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张中丞传后叙 教师版

张中丞传后叙 教师版

2015届高三第一学期语文学案( 16 )
文言文专题课内材料复习(九)《张中丞传后叙》
编写:何素梅审阅:成正全
班级姓名学号
一、文本梳理
愈与吴郡张籍阅家中旧书,得李翰所为《张巡传》。

翰以文章
自名
..(自许,自负),为此传颇.(很)详密。

然尚恨.(遗憾)有阙.(缺失)者,不为许远立传,又不载雷万春事首尾。

.(使……入)巡,位本在巡上,授之柄而处其下,无所疑忌,竟.(最终)与巡俱守死,成功名;城陷而虏,与巡死先后异耳。

两家子弟材智下,
不能通知
..(完全了解)二父志,以为巡死而远就虏,疑畏死而辞服于贼。

远诚.(如果)畏死,何苦守尺寸之地,食其所爱之肉,以与贼抗而不降乎?当其围守时,外无蚍蜉蚁子之援,所欲忠者,国与主耳;而贼语以国亡主灭,远见救援不至,而贼来益众,必以其言为信.(真实的)。

外无待.(依靠、后援)而犹死守,人相食且尽,虽愚人亦能数.(计
算)日而知死处矣,远之不畏死亦明矣。

乌有
..(哪有)城坏其徒俱死,独蒙愧耻求活?
虽至愚者不忍为,呜呼!而谓远之贤而力之邪?
.(诽谤)远,此又与儿童
之见无异。

人之将死,其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引.(拉)绳而绝.(使……断)之,其绝必有处。

观者见其然,从而尤.(怪罪)之,其亦不达于理矣。

小人之好议论,不乐成人之美,如是哉!如巡、远之所成就,如此卓卓,犹不得免,其他则又何说!
.(最终)不救,弃城而逆.(预先)遁.(逃跑,转移)?苟此不能守,虽避之他处何益?及其无救而且穷也,将其创残饿羸之余,虽欲去,必不达。

二公之贤,其讲.(谋划)之精矣。

守一城,捍天下,以.(率领)千百就尽
之卒,战百万日滋.(增长)之师,蔽遮江淮,沮遏
..(阻止)其势,天下之不亡,其
谁之功也!当是时,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一二数,擅.(拥有)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

不追议此,而责二公以死守,亦见其自比于逆乱,设淫辞而助之攻也。

.于两州间,亲祭于其所谓双庙者。

其老人往往
..(常常)
说巡、远时事,云: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也,贺兰嫉巡、远之声威功绩出己上,不肯出师救。

爱霁云之勇且壮,不听其语,强留之,具.(准备)食与乐,延.(延请)霁云坐。

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
咽。

”因拔所佩刀,断一指,血淋漓,以示.(给……看)贺兰。

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

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即驰去。

将出城,抽矢射佛寺浮图,矢着其上砖半箭,曰:
“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
..(用来……的)志.(做标记)也!”愈贞元中过泗州,船上人犹指以相.(我)语。

城陷,贼以刃胁降巡,巡不屈,即牵去,将斩之;又降霁云,云未应,巡呼云曰:“南八,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云笑曰:“欲将以有为也。

