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的改造方案有两个。
方案一:把2271线路就近改接到浙江电网(南湖变电所或嘉兴发电厂),架空线路的距离可减少一半,遭雷击等故障的可能性减小,线路本身的可靠性增加。
投资也不大,原架空线路在南湖变电所和嘉兴发电厂之间穿过,大部分原线路还可利用,需要增加一台开关和相应的保护。
从电源可靠性分析,原从上海电网引接安全电源,考虑到当时浙江北部电网相对比较弱,220kV变电所少,没有发电厂,安全电源需要独立可靠,所以从上海接。
但近几年浙北电网大大加强了,秦山周围增加了220kV跃新变电所,嘉兴电厂、秦山二期、三期相继投入运行,550kV王店变电所也投入运行,浙北电网全网失电可能性几乎没有,所以可以从南湖变电所或嘉兴发电厂引接安全电源。
这样,浙北电网非常可靠,新线路比原线路可靠,因此,整体可靠性就提高了。
方案二:可在方案一的基础上,从秦山三期接一路220 kV电源,实现两路电源并联运行,克服单电源的缺点。
秦山三期距离我厂1 km,所以线路投资少,再增加两台开关和一套保护,投资也不大。
此方案使一、二、三期安全电源相互备用,因为二、三期的启动/备用电源也是单电源结构(从220kV跃新变接),可大大增加一、二、三期安全电源可靠性。
但此方案要在方案一的基础上才成立,因为上海、浙江电网220kV 开环运行,不允许并列运行。
如果我们接在上海电网,即使把三期的220 kV拉过来,但不能并联运行,就起不到增加可靠性的作用。
第二电源的可靠性分析和对策我厂安全电源的第二电源为:高压厂变和6 kV工作段。
正常运行时启/备变带6 kV公用段运行,高压厂变带6kV工作段运行,6 kV工作和公用段的联络开关断开,当启/备变失电时,6 kV工作和公用段的联络开关自动合上,由6kV工作段向公用段供电。
对安全电源实现了从第一电源到第二电源的切换。
高压厂变上级有3个电源(2424线路、2428线路、发电机),失电的可能性较小,变压器本身和6kV工作段配电装置也比较可靠,第二电源的最薄弱点在自动切换上。
由于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我厂采用的是慢速切换,切换时间2.2s,当启/备变失电时,低电压保护0.5 s跳开负荷,应急柴油机0.5s启动,对正常运行的电厂是一个很大的扰动,电源切换成功后,跳开的负荷需手动恢复。
发生这种情况,设计上是不停堆的,但由于电厂瞬间受到很大的扰动,运行人员如果应对失误,还是有可能停堆的。
1997年8月大台风时,发生此种情况,由于恶劣的天气,压空负荷和水厂负荷跳开后未能及时送电造成停堆。
所以慢速切换是最大的不可靠点,即使切换成功,还会对电厂的安全性、经济性产生很大的影响。
目前厂用电源快速切换装置技术已成熟,在发电厂、变电所广泛运用,巴基斯坦恰希玛核电厂也采用了快速切换装置。
所以要提高第二电源的可靠性,首先要把慢速切换改为快速切换,现在的快速切换装置可在几十毫秒内完成切换,如果发生启/备变失电,6kV公用段、安全段可在几十毫秒内恢复供电,低电压保护来不及动作,柴油机也来不及启动,切换过程对电厂没有任何扰动,可大大提高电厂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有了快速切换装置,我们就有更全面更好的改造方案。
前面已分析了220kV秦石2271线路失电可能性高,改造要投资、要和各方协调,我厂暂时无计划。
秦石2271线路失电后,由快速切换装置无扰动切换以弥补,但如果切换不成功,就得启动应急电源。
能不能尽量少地启动切换?把第一和第二电源调换一下,就可解决此问题。
正常运行6kV工作、公用段联络开关合上,启/备变6 kV侧开关断开热备用,高压厂变带电厂所有的负荷,这样高压厂变成为安全电源的第一电源,启/备变空充热备用作为第二电源;当高压厂变失电时,把安全电源(或全部电源)快速切换到启/备变运行;启/备变失电,对电厂无任何扰动,尽快恢复即可;高压厂变和启/备变同时失电再启动应急柴油发电机。
