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家庭教育心得体会5篇

九年级家庭教育心得体会5篇

九年级家庭教育心得体会5篇九年级在中国大陆原称做初三,现在《课程标准》表述为“九年级”,但仍习惯称作“初三”,在中国香港称做“中三”,在中国台湾起初叫“初三”,后改为“国三”,现在也称作“九年级”,在欧美称做Gradenine。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有关九年级家庭教育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喜欢#九年级家庭教育心得体会1#进入初三以来,每次考试过后必开家长会,时间一般都安排在周六,孩子们上完课,最后一节自习不上了,提前放学,开家长会。

参加完这次家长会让我感触颇多。

一、孩子们盼望开家长会,因为可以提前放学,打一会儿篮球以前儿子就和我说过,就盼望开家长会,这样就有时间和很多同学一起打篮球了。

因为周六周日可以出来打篮球的同学很少,很多家长都不让出去,或者是要参加补课班。

拥有我们家这样宽松环境的很少,所以记得很清楚初一初二的时候每到周六、周日儿子就在家等电话,如果哪个同学可以出来玩了一定会第一个想到找他,因为他没有父母不让出去玩的障碍。

有的同学想出来玩,父母又不放心的,就提前给乐凡来个电话,让他一会儿再给打回去。

然后同学故意不接,让他家长接,这时候乐凡就说找___出去打篮球,这样同学的家长就会同意。

因为儿子在班级的声誉还是比较好的,家长觉得孩子和乐凡一起玩比较放心。

有时候我和他爸爸也调侃他,“儿子成了信得过品牌了”。

说起信的过这个话题,又想起好像是初一的时候,他班有个同学qzp的爸爸总有火车头体育馆的运动票,这样他俩经常相约一起打篮球,儿子也很懂事,会请qzp喝东西。

可是这个同学的学习成绩不是很稳定,如果哪次考试成绩不理想了,家长马上就不让出来了。

记得有一次,qzp的妈妈邀请乐凡去他们家吃饭,并和qzp一起做作业。

儿子就欣然前往了,同学的妈妈给他俩做好饭就出去了,让他俩自己在家吃,其目的就是给他们一个自己的空间,我觉得真的挺好了,如果按照大人们的礼节,儿子一定很不舒服的。

想一想这个时代的孩子多么可怜,渴望有一点和同学一起玩的时间,除了体育课之外就很难满足了。

因此,家长会的召开成了孩子们期待的事情。

二、从孩子们的发言中我感觉不到真的东西由于家长会很频繁,班主任老师也没有那么多要说教的东西,所以就定好主题让一部分学生发言。

期中考试完事后的那次家长会,班主任老师定的主题是“说说来到十班后的变化”。

由于都是老师指定的可能吧,讲的都挺好,其实我觉得这个意义不在于主题本身,而是给孩子一个在大人面前演讲的机会,对他们是个很好的锻炼机会。

我觉得很成功,会后也和班主任老师交流了想法。

并且我建议下一次让孩子们说说自己的家庭教育,这样让家长了解一下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对家长有哪些要求,家长的哪些做法是他们不能接受的,这样家长会就真的对家长有教育意义了。

月考完事的家长会老师真的采纳了我的意见,定的主题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自愿报名参加演讲。

结果据儿子反馈上次讲过的,这次没有一个报名的。

孩子们的发言千篇一律,妈妈、爸爸如何如何理解、鼓励我,老师如何如何敬业、奉献。

不是这些不可以说,是一定要说的,可是我觉得孩子们没有说出心里想说的话,这个年龄的孩子正是懵懵懂懂的阶段,觉得自己是小大人了,其实在大人眼里还很幼稚,反叛心里正盛的时候,怎么能没有自己的看法呢?我想真正的理由是孩子们有所顾忌,对老师的意见肯定是不能说了,对家长的意见也不能说,说了,家长在众人面前多没有面子?我不禁有一种悲哀涌上心头,我们的孩子什么时候可以大声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对家长对老师。

