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四理实一体课程的课程标准参考格式(非项目课程)设计色彩课程标准课程编码:165203 课程类别:基础课程适用专业:艺术设计授课单位:美术系学时:54 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学分: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一、课程定位1. 课程性质与作用课程的性质课程是艺术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是学科整合课程。
《设计色彩》是近年来新兴起的专为艺术设计专业服务的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课程。
它是建立在一般色彩写生基础上的对新的写生方式的一种探索,其目的是通过进行富有针对性或规定性的课题训练,使学生了解掌握设计色彩的基础理论以及设计色彩的象征性与设计色彩所产生的心理效应;设计色彩的造型基本原理和方法。
通过对客观物象观察、分析和审美选择,使学生将特定的物象进行梳理、提炼,再通过夸张、变形、分解重构等手段表现在画面上。
在其过程中,能使学生较系统地认识和学习设计色彩造型在构图、构形、构色以及在画面构成方式、表现技巧、形式风格等方面的问题,以此强化绘画写生与艺术设计的相互关系,使学生对色彩知识融于感性的色彩实践之中,让学生对色彩的感觉由个人的知觉升华到更宽广、更科学的色彩审美观,最终达到在各种专业性的设计中能够灵活运用色彩构成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符合功能和审美的色彩设计。
课程的作用作为环境设计专业重点基础训练课程的《设计色彩》,主要是通过理论的讲授和严格的训练,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设计意识、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主观意识能力、创造能力和审美水平,为专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该课程的定位是侧重从美学、设计学、色彩学多学科相结合的角度,重点论述设计色彩的历史沿革,写生描绘、创造灵感的开发,与审美特征,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素质和艺术设计的表现与创新能力。
通过主观意识将大自然复杂纷繁的色彩想象还原成为最基本的色彩要素。
我院设计色彩课课程结合专业课程,以艺术设计为主要方向,经过多次改革,与其它高校色彩课教学以传统绘画为基础有着本质区别,除吸收传统绘画中的造型训练因素以外,我院的设计色彩课把专业设计的创新、创造理念纳入教学,建设成为富有艺术设计特色的专业必修基础课。
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属于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前导课程是色彩基础的学习、后续课程是把色彩构成原理运用到设计中。
2. 课程基本理念设计色彩即色彩构成,即色彩的相互作用,是从人对色彩的知觉和心理效果出发,用科学分析的方法,把复杂的色彩现象还原为基本要素,利用色彩在空间、量与质上的可变幻性,按照一定的规律去组合各构成之间的相互关系,再创造出新的色彩效果的过程。
设计色彩是艺术设计的基础理论之一,它与平面构成及立体构成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色彩不能脱离形体、空间、位置、面积、肌理等而独立存在。
人们的生活与色彩有着密切的关系,由色彩造成的心理上的满足感和刺激感,不断影响着人们,色彩完全融合于人们的生活中,成为现代生活的一个重要特征。
在设计的诸要素中,色彩被认为是商品上一大价值,对于设计者和消费者都是极为重要的。
一件设计作品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色彩运用的优劣,美的色彩具有美化和装饰性效果,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
虽然,大多数人都能够感知色彩;但是后天的教育、感染、熏陶、训练在相当程度上起着决定性作用。
因此我们通过色彩构成的教学环节,靠严格的科学训练,从对色彩的理性认识着手来提高学生的色彩认知力和色彩感悟力。
3. 课程设计思路课程教学内容确定的依据、教学内容组织安排的思路(基于工作过程、学生的基础和认知特点等);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设计思路等。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是以色彩训练为向导,以典型色彩技法为基点,综合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为一体的思路设计。
通过完成各种学习情境的学习,学生不但能够掌握色彩的绘画技巧与色彩的专业知识和审美能力,还能够全面培养其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工作责任心、职业道德与规范等综合素质,使学生通过学习的过程掌握工作岗位所需要的各项技能和相关专业知识。
二、课程设计1. 课程目标设计(1)能力目标1)、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体会色彩的情感品格,熟悉艺术设计的审美法则2)、提高主观意识能力、创造能力和审美水平,为专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3)、将结构色彩、归纳色彩、广告性色彩于各类艺术设计专业相衔接。
