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初中语文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价
初中语文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价
初中语文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价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价
姓名
任教学科
语文
学校
教龄
评价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
的设计基 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
础 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
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习是学习
生核心素养在学业上的具体体现。
强调概念教学与强调探究性学习的关系在教学中,探
究学习与学生对概念的构建和理解紧密结合在一起。以探
究为核心的多样化教和学的方式,应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为重点,以促进学生概念理解运用为目标。
评价
学业质量标准则主要界定学生经过一段时间教育后应
结果 该或必须达到的基本能力水平和程度要求,是学生核心素
体,学习是学习者的活动,其他任何人都无法替代。教学
的核心是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具体化的评价目标,即描
述课程教学评价所要达到的目标,需要落实培养学生哪些
核心素养;
评价
核心素养是基于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未来
设计 社会的基本素养建立的,而非基于学科知识体系建立。学
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创新精神、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素养
养在具体学段和具体学科中的体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学习是学习者的活动,其他任何人都无法替代。教学的核
心是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具体化的评价目标,即描述课
程教学评价所要达到的目标,需要落实培养学生哪些核心
素养。
者的活动,其他任何人都无法替代。教学的核心是促进学
生的深度学习。
评价
教学目标的设计学科教学直指学生发展核心素
的目标分 养。 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服从于“立德树人”的教育目
析 的,要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要以促进学生的全
面发展为方向。能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概念是思维的单
位。学科核心概念理应成为教学的重点。学生是教学的主
不是仅靠某一个学科就能够培养的,而是需要借助多学 科、多种知识和多种能力的共同作用。核心素养推动的课 程和教学改革,从人的跨学科能力出发,有利于打破学科 界限,促进学科融合,共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我国学生核心素养教学评价体系基本形成, 将它落实到教育教学过程中则需要各个学科根据核心素 养体系和本学科特点,研制学科核心素养,并把它贯彻到 学科教学当中。 特别应该注意的是,核心素养是以整合 各个学科共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宗旨,在构建学科核 心素养时,需要重视学科融合的思想、摆脱分科解构的思 路,否则容易导致各学科抛开总的核心素养框架,各搞各 的学科核心素养,从而把学生核心素养拆解为一个个与学 科特定内容直接挂钩的零散部分, “各门学科之间的边 界不应当是刚性的、僵化的,而是软性的、互通的。超越 了这个底线,无异于否定了核心素养本身。一个严重的后 果是容易导致分科主义思潮泛滥” 。这样核心素养就变 了质,发挥不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及学科整合的作用 教 育教学一切为了学生发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 习是当今世界学习研究的三大主题,是改变学生的被动接 受学习方式的一种途径。在课程标准中贯彻核心素养的要 求,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第一,具体化的教学目标一定是 体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每一门学科需要根据
本学段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与表现形式,结合本学科
的内容与特点,提出该学科实现本学段核心素养的具体目
标,同时要体现本学科特色。第二,内容标准和机会标准
是促进学生形成核心素养的保证。各学科需要结合本学
科、本学段的学生核点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
建议,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第三,质量标准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