由于高压厂变比启/备变可靠,所以自动切换的次数大大减少。
此改造方案不需对一次设备进行投资,只在二次系统设备上进行改造,具有投资省、见效快的优点,是我们目前提高安全电源可靠性的首选方案。
应急柴油发电机的可靠性分析和改进应急柴油发电机组作为最后的应急电源,当6 kV安全段失电后立即启动,在12 s 内达到额定电压和额定频率,如果6kV安全段在失电4s内还未恢复供电,则柴油发电机根据程序自动合到安全母线上,自动带载。
整个应急柴油发电机系统(包括自动带载程序)是一个机电仪一体的综合系统,影响它的可靠性因素太多。
单从电气系统来分析,有发电机本体、启动控制回路、启动蓄电池、启动电机、励磁系统、出口开关及控制回路、继电保护系统等,任何一个环节出故障就影响其可靠性,要保证其高的可靠性,确实需要电厂各部门加倍努力。
勤工俭学,安全第一(一)组织教学全班齐唱校歌。
(二)导入课程最近,陕西省少工委与陕西天亩公司联合开展“天亩蓖麻爱心助学活动”,让小学生利用校园、自家房前屋后及其它闲散土地种植蓖麻,因忽视宣传蓖麻籽的毒性,致使泾阳县131名小学生误食蓖麻籽中毒。
由此可以看出,我们不能忽视勤工俭学中的安全问题。
(三)讲授课程1.勤工俭学的原因调查发现,当今学生参加勤工俭学的目的如下a.有的主要是为了钱(占47%),但为钱的动机却不一,他们或是由于家庭经济困难而想减轻家庭负担,或是想过得潇洒一点,或是想弥补自己的“财政赤字”等等。
B.有的主要是为了培养能力,认识社会,增加自己的人生阅历,锻炼自己的意志,体验自立,而“钱”是次要的(29%)。
被调查者坦诚直言“勤工俭学使我们早日接触社会,开拓了视野,长了知识,锻炼了能力”,“如果勤工俭学仅仅是为了钱是没有意义的”,“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
学生一般认为,参加勤工俭学不论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都能得到能力的锻炼,但对于具体能够锻炼哪些能力则认识不一。
C.其他目的。
有的是为了资助贫困学生或患病者,有人把它看作是丰富课余生活、调节“无聊”生活的一剂良药等等,不一而足。
“挣钱”、“早日接触社会、认识社会”和“锻炼能力”是大学生参加勤工俭学的主要目的,但是,也有少数大学生(约占5%)勤工俭学仅仅是为了钱,他们对“勤工俭学”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
2.勤工俭学的现状A、勤工俭学内容庞杂,档次高低不一。
从服务类型看涉及家教、卖报、散发宣传资料、送货、营销、广告企划、设计、学校流动教室清扫、食堂清洁工、图书馆管理员、厕所保洁员等,最多的为家教,占申请人数的66%。
另外,从事单纯体力打工的比例有43%。
从参与面看,有52%的学生正在参加勤工俭学,其中大一年级的学生占了53%,勤工俭学的即有特困生,也有家境富裕的学生。
但在特困生中,中差生、中等生比例偏高,多达64%。
B、勤工俭学的体制不健全和不规范。
各高校的勤工俭学中心,一般为设在学生处或团委的下属职能部门,并制订有系列的管理条例和规章制度。
但不少高校没有配以独立的办公场所和专职老师,多是由团委或学生处的老师兼管勤工俭学工作。
而当前社会用人需求量较小,相对勤工俭学的学生很多,供需矛盾突出,这就更需要有效的管理。
这种因体制的不健全和不规范,管理的广度与深度均不能充分到位,致使勤工俭学发展缓慢。
C、勤工俭学的秩序混乱。
一些中介公司或个人利用大学生急于寻找兼职工作的心态,往往以押金或服务费的名义向学生收取一定的费用,钱到手后马上销声匿迹;另外,一些雇佣者利用大学生对劳动保护法规的不熟悉,把他们视为廉价劳动力,任意克扣拖欠工资报酬;还有的学生不懂得学校统一组织的重要性,私自从事一些活动,也容易出现问题,校方又很难进行有效干预,不少的纠纷很难得到合理合法的解决。