这么小就开始说一些冠冕堂皇的大官话,中国还有将来吗?三、老师教育学生尊重父母,父母教育孩子尊重老师曾经听“弟子规”讲解里就说过,正确的教育孩子的环境是“老师教育学生尊重父母,父母教学孩子尊重老师”。

非常认同这种观点。

在这次家长会上我感受到了我儿子的班主任老师这方面的教育很到位。

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同学讲的时候说道“老师教育我们,无论一天学习有多辛苦,回到家一定要给为我们辛勤操劳的父母一个笑脸”。

我因为这句话而感动,是啊,如果孩子学会了尊重父母还能不尊重老师吗?如果我们作为父母教育孩子一定要尊重老师,孩子也一定会信服老师、好好学习回报父母的。

#九年级家庭教育心得体会2#今天,我参加了东坡中学初一年级十二班召开的家长会,这是我女儿吴芳菲入学以来的第一次家长会,我感触很深,收获很多。

通过参加这次家长会,使我对学校和老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家长会后,仔细回味老师的话语,我有以下几点体会:一、注重对孩子养成教育的培养。

人们常说:“习惯成自然”,一个好的习惯会让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受益终身,一个坏的习惯,会徒增许多弯路和挫折,作为学校要加大对学生习惯的培养,作为我们家长更应该以身作则,这样才能起到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关爱孩子,先从关注开始,多支持,多鼓励,培养孩子的信心。

对于孩子的学习,作为家长有时过度的关注起“分数”,时常程度上与同事之间的孩子进行对比,评定好与坏,而忘了关注她的学习过程,多鼓励、多赞扬、及时纠错,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永远不要说自己孩子笨,不要把自己孩子别人家的孩子相比,只要孩子与自己比,哪怕有一点进步和提高,都值得赞扬。

我们做家长的有必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要总看到别的孩子的长处,用别人的长处来跟自己孩子的短处比。

要学会发现自己孩子的闪光点,让“赏识教育”落到实处。

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家长和孩子共同进步。

作为一名好家长,要多陪陪孩子,陪她看书、学习,多与她沟通,还叫她与别人沟通,不要总把她当成小孩子,其实她的世界和大人是一样的,她的人生是我们家长和老师给描绘与养成的。

四、与孩子经常交心谈心。

要经常与孩子交谈,尊重他们、理解他们。

通过这次家长会,我深深体会到,在现在形势下,作为家长,对自己的子女要作到严而有度,不能将自己的子女管得太死,也不能放任自流,要给孩子足够的自由发展的空间和时间。

#九年级家庭教育心得体会3#孩子是天真纯洁的,孩子的大脑发育除了受到基本的遗传作用外,还与孩子幼儿时期的生活体验有很大关系。

如果家长不让孩子认识到做出贡献需要付出巨大努力,孩子在努力学习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的时候,孩子会认为自我成不了家长说的哪种人物,就会有沮丧和自悲感,严重影响孩子进取求知的信心。

所以家长要帮忙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下头就从自我的一些家庭教育心得体会中,分享一些树立孩子正确价值观的方法!生活中磨砺孩子的毅力:不要对孩子娇生惯养,能够制造一些挫折,考验孩子的毅力。

让孩子从克服小困难开始:对孩子的要求要严,让孩子克服困难,逐渐加大,并且必须坚持到底,直到有效为止。

发挥榜样的作用,启发自我锻炼:根据孩子的特点,父母能够经过讲故事,看电影,参加烈士纪念馆,阅读书籍等,让孩子学习典型人物,启发自我教育,培养坚忍不拔的毅力。

#九年级家庭教育心得体会4#自从女儿上学后,她的家长会可以说是我最爱参加的会议了。

因此,只要我在家,那是绝对由我去参加的,即便单位里恰好要开重要的会议也不例外。

昨天下午,我又满心欢喜去参加了女儿的家长会,这是女儿上初三以来的第二次家长会了。

家长会的程序与初一时,我参加过的一模一样,先是在学校的大礼堂听年级组长、初中部主任讲话,主要介绍初三年级的总体情况及中考政策。

唯一不同的是,体育不太理想的学生家长早到半个小时,先听体育老师讲解中考时,体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提升学生的体育成绩。