4)、熟悉艺术设计的审美法则,建立和谐的现代色彩观念。
5)、培养色彩造型表达能力6)、培养色彩的设计思维能力7)、准确把握各种不同的色彩构成;8)、掌握色彩绘画技巧,理解色彩绘画手法,提高色彩绘画基础(2)知识目标1)、了解设计色彩发展常识,积累必要艺术设计历史知识,提高文化素养;2)、理解一个时代的设计风格和发展趋势是社会的经济政治、科技发展、市场变化以及艺术潮流的综合影响下形成的这一个基本原理;3)、了解色彩构成的概念,范围,意义和工具材料;4)、掌握色彩的分类;5)、掌握色彩的三要素;6)、掌握色彩的属性以及色调;7)、掌握制作方法;(3)素质目标1)、丰富学生的艺术涵养、拓宽艺术视野、造就博大的艺术设计胸怀。
2)、提高综合素质,提高基础技能,适应就业岗位需求。
3)、提高学生对色彩的认识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色彩整体搭配表现能力,并为以后的图形图像制作专业打下基础。
4)、培养学生良好的市场分析的能力;5)、培养学生搜集资料、阅读资料和利用资料的能力;6)、拥有较好得设计洞察力和较好的时代进步感以及优秀的视觉色彩的审美能力;2. 课程内容设计第一章设计色彩概述1.1 色彩感觉1.2 色彩体验1.3 认识设计色彩1.4 设计色彩与其他色彩理论的关系第二章色彩基础知识2.1 色彩起因2.2 色彩的自然法则2.3 色彩的分类2.4 色彩三要素和色相环2.5 影响色彩的关系的要素2.6 色彩的属性2.7 色彩混合2.8 色彩关系2.9 色彩变化的主要因素2.10 色调变化的规律第三章颜料工具的运用3.1 颜料的类别3.2 颜料的特征特点和使用工具3.3 直接使用的颜色笔第四章色彩的表现类别4.1 印象派4.2 波普艺术4.3 立体主义4.4 抽象主义4.5 表现主义4.6 抽象表现主义4.7 极少主义4.8 敦煌石窟壁画4.9 中国传统绘画第五章色彩的情感表现5.1 时间的色彩5.2 嗅觉的色彩5.3 听觉的色彩5.4 味觉的色彩5.5 情感的色彩第六章水粉画表现技法6.1 水粉画特点及其工具、材料6.2 水粉画基本技法6.3 水粉画特殊技法6.4 水粉静物写生构图及步骤6.5 水粉静物、写生第七章色彩的应用7.1 在广告设计中的应用7.2 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7.3 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1、设计色彩概述 22、色彩基础知识173、颜料工具的运用 24、色彩的表现类别 45、色彩的情感表现 56、水粉画表现技法207、色彩的应用 43. 能力训练项目设计概要说明编号能力训练项目名称拟实现的能力目标相关支撑知识训练方法手段与步骤结果(可展示)项目2.1 颜色表对颜色的把握、认识色彩的认识实际操作给出颜色表,临摹或自创颜色表颜色表作业项目2.2 色彩的高调、低调、中间色掌握彩色的高调、低调、中间色的关系色彩的认识实际操作1、自画20x20的画,画面平均分为九格,画出颜色从高调到低调的变化高调低调中间色作业项目2.3 邻近色、对比色、互补色、相似色掌握邻近色、对比色、互补色、相似色概念色彩的认识实际操作分别用邻近色、对比色、互补色、同类色画一张10x10的画邻近色、对比色、互补色、同类色作业项目2.4 冷暖色对比掌握冷暖色概念色彩的认识实际操作用两张8开纸,相同的内容,一张冷色,一张暖色冷暖色对比作业项目5.1 色彩的感情表现掌握用色彩表达感情的技法素描基础色彩基础色彩的感情表达技法实际操作从时间的色彩、嗅觉的色彩、听觉的色彩、味觉的色彩、情感的色彩中自选一组,分别画4张15x15的作品色彩的感情表现作业项目6.1 静物写生掌握水粉的基本画法素描基础色彩实际操作4开纸静物写生写生作业基础项目6.2 水粉的特殊技法掌握水粉点画技法素描基础色彩基础水粉特殊画法实际操作用点画法完成4开静物写生写生作业项目6.3 水粉的特殊技法掌握水粉反提画技法素描基础色彩基础水粉特殊画法实际操作用反提画法完成一张4开作业反提画法作业项目6.4 设计色彩掌握不同颜料、材质的综合运用掌握在色彩的基础上设计色彩素描基础色彩基础水粉特殊画法不同实际操作运用不同颜料、材质完成一张有设计感的4开作业4开作业项目编号1~n与课程内容设计的模块对应。
4. 进度表设计三、考核方案设计1、工作任务评价(平时成绩)(1)能力目标(检测、报告、综合实训的评价)50%;(2)相关理论知识掌握程度(课堂发言、讨论、作业等)30%;(3)其它(出勤、表现)20%。
2、综合评价(1)课程总成绩=平时成绩(50%)+ 期末成绩(50%);(2)平时成绩(100%)=七个单项成绩(60%)+ 二个综合实训成绩(40%)(3)七个单项成绩根据其在课程中的地位分别占6~12%;二个综合实训中,综合实训一,占15%,综合实训二占25%;(4)期末成绩(100%)为期终头面笔试成绩。
四、课程实施条件1.对专任教师的教师资格、行业企业工作阅历、职业资格及能力和知识结构的要求。
2.对兼职教师的行业企业相应工作岗位年限、职业资格及能力和知识结构的要求。
3.校内外实践教学条件要求(1)课程对校内实训基地生产性或实物模拟仿真、混合仿真和计算机虚拟仿真实训环境和设施设备条件的要求。
(2)课程对校外实训基地及条件要求。
4.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材的选用与编写。
5.课程网站和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其它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