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文地理历年考研真题98—06

人文地理历年考研真题98—06

华中师范大学98-06人文地理试题华中师范大学1998年研究生人学考试试题专业:人文地理科目:人文地理学方向:区域可持续发展旅游文化一、为什么说人地关系论是人文地理学的核心理论?(20分)二、论述并评价三种典型的区位理论模式?(25分)三、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分支有哪些?请选择四个重要分支学科对其研究对象与内容分别论述之。

(25分)四、论人地关系的协调原则及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30分)华中师范大学1999年研究人学考试试题专业:人文地理科目:人文地理学方向:旅游文化、区域可持续发展一、简述人地关系理论的主要流派及其特点(18分)。

二、城市地域结构的主要理论有哪些(16分)?三、论述行为地理学研究的主要课题(16分)。

四、阐述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它们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25分)。

五、分析下段文字的人文地理学价值(25分)。

江南饶薪,取火于木;江北饶煤,取火于土。

西北山高,陆行而无舟楫;东南泽广,舟行而鲜车马。

海南人食鱼虾,北人厌其腥;塞北人食乳酷,南人恶其;河北人食胡葱蒜,江南畏其幸辣。

而身不自觉,此皆水土积习,不能强同。

江南泥土,江北沙土;南土湿,北土燥;南宜稻,北宜黍、粟、、菽。

天造地设,开辟已然,不可强也。

……自昔以、冀、河、洛为中国,楚、吴、越为麦,今声名文物,反以东南为盛,大河南北不无少让何?客有云:“此天运循环,地脉移动,彼此乘除之理”。

今日东南之独盛也,然东南他日盛而久,其未势有不转而云贵、百 ?——摘自明代王士性《广志绎》。

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研究人学考试试题专业:人文地理学科目:人文地理学理论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5分):1.人地关系: 2.人口容量: 3.城市化: 4.文化区: 5.行为地理学:二、简述题(35分):1.简述近代地理学中人地关系理论的主要流派及其特征。

(15分)2.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0分)3.产业分布有哪些特性和基本规律?(10分)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试论述中国的人地关系现状及其协调对策。

2.试以中国为例,说明不同区域的文化风格对不用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研究生入学考试人文地理学试题1.略论人文地理学研究对象的演变过程。

(20分)2.试说明文化、文化地理、文化景观的基本概念及其人文地理学中的作用与地位。

(20分)3.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和我国的人口政策。

(20分)4.略述全球政治地理的基本格局。

(20分)5.可持续发展与人文地理学的内在联系是什么?地理学如何在可持续发展中发展。

(20分)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研究生入学考试人文地理学试题一.论述人地关系在人文地理学理论与实践中的作用(20分)二.论述人本主义思想给人文地理学发展带来的影响(20分)三.从文化地理学角度论述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涵(20分)四.从历史地理角度举例说明环境变迁中的人为影响(20分)五.对中国的区域发展模式,学术界存在着“梯度论”和“反梯度论”两种观点,请在评述这两种观点的基础上谈谈你对中国区域发展问题的看法(20分)华中师范大学03年人文地理学试题一,在概述人文地理学的本质属性与学科特性的基础上,论述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四种主要方法论.(30分)二,解析文化的结构,并论述文化的空间分布形态和时间扩散机制.(30分)三,根据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和人口增长的动力机制,分析中国人口的分布特点和发展趋势.(30分)四,概述可持续发展的由来背景,内涵实质,论述可持续发展与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关系.(30分) 五,解释下列名词的定义及其特征.(9题,共30分)现代农业(3分) 民族(3分) 民俗(3分) 语言(3分) 宗教(3分) 旅游资源(3分) 地理物象(3分)国家核心区城市内部地域结构模型(6分)04年人文地理学试题一,在概述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的基础上,论述现代人文地理学发展的主要特征及其形成原因.(30分)二,城市的形成与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请分别论述城市布局与地理区位,交通条件,自然环境的关系.(30分)三,什么是行为空间?人类日常活动有多种类型的行为空间,请分别论述这些行为空间的主要特征.(30分)四,为什么说可持续发展研究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重要任务?人文地理学应该怎样开展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研究?(30分)五,简答下列名词(每题3分,共30分)人文地理学行为地理学文化景观环境感知可持续发展适度人口聚落旅游目的地旅游动机国家权力2005年人文地理学试题一,任何学科的发展都离不开哲学方法论的指导,请结合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分别对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哲学方法论加以概述和评价.(30分)二,人地关系理论是人文地理学的核心理论,请从文化生态学的角度分别对人地关系的主要思想流派加以概述和评价.(30分)三,旅游业的发展在世界许多地区方兴未艾,请联系实际分别从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等方面说明旅游开发对旅游目的地区域的影响.(30分)四,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引导我国未来发展的国家战略,服务社会是人文地理学这门经世致用之学的重要任务,你认为人文地理学应该怎样参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研究?请陈述你的观点.(30分)五,简述下列概念(每个3分,共30分)文化区域人口迁移适度人口地理人种民族特性城市体系地理物象行为空间国家核心区可持续发展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人文地理学1。

