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椒是指芸香科植物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和青椒(Zanthoxylum Schinifolium Sieb et Zucc)的干燥成熟果皮[1],全世界约250种,广布于亚洲、非洲、大洋洲、北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温带分布有较少。
我国有39种14变种,南北均产,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省区;四川及重庆有18种、8变种、1变型。
本属植物多数种类的根、茎、叶均可入药,有行气止痛、消寒解毒、消食健胃、止痒、解鱼腥、治腹痛、腹泻等作用,民间还常用来治疗风湿筋骨疼痛、跌打损伤、牙痛、毒蛇咬伤等,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讲,花椒的作用包括抗溃疡、抗腹泻、保肝、对肠肌活动的双向作用、保护心脏、降血压、抗凝血、抑制病原微生物、抗癌等作用[2],其果实常用作调味剂和防腐剂,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花椒香气成分】花椒喜光、喜温,枝耐干旱,不耐寒、不耐涝。
花椒主根较浅,侧根发达,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
在水分适中,土层深厚的沃土和石灰性土壤上生长最好。
花椒树根系发达,固土能力强,是很好的水土保持树种[3],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可作为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林、水土保持林的主要发展树种。
【抗寒性研究】我国传统上的花椒为大红袍、大红椒、小红椒、白沙椒等优良品种[4],果实鲜红色,干后呈红色或紫红色。
近年来一种叫做“青花椒”的调味料逐渐进入人们生活中,由于其特殊的清香麻郁风味,制作的菜品风味独特,形成了独特的“青花椒菜品”系列;受到消费者青睐。
近10年来,在四川盆地、盆周山地、重庆江津地区广泛发展,成为花椒中的一支奇葩。
该“青花椒”主要包括汉源的“贡椒”,洪雅的藤椒,重庆的九叶青,金阳的青花椒。
【青花椒的分类】1.花椒属的系统位置、植物形态及地理分布【重庆花椒】花椒(Zanthoxylum L. )植物为芸香科(Rutaceae)分布最广的一属,我国有39种14变种,分布在全国大多数省区,在四川及重庆有18种7变种,1变型[5,6]。
多年来不同的系统学家对花椒属分类系统存在许多争议。
Linne将有花萼与花瓣之分的种划入崖椒属(Fagara L.),无粤片与花瓣之分的种归入花椒属(zaothoxylum L.)。
从植物形态学、解剖学、抱粉学及植物化学研究提供的资料说明,没有必要把本属细分为两个属。
中国植物志采纳广义概念的花椒属,赞同将崖椒属作为花椒属下的一个亚属[5]。
(l)花椒亚属(Subgen Zanthoxylum)冬季落叶乔木或灌木,花被片一轮,4一8裂,心皮明显离生,花柱向背弯,分果瓣油点明显凸起,雌花偶有可育雄蕊。
花椒北起我国东北南部,南至南岭北坡,东南至沿海,西南至藏东南,台、琼、粤不产,从平原至海拔2800m,为我国原产的(白至纪)第三纪古热带祖型老种。
原种可能为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南岭以北仍有野生的野花椒(Z.simulans)。
竹叶花椒(Z.armatum(Z.planispinum))分布区偏南,从秦岭、淮河南达海南、台湾和藏东南一线,显然有东北向西南的分化。
围绕这几种还有一些狭域(华西、秦岭高海拔、岭南、台南、墨脱等等)分布的卫星种[7]。
(2)崖椒亚属(Subgen. Fagara)多常绿乔木或为藤本状,小叶多对生或近对生,花序顶生或腋生,尊片、花瓣明显2轮,心皮3一4(5一2),基部离生,分枝花柱略侧生,合拢,挺直,约240种,美、澳、非和亚洲热带、亚热带广布。
