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设施建设规划2013年6月27日,省人民政府召开关于加快推进云南水利水电职业学院项目前期工作专题会议,明确近期建设目标2015年实现,2015年秋季招生办学。
3.3.2 二期工程(远期建设目标)办学规模本科层次在校生10000人,总用地面积为915亩(参考92规划指标“普通高等学校三项用地总指标”:61m2/生),建设规模294600平方米。
二期建设所需资金主要由省财政帮助解决,不足部分由学院通过吸引社会投资、争取银行贷款以及学校现有部分资产处置等渠道筹集解决。
关于一期、二期校区的融合问题,如果能在一期校区周边预留发展用地,应尽量争取一次征地到位,由于资金问题不能一次征,也要提请市规划局预留发展用地。
这样可以考虑将教学楼、实验实训楼、图书馆等教学科研功能核心区集中布置,使学院有一个整体形象;而学生宿舍、食堂等生活福利用房和体育场地可以分别一期、二期单独建设,即设多个生活区和体育运动区,将来学院可以文理分设,也便于人员分流,在使用过程中不至于人流过度集中。
远期建设目标力争2020年实现。
3.4 单体建筑方案3.4.1 建筑设计原则(1)理解环境,塑造环境建筑与环境是密不可分的。
建筑物要与周围自然环境达成和谐关系。
建筑设计既是一个由内部要求到外部空间秩序重新组合的过程,也是一个由外部环境约束内部空间划分的过程。
(2)注重功能,简明高效建筑形式离不开其内在的功能。
教学、实验实训用房等非常强调其内在的效率和秩序性,既要为内部提供一整套信息传输的教学科研环境,同时也要为外部的交流、联系提供方便。
(3)构思空间,创造意境创造一个优雅、宁静而有浓厚文化气息的学习、交流环境,是学校治学的根本。
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学校已从内向封闭型逐渐往开放型、智能型过渡。
大学校园作为媒介体,提供师生们文化交流、信息沟通和知识融会的场所。
教学、实验实训楼应适应这种需求,用不拘一格的设计手法创造出简洁明快、富有时代气息与文化品味的学术环境和交往空间。
(4)构思形体、塑造性格有了合理的布局之后,外形的创造便是建筑设计的关键,因为它不仅直观地反映出建筑的性格,而且是环境塑造的基础。
校园建筑所扮演的角色、特征决定了它兼有文化性和时代性,从这个意义出发,朴素、清新、典雅、统一中有变化成为我们设计校园教学建筑时寻求的“性格”特征。
3.4.2 教学楼教学楼主要由教室构成,一期工程中理论课教室为17650m2,一体化教室9200m2,总建筑面积26850 m2。
教学楼为各系(部)、专业建设所需理论教学活动场所,按资源共享考虑,不细分到各个部门,按组团建设。
(1)建筑平面及功能说明教学楼组团应位于新校区教学核心区,与图书馆、实验实训楼围合成学校中心广场,形成校园礼仪性和标志性的空间场所,代表学院校园环境的品格与风貌。
组团宜采用连廊相互连接、有机结合,产生一种散而不乱的整体效应。
教学楼学生人流量大,最高设六层,总建筑面积17650m2(包括连廊、架空层等),设计采用柱网9.9m×7.8m,6.3m×8.4m两种形式,教室大小按柱网任意分隔,经济适用;大跨度阶梯教室宜单独设置,与两侧教学楼采用不同的开间,该部分在整个教学楼群中分布分散且相对独立,利于人流疏散和减轻噪音干扰。
教学楼组团通过不封闭的连廊连接,同时部分楼一层架空,既解决了上下课时人流密集及停车的需要,又满足了整个大楼的通风要求,亦能达到室内外空间的渗透与融合。
(2)建筑立面造型设计教学楼各部分由带状的连廊连接,形成跌落布局自然展开的建筑群,同时,结合附近建筑的立面造型和材料的同时,构造出爽快、简明、明亮的建筑风格。
在建筑造型的设计上,力求反映地域文化特色,同时也体现时代特征。
