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下车库土石方回填方案

地下车库土石方回填方案

*****二标地下车库工程土石方回填施工方案编制单位:*****编制人:审核人:审批人:编制日期:2014年1月目录1、工程概况 (1)2、编制依据 (1)3、施工条件 (1)4、施工准备 (3)5、施工工艺施工方法 (5)6、回填施工注意事项 (8)7、质量要求及保证措施 (8)8、成品保护 (9)9、安全保证措施 (10)10、安全措施 (10)11、环境和职业安全健康措施 (11)12、文明施工及安全生产要求 (11)1、工程概况1.1工程名称:*****1.2建设单位:*****1.3设计单位:*****1.4地理位置:本工程位于本工程位于经济开发区。

1.5基础结构形式:本工程采用钢筋混凝土独立柱基础和地下条基加防水底板。

本工程基础底板300mm厚,外墙板350mm宽、内墙300mm宽,顶板厚250mm。

本工程防水混凝土强度等级:梁、顶板混凝土强度为C35,柱、墙混凝土强度为C40。

1.6工程规模:本工程由人防B区和D区一部分和C区组成。

建筑面积为12117平方米。

2、编制依据2.1 *****防空地下室设计图纸。

2.2图纸会审、设计交底记录及设计变更洽商等2.3 建筑工程施工手册;2.4《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2.5本施工方案包括地下车库室外和室内回填部分。

3、施工条件3.1现场出入口本工程施工现场东邻城市主干道,但运输车辆不能到达施工区域,只有施工现场西边的施工临时道路设置主出入口。

由于地下车库主入口在施工区东侧,而人防C区顶板上堆放建筑周转材料,运输车辆必须经四、五号楼北侧地下车库顶板运至地下车库入口处,场内无法设置环行道路。

且施工现场可供通行的场地狭窄,大型施工机械和车辆通行进出场都具有相当的困难。

3.2场外运输条件场外取土地点位于第一中新校区施工场内,运输车辆可通过市政道路运至现场主出入口外,满足大型施工机械和车辆通行使用。

3.3场内条件室外回填土在地下室外墙防水及防水保护层施工完成并经隐蔽验收后方可施工。

3.4土石方转运回填路径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条件确定首先回填车库外围,再回填车库内的顺序施工。

车库内回填土石方转运路径,由取土场取土装车运输至施工现场临时堆场,再由大型铲车推运至地下车库入口内,由于地下车库内施工可用净高度的影响,大型铲车无法进入,然后再由小型铲车推运回填各个区域;各独立房间内的土方先堆运至房间门口,再人工用手推车转运至房间内回填。

转运路径示意如下图:4、施工准备4.1技术准备:4.1.1项目部专业技术人员应充分熟悉施工图纸,同时编制详细的施工技术方案。

4.1.2按照设计要求,将材料送试验室做击实试验,确定最大干密度时的最优含水量。

4.1.3在土方施工队伍进场后,项目部专业技术人员应积极的做好土方工程施工技术交底。

由项目技术部门及专业工长对进场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对机械操作人员进行专门交底。