什么是人文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基本理论及哲学方法论?2。

什么是旅游地理?影响旅游决策的因素分析?3。

什么是行为地理?解释比较人们日常行为活动空间和人们迁移活动空间4。

什么是政治地理?请分析政治地理要素及国家地理诸特征…5什么是可持续发展?阐述科学发展观,建构和谐社会和推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华中师范大学2012 年初试真题《地理科学导论》答案详解1、结合美国地理学家哈特向方塞插入圆孔之说,谈谈你对地理学追求一认识。

(20分)解析:教材相关内容,在P292,在哈特向区域思想中提到方塞插入圆孔之说。

较大。

要想回答完整,首先需要对哈特向思想有所了解,其次还要对计量地理学、理论地理学的发展及影响熟悉。

回答方塞插入圆孔要表达的意义,即地理学不能追求一般观点有道理,可以从地理学的特性即区域性和计量地理学、理论地理学的实践来证明。

1)哈特向,20 世纪美国最有影响的地理学家,被认为是地理学奠基人观点的权威论述。

他继承李特尔、赫特纳传统地理学的思想,认为地理学的目的就在于研究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和人类圈所构成的地表区域特征。

所以,他认为要时刻注意地理学的性质和经长期实践证实了的地理学必要特性,地理学不能追求一地表的区域特征,而这种区域特征是随空间和地理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是没有像其他学科一样,所谓的一味的探寻该统一法则,就是方塞插入圆孔一样,会导致事业的失败。

2)证明实例。

a、地理学的区域性特点地理科学具有两大特性,就是区域性和综合性。

区域性是指,地球表面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它的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空间分布的不均一性。

如果没有区域间差异刺激和吸引人们去探索自己生活域内和域外的未知世界,那么地理学就不会有今天的发展了。

这方面代表人物是哈特向、赫斯纳。

我国地理学家林超也指出:点,区域地理是地理学的核心。

换句话说,承认地理特征的差异、研究地理特征的差异是地理学最核心的部分。

b、理论革命、计量地理学的实践理论革命、计量革命是西方地理学的一次地理学研究方法的革新。

在此项运动中,从方法论上都抛弃哈特向的地理学家把数学统计方法应用在人文地理学研究中,其他学科的定律、规律也用来研究人文地理问题。

计量革命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接受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统一方法论,追求地理科学法则、规律的普遍性原则。

但后来的实践证明,由于把计量手段、空间研究过分绝对化、简单化,忽视地理学环境侧面的研究,在经历过热潮之后,真正做出有影响的研究业绩很少。

更没有提出一些普遍适用的规律和原则。

所以,理论革命、计量革命的实例,从另外一个角度,证明了地理学不能追求一展,否则还是会主2、结合区域发展的梯度推移理论,分析一:现阶段我国部分地区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二:在产业转移过程中,如何防止移入地承接落后产业和高污染产业?(25分)解析:教材相关内容,在P168,区域发展理论中有专门论述梯度推移理论。

除了要掌握梯度推移理论的内容外,还要结合实际进行论述。

回答是解释概念,即梯度推移理论的内涵;二是论述产业转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三是提出防止承接落后产业和高污染产业的方法。

1)梯度推移理论梯度转移理论是指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客观上存在梯度差异,高梯度地区通过不断创新并不断向外扩散求得发展,中、低梯度地区通过接受扩散或寻找机会跳跃发展并反梯度推移求得发展。

因为无论是在世界范围内,还是在一国范围内,经济的发展总是不平衡的,客观上就形成了一种经济技术梯度差。

有梯度就有空间推移。

主要体现两种形式:一是技术梯度推移,即从先进技术中间技术传统技术。

首先要让有条件的高梯度地区引进掌握先进技术,先行一步。

然后,逐步向处于二级、三级梯度的区域推进。

与此同时,处于二、三级梯度的区域可先采用传统技术”,再逐步过渡到先进技术。

二是产业结构升级,即沿技术知识密集----资本---劳动力密集的方向推移。

2)产业转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a、必要性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在改革开放后得到迅猛发展,得益于充分利用区位、资源和政策优势,主动承接了亚洲四小龙及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转移。

我国东部与中西部之间的产业转移,不仅可以促进东部发达地区产业结构升级,还可以使中西部自身发展融入到东部发达地区及世界经济体系中,促进中西部地区提高产业水平、更新产业机构,更好发挥资源与劳动力优势,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b、可行性中西部地区有广阔的市场、充足、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丰富、优惠的招商政策。

3)防止承接落后产业的方法a、要严把产业准入门槛。

产业承接必须符合区域生态功能定位。

b、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加强执法监督。

严禁国家明令淘汰的落后生产能力和高耗能、高排放等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转入,避免低水平简单复制。

c、全面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承接项目的备案或核准严格执行有关环境标准。

加强承接产业转移中的环境监测。

d、招商过程透明、公开;鼓励人们群众全方位监督。

3、华中师范大学2010 年初试真题《中国地理》答案详解一、简答(本60分,每小题15分)1、中国的地表结构对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的影响答题思路:这道题是指是问中国的地表结构是如何影响自然景观的纬度地带性、干湿度带性和垂直带性的。

但是教材中对这中国地表结构和自然景观地域分异这两点是分开来叙述的,并未涉及到两者的关系,条参考答案要点:参考任美锷《中国自然地理纲要》(1)对纬度地带性和干湿度带性影响地貌轮廓及其组合形式对自然区域分异也有其重要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