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抽水试验分析报告.docx

抽水试验分析报告.docx

水文地质抽水试验报告一、工程概述及试验目的秣周车辆段与综合基地位于秣周路站东南侧,双龙大道与前庄南路之间。

根据建设方提供的最新秣周车辆段与综合基地总平面布置图,车辆基地为西南~东北向呈梯形状,长约730~912m,宽度在300m左右。

按照南京地铁三号线工程地质勘察招标文件的有关要求,以及场地水文地质条件,我公司在秣周车辆基地场地内进行了水文地质试验。

本次水文地质抽水试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查明该地区地下水类型、水位及地下水动态等水文地质条件,为后续施工防渗排水方案优化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试验的预期成果有:1、确定场区含水层③-2c3+d3-4的渗透系数2、估算含水层的影响半径;3、单位涌水量;本次抽水试验的执行标准和技术要求为:1、《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307-1999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二、场地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一)、场区地形地貌拟建场地位于南京市江宁区绕越高速南侧,南京协鑫生活污泥发电有限公司以北,东北侧位前庄南路,西南为双龙大道。

东北部原为江丘垂钓中心,垂钓中心内有多处鱼塘,垂钓中心南侧为南京民光汽车贸易有限公司及青源产业园,有部分低层建筑。

场地东北部有少量低层建筑,详勘期间青源产业园已拆除。

场地内的沟塘众多,深浅不一。

场地地形略有起伏,陆域地面高程在7.05~14.66m 之间,水域水底高程 5.54~7.32m 之间。

详勘期间场地内的沟塘已大部分被清淤填埋。

场地地貌单元为秦淮河冲积平原。

(二)、场区地层试验报告地层层号名称① -1a杂填土①-1杂填土①-2素填土岩土层分布特征颜色状态特征描述黄灰、褐由碎砖、碎石、瓦片混粉质粘土填积,均匀性较差,局松散部夹有大量混凝土块和块石,最大块径超过 1m。

填龄不色、灰色足1年。

褐色、黄松散 ~稍由碎砖、碎石、瓦片混粉质粘土填积,均匀性较差,道灰、灰色密路上为沥青路面和路基垫层。

填龄在 5 年以上。

灰黄、灰软~可塑由粉质粘土混少量碎砖、碎石填积,局部夹植物根系,色均匀性较差,填龄在 10 年以上。

淤泥、淤泥①-3质填土粘土、②-1b2-3粉质粘土粉质粘土、②-2b4淤泥质粉质粘土② -3b2-3粉质粘土③ -1b1-2粘粉质粘土③-2c3+d3-4粉土夹粉砂③ -3b1-2粉质粘土③ -3b2-3粉质粘土淤泥质粉③ -3b3-4质粘土、粉质粘土③ -4b2-3粉质粘土③粘土、粉质-4a3-4+b3-4粘土③粉细砂夹-4c1-2+d1-2粉土含卵砾石③ -4e粉细砂强风化泥K1g-2质粉砂岩灰色、灰流塑黑色灰黄、黄软- 可塑灰色灰色流塑灰色软- 可塑灰黄、褐可- 硬塑黄色灰黄色稍密灰黄色、硬- 可塑灰色灰色软- 可塑灰色流- 软塑软- 可塑灰色(局部硬塑)灰色软- 流塑黄灰、灰中密-密色实黄灰、灰中密-密色实棕红色砂土状含腐植物,夹有少量碎砖。

分布于暗塘及沟塘底部。

饱和,无摇振反应,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韧性中等偏高。

饱和,局部夹薄层粉土,具水平沉积层理。

无摇振反应,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韧性中等,饱和,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韧性中等。