4.1.4根据设计图纸在地下室墙柱上测放出回填土顶标高、控制线及清理基底杂物,复核合格方可进行施工。

4.1.5填土前应对填方基底和已完工程进行检查和中间验收,合格后要作好隐蔽检查和验收手续。

4.1.6确定好土方机械、车辆的行走路线,应事先经过检查,必要时要进行加固加宽等准备工作,同时要编好施工方案。

4.1.7回填前应将基坑四周内清理干净,不得有垃圾、杂物、积水等。

清到与基坑四周排水沟基底标高齐平,回填深度及具体方量应报请监理共同确认。

4.2物资准备:4.2.1根据建设单位要求和现场实际情况,确定采用原基坑开挖后堆置于第一中新校区施工场内的戈壁料回填。

在回填前两个星期将土样及时送至试验单位,确定填土料的最优含水率及最大干密度等各项技术指标,确保原材料合格。

4.2.2本工程回填土采用外堆场装载机取土,自卸汽车运输,土内不得含有杂草、松软杂质或耕植土。

选用填方土料时,应对土料的含水量进行测定,要求将填方土料的含水量控制在最优含水率的±2%之内。

4.2.3回填料的运输车辆落实。

应准备装载机一台和十辆自卸车。

4.2.4转运、夯实机械、工具落实。

应准备一台大型铲车和四台小型铲车,一台16T压路机和4~6台蛙式打夯机等。

4.2.5 回填用戈壁料已具有配比及最佳含水率、最大干容重的土壤击实试验报告。

4.3 劳动力准备:4.3.1 在土方工程施工前,项目部选择专业土方施工队伍进行施工,其技术、人力、机械、质量、进度等资源均满足该工程的施工要求。

4.3.2由于现场在地下室回填之前十分狭小,为了充分利用仅有的施工场地,要求室外回填土尽快保质保量完成施工,为后序工程创造良好的施工条件,因此要确保人力投入。

计划施工人员5人,工期5天。

4.4 作业条件准备:4.4.1地下室外墙防水保护层施工完成并隐蔽检查合格。

4.4.2槽坑、基底内杂物及建筑垃圾清理干净。

4.4.3将所有管道引出口、预留洞口、塔吊基座及预留洞口范围堵、挡、砌、截好。

4.4.4地下车库室内回填前防腐处理完成,并经隐蔽验收合格。

5、施工工艺施工方法5.1施工方法:5.1.1在墙柱上钉标划线以控制灰土虚铺厚度。

5.1.2回填前检查一下回填料含水率是否在控制范围内,施工时以手握土料成团,落地开花或用两指轻捏即刻粉碎为宜。

土过湿晾干,过干可洒些水润湿。

5.1.3应分段分层夯实,采用蛙夯时每层虚铺厚小于25cm。

5.1.4分段施工时应做成台阶,阶宽大于25 cm,上下两层互错开0.5m,转角处、分段处均应留踏步茬(见附图)。

5.1.5回填料打夯后三日内不得受水浸泡,应防日晒雨淋。

5.1.6遇到管道处,为防管道位移及损坏,应用人工在管周50cm内细致回填打夯,填至管顶50cm后,方可使用机械打夯。

5.2 工艺流程:本工程土方回填施工按先室外后室内进行。

基底平整夯实→运输土料至施工地点→首层铺土、夯实碾压→取样检测→下一层铺土、夯实碾压。

5.2.1室外填土方向地下室外墙防水砖墙保护层与回填土形成流水施工,砌墙方向与室外填土方向一致,地下室室外回填土以主楼和人防外轮廓线分为十段,南北向八段和东西两段,由于室内回填汽车行走路线确定,由西侧地下车库外围先进行,待东侧段施工完后,运土车辆依顶板为运输通道直接把土倒入四、六楼南北两侧,后五、七号楼南北两侧,最后回填东侧地下车库外围。