建筑造型稳重大方,体现南方建筑的流畅细致;建筑形态既充满个性又积极配合整体环境秩序的要求。
虚实形体比例关系的推敲使之优雅宜人,主题建筑以统一的主题和尺度彼此协调,建筑群整体统一而不失变化,表现传统文化与现代精神相结合的韵味和校园的文化氛围。
(3)建筑剖面及交通组织教学楼最高六层,局部可四、五层,层高均4.2m,室内外高差0.15m,建筑总高度控制在32m 以内。
楼内垂直交通主要通过布置于各部分内的楼梯完成。
楼内水平交通则通过走廊、连廊等相互联系,形成各楼层之间的水平交通体系,走廊宽度不宜小于3.6m。
各流线条理清晰,尽量避免人流交叉。
部分楼一层采用架空形式,形成一个开阔的人员流动及疏散场地,避免上、下课时人流汇集一楼的拥挤情况。
总之,整个建筑通过上述水平和垂直交通网的布置,组成一个完整的人员流动及疏散系统,满足规范对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疏散要求。
(4)各类教室的数量、容量和配置一期工程按5000全日制在校生考虑,教学楼共设置144个教室,理论上可同时容纳264个班级同时上课。
教学楼建筑面积26850 m2,使用面积18660m2,平面利用系数0.69,不同规格和用途的教室安排见:表3-23.4.3 实验实训楼一期工程实验实训楼规划建设的规模为44150m2。
按功能相近做组团建筑。
(1)建筑平面及功能说明实验实训楼位于教学区内,总建筑面积44150m2,统一采用4.8m×10m 柱网,开间可根据需要任意调整。
实验实训楼按多层框架或排架结构设计。
学院设建筑材料实验室、材料力学实验室、测绘室、土工实验室、水力学实验室、工程地质实验室、模型室、气象观测场、电工电子实验室、金工实习车间、电机实验室、继电保护实验室、模拟电站实训室、PLC实验实训室、风光互补演示实验室、计算机室、电教室、多媒体中控室、物理实验室等,根据用途和设备重量、空间布置的要求,土工实验室、建筑材料实验室(万能实验机、压力机等)、材料力学实验室(扭转、疲劳实验机等)、水力学实验室(水槽、模型等)、金工实习车间(车、磨、刨、铣床等)、模拟电站实训室应布置在一层。
其余实验实训室可以考虑布置在二层及二层以上。
建筑材料实验室、材料力学实验室的压力机等大型实验机室宜设在实验楼端部的一层,应设置方便汽车进出的卷帘门,层高最好按4.5m考虑,面积按不小于300m2考虑;金工实习车间可以设在多层实验室的一层,层高4.2m;水力学实验室、模拟电站实训室最好结合建筑造型在实验楼群之间或楼端部,按单层工业厂房建设,按排架结构考虑,柱距可按6m,檐口高度10m,屋顶采用网架结构,室内设桥式吊车,方便今后各种大型实验使用。
其他各种实验实训室面积根据实验用途按1个或多个开间灵活布置。
(2)建筑立面造型设计实验楼在立面造型上,尽量与教学区其他建筑协调统一,以形成完美的视觉空间。
实验楼通过连廊相互连接,既形成建筑的整体性,又与教学区中教学楼立面造型相呼应,两者连廊形式互相衬映形成教学区视觉美感,同时又通过片墙点窗丰富立面造型,以体现不同建筑造型上的特色差异,流露出现代风格。
整个建筑立面以接近教学楼的外墙颜色为基调,同时根据不同的功能布局立面又要有所变化。
(3)建筑剖面及交通组织实验楼建议按五层设计,局部可以六层,底层层高4.5m,其余层高均4.2m,室内外高差0.6m,建筑总高度约27m。
底层敞厅是整个建筑的主要出入口,多条水平和垂直交通在底层敞厅转换。
楼内垂直交通主要通过布置于大厅附近的主楼梯以及建筑物其他部位副楼梯,可以考虑在组团内设置不少于2部载货电梯或客货两用电梯,方便实验教学设备运输。
楼内水平交通则通过走廊、小过厅等相联系,形成各楼层的水平交通体系。
