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语文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新教材培训学习心得体会9月15日至9月17日,我们有幸到泰安参加四年级语文上册培训学习,聆听了廊坊市教育局教研室张占国主任关于《把握教材,科学施教,把语文教学落到实处》《单元整组主题教学操作流程及其实施策略》和山东省济南市教研室江洪春主任关于《解读教材之方略——钻研吃透教材考量教师的责任和功底》的专家报告,观看了几位优秀教师上课的风采,学习了先进的教学方法。

经过这次培训学习,使我感触颇多,对单元整组主题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

一、对单元整组主题教学的整体认识。

张占国主任在《单元整组主题教学操作流程及其实施策略》提出:单元整组主题教学是以教材单元主题作为统整教学的一种形式。

它整合教学内容,融课内与课外,阅读与写作于一体;整合教学方式,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积累语言,掌握方法,学习实践;突出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

单元整组主题教学共分六大基本操作板块:单元导读,整体感知;理解内容(精读、略读课),局部体验;回顾总结,领悟表达;习作训练,先说后写,先写后评;阅读指导;学习成果展示交流。

同一板块不同年级有不同的要求。

单元导读,整体感知部分的要求:低年级:读懂导语,整体感知单元内容;自读单元课文,画出生字词;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中年级:读懂导语,整体感知单元内容;结合词语盘点,解决生字词;读通读顺课文,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提供阅读预习卡,提供同一主题课文的学习方法,培养质疑问难的能力。

高年级:读懂导语,整体感知单元内容;结合词语盘点,解决生字词;速读浏览课文,提供或提倡自己制作阅读预习卡,能够多角度提出问题,如主题的角度,体裁的角度,表达的角度等。

二、关于导语的解读导语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教版教材编写的一个亮点,它集中体现了编者对一组教材的设计意图。

对于一个单元教材而言,它有着统领全组、目标定位和学习导航的重要功用。

单元导语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导入,提示学习的主要专题,另一部分是提示学习准备,规定学习任务、要求、重点、方法等。

一般地来讲,单元导语是从学生的“学什么,怎样学?”和教师的“教什么,怎么教?”两个方面和两个角度进行规定和提示的,是教与学的出发点,乃至于落脚点。

单元的导语的解读要有系统性,要把一组课文放到整套教材中,整个年级的学习中,整册教材中来考虑。

单元导语的第一段一般都是单元专题的揭示,第二段是训练重点,一般有三个方面的:阅读方法;理解课文内容,领会表达:语文实践活动。

解读可以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方面对训练重点进行解读。

例如: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导语“风起云涌,潮涨潮落,奇花异木,高山深谷……大自然像一位魔术师,它的杰作,常常令人惊叹与震撼。

本组课文再一次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

让我们一边读课文,一边想画面,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会作者生动的描写。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还可以搜集有关自然奇观的资料,以丰富我们的见闻。

”第二段:本组课文再一次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

让我们一边读课文,一边想画面,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会作者的生动描写。

“一边读课文,一边想画面”是阅读方法方面提出来的,是学习本组课文的主要方法,是本组课文教学的重点。

它是通过那些有关景物、人物的语言文字的描写,借助于想象、体验,在头脑中形成一种“心理图像”,台湾赵镜中先生称之为“图像化”,美国语文教育则称之为“视觉化”。

这种阅读方法,是走进文本的重要途径,即在头脑中产生一种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阅读想像、体验和感受。

教学时可采用语言描述法“我仿佛看到或听到了……”闭上眼睛想象,或者闭上眼睛配乐想象。

朗读体验法,通过朗读进行想象体验。

如《观潮》、《鸟的天堂》中的段落。

三、设计单元学习导读卡以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本组的导读课设计意图在于本课为“单元整组”教学的起始课,是对第一单元组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做一通览,进而对以后的学习做个简单的规划。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储备和单元导语,明确本组学习的主题—自然奇观,学习重点及意义,培养学生浏览的阅读能力,全面感知单元学习内容,促进他们重局部轻整体的学习方式的改变。

具体内容用途表现形式是:一、通过放映钱塘江大潮、雅鲁藏布大峡谷、鸟的天堂的视频和火烧云的画面,激发学生学习本组课文的兴趣,以此导入本单元的学习。

二、通过单元导语,明确本组学习的主题和学习重点。

三、通过单元导读卡,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四、学生通过交流体会,来为自己做好学习规划。