5.2.2室外人工填土及夯实5.2.2.1填土前首先对卷材防水层进行保护,采用120㎜砖墙,高度随回填土高度。

5.2.2.2回填土前应先验槽,杂物、垃圾应及时清除后用戈壁料分层回填夯实。

5.2.2.3用自卸车送土,以人工用铁锹等工具进行土料铺设、打夯机夯实。

5.2.2.4南北两侧同时自下而上分层铺填,每层虚铺厚度:用立式打夯机时,不应大于20㎝,用蛙式打夯机夯实时不应大于25㎝。

5.2.2.5回填分段施工时,不得在墙角接茬,上下两层的接茬距离不得小于500㎜,接茬处应夯压密实,并做成阶梯形,每阶宽不小于500㎜。

每层土从留茬处往前延伸时,夯实应夯过接茬300㎜以上。

5.2.2.6蛙式打夯前应将填土初步整平,均匀分布,不留空隙。

打夯要按一定方向进行,一夯印压半夯印,夯夯相压,行行相连,分层夯打,纵横交叉,层层夯实。

分层打夯,每层压实不小于4遍。

5.2.2.7局部小范围用立式打夯机夯实时,打夯之前应对填土初步整平,打夯机依次夯打,均匀分布,不留间隙,打夯遍数为4遍。

5.3回填注意事项5.3.1回填前应将基层整平;5.4 室内戈壁料回填室内戈壁料回填在地下室室外回填完后开始施工,由取土场取土装车运输至施工现场临时堆场,再由大型铲车推运至地下车库入口内,由于地下车库内施工可用净高度的影响,大型铲车无法进入,然后再由小型铲车推运回填各个区域;各独立房间内的土方先堆运至房间门口,再人工用手推车转运至房间内回填。

5.4.1回填料要求根据现场回填料,通过试验室出具的压实要求。

外观质量和回填料质量符合回填土质量要求。

5.4.2填土前测定回填料的含水率,确保回填料的含水率在最优的含水量范围内,土料含水量一般以手握成团,落地开花为宜,并用环刀法取样,经实验室出具报告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5.4.3施工工艺及方法5.4.3.1从预留洞处向四周自下而上分层铺填,每层虚铺厚度:用立式打夯机时,不应大于20㎝,用蛙式打夯机夯实时不应大于25㎝。

房间转角、高低差等处用人工手夯或采用手提打夯机夯实。

5.4.3.2蛙式打夯前应将填土初步整平,均匀分布,不留空隙。

打夯顺序要按一定方向进行,一夯压印半夯印,夯夯相压,行行相连,纵横交叉,层层夯实。

分层打夯,每层压实不小于4遍。

5.4.3.3车库内范围内用小型铲车运土,用小型挖掘机摊铺,压路机压实;在各回填的房间墙面上做好控制线,房间内以人工用手推车铁锹等工具进行土料铺设、打夯机夯实。

5.4.3.4当回填土下有管道时,用人工将管道两边夯填,注意不能移位和损坏管道,待回填土填至管道顶500mm以上时方可采用机械进行打夯。

5.4.3.5面积较大的房间,分段回填时,其交界处要做成阶梯形,并做好接茬。

上下两层的接茬距离不得小于500㎜,接茬处应夯压密实,并作成阶梯形,每阶宽不小于500㎜。

每层土从留茬处往前延伸时,夯实应夯过接茬300㎜以上。

5.4.3.6采用人工打夯,土面基本要平整,其平整度符合规范要求。

6、回填施工注意事项6.1回填施工时,对标准水准点、轴线控制标记、定位标准桩等,在填运土方时应注意保护,不得碰撞。

回填施工完后,对这些控制点位、标记等应复测检查其标识是否清楚,位置是否准确。

6.2 夜间回填施工时,应合理安排施工顺序,配备足够的照明设施,防止每层铺填超厚。

严禁用汽车将土直接倒入基坑内。

6.3 回填土应测定夯实后的干土质密度,检测达到设计要求后才能铺摊下一层土,不合格时分析具体原因采取具体补救措施。

6.4 对回填过程中因土太湿夯不密实而出现的“橡皮土”,应先将其挖出,重新换上好土再予以夯实。

6.5回填时,为防止管道中心线位移或损坏管道,应用人工先在管子周围填土夯实,并应从管道两边同时进行,直至管顶0.5m以上。

6.6填筑前,首先对回填段进行地形、剖面的测量复核。

其次对测量后的基槽进行基础面的清理,然后报监理工程师进行回填前的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回填。

6.7在堆土料场,不定期对土料的含水量进行检查,对于含水量较高的土料必须翻晒,待其含水量达到要求后方可进行回填。

6.8在监理工程师检查后对不合格的回填土,彻底按监理工程师的指示进行返工、修理和补强。

6.9土方填筑完工后,首先对工程全部填筑部位按国家有关规范规程规定的有关内容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报请监理工程师进行验收。

7、质量要求及保证措施7.1主控项目:7.1.1回填土的干密度和压实系数应符合设计要求。

7.1.2虚铺厚度应符合规范规定,夯实遍数符合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