学生只得自认倒霉吃亏。
3.勤工俭学的陷阱社会上有形形色色的求职陷阱;涉世之初的学生稍不注意就会上当受骗。
由于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打工已成为校园里的一个普遍现象,不少中介公司以此为“契机”,抓住学生社会经验不足的弱点,明目张胆地进行欺诈活动。
陷阱一虚假信息。
一些不规范的中介机构利用学生急于在假期打工的心理,夸大事实,无中生有,以“急招”的幌子引诱学生前来报名登记。
一旦中介费到手,便将登记的学生搁置一边,或找几个关系单位让学生前去“应聘”,其实只是做个样子。
这样用不了多久,大部分学生对通过中介机构找到工作已不再抱有什么希望。
陷阱二预交押金。
一些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往往收取不同金额的抵押金,或要求学生将身份证、学生证作为抵押物。
这类骗局通常在招聘广告上称有文秘、打字、公关等比较轻松的岗位,求职者只需交一定的保证金即可上班。
但往往是学生交钱后,招聘单位推说职位暂时已满,要学生回家听消息,接下来便如石沉大海,押金自然也不会退还。
陷阱三不付报酬。
一些学生被个人或流动服务的公司雇用,讲好以月为单位领取工钱,但雇主往往在8月份找个借口拖延一下,而到9月份学校开学后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令学生白白辛苦一个假期。
陷阱四临时苦工。
一些学生只是想利用假期临时赚些“零花钱”,因此对所从事工作的内容往往不太计较。
而个别企业正是利用了这一点,平日积攒下一些员工不愿从事的脏活、累活,待假期一到,找一些学生突击完成,然后给一点钱打发了事。
陷阱五“高薪”招工。
有些娱乐场所以高薪来吸引学生从事所谓的“公关”工作,包括陪客人唱歌、喝茶,甚至从事不正当交易。
年轻学生在这些场所打工,很容易受骗上当或自己误入歧途。
4.勤工俭学的建议A、积极做好宣传,正确认识和理解学分制延长学制对勤工俭学的实际意义。
利用多种渠道,广泛宣传,让社会、学校、广大学生认识到勤工俭学在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过程中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B、健全完善有效的勤工俭学体制。
学生勤工俭学既然是高等教育中实践活动的一种主要手段和教育方法,其管理和机构设置应融入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范围。
具体制度必须围绕勤工俭学的派发程序,社会的投诉处理,奖惩、学生的维权等内容来制定,使勤工俭学工作的管理有法可依。
勤工俭学部门还要及时建立人才供需信息库,及时高效地架起供需双方的桥梁。
C、立足校园,加强外联,拓宽勤工俭学的渠道。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步子越迈越大,后勤服务逐步脱离学校,成为一个完全企业化模式运作的经济实体,正式编制员工可相应减少。
除一些重要岗位外,在时间和技术允许的范围内,可以聘用大学生作为临时工,从而加快后勤社会化人事改革的步伐。
在校外,应运用积极有效的宣传措施,加强外联,拓宽勤工俭学的渠道。
派遣学生到各社区、企事业进行宣传,还可利用媒体为供需双方交换信息,扩大影响。
D、引导和协调勤工俭学应着重注意的四个问题。
a.在勤工俭学的概念上和服务的内容上,应该将勤工俭学与学生经商区别开来。
学校主持勤工俭学,依法保护学生以诚信和服务获得收入,但不提倡参与以赢利为目的的经商活动。
b.严禁学生在酒店歌厅等娱乐场所陪酒陪舞。
勤工俭学内容很广泛,但不能只为赚钱什么事都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