业,实现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地就近就业的一项重要举措,主要设置在乡镇(村)闲置土地、房屋,创办的“厂房式扶贫车间”和分散加工的“居家式扶贫车间”等模式。
两年多来,全省已建立扶贫车间5793个,吸纳贫困劳动力297697人。
为进一步做好产业扶贫工作,解决贫困人口就近就业脱贫,个人和村集体通过“就业扶贫车间”获得收入,帮助建档立卡户脱贫,实现贫困户顾家挣钱两不误。
“泸水蜜蜂小镇扶贫车间”是以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扶贫车间工作指南》为政策指引,是以泸水三农扶贫开发有限公司的中蜂产业扶贫项目为依托,结合大龙塘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实际情况,以区域资源为特色、以农产品中华土蜂为基础而建设的。
一、项目概况(一)项目名称:泸水蜜蜂小镇扶贫车间项目(二)项目建设单位:泸水三农扶贫开发有限公司(三)项目建设地点:泸水市六库镇大龙塘安置点二、项目建设的背景和意义(一)项目建设背景泸水属高山峡谷地带,土地资源贫瘠而少,恶劣的自然条件限制了发展,加上因病、因学,缺技术、内生动力不足等,各种因素相互叠加,社会发育程度较低。
虽劳动力富集,但由于缺土地、缺技术、缺市场,资源没有得到有效整合。
绝大部分贫困群众外出打工,脱贫产业难以带动。
在政府的引导下,泸水大范围易地搬迁,易地搬迁后贫困户们又将面临远离生产资源的问题,生活来源受到限制。
为更好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发展动力,提高发展能力,急需建设扶贫车间和精准选择发展脱贫产业,提升社区的差异化的持续“造血”能力,就近就地解决广大贫困群众脱贫、择业和就业等问题。
泸水地处云南西北部,森林覆盖率76%,蜜源丰富,花期长,为中华土蜂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基础。
俄罗斯生物学家尼古拉∙齐金研究发现,养蜂人是最长寿的工种。
现实中发现,养蜂人几乎不得癌症。
这主要与养蜂人经常挨蜂蛰刺蜂毒、经常吃到纯正的天然未加工的原生态蜂产品、负氧离子的自然生态环境等有关。
养蜂人最长寿、几乎不得癌症,是整个蜂业最大的价值,但蜂业同行中真正能挖掘出此健康价值者寥寥无几,多数停留在蜂产品的层面,陷入同质化竞争。
全球的消费者对中国食品安全的信任度很低,对蜜蜂行业的信任度更低。
目前中国蜂产品的消费主力人群是老年人,儿童消费几乎为0。
以蜂蜜为例,国际发达国家无论男女老少,都是蜂蜜的爱好者,他们的蜂蜜人均年消费超2000克,而中国人均年消费只有约200克,和国际发达国家比较,中国的市场空间潜力巨大。
动物源性食品的问题本身就很突出,加上很多造假者、造谣者的涌现,比如中国蜂蜜标准低、造假者掺糖浆、用意大利蜂蜜冒充土蜂蜜等等,比如蜂蜜有激素、蜂蜜会长胖、蜂蜜会得糖尿病、蜂蜜有药残等等,都造成中国人对蜂蜜的需求量极少,少数的中高端消费者往往选择新西兰等国外品牌的蜂蜜。
中国蜜蜂行业的最大痛点是蜂蜜的造假和药物残留的安全问题,以及消费者对蜜蜂更多的价值几乎没有认知等。
谁能解决这个行业痛点,谁就能成为行业的领先者。
我们分析发现,传统中蜂的蜂产品是以蜂蜜为主,采收的方式主要为割脾、挤压出蜜的方式,每次采蜜量很少,蜂群弱小爱逃跑,蜂农的劳动强度大,造成养殖无法专业化、无法大规模复制。
此法采集的蜂蜜品质也有一些缺点,比如:卫生条件较差、杂质多、易变味、难以长期储存等。
现代采用活框养殖中蜂的方式也逐渐普及,但因蜂种、养殖技术等原因,难以形成规模化强群养殖,采收的方式主要是采用摇蜜桶离心甩蜜的形式进行。
