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三月,在日本福岛,九级强震引发的核泄漏事故牵动了全世界的神经,关于核电的争论也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一边是巨大的能源缺口与不断恶化的环境,一边是民众对于“核电”安全的恐慌。
站在天平的中央,中国应该何去何从呢?
首先让我们从明晰概念展开思考,核电,即核能发电,是指利用核裂变所产生的热量发电。
核能作为新型清洁能源具有极强的发展潜力,它原料来源广,包括铀、钚、铯等元素;同时能释放巨大的能量,经计算,1千克原料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2700吨的煤。
大力发展是指在现有基础上,从低级到高级,从研究,改进到不断完善核电技术及其配套体系,达到使结构平衡的目的。
审视当下,展望未来,我方认为,中国应该大力发展核电,理由如下:
1首先,大力发展核电能够满足我国的电力需求,优化能源结构。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每年的用电量高达4万亿千瓦时,每年的电力缺口也不断攀升,2010年更是突破了1250亿度。
另一方面,在能源结构中占有78%的火力发电,其主要原料----煤,在2024年即会开采殆尽。
面对巨大的用电缺口,与单一的能源结构,核能发电的转化率高、可再生的优势得以凸显,成为了中国发展的理性选择。
2再者,大力发展核电,能够保护生态环境,做到可持续发展。
与传统的发电厂,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烟灰等有害气体不同,一个同等规模的核电站,在上述三个指标中能够做到零排放。
即使是为人诟病的周围居民所受的辐射剂量,也仅为同等规模火力发电厂的1/4,远低于“天然本底水平”。
凸显了核电第二个特性,清洁性。
面对哥本哈根会议上中国代表团“2020年前碳排放减少45%”的庄严承诺时,核电成为了未来中国遏制气候变暖、推动能源发展的最佳选项。
3回顾日本的核事故,它留给人们阴影尚在威胁尚在,可是它带来的启示与挑战仍与发展同在。
不同于日本核泄漏事故中的第二代初级技术,中国已在完善二代的基础上加强了四道保护措施,并且在研发第四代技术上取得了成功。
中国的核事业已筹备了近30年,时至今日我们已有能力发展核电,并且是在更加保障安全,完善监督体系的基础上发展核电。
诚然,安全问题是民众心中最大的质疑与忧虑,但这种质疑要以科学为依据,这种忧虑不应该让人停止追求的脚步。
昨天的错误造成了今天的问题,如果我们再不加以行动,等待我们的将是明天能源枯竭的灾难。
面对明天,是要带来一场危险的生态灾难,还是选择一个有核电的未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