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顺铂纳米脂质体体内变化的实验研究
顺铂纳米脂质体体内变化的实验研究
6 4
●.【矗.嚣j\∞lI 一口州苫m ou
2
O
图2.
肿瘤、肝、肺和肾组织内总铂宙量变化
2.3肝、。肾和肺组织中药物含量变化:在肝、肺和肾脏中,LDDP组的总铂含量均明显高于CDDP组 (图2)。肝脏中,LDDP组的总铀含量较其它组织高,峰值达16.72±6.60“g/ml,其后下降速度平 缓,CDDP组总铂浓度较肿瘤组织和肺脏高,但低于肾脏,其峰值为5.80±4.01。肺组织中,LDDP 组总铂含量峰值为8.58±2.2999/ml,其后下降速度较快,72h时为3.14±1.69肛g/ml,CDDP组总铂 峰值为2.37±0.53垤/ml。在肾脏中,LDDP组总铂含量的峰值为10.22±1.84tlg/m1,其后下降缓慢, 高浓度维持了较长时间,CDDP组总铂含量峰值为7.78±1.27“g/ml,与LDDP组相差不大,但下降速
度较快。比较儿种组织中总铂的AUC值,LDDP组均显著高于CDDP组,在肝脏中两者的比值为3.17,
肺脏中也为3.30,肾脏中最低,为2.40,但均明显低于肿瘤组织7.48倍的比值。
表2.肿瘤、肝、肺和肾组织内总铂AUC值
Cancer tiSSHC Livcr tissue Lung tissue Kidney tiSSUC
(心・h・ml。1)
LDDP
(腿・h・m11)
1753.87
(№・h・ml“)
692.02
(K・h・m11)
1231.36
1014.99
CDDP
135.75
552.30
209.44
512.05
3.讨
论
顺铂抗瘤谱广,广泛应用于各种实体瘤的治疗。但顺舶进入机体斤,大部分与血浆蛋白形成牢 同结合而失去抗肿瘤活性,因而需较大的剂量才能在肿瘤组织中达到有效的浓度,因而加大了药物 对人体的毒性反应。顺铀对人体的毒性反应主要为肾毒性和对造血系统的毒性。脂质体对顺铂的包 裹可隔离顺铂与血浆蛋白的结合,延长游离顺铂在机体的循环时间,因而有更多的药物能进入肿瘤 组织中。含聚乙二醇(PEG)的脂质体由丁.空间效应,可抑制机体网状内皮系统对脂质体的识别和吞噬
.88-
破坏,显著延长脂质体在血液中的循环时间。 实验结果显示,CDDP注射后入血后,峰浓度为3.24“g/ml,并迅速降,氐,2h后已经血浆已测不 到游离的DDP。肿瘤患者注射DDP(100mg/m2)后,游离铂也在两小时后检测不出,提示游离铂在 体内存在时间较短。而LDDP注射后72小时之后血液中的游离铂为1.04心/ml,其峰浓度是CDDP组 的4倍多,有更多的游离铂存在于血液中且在血液中的循环时间显著延长。另外,根据一些作者试 验,荷瘤鼠接受1.64—2mg/kg的顺铂,能达剑放疗增敏作用,放疗增敏的血药峰浓度约1ug/m1,故 LDDP给药后72小时的血药浓度可能仍有临床意义。 LDDP进入血液后,在血浆中的变化过程分两个时相,类似于药动学的两室模型,但其包含的意 义略有不同。初始相顺铂的浓度快速地下降,半衰期为1.27小时,推测LDDP在体内的进行了快速 分布。其后第二相缓慢下降,半衰期为19.47小时,下降的速度可能代表了LDDP在血浆中的破坏速 度,这个破坏速度与LDDP在血浆中释放顺铂的速度是呈正相关的,因此可表征顺铂从LDDP中释放 的速度,这个速度可能是与LDDP药理效应有关的重要参数。 从肿瘤组织的总铂分布看,LDDP组总铂含量是CDDP组的3’8倍;LDDP组总铂的AUC值是CDDP组的 7.48倍:因此LDDP组进入肿瘤组织的药物显著多于CDDP组。肝、肺和肾脏中,LDDP组总铂含量也 显著高于CDDP组,但比例均小丁.