这种方法采集的蜂蜜往往过于追求蜂蜜产量,无法以完全封盖的巢蜜形式销售,只能通过加热、加工、装瓶的形式销售,极大地破坏了中华土蜂的可识别性、原生态、安全、健康等优势。
市面上也出现了一部分封盖巢蜜,但需要用勺子挖取食用,直接食用非常粘牙、齁嗓子,泡水喝蜂蜡又粘杯子,直接食用非常不方便,无法品尝出蜂巢蜜的天然花香味道。
加上蜂产品企业恶意压价,逼迫蜂农掺假饲喂蜜蜂的造假巢蜜,因此普通封盖巢蜜的市场曾经爆炸式增长,但又迅速回落至几乎无人问津。
泸水位置偏远、物流成本高,本次中华土蜂扶贫项目显然不能简单模仿传统蜂产业的养殖、加工、销售的模式,分析并解决行业的痛点,打造规划中华土蜂的核心价值,定位在差异化的客户群体,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价值,形成泸水独特的、持续的中华土蜂品牌。
本扶贫车间就是从蜜蜂对人类健康价值的根本点出发,解决蜂业的行业最大的痛点:中华土蜂蜜的真假问题、安全问题,挖掘出中蜂更多的价值。
中华土蜂具有中蜂封盖巢蜜口感更酸甜醇香、口感识别性强,土蜂蜂蜡更醇香,蜂毒毒性小、过敏几率极低等独特优势。
为了让最终的消费者认同和感受体验这些独特优势,我们秉承“蜂蜜最好的车间是蜂箱”、“最完美的工艺是蜂蜜酿造”、“封盖成熟蜜是塔尖上蜂蜜”、“蜜蜂对人类健康最大的贡献是蜂毒蜡疗”、“99%=0”等天然生态健康理念,引进强群中蜂、中蜂自流巢蜜技术、蜂一把蜜蜂小镇的全家庭健康美容体验的模式,将中华土蜂蜜的价值以自流巢蜜自动流蜜、安全美味的超级临场体验的形式,最大化地、直观地呈现给最终消费者,真正实现了从蜂箱到餐桌的无与伦比的视觉和味觉的体验享受。
本扶贫车间以中华土蜂为核心主题,以“中华土蜂、蜜源花卉、健康美容”等创新产品和服务为核心,打造体验式蜜蜂小镇的前端基础。
本扶贫车间从中华土蜂基地到强群养殖示范,从蜜源植物到自流蜜、花卉精油蜂妆DIY及美食DIY,从农产品的初加工到DIY消费升级体验,从养殖技能到健康美容技能培训,从巢蜜到蜂毒蜂蜡健康调理,从蜜蜂科普到蜜蜂与人类健康等体验,从大农业到大健康,是将蜜蜂、花卉、健康、美容等有机结合为一体的“全新体验空间”。
本扶贫车间主要项目有:蜜蜂科普体验、中华土蜂巢蜜、中蜂自流巢蜜、手工蜂蜜美食DIY、手工蜂妆DIY、蜂毒蜂蜡调理、中蜂巢蜜初加工、蜂蜡初加工等等。
蜜蜂小镇的体验模式创新,在全球范围内均处于领先地位,深受有着健康、安全观念的消费者喜爱,尤其受到生活在城市的中高端亲子家庭、上班族的追捧。
全新的体验式蜜蜂小镇的市场定位,绕开了传统蜂产品的中老年客户定位,系统化地建立文化、品牌、技术、产品、服务等全方位中高端竞争优势,主要定位为中高端亲子家庭、学生、上班族,使得传统蜂产品企业难以模仿,有效避免了同质竞争、恶性竞争、价格竞争。
本体验式扶贫车间将作为泸水蜜蜂小镇模式的起点,将成为泸水市中蜂蜂种改良与技术培训基地、中蜂健康美容技能培训基地、亲子家庭体验基地、本市学生蜜蜂科普基地体验基地、本市工薪族体验基地、云南省乃至全国会员的休闲体验场所,成为中蜂产业升级、消费升级的体验展示平台。
(二)项目建设意义产业是民生之本。
“不愁吃、不愁穿”需要以稳定的收入为基础,需要以稳定的产业作保证。
产业扶贫是帮助贫困群众增收的主要手段,是精准脱贫的重要举措。
建设“消费升级体验式扶贫车间”,对于促进贫困人口就近就地就业,做好就业扶贫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是深入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确保贫困村、贫困群众实现稳定脱贫的主要载体和重要抓手。
