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业锅炉水处理技术-20

工业锅炉水处理技术-20

结果使锅水碱度下降。

当碱度小于或者等于硬度时,pH也将有所降低。

因此工业锅炉给水的pH调节应根据原水的水质和水处理的方法来确定。

通常有下列几种情况:(1)原水碱度不高,补给水采用锅外软化处理。

由于一般天然水为中性水,通常pH为6.5~7.5,经钠离子交换处理后,水中的pH和碱度不变,因此为了使锅水pH达到10~12,常需添加适量碱性药剂来提高给水的pH。

当原水pH)7,并且给水硬度合格时,通常只需加适量磷酸三钠即可。

但当原水pH<7,或者给水含有残余硬度时,除了加磷酸三钠外,还需加适量氢氧化钠,使给水pH提高至7~9(采用锅外水处理时,为了避免二氧化碳对金属产生腐蚀,尽量不要采用加碳酸钠来提高pH和碱度)。

近年来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有的工业锅炉补给水采用反渗透除盐处理。

由于除盐处理后水的pH缓冲性较小,当补给水pH较低需要调节时,只需加入少量氢氧化钠即可提高给水和锅水的pH。

(2)原水碱度较高,补给水采用软化一降碱处理。

可采取降碱处理来控制锅水的pH,但如果采用加酸处理来降碱的,必须严防给水pH<7;(3)采用锅内加药处理。

工业锅炉采用锅内加药处理时,所用药剂大多为碱性药剂,此加药后水中的pH自然得以提高。

在按时按量合理加药的情况下,锅水的pH比较容易控制在标准范围内。

第五节停用锅炉的腐蚀与保护一、停用锅炉的腐蚀锅炉在停用期间如不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则锅炉本体及整个水汽系统的金属表面都将会遭到溶解氧的腐蚀,且腐蚀速度一般要比运行期间快得多。

事实证明,腐蚀严重的锅炉,大多是由于停炉保护不当造成腐蚀,而这些腐蚀产物如不清除,又会促使锅炉重新运行后加速电化学腐蚀。

因此,停炉腐蚀的危害不仅会缩短锅炉的使用寿命,而且会对锅炉的安全运行带来隐患。

(一)停炉腐蚀的原因锅炉停用后,外界大量的空气就会进入锅炉水汽系统内,尤其是锅炉冷却放水后如果没有烘干,金属表面会附着一层水膜,空气中的氧则易在此水膜中溶解并达到饱和,而且氧与铁发生腐蚀反应后,空气中的氧又会迅速不断地加以补充,所以很容易导致金属的氧腐蚀。

当金属表面残留的锅水中含有一定浓度的Cl-或SO42-时,则腐蚀就会更加严重。

这种现象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能看到,例如有两把同样的切菜刀,一把用于切白菜,另一把用于切咸菜,在不擦干的情况下,马上就可以看到,切咸菜的刀很快就生锈了,其原因就是由于咸水中的Cl-破坏了金属保护膜,加速腐蚀的进行。

(二)停炉腐蚀的影响因素停炉期间发生腐蚀的程度与多种因素有关。

其中主要有下列几点:(1)湿度。

对放水停用的锅炉,金属表面的潮气对腐蚀速度影响很大。

空气湿度较大时,易在金属表面结露,形成水膜,造成腐蚀增加。

当金属表面干燥,且锅炉内部保持相对湿度小于30%时,可完全防止铁的锈蚀。

(2)水中的含盐量。

锅炉水中或金属表面水膜中含盐量增加,会加速腐蚀进行,特别是氯化物和硫酸盐含量增大时,将使腐蚀速度明显上升。

3.金属表面清洁程度。

当金属表面有沉积物或水渣时,该部位就易积存残留水分,使垢渣下的金属始终处于潮湿状态,同时垢渣又妨碍氧扩散进去,而垢渣周围的金属表面则有较充足的氧。

这样,由于氧浓度的差异,便形成了浓差腐蚀电池,垢渣周围氧浓度大的部位为阴极,垢渣下氧浓度低的部位则成为阳极而使垢下金属受到腐蚀。

由上可知,要防止停用锅炉发生腐蚀,就应使锅炉的金属表面保持干燥和清洁;及时清除水垢或堆积的水渣;对于湿法保护的,应尽量降低水中的含盐量,防止加速氧腐蚀。

二、停炉保护的常用方法停炉保护的方法较多,但归纳起来其根本要素为:①不让外界空气进入停用锅炉的水汽系统;②保持系统内金属表面干燥;③使金属内表面处在含有除氧剂或其它缓蚀剂的介质中。

