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产品外观设计的重要性共25页

产品外观设计的重要性共25页

产品外观设计的重要性“好的设计是将我们与竞争对手区分开的最重要方法”,三星电子首席执行官尹钟龙这样表达对工业设计的理解。

其实不仅如此,尹钟龙的意思是:设计也是生产力。

索尼、东芝以及韩国三星和LG,都把工业设计作为自己的“第二核心技术”,被许多厂商视为摆脱同质化竞争,实施差异化品牌竞争策略的重要手段。

对产品的外观和性能,材料、制造技术的发挥,以及品牌建设产生最直接的影响。

外观投入1美元可带来1500美元收益据美国工业设计协会测算,工业品外观每投入1美元,可带来1500美元的收益。

日本日立公司每增加1000亿日元的销售收入,工业设计起作用所占的比例为51%,而设备改造所占的比例为12%。

好的工业设计可以降低成本,提高用户的接受概率,提高产品附加值,并且通过促进产品的不断成长,企业也将获得更高的战略价值。

2019年下半年,美国研究机构BancorpPiperJaffray针对青少年的一份最新调查表明,计划购买数字媒体播放器的青少年中,有75%的希望能够得到苹果的iPod播放器。

在2019年年末的年终报表中,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苹果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售出了1000万台iPod,在整个MP3市场上的份额超过60%,位列第一。

同属苹果公司、为iPod提供下载的iTunes音乐收费网站也已经售出12.5亿首歌,在同类市场上以70%的占有量同样位列第一。

在一年时间内,苹果公司的总资产从60亿美元攀升到了80多亿美元,产业也从电子产品延伸到了动画、音乐、图片等数码领域的内容供应。

工业设计五大元素众所周知,对于苹果公司来说,核心价值之一就是设计。

那么iPod 仅就外观而言没有惊世的设计,那么例如苹果公司这样成功运用工业设计的企业,他的设计价值体现在哪儿?工业设计与产品销售关系的真正秘密在哪里?产品自身所承载的5 大元素与工业设计有着紧密的联系。

A 结构在硬件产品生产过程中,产品的所有零件按照结构的方式制造成物质形态,这是产品的内核:物质基础。

顾客没有到商店购买之前就已经存在。

在这方面工业设计主要的价值在于产品生产合理化、材料的合理选择以及对加工制造成本的控制。

B 效果产品效果带给消费者各种感官的感受:形态漂亮?丑陋?颜色鲜艳?简洁?质感高贵、平易?价值感如何?对于消费者来说,好的产品形象能使其愿意支付更多的溢价来购买该产品。

目前大部分中国企业还把工业设计的概念停留在这一层面,即单一的产品外观效果吸引消费者购买。

C 功能顾客将产品买回家后,产品的用途即使用功能成为与消费者最紧密的部分,好的工业设计要使消费者使用有效、舒适和方便并带来使用价值、易于维护和回收。

有些产品的功能是人们不可缺少的,因此有些产品的功能在生活中比其他产品重要。

对于技术成熟的产品来说,像汽车、家具、日用品等,结构、材料、工艺、用途、效果问题都已经获得了很好地解决,因此,这类产品的重要性、象征意义、文化等要素就成为了工业设计的主要设计因素。

这也是与产品营销最直接产生关系的阶段。

D 象征意义企业通过工业设计统一规划产品的形象,将在市场上产生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和统一感,在产品设计上与竞争对手的差异能够带来销售市场的优势,并使产品产生象征意义。

好的产品形象是区别于其他同类产品的认知符号,好的产品形象与企业形象结合将产生强大的合力,通过工业设计创造出产品和体现出重要的商业区别。

产品整体形象Products Identity 简称PI 是产品在设计、开发、研制、流通、使用中形成统一的形象特质,是产品内在的品质形象与产品外在的视觉形象形成统一性的结果。

产品的形象设计是为实现企业的总体形象目标的细化。

它是以产品设计为核心而展开的系统形象设计,对产品的设计、开发、研究的观念、原理、功能、结构、构造、技术、材料、造型、色彩、加工工艺、生产设备、包装、装潢、运输、展示、营销手段、广告策略等等进行一系列统一的策划、统一设计,形成统一的感官形象和统一的社会形象,能够起到提升、塑造和传播企业形象的作用。

