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苏网络结构优化汇报材料

江苏网络结构优化汇报材料

高层居民楼(12层以上)对F频段信号的阴影 衰落为11dB,分布范围在7~14dB。
高层居民楼(12层以上)对F频段的信号的穿 透损耗基本在20dB左右。
不同覆盖距离的覆盖评估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00 550 600 650 700 750 800 850
RSRP大于-95dBm占比
2
网络结构分析及优化全景图
影响因素
结构规划
覆盖效益评估 分场景覆盖规划
室外场景 室内场景 居民区场景
合理的覆盖方式 深度覆盖 浅层覆盖 多层覆盖(容
量)
双层网规划 D、F覆盖互补 D、F容量分担
基础工参核查
反向覆盖小区核 查
方向角偏差核查
结构评估
4
不同覆盖场景的话务吸收效益分析
不同场景建筑密度、类型、用户分步差异较大,对网络结构要求不同。以江苏最大的网络苏州为例: 不同站间距的网格话务吸收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来看,主城区覆盖密度明显高于一般城区:
工业园(厂房)
CBD、高层居民区
CBD、高层居民区
低矮密集居民区
800 700
169
不同场景下的流量密度
宏站站址合理性
超远小区 超近小区 超高小区
室分小基站建设
居民区覆盖建设 (含外打)
小基站建设
覆盖表现
全量MR覆盖率 室内良好覆盖
比例
重叠覆盖优化
道路重叠覆盖度 MR重叠覆盖小区 MR过覆盖小区
质量表现
平均SINR 连续质差里程
占比
精 有效利用手段,开发结构问题
RSRP>-110 dBm
50.00% 56.10% 77.27% 72.19% 95.88% 96.33% 91.42%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94.16% 100.00%
得出以下结论(以室内覆盖RSRP>=-110dBm): 随着小区覆盖距离的增加,室内各项指标均呈下降趋势,特别是覆盖距离大于300米后指标恶化明显;
点4(301米)
点5(413 米)
建筑物高 服务小区 平均站



15
1
18
36
4
52
15
3
48
18
2
30
18
2
33
33
3
48
30
2
34
30
1
26
15
2
34
15
1
26
18
2
33
18
2
45
15
1
45
SINR>-5 dB
80.36% 50.08% 61.70% 94.12% 92.27% 79.36% 97.03% 99.90% 90.40% 100.00% 100.00% 90.00% 100.00%0Fra bibliotek100%
90%
-20
92% 87% 85% 85% 81%
-40
75%
80% 70%
60%
63%
62%
-60
58%
50%
49% 46%
52% 53%
40%
-80
30%
-100
29%
31% 20%
21%
10%
-120
0%
根据测试情况表明(以室内RSRP>=-110dBm计算):
Serving RSRP_平均
弱覆盖造成频繁异系统互操作
4-23G重定向频 次随覆盖变差 而抬升
高重叠覆盖造成用户速率恶化
用户速率随重叠 覆盖邻区个数增 加而恶化
“四超站点”影响网络覆盖
MR弱覆盖小区 比例随站间距 增大而增加
如何合理规 划网络结构
布局?
如何高效识别 并定位弱覆盖、
高重叠 小区?
如何有针对 性进行优化
调整?
LTE网络结构评估优化方案
江苏网络结构优化汇报
江苏公司 2015年9月
LTE网络结构问题对用户感知影响大
LTE制式特点
同频干扰,邻区干扰影响大 话统只报CQI,网络质量难体现
LTE站点和用户持续增长
新站入网,影响现网结构; 业务量增长,干扰抬升
深度评估手段缺乏
网络结构 影响用户
感知
传统路测、扫频只能评估道路覆盖; 传统基于MR评估工具不能定位覆盖问题

定位相关指标,提升优化能力
优 问题点精细分析,全程闭环跟
化踪
效果检验 用户体验
是否有效占用 流量驻留比 时长驻留比 数据业务体验 平均下载速率 10M以上占比 2M以下占比 语音业务体验 CSFB全程呼叫
成功率
3
目录
合理结构规划提升网络覆盖 精细结构优化提升网络质量
多层居民楼(5-10层)对F频段的信号的穿透 损耗基本在15dB左右。
不同距离的室内覆盖
-150 -100
-85 -80 -75 -96 -89 -84 -99 -101 -97 -110 -109 -108 -111 -89
-50
0
低中高低中高低中高低中高低高
点1(61米)
点2(145米)
点3(240米)
加权平均覆盖距 离(m) 395 690 530 525 353 600 440 256 345 310 200 350 250
6
分场景覆盖效果评估——高层居民区
对多个高层居民区内道路及室内进行测试发现:宏站对高层居民区内非视距覆盖效果较差,需要 对高层居民区采用室内分布、小区分布系统进行覆盖。
出发,需要合理规划站间距。
因此站点规划要分场景规划,提升投资效益,特别是对于业务量较高的室内(低矮密集居民区、高层居民区等)5
分场景覆盖效果评估——低矮居民区
为了评估低矮密集居民区覆盖情况,对多个小区进行测试:密集宏站覆盖可有效解决低矮居民区 深度覆盖。
多层居民楼(5-10层)对F频段信号的阴影衰 落为7dB,分布范围在5~9dB。
站点与建筑物高度差不足,将导致在较近的服务距离内,性能也将呈现下降趋势; 因此,对于低矮密集居民小区宏站覆盖室内深度覆盖,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服务小区有效覆盖距离小于300米,密集城区F频段平均站间距在300*1.5=450米以内且不得大于700米。
站点高度高于建筑物平均高度(5-10层)1.3倍以上,即最好在20-35米以上,低于45米;
180 16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139
138
132
125
116
106
105
105
96
93
91
87
82
75
70
67
67
63
61
57
51
46
37
35
29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20
0
0
综合站间距
网格单位面积的流量密度(G/平方公里)
从流量密度来看,覆盖主城区的网格每公里流量较高,基本在100GB。部分场景单位流量低,从投资效益角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