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3年天津市中考语文试卷-答案

2013年天津市中考语文试卷-答案

天津市2013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答案解析
第Ⅰ卷
一、选择题
1.【答案】B
【解析】A:干涸hé;C:锐不可当dāng;D:称职chèn
【考点】识记课本里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2.【答案】B
【解析】焕发与散发一个是散发出年轻的健康所特有的红润或充满或显示出热情洋溢、精神愉快等,一个是发出某种气味或气息。

此题中生命的光彩属精神层面,故选择焕发;承载与承受一个是担当一个是经受,故选择承载;凝结与凝聚,只有凝聚可与“力量”搭配。

【考点】近义词以及常用词语辨析
3.【答案】A
【解析】B、缺少主语,删去“使”。

C、搭配不当,提高食品安全管理的意识。

D、否定不当,把“能否”删去。

【考点】辨析及修改病句
4.【答案】D
【解析】D选项属选择疑问句,选择疑问句分句之间用逗号隔开。

【考点】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
5.【答案】C
【解析】A选项称谓不礼貌、语气不够委婉。

B选项的“必须”语气过于强硬,不够礼貌。

D选项缺少称谓,语气过于强硬。

【考点】情境语义题
6.【答案】A
【解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选自《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人将眼前漫天飞舞的雪花比作梨花,把边塞冬景比作是南国春景。

【考点】古诗词及现代诗的鉴赏
7.【答案】C
【解析】分析整段内容,从结构上划分首句是总领的作用。

选文是课内重点篇目,考生普遍较为熟悉。

文章选自八年级上册105页叶圣陶写的《苏州园林》,选段为107页的第五段。

【考点】对语段主要内容的概括
8.【答案】D
【解析】“盘曲嶙峋”、“珠光宝气”采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与语言平实不符。

【考点】说明文的理解与赏析
9.【答案】A
【解析】“服”的意思是“穿戴”。

10.【答案】D
【解析】A选项是判断句,B选项是反问句,C选项判断句。

“皆以美于徐公”为省略句,补充完整应为“皆以(之)美于徐公”。

原文省略了“之”,代词,代邹忌。

【考点】中考四大句式中省略句的结构和判断
11.【答案】B
【解析】妻子因为偏爱邹忌而赞美他,妾是因为害怕邹忌而赞美他,客是因为有求于邹忌而赞美他。

皆属于私情,因此选项中说“真诚赞美了邹忌”并不准确。

【考点】文言文文意的理解
第II卷
二、填空题
12.【答案】(1)悠然见南山
(2)风正一帆悬
(3)落红不是无情物
(4)城春草木深
(5)了却君王天下事
(6)往来无白丁
【考点】诗句的积累
13.【答案】(1)几处早莺争暖树
(2)长河落日圆
【解析】难度系数一般,没有生僻诗句出现。

考生失分可能性较少,基本为粗心,背诵不熟悉。

【考点】必考古诗文背诵默写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
14.【答案】(1)全,都
(2)遇到,碰上......的时候
【解析】“咸”、“值”都是学生接触较为普遍的两个字。

八上《桃花源记》、九上《出师表》均有考察。

熟记课内文言文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具备认知出处的能力。

同时,加强课外文言文练习,做好总结。

15.【答案】都用锯木屑覆盖在地面上,(人们出入)一点也不受妨碍。

【解析】翻译题型是中考必考题型,考生失分的现象较为明显。

一般是因为关键字词翻译的准确性问题。

“悉”、“妨”要重点翻译,句意要通顺。

16.【答案】积存废弃锯木屑,雪后覆地;积存竹头,造船时做竹钉。

陶公是一个节俭、勉励的人。

【解析】对课外文言文的文意大致概况的理解。

要准确把握人物形象。

解题时,首先应该读懂文章,弄清文章的人物究竟是怎样的人,作者对他的基本态度是什么,是肯定还是否定,是赞赏还是批评等问题。

当然重点是考查从作品中获得人生观、世界观、美好品德、某种精神方面的启示或收获。

四、阅读题
17.【答案】(1)去年七月
(2)沉默,没有开花
(3)次第捧出各自花蕾,黄绿绿地静默着。

【解析】此题属于信息提取提,本文分为三个部分来描写黑槐开花的历程,按照文章顺序提取信息即可。

【考点】对于文章内容的提取
18.【答案】运用拟人、排比的修辞方法,写出了槐花不争艳、不媚俗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槐花的喜爱之情。

【解析】本文属于句子赏析题。

首先分析本句的修辞手法,“那么小心,那么内敛,那么自得”,将槐花赋予人的品质,是拟人的修辞手法,同时这句也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然后分析句子写出了槐花怎样的特点,“很小、很白、内敛、自得”,表现了槐花不争艳、不媚俗的特点;最后结合文章中心写出作者对槐花的喜爱之情。

【考点】修辞方法及表达效果的分析
19.【答案】去年黑槐断枝断骨,妻离子散,换了谁都会抗议;养了三年的牡丹受到伤害后,用不开花的方式抗议被移魂切骨。

【解析】文章第八段在“我想今年黑槐林拒绝开花已成定局”之后做出了解释,写出了黑槐拒绝开花的原因,即“去年黑槐断枝断骨,妻离子散,换了谁都会抗议”;同时,作者在整
篇文章写黑槐开花的同时插叙了自己种牡丹的事件,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解释了自己推想黑槐拒绝开花的根据,即“养了三年的牡丹受到伤害后,用不开花的方式抗议被移魂切骨”。

【考点】原因分析
20.【答案】对比(插叙、衬托);黑槐尽管去年受到伤害,但是它今年仍然开出更美更密的花蕾,体现它漠视痛苦、淡泊宁静、尽职尽责、坚守自己的生存智慧。

【解析】本文的写作对象是黑槐树,加入牡丹这一形象,采用了对比(衬托)的写作手法。

若从记叙的顺序角度分析,则属于插叙。

第二问属于对文章主旨理解的问题,很明显主旨段为第十一段。

提取信息即可。

五、综合题
21.【答案】材料三、材料五
【解析】材料三赞扬了匡衡在家中无烛的情况下,凿壁偷光的勤学品质,并不涉及读书方法;材料五同样是在对范仲淹生活困苦做了描述后,赞扬他勤勉好学的品质,也不涉及读书方法。

【考点】文句理解及结合语境进行判断
22.【答案】示例:一本书像一盏灯,指引我们走入别样绚丽的人生旅途。

23.【答案】A .②
B.③
C.①
【解析】名著导读。

24.【答案】示例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做人要谦虚、严谨,面对困境不气馁,面对顺境不骄傲,礼仪要得体等;对待艺术要真诚,有艺术尊严,有民族耻辱感,做“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在日常生活中要劳逸结合,正确理财,正确对待恋爱婚姻等。

【解析】对于《傅雷家书》内容的了解水平,以及对作品的理解层次。

【考点】名著导读和领悟
六、作文
25.【答案】略
【解析】题目中的关键词“捡拾”和“幸福”都属于生活中常见的词语,贴近学生生活,可以写亲情、友情、师生情、陌生人的关爱;也可以写自己的旅游经历、阅读体验;也可以写对大自然的感悟;也可以写自己努力奋斗获得成功的经历……总之,一切与幸福有关的内容学生都可以大胆地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