泸水蜜蜂小镇扶贫车间的建立,可大力推进脱贫、就业等扶贫示范作用,吸纳贫困家庭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拓宽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易地搬迁户在家门口就业的渠道,可更好地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发展动力,提高他们的产业就业能力,精准实现贫困人口稳就业、促增收、助脱贫。
本体验式扶贫车间后续将结合生产和市场需要,扩大规模、丰富业态,同时将根据各区域位置和特点,统一规划分布实施,以点带面,逐步补充完善体验式的蜜蜂小镇模式,推动泸水中华土蜂与健康美容产业的全面升级,塑造泸水中华土蜂中高端品牌形象,逐步解决泸水易地拆迁安置村民的脱贫和产业就业,实现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建设体验式扶贫车间的可行性基础(一)人力及技术资源基础:蜂蜜、蜂巢、蜂蜡初加工车间的建设、蜜源植物基地建设和样板养殖小区建设均需要劳动力,大龙塘安置点建档立卡户及居住地所形成的人口为项目提供了人力资源基础。
三农公司引进的合作蜂产业企业为基地建设、项目建设、产品初加工、蜜蜂技术、体验式销售、蜜蜂主题的美食DIY及健康美容DIY服务、团购服务、外场服务、会员服务、质量监控等提供了专业的技术和管理支持,实施授人以渔的全方位扶贫模式。
(二)养殖自然资源基础:泸水市大龙塘安置点位于跃进桥旁,背靠碧罗雪山山脉,拥有良好的植被覆盖率,野生花卉品种繁多、数量多、质量高,蜜源供应方面有了一定的保障。
近年来,怒江大力推进怒江花谷建设,也为蜜源需求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三)建设动力资源基础:大龙塘安置点现已通水通电,具备农产品储存保鲜、初级生产的水电条件。
(四)项目用地资源保障:大龙塘安置点内有充足的商业用房可供建设扶贫车间,安置点还为产业发展配套了产业用地。
(五)市场营销资源优势本项目营销以生态、健康、安全为理念,以扶贫政策为优势(政府政策扶持带动、扶贫对口推介、政府大力提倡消费扶贫等),对接教育、工会、医疗、事业单位、国企、金融、其他单位等资源,将列入泸水市科普教育基地,面向全市进行中小学幼儿园学生科普,为各单位员工提供福利产品和服务,可到店进行体验式DIY定制服务,或提供团购上门DIY定制服务。
同时,合作的蜂产品企业通过全中高端销售渠道、新媒体电商、合作伙伴等建立泸水中华土蜂专区进行推广销售,提升泸水中华土蜂品牌影响力,提高销售规模及销售利润。
四、项目建设内容及投资情况(一)建设内容:建设蜂产品花园式示范车间,进行蜂蜜美食DIY、蜂妆DIY、中华土蜂科普体验等,进行蜂产品展示、线上线下现场销售及体验式DIY服务,与蜂相关的知识和文化展示宣传,建设配套的蜜源植物基地和中蜂养殖示范区。
项目由泸水三农扶贫开发有限公司负责实施,车间可直接解决最低5名建档立卡人员的就业,带动周边贫困农户、易地搬迁户发展蜂养殖产业,辐射带动拥有花卉种植资源的农户在种植花卉创收的同时为蜂养殖提供蜜源,发动社区住户进行巢蜜的微商和现场销售。
(二)项目总投资预算:69.1211万元。
1、车间建设的水、电、装饰及装修工程投入:空气开关+配电箱、五孔墙面插座、插座路线、照明线路、电路安装、艺术灯、射灯、六角吊灯、装修及装饰、上水安装、下水安装等,预算投资为6.8447万元。
2、购买车间设备、工具的投入:蜜蜂箱、科普宣传电视、冷柜、监控设备、消毒柜、DIY项目所需的设备及工具,预算投资为12.1554万元。
3、购买原材料的投入:家具、装修及装饰、科普用具、蜂产品用具、蜂妆DIY用具等相关原材料,共3.837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