显然是后期扩散和分化的演化主干。
我国多数种分布在华中、西南和南部诸省,以花椒簕(Z. scanden:)(我国长江以南至中南半岛、西马来的多型种,低海拔至150Om次生林中常见),规壳花椒(Z.dissitum)(秦岭、华中,止于南岭,低山中生混交林中,常在石灰岩上)、椿叶花椒(Z. ailanthoides)(14SJ型老种,产于我国长江以南各省至日本,中生混交林常绿阔叶林林中标帜)等种较为常见,余则多为区域或狭域特有[7]。
花椒属大部分种主要分布在四川省的中部和南部及重庆市大部分区县的低山至中山的沟边、路旁及山坡灌丛中。
除刺花椒和微柔毛花椒分布在较高海拔(在25O0m一3000m之间的沟边、山坡灌丛中)之外,其它大部分在种分布在2000m以下的路边、林缘、丘陵等较低海拔地区。
2.花椒的化学成分【重庆】花椒属植物的化学成分主要有挥发油、生物碱、酞胺、木质素、香豆素和脂肪酸等,其它成分有三萜、甾醇、烃类和黄酮贰类。
传统研究主要集中在其挥发油、生物碱、酞胺、木质素、香豆素和脂肪酸等有效成分及其含量与分布、提取及测定方法等方面。
许多学者已经对单面针花椒、刺异叶花椒、小花花椒、狭叶花椒、巴山花椒、波叶花椒、川陕花椒、刺壳花椒、花椒、竹叶花椒、两面针、异叶花椒等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
马志刚等利用GC一MS法分析比较了刺异叶花椒根、叶、果皮、种子4个部位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结果得出四个部位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不尽相同[8]。
QUANBO XIONG等从花椒果皮中提取出10种不溶性生物碱和两种新黄酮类配糖[9,10]。
李定祥等研究了两面针中的化学成分,从两面针的酸水提取氯仿萃取部分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其中7个为生物碱[11]。
CHIN- TENG CHANG等从青花椒中提取出两种新的三联苯香豆素具有抗HBV DNA复制的活性[12],花椒属植物中的酞胺大多为链状不饱和脂肪酞胺,以山椒素为其代表。
2.1挥发油挥发油又称精油,是一类植物源次生代谢物质,是植物体内分子量较小、可随水蒸汽蒸出、具有一定气味的挥发性油状液体物质,主要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
花椒中挥发油的含量一般在0.7%一9%,青花椒中挥发油的含量高于一般的花椒,不同品种的花椒挥发油化学组成和含量差异较大,即使是同一品种由于气候、产地等的影响挥发油的含量也不同。
花椒的挥发油中只含有挥发性的香味成分,由于麻辣成分不具有挥发性,用水蒸气蒸馏不能得到,这些麻辣成分主要来自椒酞胺、山椒素等。
挥发油中主要组分为烯烃类如B一水芹烯、柠檬烯、乃一旅烯、a一旅烯、顺式(或反式)一B-罗勒烯等,这些物质广泛用于香料、食品工业和药物合成的重要中间体[13];还有烃类的含氧化合物,包括:醇类如芳樟醇、菇品醇等,酮类如胡椒酮、薄荷酮等,还有醛类、酉旨类及环氧化合物类等,这些物质在促进人体荷尔蒙释放,提高甲状腺素的渗透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14]。
2.2生物碱【花椒香其成分的提取】在生物体内成分中,含氮碱基的有机化合物,能与酸反应生成盐类,将此类化合物称为生物碱(alkafoid)。
它是一类存在于生物(主要是植物)体内、对人和动物有强烈生理作用的含氮的碱性物质,常是很多中草药的有效成分。
花椒果皮中的生物碱主要为茵芋碱、香草木宁碱、合帕落平碱、6-甲氧基-5,6二氢白屈菜红碱、去-N-甲基-白屈菜红碱等;青椒果皮中含有茵芋碱、白鱼碱、青花椒碱、N-甲基青花椒碱以及N-甲基氟林辛等[15]。