常用停炉保护方法总的来说可归类为:干法保护和湿法保护二大类。

(一)干法保护干法保护就是指:停炉放水,使金属表面保持干燥的一类保护方法,根据操作方法和停炉期限的不同,又分为以下几种:1.干燥剂法干燥剂法适合于结构较简单的工业锅炉停炉时间较长(三个月以上)时的保护。

对于汽包容积占整个锅炉水容积比例越大的锅炉,用此法越方便。

其具体方法如下:(1)锅炉停用后,当锅水温度降至100℃左右时,趁热将锅水全部放尽,打开各检查孔,清除沉积在锅内的水垢和水渣以及外部的烟灰等,并利用炉内余热或用微火将金属表面烘干;(2)将盛有干燥剂的无盖盘子分别放人锅炉汽包、炉胆和各联箱内(装入的干燥剂数量和位置应记在停炉保养记录中,以免锅炉投运取出时遗漏)。

干燥剂放人后立即封闭各检查孔和各汽水阀门,使汽水系统与外界空气严密隔绝。

(3)为了保证保护的效果,应定期打开人孔进行检查。

一般第一次在第一个月检查,后可每隔二个月检查一次,如发现干燥剂失效,则应更换新的干燥剂。

常用的干燥剂及其用量和潮解失效的现象见表5—1。

2.烘干法烘干法常用于停炉检修期间的防腐。

其做法是:当锅水温度降至100℃左右时,趁热将锅水全部放尽,然后利用炉内余热、点微火,或将正在运行的邻炉热风引入炉膛,将锅炉金属表面烘干。

检修停炉时间越长,要求烘干的干燥程度越大。

3.充氨法充氨法一般用于电站锅炉长期停炉的保护。

由于氨对铜有腐蚀作用因此采用充氨法时,应将锅炉水汽系统中所有的铜质部件拆除或封堵隔离。

充氨法的操作:锅炉停用放水后,往锅内充满氨气,使锅内氨气压力保持为13kPa,以排出空气,减少金属表面水膜中的含氧量。

由于氨溶解在水膜中后,可使金属表面具有良好的耐蚀性,因此充氨法对金属表面干燥度无严格要求,但要求整个系统严密无泄漏。

对氨气泄漏部位查验,可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来检查,若试纸由红变蓝,则表明该处有泄漏,应立即堵漏。

但须严禁明火作业,以防爆炸。

4.缓蚀剂保护法用于停炉保护的缓蚀剂大多具有良好的挥发性,因此该法也称气相缓蚀剂法。

近年来应用于停炉保护的这类缓蚀剂主要有:碳酸铵、碳酸氢铵、磷酸氢二铵等无机铵盐,和碳酸环己铵、乌洛托品、苯甲酸铵等有机胺类,以及复合型的TH901缓蚀剂等。

这类缓蚀剂的特性是:易挥发,可形成一定的蒸汽压;能在金属表面形成保护膜,有较高的防腐能力;对金属表面的干燥程度要求不高,特别是TH901缓蚀剂对于潮湿的金属表面也具有良好的防腐效果。