显示企业的个性,强化企业的整体素质,造就品牌效应。

E 文化对于经典产品,它的文化含义已经大于了它的功能,也大于它的品牌影响。

设计不仅是整个产品的焦点,更是蕴涵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如果你的设计代表的生活方式与社会需求一致,人们将会支持你,购买你的产品,能够成为文化的一定代表着它的时代,即行业领先者。

当音乐与网络结合,数字音乐时代来临, iPod已经成了新的文化象征——就像影响世界二十年之久的索尼Walkman那样。

消费者把苹果产品的设计看做是代表了一种时尚、脱俗的生活方式。

明亮的背景、动感的剪影、全世界都在流行的摇滚、U2,或鲜绿或魅紫的时尚色彩,还有永远成为画面视觉中心的无所不在的白色iPod.苹果公司非常清晰地认同了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特征和年轻一族的社会价值观及生活形态,在此基础上顺应、提炼消费者的需求,并用全球统一的时尚符号表达自己,设计出iPod,因此改变产品外观效果只是设计工作的一部分,把握住不断变化的时代消费需求,结合超凡魅力的设计理念才能引起产品价值的剧烈波动。

工业设计是战略投资不同的行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所面临的产品设计着重点不同,但工业设计的价值始终贯穿影响产品自身所承载的5 大元素。

因此工业设计对企业营销与品牌产生重大影响,企业应当真正把工业设计作为企业的一种战略投资。

在欧美发达国家,工业设计的资金投入一般占到总产值的5%~15%,高的可占到当年产值的30%,而中国绝大多数家电企业工业设计的资金投入一般不到总产值的1%。

三星公司斥资数亿美元用于改善电冰箱、洗衣机、手机等所有产品的外观、触感和功能,在消费者清楚自己需要什么产品之前,调查出什么样的产品可能会畅销。

这一努力已经产生了回报:三星已经从电子和家电领域的一个仿造品制造商成长为世界顶级品牌之一,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公司对设计的重视。

近日,自身就拥有庞大的设计中心的联想,在并购IBM PC后,花了大量的资金与美国的Ziba工业设计公司合作前瞻性的产品设计项目,这也说明部分中国企业摆脱了工业设计只解决产品外形美观的旧有观点,在对工业设计的战略性认识上开始受贵族追捧中国器物曾引领欧洲时尚文章来源:鲁中网作者:发布日期:2019-09-08【欧洲时报网】“给我倒杯茶吧,艾兰小姐,请用这精美的中国瓷杯”。

这虽是欧洲著名诗人波德莱尔诗中的一句,但足以显示出中国瓷器在当时欧洲人心目中的地位,体现出中华文明对当时西方人的影响,而17-18世纪,西方社会的中国潮,表现各个方面。

瓷器的轻薄淡雅,丝绸的华贵飘逸,茶叶苦涩里透着清香,它们不仅丰富了西方人的生活,也改变和引导了西方人的生活风格。

中国的瓷器与茶叶出现在欧洲,首先成为上流社会的奢侈品。

1650年前后,英国普通人一年的生活费用大约5英镑,而一镑茶叶就价值10英镑,而瓷器只有在王宫和贵族的客厅里才能看到,他们用中国的瓷碗与茶招待最尊贵的客人。

1637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指示只购买带有中国图案的瓷器,1651年,荷兰联合省执政的女儿出嫁时,嫁妆是一大批中国瓷器。