局部为粘土,见少量铁锰质结核。

无摇振反应,切面有光泽,干强度、韧性中等偏高。

饱和,粉砂局部松散,夹薄层粉质粘土,具水平层理。

摇振反应迅速,无光泽反应,干强度和韧性低。

局部为粘土。

摇振反应轻微,光泽反应弱,干强度、韧性中等偏低。

饱和,夹薄层粉土。

无摇振反应,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韧性中等偏低。

饱和,局部为淤泥质粘土。

无摇振反应,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韧性中等偏低。

饱和,局部混团块状粉细砂。

无摇振反应,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韧性中等偏低。

饱和,局部为淤泥质粉质粘土,无摇振反应,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韧性中等偏低。

饱和,夹薄层粉质粘土,局部有少量直径大于10cm的胶结砂。

摇振反应迅速,无光泽反应,干强度和韧性低。

混软 - 可塑粉质粘土,卵砾石含量不均匀,一般 5%~25% 不等,粒径 2~6cm,少量大于 10cm,呈亚圆形,成份以石英砂岩为主。

风化强烈,岩石结构完全破坏,岩芯呈砂土状及柱状,手捏易碎,胶结较差,岩芯呈短柱状,取芯率 60~ 100%。

试验报告试验报告试验报告深部风化裂隙减弱,存在构造裂隙,但裂(隙三呈)闭、合场状地,水多泥文质地充质填概,况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根据南京地铁三号线D3-XK03其标渗秣透周性车较辆差基,地水岩量土贫工乏程。

初步勘察报告资料,秣周车辆基地分布有密集地表水体,地下水类型较多,地三下、水试赋验存条设件计,与地实下施水类型主要为孔隙潜水、微承(一)、抽水井及观测井的设计与布置压水。

本次试验采用承压水完整井的稳定流方法测试承压含水层③ 1、地表水-2d+c3-4层粉土夹粉砂的渗透系数。

在场地内布置两组试验井,一组由抽水井(T2W1)和水位观测井 (T2G1) 组成,孔深分场地内地表水体极为发育,沟塘众多,深浅不一。

场地南侧有东西向的洋山河,西侧前庄别为 13.0m、 11.0m;另一组由抽水井(T2W2)和水位观测井(T2G2) 组成,孔深分别为8.0m 、南路以西为内河。

勘察期间场地内地表水体水面高程为7.13~7.29 (吴淞高程系),水深7.0m。

具体位置详见《试验点平面布置图》。

抽水井结构见《抽水井结构图》。

0.5~1.4m ,淤泥厚度0.1~0.3m 。

经调查了解,洋山河近十年最高水位约为10.20m(吴淞高程(二)、试验方法及要求系)、内河近十年最高水位约为7.90m(吴淞高程系)。

根据设计方案,抽水试验主要采用稳定流完整井抽水试验。

场地内及周边地表水与地下水存在着较为密切的水力关系——互补关系,且对工程建设有1、动水位及涌水量观测较大影响。

抽水孔动水位用电测仪观测、涌水量用水表量测。

抽水量观测与观测孔水位的测量工作同时进行。

2、地下水根据勘察揭示的地层结构和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本段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松散地层中的孔隙在保证出水量基本为常量的前提下,按下列时间间距进行观测,记录观测数据:5、5、 5、水,其次为基岩裂隙水。

10、 10、10、 15、15、 15、30 分钟,以后每 30 分钟观测一次。

2、稳定水位观测( 1)孔隙水松散地层中的孔隙水是本段地下水的主要类型,根据其埋藏条件和水力性质,可以划分为要求每半小时测定一次,三次所测数据相同或 4 小时内水位相差不超过2cm,即为稳定水位。

稳定延续时间要求不少于潜水和弱承压水。

8 小时。

3、恢复水位观测①潜水勘探揭示,浅层潜水含水层包括①层人工填土、②层中~晚全新世冲淤积成因的软弱粘性抽水试验结束或中途因故停泵,需进行恢复水位观测。

观测时间间距为:1、 3、 5、 10、15、30 分钟,以后每隔土。

30 分钟观测一次,直至恢复至稳定水位,观测精度要求同稳定水位的观测。

②弱承压水第抽一水层试微验承的压水含要水求层排为入③离抽水-2c3+d3井较远的-4下粉水土道夹中粉。

砂,隔水顶板为②-1b2-3粘土、粉质粘土、② -2b4(粉三质)粘、土抽、水淤泥试质验粉现质场粘资土、料②整理-3b2-3粉质粘土和③ -1b1-2层粉质粘土,隔水底板为进行抽水试验时,需③要-3b1在现-2场整层理粉编质制粘下土列(曲层线顶图埋表深,5.0-可14及.1m时了)解。