肿瘤组织中两组的比例。从几种组织中LDDP组和cDDP组总铂AUC 值的比例看,肿瘤组织中西组AUC值比例最高,为7.48;’肾脏中比例最低,为2.40;肝和肺均分别 为3.17和3.30,肿瘤组织中的比例显著高于其它组织,推测LDDP组药物进入肿瘤组织还有与进入 其它组织不同的机理。LDDP在血液的循环中,不断释放游离顺铂,游离顺铂扩散进入肿瘤组织,这 个途径与顺铂进入其它组织是相同的。但肿瘤内新生的毛细血管结构较正常组织疏松,常为单层内 皮细胞构成,且其间的接触疏松,间隙常人于lOOnm。将脂质体粒径制成纳米级,则可使其在血液 循环中被动地沉集在肼,瘤组织内(EPR效应),而这个粒径的脂质体是不能通过止常组织的毛细血管 的。肾脏毒性是顺铂的主要毒副反应之一,虽然肾脏中两组总铂AUC值的比例最小,但还是达2倍 多,肾脏中铂的增加对肾脏功能的影响还需进一步的探索。对其它组织的影响应进一步探索。LDDP 的药动学过程可解释其在我们的药效实验中表现出米的较CDDP抗肿瘤效应强得多的优势。
●2 25 ●O DDP DDP
甚
8 6 4 2 O 0 20 40 60 80
20
.■15 ●.【目.3
.=
目
rI\
-ouI时u口州一Ilop岳ou
=?10 o\
U
暑
5
O 0 20 40 60 80
Time/h
4 2 O 8 6 4 2 hml日州_c州一毒m_Iou
Time/h
¨M心加8 . 【Ⅲ.3n\
∞鹅埔H地加0
0 o 0 0 O 20 40 60 80
Time/h 圈1.血浆游离铂浓度的变化
Parameters UniL
^
B
B 1/h
Vc
tl/2
a
Ll/2B
h
K2I
Klo
K12
AUC (I,19/rnI)h
CI,(s) mg/kg/h
pg/mI
l/h
“g/mI
mg/kg/“g/ml
h
l/h
l/h
-86.
1.5药物分析 1.5.1血浆游离顺铂浓度测定:采用HPLC法检测血浆中的药物含量。用DDTC与样本中的铂络合, 提取络合物用于测定;以顺铂对照品的生理盐水溶液制备标准曲线,外标法定量计算样本中顺铂的 含量。本方法测定的顺铂含量为游离顺铂及能从蛋白结合中解离出来的铂的含量。分析方法简述如 下:色谱条件:色谱柱为Angilent Hypersil ODS柱(250X4mm,5um),流动相为甲醇:水=72:28(v/v), 流速为lml/分钟;紫外检测波长为254nm。色谱数据用Angi lent色谱工作站处理,外标法定量。样 品处理:精密吸取血浆,用生理盐水定容至lml,加入5%DDTC试液,混匀置于37℃恒温水浴30分 钟,取出冷至室温,加入氯仿2ml,旋涡振荡2分钟充分提取,以2000r/m离心10分钟,分离出氯 仿,并用1.5ml氯仿洗涤残渣,37℃恒温水浴中用干燥空气吹干。加入lOOul氯仿,漩涡震荡30秒 溶解,10“1进样。验证分析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其日内和日间变异均<10%。 1.5.2组织中总铂浓度测定: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组织中总铂含量。以Pt标准溶液作标 准曲线,线性范围为10~200ng/ml,r=O.9995;日内和日间RSD<IO%。组织样本(肺脏、肝脏、肾脏 和肿瘤)剪碎,放入消解罐里,加入3mL硝酸,imL盐酸,2mL过氧化氢,放置半小时,然后放在电 热板上加热,空白组织样同法处理作参比。消解完全,分别转入到25mL容量瓶定容。测定条件:石 墨管类型为涂层非平台型;灰化温度为1200"C;原子化温度为2700。C;信号检测为氘灯,灯电流为 6.OmA,波长为265.9nm,带宽2 nfIl:进样量30“l。 