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最新100m连续梁施工监控方案
最新100m连续梁施工监控方案
钢弦式混凝土应变计。
5 应力监控
5.2 监测断面及仪器布置
主梁测试断面选择边跨L/2,中跨L/8、L/4、3L/8、L/2、 支点等关键截面,共7个测试断面,测试截面布置。
1
2345 Nhomakorabea6
7
15# 14# 13# 12#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3# 12#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100m连续梁施工监控方案
2 自适应施工控制系统
对于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施工中每个工况 的受力状态达不到设计所确定的理想目标的重要原 因是有限元计算模型中的计算参数取值,主要是混 凝土的弹性模量、材料的比重、徐变系数等,与施 工中的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差距。要得到比较准确的 控制调整量,必须根据施工中实测到的结构反应修 正计算模型中的这些参数值,以使计算模型在与实 际结构磨合一段时间后,自动适应结构的物理力学 规律。
6 线形监测
6.1 误差控制标准
本桥施工控制的最终目标是:使成桥后的线形与设计成 桥线形的所有各点的误差均满足《客运专线桥涵工程施工 质量验收暂行标准》规定,成桥线形与设计线形误差在+ 1.5cm和-0.5cm之间,合拢误差在1.5cm以内。根据这一目 标,在每一施工步骤中制订了如下的误差控制水平:
4 桥梁施工控制结构分析
4.2 施工控制的计算方法 (1) 正装计算法
能较好的模拟桥梁结构的实际施工历程,能得 到桥梁结构各个施工阶段的位移和受力状态 (2) 倒退分析法
每一个阶段分析得到的结构位移、内力状态便 是该阶段结构理想的施工状态
4 桥梁施工控制结构分析
4.3 结构分析的目的 (1) 确定每一阶段的立模标高,以保证成桥
4.1 施工监控计算影响因素
在施工之前,应对该桥在每一施工阶段的应力状态和线形 有预先的了解,故需要对其进行结构计算,该桥的施工控 制计算除了必须满足与实际施工方法相符合的基本要求外, 还要考虑诸多相关的其它因素。 (1) 施工方案(临时支座的拆除顺序) (2) 计算图式 (3) 结构分析程序(BSAS,MIDAS) (4) 预应力影响 (5) 混凝土收缩、徐变的影响 (6) 温度 (7) 施工进度
挠度观测资料是控制成桥线形最主要的依据,线形监测 断面设在每一阶段的端部。
标高测点
标高测点
6 线形监测
6.3 观测时间与项目
为尽量减少温度的影响,挠度的观测安排在早晨太阳出 来之前进行,每个施工阶段的变形测试时间根据施工阶段 的进度来定。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主要观测内容包括: (1) 每阶段混凝土浇筑前的高程测量; (2) 每阶段混凝土浇筑后、预应力张拉前的高程测量; (3) 每阶段预应力张拉后、挂篮行走前的高程测量; (4) 每阶段挂篮行走后的高程测量; (5) 拆除挂篮后、边(中)跨合拢前的高程测量; (6) 最终成桥前的高程测试。
7 误差分析与识别
在每一施工阶段,对监测得到的应力和位移与 理论值进行误差分析,并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根 据本阶段结果对下一阶段的误差进行预测、调整以 及报告施工状态(预制梁段架设标高)等。
7 误差分析与识别
7.1 梁体 位移误差 分析
21#块浇筑位移 -100 -80 -60
竖向位移(m)
0.0050 0.0000 -40 -02.00050 0 -0.0100 -0.0150 -0.0200 -0.0250 -0.0300 -0.0350
2 自适应施工控制系统
参数估计算法
修改理想状态
计算结果
有限元计算模型
施工理 +
参数调节
施工
e
结果
想状态 -
控制量输入
实测结果
输出
实际结构
控制调整量
控制量反馈计算
3 参数识别
在本桥的施工控制中按照自适应控制思路,采用“最小 二乘法”进行参数识别和误差分析,利用实测数据与理论 值的对比,根据各参数对位移的影响矩阵,可以得到该参 数的实际值。
线形满足设计要求; (2) 计算每一阶段的梁体的合理状态及内力,
作为对桥梁施工过程中的每个阶段结构的应力和 位移测试结果进行误差分析的依据。
4 桥梁施工控制结构分析
4.4 立模标高的确定
5 应力监控
应力监控是连续梁桥施工监控的主要内容之一, 它是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预警系统,是对桥梁的实际 受力状态进行评判和确保施工安全顺利的主要依据。 结构某定点的应力也同其几何位置一样,随着施工 的推进,其值是不断变化的。 5.1 应力测试仪器及测试原理
影响结构线形及内力的基本参数由很多个,需测定的
参数主要有: (1) 混凝土弹性模量;(2) 预应力钢绞线弹性模量;
(3) 恒载;(4) 混凝土收缩、徐变系数,按照规范采 用; (5) 材料热胀系数;(6) 施工临时荷载;(7) 预应力 孔道摩阻系数;(8) 实际预应力的施加系数。
4 桥梁施工控制结构分析
20
40
实测位移 计算位移 实测拟合
(a) 混凝土浇筑位移比
距墩中心距离(m)
60
80
100
21#块张拉位移
0.0200 0.0150 0.0100
1) 挂篮定位标高与预报标高之差控制在0.5cm以内; 2) 纵向预应力钢束张拉完后,如梁端测点标高与控制 小组预报标高之差超过±0.5cm,需进行研究分析误差原 因,确定下一步的调整措施; 3) 如有其它异常情况发生影响到标高,其调整方案也 应经分析研究,提出控制意见。
6 线形监测
6.2 挠度测点
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2
3
4
5
6
7
5 应力监控
5.3 测试内容
应力监测针对施工的每个主要施工阶段进行,在每个施工 阶段都进行监测,各阶段根据施工进度进行测试,各阶段应 力监测主要包括: (1) 混凝土浇筑前的应力测试; (2) 混凝土浇筑后、预应力张拉前的应力测试; (3) 预应力张拉后、挂篮行走前的应力测试; (4) 挂篮行走后的应力测试; (5) 在每一阶段测试完毕后应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比较, 若存在误差分析原因; (6) 根据测试结果,分析该桥在成桥时恒载下的应力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