因我去得早,也跟着听了一耳朵。

老师的建议中比较有用的一点是:即便平时体育不错的学生,也要重视临场考试时的紧张而导致出现意外情况。

因而,平时训练时,就要多注意学生情绪的调节。

另外,有些男生比较胖,自认为引体向上比较难练而选择实心球,但事实上,实心球拿基本分容易高分难,而引体向上要是坚持练习,则完全有可能拿到满分,且考试时不易失误。

看来,任教多年的老师,经验还是相当丰富的。

上小学时,女儿曾是学校的长跑运动员,当年实心球也是班级扔得最远的,她的体育应该不成问题,我就没作太多的笔记。

年级组长讲话时,主要介绍了初三这一学年的课程和考试安排情况,其中的亮点是要求家长们关注孩子们的三个状态:一是身体状态。

说整个情况不容乐观,不少学生睡眠不足,缺少身体锻炼。

在吃饭上,有些学生喜欢中午到校外吃,这不是绝对不允许,但最好还是在学校吃,这样卫生和安全两方面都比较放心;二是心理状态。

到了初三,孩子们的学习会紧张起来,随着中考的一步步临近,他们的心理压力也会越来越大,但这不是一锤定音的事,要调整好心态,不必过于紧张。

家长要帮助孩子减轻压力,对孩子的要求要客观,不能什么都托着、兜着,也不要每次一说话就问成绩,在班级的排名多少。

每年都有学生会晕场的!三是学习状态。

家长要关注孩子在家里时是否会独立合理地安排时间。

现在说学习习惯,可能有点晚了,但要是你的孩子还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的话,还是可以培养一下的。

可以了解一下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制定一个可以实行的、能够实现的目标。

孩子让你做饭,你就把饭做好;让你请家教,你就把家教请好。

不管选择什么,都要让孩子自己心理明白,不要什么都包了。

接着是教学处主任讲话。

主要介绍中考政策及本校考生目前的分数排名,让家长们从宏观上了解中考是怎么一回事。

总的趋向是:中考的考题难度降低,但题目活泛了。

因此,学校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要加大训练的难度。

他的讲话中,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学生要善于问老师问题,你不会把老师累死的。

要是去问问题时,老师说:哦,这题我都讲过了,你还来找我。

即便这么说,也不要脸皮薄,要继续接着问。

或者,恰好老师有事忙着,那就第二次再去问。

第二次不成,就第三次;要是第四次,这位老师还说自己有事忙着,那他也不可能在101呆下去了。

原来,学校对老师也是有要求的。

毕业班的老师压力也大,因为中考就单纯地以分数来说话,政府只看分数。

但中考和高考都是对一个人综合素质的考量,只是短期内能看到的只是成绩而已。

原来做领导的,说话高度就是不一样。

而我经常跟女儿说的一句话是:要是经历了国内的中考和高考,以后去哪个国家读书,考试就小菜一碟了。

说到有些同学喜欢拖拉时,主任说这一习惯都是家长自己培养出来的。

上小学时,就那么点作业,你非要孩子做到一个小时,早做完了,就额外加练习题。

结果,小孩为了逃避做更多的练习题,就故意将半小时能完成的作业,拖到一小时才做完,这样家长就加不了练习题。

这种说法也许有一定的道理,因小孩小的时候像个“面团”,家长想捏成方的就不会是圆的。

大礼堂的会结束后,家长们就去教室,坐在自己孩子的位置上,听各课老师讲期中考的情况以及后半学期的课程安排。

记得小学时,老师会一一表扬各种活动中表现不错的学生。

而到了初中,就只关心成绩了。

不过,无论是第一次见面的物理、化学老师,还是初一时就见过数面的数学、语文、英语老师,给人的总体感觉是:他们都相当优秀,而且也尽职尽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