2结果 2.1血浆中游离顺铂的变化 两组小鼠血浆中游离顺铂浓度的变化明显不同,CDDP组小鼠在药物注射后血清中游离顺铂峰浓 度为3.2447“glml,并迅速降低,两个小时后在血液中已经检测不到游离顺铂。LDDP组药物注射后 游离顺铂峰浓度为13.79Pg/ml,是CDDP组峰浓度的4倍多。在最初几小时内,LDDP组游离铂的浓 度有一个快速下降的过程,其后下降缓慢,维持时间明显延长,在72小时时仍能检测到其在血液中 的浓度为1.04pg/ml(图1)。用药代动力学软件3P97对LDDP的药时曲线进行拟合,药时曲线类似 于药动学两室模型的变化过程,药动学参数见表1。LDDP在注射进入动物体内后,呈现两相性变化, 初始相顺铂的浓度快速地下降,半衰期为1.27小时,其后第二相缓慢下降,半衰期为19.47小时。 由于分析方法检测到的是血浆中游离的顺铂和包裹在脂质体中的顺铂,故初始相的变化表征的是 LDDP在体内的分布速度,第二相的变化可能表征了脂质体在血浆中的破坏速度。
1材料与方法
1.1药品与试剂 普通顺铂注射剂(CDDP),山尔齐鲁制药厂产品,批号060924。顺铂的对照品,山东齐鲁制药 厂惠赠,纯度99%,用生理盐水配制成50.83mg/100ml准备液备用。O.9%氯化钠注射液,四川科伦 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产品,批号A 061022D。DDTC,前用0.1mol/L NaOH溶液配制成5%的试液备用。Pt 标准水溶液(1.0 g/L)购至上海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硝酸、盐酸、过氧化氢、甲醇和氯仿均为分 析纯。 1.2仪器
Agilent 1100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Agilent公司产品,包括G1311A四元泵,G1322A脱气机, G1328A进样器,G1315A二极管阵列检测器;Sartorius BP211D分析大平,Sartorius公司产品;DC一12H
恒温水浴锅,上海安谱科学仪器有限公司产品;离心机,司产品。 1.3顺铂长循环纳米脂质体(LDDP)的制备
顺铂纳米脂质体体内变化的实验研究
葛勇前1张晓萌2杨焕军2陆国椿1王漪璇1蒋国梁2芮蒙杰3陈剑3干欣欣3徐宇虹’ (1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药剂科、2放疗科,上海2000323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上海200240)
顺铂(Cisplatin,DDP)是一种高效广谱的抗肿瘤约,不仅能杀伤肿瘤细胞,抑制细胞修复, 还具有较强的放疗增敏作用。但是,顺铂进入体内后,大部分与血浆蛋白形成难以解离的结合物, 失去抗肿瘤作用,因此怎样避免或减少DDP与血浆蛋白的结合,提高DDP的有效生物利用度,是目 前DDP研究的热点。脂质体特别是长循环脂质体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脂质体的 包裹隔离了DDP与血浆蛋白的接触,延长了游离DDP在体内的循环时间,纳米级的脂质体还能穿过 肿瘤新生毛细血管,在肿瘤内聚集,大大提高DDP在肿瘤内的浓度,同时还能减少DDP进入正常组 织的量,从而减低DDP的毒副反应。本文报道我们制备的DDP的长循环纳米脂质体在小鼠体内的变 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