1662年英国与葡萄牙王室联姻,葡萄牙公主不仅带来了瓷器作嫁妆,还带来了茶叶与喝茶的癖好。

每年春天,欧洲的船队开赴中国,主要贸易项目是茶叶、瓷器、丝绸、漆器。

第二年船队返回阿姆斯特丹或伦敦,一艘商船就可能装载250000件瓷器,5000件纺织品,600件漆器,6000磅茶叶。

阿姆斯特丹又出版了《中国图志》,这本书以图片为主,书中各种有关中国器物、风景建筑的图画,都令人耳目一新,成为一时的畅销书。

路易十四是位好奢华的君王,1670年,路易十四忽发奇想,要为夫人建一座“中国宫”,据说建筑灵感来自中国南京的一座瓷塔。

那年冬天,这座名叫“瓷园”的中国宫奇迹般地出现在凡尔赛。

对于以后在欧洲持续了一个世纪的中国风格的建筑来说,“瓷园”是一个开启先河的创造。

中国货源源不断地输入荷兰、英国、法国、德国的港口、城市。

当时市场上美丽的绸巾的上乘之作大多是中国输入品,即使是里昂等欧洲城市的产品,丝绣或印花的图案都是中国的。

法国的丝织业最发达,丝绸画师手里都有一本《中国图谱》。

荷兰出产的丝织品,同样也采用中国花样,甚至印度棉织品运回欧洲加工,印染图案时也模仿中国款式。

古罗马时代以来,欧洲人又一次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人们放弃硬梆梆的服装,走出阴晦的房屋,穿上柔轻纤巧的丝绸,欧洲市容比以前显得更青春,更有生机。

至少在17世纪末,巴黎成为欧洲的时装中心。

色彩艳丽的丝裙,外加一条绣满花鸟的三角丝绸肩巾,那就是有“中国风格”的法国时尚。

西方崇尚中国丝绸,已有近2019年的历史,崇尚中国壁纸才100年。

东印度公司的船主们从中国带回墙纸,将它们装裱在家中或办公室。

中国式风景,花枝溪水,亭台飞燕,使四壁生春。

人们竟相仿效,喜欢把自己的房屋装潢得像画廊一样。

壁纸、天花板、屏风、绣帏绘着鲜艳的图画,画中的中国人总是手持鲜花,坐在树下的高坛上,飘渺的中国风景像仙境一样。

法国、德国、英国的商人,从1610年左右开始仿制中国壁纸,直到一个世纪以后英国的彩印壁纸才站稳市场。

漆器在17世纪末也开始走红。

中国漆器走红,法国工匠就大量仿制花鸟图案的漆器家具与日用品。

路易十五的情人最喜欢中国式的花鸟漆器,她在巴黎郊外的贝莱夫宫几乎成为漆器博物馆。

法国王宫里的贵妇纷纷摇起了中国扇子,巴黎街头出现了中国轿子,法国人称之为“抬椅”,1659年上演的莫里哀的剧作《可笑的女才子》中,还提到这种封闭的中国式大轿。

中国事物风行欧洲,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欧洲制造大量的中国风格的玻璃器、丝绸、家具与壁纸,甚至建筑与园林,也开始模仿中国风格,时尚的诱惑是难以抵御的。

中国的器物与生活,都意味着某种风雅。

在17-18之交的艺术风格中,也可以找到中国工艺的影响。

西方人已经厌倦了统一对称的巴罗克风格,中国艺术的不对称特征恰好表达了美学理想。

西方人也开始修建亭榭与塔、带飞檐的屋顶、几乎落地的长窗。

中国潮正在不断升温,巴黎的贵族追逐时尚,阿姆斯特丹的商人追逐市场,传教士追逐信徒。

中国茶、中国瓷器与中国消息越来越多。

1698年,巴黎出现了一部写路易十四风流情事的匿名小说,小说的男主人公是描写路易十四的化身,他领着美丽如天仙般的中国公主参观凡尔赛宫。

1688年,荷兰女王也从荷兰带来了时髦的中国癖好。

女王在海牙就养成了对中国瓷器的喜好,在汉普顿宫收集了一大堆中国画,中国瓷瓶,上面画着房屋、树木、桥、中国人物。

1692年,意大利上演一出名叫《中国人》的剧作。

舞台布置中国式的漆柜,古琴、瓷花瓶,还有一尊佛像。

同年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的舞台布景明显具有“中国风格”。

在西方发现的“世界”中,只有中国文明的精雅具有难以企达的神秘吸引力。

17-18世纪的欧洲都在经历一个文明精雅化的过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