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提升学校现代化建设水平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和平区建物街小学校长吕欣建物街小学成立于1962年,是一所公办学校。
在推进均衡化教育的进程中,经历了几次合校,形成了现在的建物街小学。
学校现有12个教学班,学生380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占学生总数的43%,他们与我校学区片儿童混合编班,同学习、同生活,在这里充分体现了教育的普惠性、公平性。
我校在2009年作为天津市首批义务教育现代化达标学校,以专家组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为动力,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不仅提升了硬件基础建设,而且突出了学校的内涵发展,强化了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实现了学校办学品质的跃升(攀升)。
目前,学校16间教室全部更换了无线蓝牙数控白板等多媒体教学设备,办公室计算机全部更新,达到教师人手一台,满足了教师学习和多媒体课程资源整合的需要。
同时学校运动场地全部铺设人工草皮,每层教学楼楼道及教室地面进行了翻新,补充增加了“直饮水”设施。
每间教室崭新的课桌椅、符合学生用眼标准的照明灯充满人性化关怀。
师生(学校)生活设施的进一步改善,提升了师生的幸福指数,为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校正在实现着一百条标准管理的常态化。
现将我校近三年改造提升的情况向各位专家作以汇报。
一、对办学思想及特色的分析我于2012年3月由(以)和平区中心小学副校长(的职务),调任建物街小学任副校长主持工作。
于2013年6月担任校长职务。
学校现有七位中层干部,平均年龄45岁。
在继承历任校长办学思想的基础上,学校进一步明确了“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进步,让每一位教师都有发展”的办学理念,努力把建物街小学办成教育理念新、校园环境美、师资力量强、教育质量好、社会信誉高、充满生命活力的社会信赖,家长信任的学校。
我们所秉承的办学理念,其核心是“发展”,它包括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教师的成熟与发展、学校的持续发展。
学生的进步,是指全体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进步与发展)进步与发展,每一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我们的教育重在开发学生的潜能,多角度、多渠道培养他们能力。
教师的发展,是指师德修养和专业素质的提升,旨在培养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团队。
学校的持续发展,不仅强调硬件的发展,更强调校园文化的不断创新,强调培养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和班风。
近几年,学校进一步理解把握办学目标和特色的内涵,遵循教育发展规律,精心设计学校办学目标和发展特色,我们提出了“节日教育文化,和谐育人特色”整体改革的设想。
这个设想基于6-12岁儿童喜欢过节的情怀,抓住他们这个特点,在继承传统德育实践的基础上,充分挖掘传统节日所积淀的文化信息,以节日文化为教育主线,将民族传统节日,国家纪念日,全世界共享的节日贯穿起来,实现着这样一种节日教育。
如:三月的风筝节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和审美等综合能力,体现了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让梦想和风筝一同飞翔。
四月的蜜蜂节培养了学生爱劳动、爱祖国的情怀,逐步养成爱国、务实,勤俭的优良品格。
九月的感恩节培养学生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知道感恩社会、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感恩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给予过自己无私帮助的所有人。
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感(品质),使学生的道德感自然而然(油然而生)地从心里流淌,使学生的行为规范上升为心灵的自觉要求。
这样我们将道德实践活动贯穿节日教育始终,在8个不同的主题教育月中,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在节日中学习,在节日中收获,在节日中树立新的目标,使学生有民族自豪感,热爱祖国,从小树立做“地球村公民”的意识,培养学生有一颗爱心,宽大襟怀,有责任感。
营造了我校特有的“无痕德育”氛围,实现着“文化育人、和谐育人”的育人愿景。
目前,我校的“十二五”区域课题《以校园节日文化为载体,促进学校特色的研究》正在有序的开展实施。
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正在营造“小学校、大德育”的格局。
我校自2012年起开始逐步构建以全员参与为前提,优秀班主任为主体,以全覆盖学科德育渗透为主渠道的校内教育;以学生德育实践、创造性的兴趣特长活动为成长渠道的自主育德;放手,是让中层、学科组长大胆地去行使管理权力,在他的管理范围内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自己依制度去思考判断,自己拟定履行职责的行动方案。
放心,是对各层级教师们放心,亲近感情,融洽关系,建立起建物街小学教学团队的责任感和教师之间的信任感。
我们领导班子对管理的认识是:学校管理少一分不准,多一分建议;少一些强制,多一些自主;少几分指责,多几分宽容。
此机制经过近一年的运行,收到了一定的实效。
我校《管理提升质量,制度凝聚人心》一文在2013年第二期《和平教育》杂志上刊载。
三、教师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和效果(一)立德为先,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学校每年开展以“师德风范校建设”为标准的不同主题的师德师风教育系列活动。
定期组织教师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定期组织教师聆听专家的师德专题讲座,书写体会;每学期末在家长、学生中进行对学校、教师满意率调查;教师开展义务奉献活动,在教师节看望身患重病的学生等。
通过活动的开展,强化了教师的爱生敬业素养。
学校制定了健全的师德制度,如《建物街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建物街小学集体活动规范要求》、《教师参加升旗仪式规范》,建立了相应的考评机制和奖惩制度,《建物街小学师德风范年级组》、《建物街小学和谐奋进学科教研组》等,将教师师德评价纳入绩效考核,对有偿家教、重大事故及失职等实行“一票否决制”。