总之,整个建筑通过上述水平和垂直交通网的布置,组成了一个完整的人员流动及疏散系统,满足规范对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疏散要求。
(4)各系部主干专业实训室建设规划备注:各实训室所开设实验实训项目及其流程、配置的主要仪器设备及其数量、人员配置以及各实训室管理办法等信息详见附录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水利工程施工技术专业、水文与水资源专业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建设规划。
备注:各实训室所开设实验实训项目及其流程、配置的主要仪器设备及其数量、人员配置以及各实训室管理办法等信息详见附录电厂设备运行与维护专业和电气自动化专业建设规划。
表3-5 建筑工程系主干专业实训室建设规划备注:各实训室所开设实验实训项目及其流程、配置的主要仪器设备及其数量、人员配置以及各实训室管理办法等信息详见附录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规划。
表3-6 管理系主干专业实训室建设规划备注:各实训室所开设实验实训项目及其流程、配置的主要仪器设备及其数量、人员配置以及各实训室管理办法等信息详见附录文秘专业和市场营销专业建设规划。
3.4.4 图书馆图书馆从整体建筑形象、施工分期难度以及方便图书馆运行等方面综合考虑,一期工程建设时,宜按照10000名全日制本科在校生的远期建设规模,一次建成163000m2的房屋建筑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馆内藏书、家具等可以分批按学生规模逐步增加。
(1)建筑说明图书馆应位于教学区内,教学区的建筑群体是一个具有较高文化内涵的建筑群组,而图书馆又是这个组群中最富有文化内涵的建筑,所以其形象、风格要集中地表现高校的文化氛围和高等学府高科技与较高文化层次的深层内涵。
整个建筑立面的处理应与整个校园的环境相融合,而不是对比。
主立面可设计直通二楼的室外台阶,以夸张的大视觉对比,确立图书馆的标志性建筑地位,同时也衬托出图书馆与学校其它建筑不同的使用性质和要求的建筑特色。
图书馆地下一层按人防工程设计,平战结合,平时作为停车场,地上建筑7~8层,总建筑面积16300 m2(不含人防工程)。
图书馆地下一层,地上7~8层,1层层高按≮6m考虑,其余楼层根据使用性质不同按3.3m-3.9m考虑,建筑总高度约33m。
图书馆内各种功能用房应有便利的交通,同时每层都有简洁通畅的走廊、过厅、休息室等与相邻场馆及其它房间相联系。
整个建筑通过合理的垂直与水平交通体系的设计,组成一个完整的人员流动疏散体系和满足消防要求。
1)功能要求①按4年制本科层次高职在校生10000人规模考虑,图书馆藏书容量按80万册(参照《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教育部教发[2004]2号)。
要求有良好的保藏条件。
藏书大部分藏于开架借阅室,非常用书藏于提存书库。
②安排阅览座位总共1740座。
③设电子阅览室300座,视听阅览室、语音室200座。
④图书馆内局域网络与院网络中心相连, 馆内通至各阅览室、研究室及办公室。
⑤设多功能展览厅,供全校展览陈列之用,可同时容纳200人观览,也可用于举行其他文化交流活动。
⑦公共查目室设终端20台,查目全部通过计算机终端,故不设卡片目录柜。
⑧设轻印刷车间,也可承接激光照排、轻印刷业务并具有期刊装订和破损图书修复的能力。
⑨全馆应有严密的安全防范措施,包括自动报警,消防系统,逃生系统,防灾防盗系统,以确保读者、馆员、文献信息资源及设备家具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