摽有梅
梅子落纷纷,树上还留有七成! 追求我的小伙子,不要错过好时辰!
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5、其实三兮:三成。树上梅子只剩三成,比喻女子年龄渐大 6、今:即时的意思。言不必等待了,现在就来吧。
枝头梅子落纷纷,树上只留有三成! 追求我的小伙子,今天就是好时辰!
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摽有梅》则由果实黄落起兴,显然大异其趣。 同样是呼唤爱情,《金缕曲》开门见山,由前两 句“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的直抒 转向后两句“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的比喻,《摽有梅》则触景生情,由景语转而吐 露心曲。
《摽有梅》则既有比喻又有直抒,而且喻 体(梅子)始终如一,于不变中却又写出在 树的梅子逐渐稀少的变化。手法既各异, 情调也有别。吟哦《摽有梅》同中有异的 三章诗,似见在行进中的同一女子一唱三 叹,移步换形。
7、顷筐:畚箕 塈:取。用顷筐取梅,言其落在地上的已经很多了。
8、谓:读为“会”,《诗经》时代有在仲春之月“会男女” 的制度,凡男子到三十岁未娶,女子到二十岁未嫁的都借 这个会期选择对象,不必举行正式婚礼,便可同居
梅子全部落下来,倾尽筐子让他取! 追求我的小伙子,趁着时机嫁给他
梅
梅在中国的栽培历史有三千多年,果实在古时供作 调味品(醋),即《书经》所言之:“若作和羹, 尔惟盐梅。” 《诗经》各篇所言之梅,大抵以收成果实为主。观 赏梅花的风气大概始于汉代,但汉晋两代并无咏梅 诗,南北朝、隋唐也对梅花不重视。梅花的地位至 宋才确立,其主角大多是梅花。
摽有梅
目录
1 题解 2 重点词句把握 3 整体感知 4 写作特色
1
题解
摽有梅
国风·召南
摽biào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dài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xì
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题解
这是一首待嫁女子的诗,她望见 梅子落地,引起了青春将逝去的 伤感,希望马上同人结婚。
《召南·摽有梅》描述少女见日益成熟稀少 的梅子,而感叹时光流逝,表现出急欲求爱 的心情。后世遂以“摽梅之感”来形容女子 年长未嫁而暗自感伤。
3
整体感知
这三段歌词,叠印出的是三个近似但并不重复的 画面,传达出的是相通面又并不全同的感情: 首章“迨其吉兮”,尚有从容相待之意,次章 “迨其今兮”,已见焦急之情;至末章“迨其谓 之”,可谓迫不及待。 三章重唱,一层紧逼一层,生动有力地表现了主 人公情急意迫的心理过程。此诗作为先民的首唱 之作,质朴而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1、摽:坠落。梅:梅树的果实。 有:语助词,古语往往在一个单音词上配一个“有”字,如“有夏”、 “有司”等和“有梅”词例相同。 2、其实七兮:“七”表多数,言未落的果实还有十分之七,比喻青春 所馀尚多。兮:语助词,有声无义。 3、庶:众。士:指未婚的男子。 4、迨:及,趁着。吉:吉日。
既富于个性,又具有普遍性,以独特 的方式歌唱了人类共同关心的青春、 爱情,唱得那样寘诚,那样动人,这 就是《摽有梅》历千裁而得以不朽的 原因。
谢谢观看
4
写作特色
《摽有梅》则似直而曲,明明是女子自己着急, 急于求人,却偏要从小伙子身上落笔,说成 “求我”再反过去再三叮咛,显得不卑不亢而 又情意殷殷。三段诗中,“庶士”三见。“庶 者,众多之意。“庶士”,说的是众多的小伙 子。原来这位少女并没有意中人,她是在向整 个男性世界寻觅、催促、呼唤着爱的到来,这 就愈见其求爱心情的急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