其中青花椒碱是第一个从花椒属植物中发现的4-哇琳酮类生物碱[16],哇诺酮哇琳生物碱(Simulanoquinoline)是天然存在的二聚生物碱中第一个发现是由二氢苯并菲陡和2-轻基喳琳之间通过碳-碳键连接形成的生物碱[17]。
刘锁兰等[l8]研究发现,不同品种、不同产地的花椒中生物碱的含量有着明显的差异,他们还发现青花椒中的茵芋碱的含量随成熟度的提高而有所增加,放置一年后含量明显降低;而青花椒碱的含量随成熟度的提高而降低,放置一年后含量无变化。
生物碱类化合物具有多种显著的生理作用,主要有抑制血小板凝集、抑制DNA异构酶和选择性抑菌作用。
Show W S等发现叫睬类生物碱1-轻基吴英次碱、吴英次碱和1-甲基吴英次碱具有体外抗血小板凝集因子作用,这三种生物碱对由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血小板凝集的抑制作用比胶原蛋白诱导的血小板凝集的抑制作用强。
2.3酞胺花椒中的酞胺(amide)大多为链状不饱和脂肪酸酞胺。
花椒中已发现的酞胺类物质有:花椒素、异花椒素、双氢花椒素、四氢花椒素、a-山椒素、脱氢-Y-山椒素等。
其中以山椒素类为代表,它们中有些有强烈的刺激性,是花椒麻味物质的主要成分[19]。
酞胺类化合物是花椒中常见的生物活性成分,其中的a一山椒素对蛔虫有致命的毒性。
2.4木脂素木脂素(lignans)是一类在生物体内由双分子苯丙素衍生物聚合而成的化合物,其分子中常有多个不对称碳原子,遇酸碱易异构化,生物活性常和该化合物的构型有关。
花椒中的木脂素凡乎均为双环氧木脂素,即二苯基双骄四氢吠喃衍生物,大都属左旋异构体,有时双骄四氢吠喃环会开裂,主要生物活性有抗癌、致泻、强壮、杀虫、毒鱼及肌肉松弛等作用[20]。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3(5):12一142.5香豆素香豆素(coumarin)是邻轻桂皮酸的内酷,具有芳香甜味。
香豆素在动物体内有毒性、抗菌、使平滑肌松弛、抗凝血等生理作用;在植物体内低浓度时刺激发芽和生长,高浓度时则抑制发芽和生长[21]。
花椒的香豆素主要类型有简单香豆素类和毗喃香豆素两类。
26黄酮黄酮类化合物(flavonofds)是植物中常见的一类生物活性成分。
近年从花椒中发现一些黄酮类化合物,其中的3,5-diacetyitambulin具有抑制血小板凝集的作用。
3.花椒的药用作用【重庆。
】该属为传统药用植物,有温中止痛,杀虫止痒之功效;用于呕吐、腹泻,虫积腹痛,蛔虫等症;外治湿疹瘤痒;另外还有抗氧化、抗HW、抗血小板凝集、抑制神经和诱导有机体突变的特性[22]。
研究表明两面针中的两面针碱对小鼠白血病有一定的作用。
两面针花椒根的水提物制成注射剂,用于腹部等手术的浸润麻醉,给药2一6分钟出现局部麻醉作[23]。
施瑶等比较了6种花椒属植物乙醇提取物对口腔致病菌的抗菌活性,从中得出Canthin-6-one可能是异叶花椒抗菌活性的物质基础[24]。
Ming-Jen Cheng等从椿叶花椒(Z.ailanrkoides)根皮中提取出67种化合物,经测定具有抑制Hg淋巴细胞中Hw的复制作用[25]。
在我国椿叶花椒的树皮用来治疗风湿病、关节痛、郁积、擦伤、蛇咬和促进血液循环系统等多种疾病[26]。
佟如新等从青花椒中提取出的活性成分香柑内醋,对小鼠的出血时间和血流量均有明显的减少作用[27]。
花椒属植物中很多种和品种都具有驱除肠道内寄生虫的作用。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花椒中的其它有效成分也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对胃溃疡、肝损害、炎症性及功能性腹泻、胃肠道功能紊乱性腹痛等疾病有较好的疗效。
花椒水治疗皮肤瘙痒有效、安全、经济,值得推广。
花椒煎液除擦洗外,还可采用洗浴、熏蒸、湿敷等方法。
【花椒水能止痒】3.1抗菌作用【香气成分的提取】程波等脚]测定了川椒挥发油对某些致病真菌的杀菌作用,结果显示川椒挥发油对11种皮肤癣病和4种深部真菌均有一定的抑菌和杀菌作用,其中以羊毛样小抱子菌和红色毛癣菌最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