公有言,云敢不死!”即不屈。

.(同“尝”,曾经)在围中。

籍大历中,于和州乌江县见嵩,嵩时年六十余矣。

以巡初尝得临涣县尉,好学无所不读。

籍时尚小,粗.(粗略地)问巡、远事,不能细.(细说)也。

云:巡长七尺余,须髯若神。


见嵩读《汉书》,谓嵩曰:“何为
..(为什么)久读此?”嵩曰:“未熟也。

”巡曰:“吾于书读不过三遍,终身不忘也。

”因诵嵩所读书,尽卷不错一字。

嵩惊,以为巡偶熟此卷,因乱抽他帙以试。

无不尽然。

嵩又取架上诸书试以问巡,巡应口诵无疑。

嵩从巡久,亦不见巡常读书也。

为文章,操.(拿)纸笔立书,未尝起草。

初守睢阳对,士卒仅万人,城中居人户亦且数万,巡因—见问姓名,其后无不识者。

巡怒,须髯辄张。

及城陷,贼缚巡等数十人坐,且将戮,巡起旋,其众见巡起,或起或泣。

巡曰:“汝勿怖!死,命也。

”众
泣不能仰视。

巡就戮时,颜色
..(安详镇定的样子)如平常。

远宽
..(脸色)不乱,阳阳
厚长者,貌如其心,与巡同年生,月日后于巡,呼巡为兄,死时年四十九。

嵩贞元初死于毫、宋间。

或传嵩有田在毫、宋间,武人夺而有之。

嵩将诣.(到……)州讼理,为所杀。

嵩无子,张籍云。

二、文言现象
(一)一词多义
1、为:为此传颇详密写不为许远立传替
得李翰所为张巡传写谓嵩曰:何为久读此?为什么
人为刀俎是嵩将诣州讼理,为所杀表被动
必以其言为信认为虽至愚者不忍为做
何以伐为句末语气词欲将以有为也作为
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替不可为不义屈向
2、于疑畏死而辞服于贼向有于嵩者,少依于巡引出动词宾语
籍大历中于和州乌江县见嵩在不拘于时被
与巡同年生,月日后于巡在亦见其自比于逆乱与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比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也向
3、以:以与贼抗而不降乎?来翰以文章自名凭借
以巡初尝得临涣县尉因为因乱抽他帙以试来
而贼语以国亡主灭把,用必以其言为信认为
以此诟远而责二公以死守凭借以示贺兰来
4、之:武人夺而有之代词,指田地授之柄而处其下代词,他
何苦守尺寸之地的食其所爱之肉的
远之不畏死亦明矣主谓之间人之将死主谓之间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的标志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的标志
(二)翻译句子
1、翰以文章自名,为此传颇详密,然尚恨有阙者:不为许远立传,又不载雷万春事首尾。

张翰自许长于写作,这篇传记写得很详尽细致,但是我还遗憾有不足:不给许远作传,又没记载雷万春史记的始末。

2、外无待而犹死守,人相食且尽,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处矣,远之不畏死亦明矣!
外面没有可等待的救兵却还拼死固守,军民人肉也快吃光了,即使愚昧的人也能算出自己还能活几天了。

许远不怕死也就可以看得清清楚楚了!
3、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
守住一座城池,保卫国家命脉,带领千余伤亡殆尽的军队,抗击上百万日渐增多的叛军,屏障护卫江淮广大地区,阻止叛军的攻势,国家不灭亡,这是谁的功劳呢!
三、阅读文章第5段,回答问题。

1、分析这段文字,概括南霁云的人物形象。

嫉恶如仇,忠贞刚烈
2、本段中除了用人物语言、动作描写南霁云外,还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这个人物?
一是对比反衬:用贺兰的卑劣行径反衬南霁云的凛然正气;二是侧面烘托:以“一座大惊”来烘托南霁云的壮烈举动。

2015届高三第一学期语文学案( 16 )
文言文专题课内材料复习(九)《张中丞传后叙》
【提升训练】
元褒字孝整,便弓马,少有成人之量。

年十岁而孤,为诸兄所鞠养。

性友悌.,善事诸
所疑,臣之罪三也。

臣有三罪,何所逃责?臣又不言受赂,使者复将有所穷究,然则缧绁
....
横及良善,重臣之罪,是以
..自诬。

”上叹异.之,称为长者。

1.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
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商人为贼所劫,其人疑同宿者而执之,褒察其色冤而辞正,遂舍之。

有个商人被盗贼洗劫,那人怀疑是同住的人作案便抓住他送到官府,元褒观察此人面露冤情而且言语端正,于是放了他。

(2)使者与褒俱诣京师,遂坐免官。

使者与元褒一起到了京师,元褒因此获罪被免官。

(3)州民为人所谤,不付法司,旋即放免,臣之罪二也。

州里百姓被人毁谤,(我)没有交付司法部门,(却)立刻释放免罪,这是臣的第二条罪状。

(为……所:表被动。

谤:毁谤。

付:交付。

臣之罪二也:判断句。

以上每处1分,语意通顺1分。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