结合义务教育学校服务标准的实施,形成了“以管理提升质量,用制度凝聚人心”的管理机制,以激励教师爱岗敬业,争当师德模范。
经过全体教师共同努力,我校师德师风建设结出可喜成果。
学校2010年被评为师德风范校。
同时涌现出像张咏梅、刘爽、陈红洁等一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爱生如子、教书育人、刻苦钻研、精通业务的优秀教师。
(二)多项并举,助推教师专业成长。
我区教育局高度关注常态课,连续三年开展“和平杯”常态课校际竞赛活动。
我校成立了“常态课质量行”领导小组,制定了详实的实施方案,以“抓好常态课堂管理,提升常态课堂教学水平”为切入点,以“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的教学研究为工作重点,聘请多位区级专家、教研员莅临指导,通过多种形式深入开展校本培训,教师们受益匪浅,从而解除了他们教育教学中的困惑,激发了他们的创新热情。
一次次演练,一次次研修,一次次总结反思,都体现出大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了团队精神,实现了资源共享,开拓了共同促进的可喜局面。
与此同时,我们注重发掘校内教育资源,建立了全方位的教师带教网络,形成了教师专业成长的支持系统。
在名师的导航下,我们在全员、全学科范围内开展“地毯式”听课,即:不打招呼“推门”听课,课后领导和骨干教师一对一评课,教师进行二次反思。
现在,我校已形成一个不成文的约定:从开学第一天起,直至学期结束,所有课程的听課都不提前打招呼,校长、主任及同仁的“推门听课”覆盖全学科、每一位教师的課堂。
我们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常态课的“原生态”。
校长、主任全程跟踪,责任到位,落实到人,深入课堂,与一线教师共同探讨让学生获得最大收益的教学预案,营造了“研究状态下工作,工作状态下研究”的浓厚学术氛围。
为了助推教师尽快成长,我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强校际间的交流。
去年暑假,学校派出了骨干教师陈红洁到新加坡进行学访交流。
狮城之旅让她感受到了异域教育文化的不同,为我们这样一所学校探索开展国际理解教育迈出了第一步。
在学校整体氛围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尝到了专业发展的甜头。
我们组织教学主任到上海华东师大进行培训;由主任带领学科骨干教师到兄弟校——河东实验小学进行“说课标、说教材、说教法”的观摩学习;与和平区中心小学开展校际间的交流活动,共享优势资源,丰富自身内涵。
在校内我们开展“名师上讲台”系列活动,聘请师大柳长友教授进行《有效教学》的专题讲座。
聘请兄弟校名师到我校上示范引领课,为老师们传经送宝。
与此同时,我们也发挥学科带头人、校内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通过“建小杯”赛课请一等奖教师走上讲台与名师同台献艺。
学校为每位教师订阅前沿专业书籍,定期开展教师读书交流活动,教师填写读书卡,供学科组教师之间互相传阅学习,点燃了教师的工作激情,使他们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执教技艺,发挥辐射引领的作用,带动全员教师努力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
近年来,我校十余名教师成为区、校级骨干教师,许多教师在区级做课并获奖。
在第三届“和平杯”竞赛中我校团体总成绩名列前茅;在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中我校取得团体第三名的好成绩。
我校杨晓红老师荣获天津市第十届双优课市级一等奖。
今年9月10天津电视台对我校支援蓟县的王鸿喜老师敬业爱岗的事迹做了专题报道。
四、提升素质教育水平,提高办学质量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学校始终以“立德为首,轻负高质”作为重点,以高效教学为抓手,促进每名学生健康成长。
(一)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我们的做法是: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感知德育的生命力,启迪学生心扉。
德育工作的特色是:以节日教育文化为引领,文化育人,和谐育人。
1、塑造一个亮点,用国旗下演讲深化爱国主义教育。
我们采取了以下四项策略:(1)每月设定不同的主题。
(2)提前安排好各班的升旗内容与时间。
(3)每班参与率达到100%。
(4)主题鲜明,内容充实,形式多样,教育效果显著。
无论是炎炎夏日,还是寒冷深冬,全体师生都能以百倍的热情融入到这种爱国主义教育的氛围中。
国旗下演讲成为我校德育工作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2、培养学生“人人有爱好,个个学专长”。
学校认真贯彻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开齐开好各项艺体课程,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1”项目。
课外体育活动时间每天不少于一小时,每年举办一次校运会。
在培养学生兴趣特长的过程中,学校成立了舞蹈队、棋类兴趣组、美术组、田径队等十余个课外活动小组。
使大部分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兴趣、爱好的活动。
由于计划周密、管理严格,师资过硬,场地有保障,我校的课外兴趣小组开展得有声有色,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本年度文艺展演比赛中,我校派出了100余人次的参赛队伍,荣获群舞和集体舞全区一等奖,大合唱表演唱二等奖,小合唱三等奖的好成绩,有三个节目被推荐到市里参加文艺展演比赛。
校园集体舞在21个节目中总排名第五,荣获市级二等奖的好成绩。
在和平区春季运动会比赛中,我校派出了42人代表队参赛,勇得全区第七名,赛出了我们建小学生的精神风貌,为学校赢得了荣誉。
德育工作于2010年被评为天津市市级示范学校,2013年被评为和平区区级示范学校。
(二)实施高效教学,实现轻负优质1、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抓好教学常态管理。
我校认真落实国家课程标准,确保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开齐开好。
同时,组织教师进行课程开发,我们将民族与现代融合一起,设立低、中年级的《国学读本》和中高年级的《电脑绘画》的校本课程,我校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努力提高质量,把教学管理工作落在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