此法的操作步骤为:停炉后放掉锅水,清除垢渣,按一定量在锅内均匀投放药剂,关闭各阀门,严密封闭系统即可。

需注意的是,这类气相缓蚀剂大多会挥发分解成氨气,对铜部件有侵蚀作用。

因此用此法时,对系统内的铜部件应隔离或拆除,或者采用:乌洛托品:苯骈三氮唑:碳酸环己胺:3:2:7(质量比)的混合缓蚀剂,可防止对铜的侵蚀。

5.涂料法我国北方地区的采暖锅炉在夏季停用时,有的采用涂料防腐法。

其方法是:锅炉停用后,放尽锅水,清除污垢,烘干金属表面,然后在金属表面均匀地涂上一层防腐涂料。

要求凡能接触到的部位都须均匀涂覆,炉管内不易接触的部位,可采用将钢丝缠上棉纱,醮取涂料上下牵拉的方法涂刷。

防腐涂料的配制方法为:黑铅粉(主要成分为碳黑和滑石粉)与机油(40号或50号均可)按1:2的配比调合而成。

采用涂料法的锅炉投运时,若对蒸汽质量有要求的,应在锅炉启动前采用碱煮法(每吨水加5~8kg磷酸三钠或纯碱)煮沸8~10小时,期间进行表面排污,然后将锅水排去。

对蒸汽质量无要求的采暖锅炉,可不必煮炉,直接启动运行。

(二)湿法保护湿法保护是指:停炉期间用具有保护性的水溶液充满锅炉,以防止空气进入系统的一类保护方法。

根据所用保护溶液的不同,湿法保护又分为以下几种:1.碱液法此法是采用加碱液的方法,使锅炉中充满pHl0~12的水,促使金属表面钝化,溶解氧对金属的腐蚀。

常用的碱液为:氢氧化钠和磷酸三钠的混合液。

停炉期限在内的工业锅炉可用此法。

具体方法为:(1)停炉后,首先将锅炉内外污垢、水渣、烟灰等清除干净,截堵与外界相连接的管路;拆除易被碱腐蚀的水位表玻璃和铜部件等。

(2)将氢氧化钠(4kg/m3)和磷酸三钠(1.5k6/m3)用软水或凝结水溶解后充满锅炉内,并用泵将锅内碱溶液循环至均匀。

(3)最好将锅水加热至105℃左右,以排除水中的氧等气体。

然后关闭所有的门孔、阀门等,并保持无泄漏。

2.亚硫酸钠保护法亚硫酸钠是一种还原剂,在碱性溶液中可与氧很好地反应,从而防止氧对金属的腐蚀。

其方法是在碱液法的基础上添加亚硫酸钠。

不少进口的工业锅炉,都要求停炉湿法保护时加人亚硫酸钠。

一般要求保持锅水中亚硫酸钠过剩量10~30ms/L,但美国克莱顿锅炉要求保持过剩量50~100ml/L。

3.保持压力法此法一般适用于停炉期限不超过一周的锅炉。

其方法是:小容量的锅炉可利用锅炉中的余压(0.05~0.1Mpa),保持锅水温度略高于100℃以上;对于中、高压锅炉可在锅炉内充满除氧合格的给水后,继续用给水泵顶压,使锅内水的压力为0.5~1.0Mpa。

然后关闭汽水系统内所有的阀门,以杜绝空气进入锅内。

为了保持锅水的压力和温度,可以定期在炉膛内点微火,也可以定期利用相邻的锅炉蒸汽进行加热。

如果发现锅内水的压力下降,应及时查明原因,并再用给水泵顶压至规定压力。

三、停炉保护方法的选择停用锅炉的保护,应根据锅炉结构、停炉时间长短、防腐要求等来选择,现将上述各保护方法汇总成表5—2供参考。

第一章锅炉水质调节与加药处理锅炉水处理的方法有很多,其中加药水处理就是通过在水中加入某些水处理药剂,使之与水中杂质进行反应,以达到阻垢、防腐之目的,它是一种最简便,也是最基本的水处理方法。

第一节单纯锅内加药水处理工业锅炉的单纯锅内加药水处理一般是指:在含有硬度的给水中加入合适的防垢剂,使之在锅内与水中硬度物质发生化学或物理化学作用,生成松散而又有流动性的水渣通过锅炉排污除去,或者生成非沉淀性螯合物,并阻止水垢的结晶生长,从而达到防止或减缓锅炉结垢和腐蚀的目的。

由于这种水处理的防垢方法主要是通过药剂在锅内进行反应,故也称为锅内加药处理。

当原水为碱性水时,有时不加药剂也能通过原水所含的碱性物质,起到阻垢作用,这被称为天然碱法锅内水处理。

一、锅内加药水处理的特点及适用范围(一)使用特点锅内加药水处理的优点是:设备简单,投资少;操作方便,易管理。

如使用得当,可达到较好的防垢效果。

另外,锅内水处理法相对于锅外离子交换法而言,可节约大量用水,且对自然水环境污染较小,这点对水资源日趋紧张的地区来说,意义很大。

锅内水处理的不足之处是:锅炉排污要求较严格,排污水量和热损失相对较大;且影响防垢效果的因素较多,一般不易达到锅炉无垢运行,因此单纯的锅内加药水处理通常只适用于小型工业锅炉。

(二)适用范围根据GBl576—2008《工业锅炉水质》标准规定:额定蒸发量小于或等于4t/h,且额定蒸汽压力小于或等于1.3MPa的自然循环蒸汽锅炉、对水汽质量无特殊要求的汽水两用锅炉、额定功率小于或等于4.2MW非管架式承压的热水锅炉和常压热水锅炉,均可采用单纯锅内加药水处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