总之,听了专家的讲座后我才深深感到:不听不知道,一听才感到自己知识的贫乏,学的东西太少了。

这次的教材培训真是让我受益匪浅:不仅从专家们的报告里改变了自我认识,了解到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教材的要点,而且在与各位老师共同学习中,我们从他们的身上学到了更多的知识。

我们相信,通过这次的活动,我们一定会不断努力学习,提高自已的教学技能,将单元主题整组教学落实好,成为一名真正掌握了教学真谛好老师!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刘慎恒我参加了联合校组织的小学语文xx年版新课程标的学习,我感觉自己有了明确的目标,受益匪浅,让我无论是在教育教学方面还是师资培训方面都有了更深切的感受,以下就是我的一点心得。

一、提高教育教学思想认识。

通过本次培训,我的思想认识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第一,我明白了作为一个语文老师,为什么要学习新课标;第二,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师要有爱心、有智慧、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让学生喜欢你,以至于喜欢你所教的学科。

第三,明确了语文教师的职责在于精通育人之道,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即“授之于渔”的作用,教师应重视为学生创设语文学习的大环境。

第四,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目的理念,认识到教学活动的意义在于培养人的发展所必备的素质,诸如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健全的意志品质,陶冶丰富的情感,培养研究性学习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等。

第五,要明白教书育人,教书只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在语文教学中要能潜移默化地塑造人的灵魂,提升人的涵养和文化品位,启迪智慧,感悟人生。

要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创造、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力求达成的目标。

二、培训时机恰当新课程的实施是我国教育战线上一场深刻的变革。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带给我们一套全新的东西:新的理念、新的教材和新的评价,但同时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经过10多年的课改实践,我们一线小学教师的教育理念、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家都有很多的实践体会,但在教学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的问题,产生了诸多的疑惑和不解,许多地方的老师还进行了小学语文课到底该怎样上的大讨论。

前段时间,国家出台了《xx年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许多一线的小语教师都纷纷从网上下载来学习,但自学终归会有很大的局限性,于是大家都盼望能有机会早点得到专家的分析和讲解。

正在大家渴盼之时,这次培训就犹如炎热的夏日突然吹来了一股清凉的风,让人顿感欣慰,真是想老师所想,急老师所急,难怪老师们的参训热情如此之高涨。

三、精彩的讲解是培训取得成功的关键这次新课标解读采用比较法、数字法等多种方法讲解,让大家知道哪些地方是更新的,哪些地方是保留的,哪些地方是舍弃的,这样让参训教师更好地把握新课程的实施方向。

一些关键的部分则结合他所听或所上的课例来逐一剖析,使大家一下子就茅塞顿开。

在提到学生的课外阅读时,我觉得现在的小语教师们一定要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一定要多读书,读好书,特别是多阅读一些孩子们喜欢的书籍,同时希望老师们要让自己的精神不断成长,以适应新课改的需要。

我觉得高素质的主讲人精彩的讲解是这次培训成功的关键。

四、教学新定向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作为一线教师谁都知道,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作为新课标下的教师,到底该怎样做才能把学生培育成才呢?通过今天的培训,我有了新的教学定向:1、拼音、识字教学要强调一个字:趣。

有趣才有吸引力,才能使学生想学、甚至好学。

2、把写字教学当做语文教学的基础。

坚持每天练习10分钟。

3、阅读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且要注意纠偏。

4、习作教学要以学生生活接轨,不能脱离生活,凭空想象。

今天的学习,我看到了自身的问题、明确了努力的方向、了解了可以尝试的各种方法,总之,要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

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也让我们的教学另创一番新滋味。

_小学语文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刘慎恒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嘉积镇上埇小学黎文娟8月24至25日,我参加了市教育局组织的新《课标》新教材解读培训活动。

通过这次的活动,不但让我们更加深刻的理解新课标,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看到了自己工作中的不足和将来要努力的方向。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 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

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

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

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个案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

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_小学语文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讲授新课程时应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比较新课程与旧教材的区别和联系,有哪些改进,教法上有那些变化,有那些独到的进步和收获,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