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附件: (1)第一章编制依据 (2)一、业主提供文件 (2)二、主要应用规范、规程、标准 (2)三、其它 (2)第二章工程概况 (3)一、工程概况 (3)二、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 (3)第三章施工方法 (6)一、目前现场情况 (6)1、降水施工 (6)2、施工方法 (7)第四章施工工艺 (9)1.土料要求 (9)2.土料铺料 (9)3.碾压 (9)第五章施工总体部署 (11)一、施工准备 (11)二、施工总体安排 (11)三、劳动力计划 (11)四、机械设备组织 (12)五、组织机构图 (12)六、工期进度 (13)七、进度计划及保证措施 (13)第六章质量控制 (16)二、分层碾压 (16)第七章安全保证措施 (16)第八章文明环保管理措施 (16)第九章冬施措施 (17)附件:1、D、E区施工分区平面图2、D、E区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3、D、E区施工平面图- 1 -第一章编制依据一、业主提供文件二、主要应用规范、规程、标准三、其它1.甲方指示精神2.工程现场实际勘察3.《单店住宅小区二期项目地基处理施工组织设计》2008年3月4.甲方于2008年8月27日组织召开的“针对D、E区施工方案讨论会”会议精神。
- 2 -第二章工程概况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北京首开天成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开发的单店住宅小区二期项目地基处理工程,拟建工程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东坝乡单店村,东坝西路南侧,规划单店中路西侧,东坝南二街的北侧。
本工程主要施工任务为地基基础处理工程,以提高小区内原土承载力及消除地基基础的不均匀沉降。
根据本工程场地勘查报告,本工程场区内人工回填垃圾土较厚,厚度约为0.50m~18.10m,分布极不均匀,且部分原场地土可直接用于回填,部分不可利用,必须全部外运。
二、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1.工程地质概况1.1、场地地形地貌根据地勘报告,拟建场地地貌位置属永定河冲洪积扇的东北边缘,与温榆河、潮白河冲洪积平原的相接壤地带。
场地早期为砖厂取土坑,后来废弃成为垃圾场。
因长时间的挖土、填埋垃圾和倾卸渣土,导致地形复杂,形成了土堆、土坑、水沟等,钻孔地面标高为27.62~41.24m。
1.2、场地地基土层场区上部为人工填土,主要由素填土、杂填土、房渣土和生活垃圾等组成,分别不均,厚度相差大,厚度为0.5~18.1m不等,主要情况如下:- 3 -各土层分布及其岩土物理力学性质详见地堪报告《工程地质剖面图》及《岩土物理力学性质综合统计表》。
2.水文地质概况本次勘察深度范围内共测到两层地下水:强腐蚀性,在干湿交替作用下,第一层和第二层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均具- 4 -有中等腐蚀性。
- 5 -第三章施工方法一、目前现场情况目前在我单位精心组织施工的条件下于2008年4月11日将E区整个区域25.5m(虚铺标高26.5m)以下部分回填土完成,并于2008年4月12日在E区选的试验段进行强夯试验,但遭到了周边居民的强烈阻扰,无法施工,后又多次改变强夯试验段位置进行强夯试验,均遭受居民阻扰,虽经我单位和甲方相关人员的协调,截止到目前还是没有办法进行强夯施工,同时D区于5月10日将25.5m(虚铺标高26.5m)以下部分回填土完成,同样遭到了周边居民的强烈阻扰,无法施工。
甲方于2008年9月3日和2008年9月8日组织召开的“针对D、E区施工方案以及施工进度讨论会”,根据会议讨论结果并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最终定下如下结论:甲方要求由原方案强夯+分层碾压地基处理施工方案改为:D、E区建筑物基础及外扩范围(2m)内,槽底至标高25.5m范围回填素土,采用振动压路机分层碾压; 标高25.5m至建筑物基底标高:建筑物基础及外扩范围(2m)内回填2:8灰土采用振动压路机分层碾压,灰土必须保证2m厚度; 市政道路、小区路车库、景观及绿地及回填素土采用振动压路机分层碾压;地下车库地基处理为车库红线内1m 范围以内直接回填素土,采用振动压路机简单压实2遍,用以本地块的存土区域。
车库红线范围内1m范围以外基槽底至28m深度范围,直接回填素土,采用振动压路机分层碾压。
二、施工方法1、降水施工目前施工现场地下水位上升,施工进度和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假设原强夯方案不改变的情况下,目前施工进度早已完成标高25.5m位置的强夯施工,这样再进行标高25.5m以上部分的施工就不会受到水位上升的影响,目前的降水系统,可维持继续进行施工。
- 6 -目前甲方要求本工程由原强夯方案改变为压路机分层碾压方案,采用压路机分层碾压方案的前提是将已填到标高25.5m的回填土挖除到槽底见到老土为止,但是本工程原降水系统使用过长,其中部分降水井沉渣过厚,井壁堵塞,无法正常使用,同时本工程在进行槽底至标高25.5m范围进行回填时,坑内降水井无法保存,这样就导致了施工范围内水位必然上涨,无法进行分层碾压施工,回填土的含水量无法控制在最佳含水量,也无法保证干槽施工,后经与甲方协商,应甲方要求在D、E 区局部位置加打降水井和坑内局部挖集水坑明排相结合的形式控制水位,具体施工方法如下:1.1. 管井降水井:布置在D、E区东侧和E区南侧现况基坑边坡下口和车库内侧,其构造为:井孔直径Ф600mm,井管为Ф400mm无砂混凝土滤管,井管与井孔之间填粒径2-5mm碎石滤料。