试验进行情况,检查有无反常第。

二层微承压含水层为③-4b2-3粉质粘土(含团块状粉细砂)、③ -4c1-2+d1-2层粉砂夹粉土、③ -4e 层含卵砾石粉细砂,隔水顶板为③ 1、 Q、s~t 过程曲线;-3b1-2层粉质粘土、③-3b2-3层粉质粘土和③ -23b3、Q=f-4(层淤s)泥关质系粉曲质线粘;土、粉质粘土,隔水底板为下伏岩层(层顶埋深24.7-37.6m)。

(四)、成井工艺(2)基岩裂隙水基主岩抽裂水隙井水T2W1按含水、岩T2W2层的,岩孔性径划Ф分200为碎,屑泥岩浆类钻裂进隙,水钻。

至预定深勘度探,揭示然,后碎下屑井岩管类(裂井隙径水Ф的含108水),用层清为水白冲垩孔系洗葛井村后组填(砾。

K1g)泥质粉砂岩。

岩层风化强烈,强风化岩层中含有少量风化裂隙水;1、抽水井成井工艺施工工艺流程:测放井位—钻机就位—钻孔—井管安装—清孔换浆—填砾—洗井—置泵试抽水—正常抽水试验—井孔处理。

施工程序及技术质量要求:(1)井位测放:按照井位设计平面图测放井位。

(2)钻机就位:平稳牢固,勾头、磨盘、孔位三对中。

(3)钻孔:钻进过程中,垂直度控制在1%以内,钻进至设计深度后方可终孔。

(4)清孔:终孔后及时进行清孔 , 确保井管到预定位置。

(5)下井管:采用钢管。

管身中、下部设扶正装置,要求逐节连接,井管下在井孔中央。

( 6)填砾:将砂砾均匀填至含水层顶板以上0.5m 左右后,投粘土球,并捣实至孔口。

(7)洗井:用钻杆包上胶皮组成活塞,上下提动钻杆多次直至冲洗出井管内所有泥浆,并出清水为止。

( 8)置泵洗井试抽水:本次抽水设备采用的是180 柴油机带动的160( l/s )的泥浆泵,将浑浊的水抽至清水后,正式进行抽水试验。

2、观测井成井工艺观测井采用泥浆钻进,孔径Ф146,钻至预定深度,然后下井管(井径Ф89),用清水洗孔,水变清后填砾。

(五)、试验实施情况试验自 2010 年 5 月 18 日进场至2010 年 5 月 24 日结束。

5 月 18 日开始开始抽水井T2W1、及 T2W2与观测井 T2G1、 T2G2的施工, T2W1开孔口径Φ 200mm, 3.6m 至③ -2c3+d3-4 粉土、粉砂层, 11.5m 至③ -3b1-2 粉质粘土层,钻至13.0m,下 13.5mΦ 108mm井管,其中下部滤水管 9.5m,上部井管4m,然后洗井,至清水后,开始小泵量下砾料,填至 3.0m,上部再用粘土封堵隔死,最后开始试抽水,当天完成;T2W2开孔口径Φ 200mm, 4.6m 至③ -2c3+d3-4粉土、粉砂层,9.8m 至③ -3b1-2粉质粘土层,钻至11.0m,下 11.5mΦ 108mm井管,其中下部滤水管 6.5m,上部井管5m,然后洗井,至清水后,开始小泵量下砾料,填至 4.0m ,上部再用粘土封堵隔死,最后开始试抽水,当天完成;当天还完成另外两口观测井T2G1、T2G2的施工,孔径Φ 146,分别清水钻至8.0m、7.0m,下Φ 89 井管后洗井,分别填砾料至 3.0m 、4.0m,上部用粘土球封堵隔死。

待水位稳定后进行抽水试验。

5 月 22 日, T2W1水位稳定在1.50m,T2W2水位稳定在 2.13m,开始试验井( T2W1、T2W2)试验报告试验报告计算结果如下:③ -2c3+d3-4 :Kcp=(9.64+9.44)× 10-4=9.54× 10-4cm/s(0.82m/d)23 日水位稳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