降水井由现况施工场地地面开始开钻,井深 10m,井距10.0m,目前指对E 区进行布井,共布设40口井(井位详见施工平面图),D区视施工时水位情况与甲方协商后再定是否补打降水井。
1.2. 降水井内安装扬程大于20m,出水量15-20 m3/h潜水电泵,水泵用尼龙绳吊在井内并用胶管或塑料管与地面排水管连接。
1.3. 地面排水系统为Ф300mmPVC排水管,排水管沿槽边布设,抽出的地下水经沉淀池排放到邻近的市政雨水井内(视现场情况而定)。
1.4.明沟排水由于砂层与粘土层之间存在难以完全排净的残余水和部分上层滞水,将残留渗水引至集水坑,再用水泵排至坑外。
2、施工方法首先将已填的土挖除到槽底见到老土为止,并将挖除的土倒运到拟定位置存放。
并将槽底整平,经监理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分层回填碾压施工。
2.1. 分层回填碾压时,相邻区域搭接采用1:0.5放坡进行处理。
2.2. 整个D、E区(车库红线内1m范围以内除外),槽底至标高25.5m范围回填土处理方法为:回填素土,分层虚铺厚度为0.4m,采用16~18t振动压路机进行分- 7 -层碾压,每层碾压5~6遍,压实系数不小于0.90(建筑物基础及外扩范围(2m)内,压实系数不小于0.95)。
2.3. 独立住宅,标高25.5m至建筑物基底标高范围回填土处理方法为:建筑物基础及外扩范围(2m)内回填2:8灰土,分层虚铺厚度为0.4m,采用16~18t振动压路机进行分层碾压,每层碾压5~6遍,压实系数不小于0.95;基础及外扩范围以外回填素土,分层铺填厚度为0.4m,采用16~18t振动压路机进行分层碾压,每层碾压5~6遍,压实系数不小于0.90。
2.4. 市政道路、小区路车库、景观及绿地,标高25.5~27.5m范围回填素土,分层铺填厚度为0.4m,采用16~18t振动压路机进行分层碾压,每层碾压5~6遍,压实系数不小于0.90。
2.5. 地下车库地基处理,车库红线内1m范围以内标高25.5m以下部分不用进行分层碾压二次处理,标高25.5m至标高28m范围内直接回填素土,以推土机平整,每层回填0.4m,回填至28m标高,分层回填时每层回填完毕后以16~18t压路机简单压实2遍,用以本地块的存土区域。
车库红线范围内1m范围以外采用回填素土分层碾压的处理方法,即分层铺填厚度为0.40m素土至28m,采用16-18t振动压路机进行分层碾压,每层碾压5-6遍,压实系数不小于0.95。
由于目前该范围已回填至标高25.5m,所以首先将已填的土挖除到槽底见到老土为止,并将挖除的土倒运到拟定位置存放。
并将槽底整平,经监理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分层回填碾压施工。
- 8 -第四章施工工艺1.土料要求灰土和素土回填采用粉质黏土、黏质粉土不应采用砂质粉土、粉细砂和粘性土在回填前做击实试验,确定最优含水量和干密度,确保压实系数满足设计要求。
2.土料铺料2.1.作业面宜分成铺土、碾压、检验三段,以利流水作业,应分层统一铺土,统一碾压,专人取样检验,严禁出现界沟。
2.2.相邻施工段的作业面需均衡上升,若不可避免出现高差时,要以1:0.5的斜坡连接。
2.3.土料宜用进占法卸料,用推土机或人工铺至规定部位,严禁将砂砾料或其他透水料与粘性土料混杂。
2.4.采用16-18T重型振动压路机铺土厚度和土块直径限制尺寸为:虚铺厚度不大于40cm,土料土块最大直径≤10cm。
2.5.通过保持填土面平整,算方上料,及时检测厚度等措施控制铺土厚度。
土厚度允许误差为+0、-5cm。
3.碾压3.1.碾压机械行走方向应提前确定好,各个压路机平行行驶。
分段分片碾压时相邻作业面的碾压搭接宽度,平行行使方向不应小于0.5m。
3.2.碾压机械进行碾压时,采用进退错距法作业。
碾压搭接宽度大于0.5m。
3.3.机械碾压不到的部位,用蛙式打夯机或木夯机夯实,夯实采用连接环套打法,夯迹双向套压,夯压夯1/3,行压行1/3,分段分片夯实时,夯迹搭接宽度应不小于1/3夯径。
3.4.铺土碾压、检验连续作业,松土不过夜。
3.5.通过控制土料含水量,控制铺土厚度,控制碾压遍数来达到设计干容量。
对土料含水量偏小的适当洒水翻拌,含水量过大的在料场开好排水沟,在现场进行翻晒后碾压,防止出现弹簧土。
- 9 -- 10 -第五章施工总体部署一、施工准备1.了解场地内现场实际情况。
2.了解场区内各个建筑物位置,并根据红线桩、城市水准点及施工要求配合业主进行构筑物的定位放线。
3.施工前期重点落实土方来源,保证回填土方供应。
4.协调施工现场各部门及附近居民的关系,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5.施工用水、施工用电的连接及临时设施搭建。
6.对施工人员进行生产、技术、质量、安全等全方面的交底。
7.准备施工的机具。
二、施工总体安排按业主对本工程的施工要求,结合本工程的施工特点,我单位将在E区分别做一块25*120m的16~18t压路机分层碾压试验段,待试验段检验合格后,在检验结果均合格的前提下,方可进行大面积施工。
D、E每个区域分别放置2套组合设备,每套设备配备4台挖掘机、2台压路机、2台推土机、2台装载机、2辆拉土车。
我单位采用从东西两侧向中间的施工顺序分区分块进行处理。
(详见示意图)三、劳动力计划劳动力需要量按施工的不同阶段进行安排。
本工程不同楼座施工时间不同,施工时根据具体安排另行调整,管理人员:8人;操作人员:12人;壮工:20人;测量工: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