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复习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复习
温馨提示: 本节课做的选择题就是作业, 各位同学准备好纸和笔,当堂 写好并对答案,课后马上去QQ 作业那里秒了它!
温馨提示: 本节课做的选择题就是作业, 各位同学准备好纸和笔,当堂 写好并对答案,课后马上去QQ 作业那里秒了它!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 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 2、时间: 1978年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1、背景:两个凡是的提出(实质 是坚持“文革”“左”的错误) 2、意义: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 放运动。它使人们认识到,只有 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内容: 思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政治——实行改革开放 组织——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邓小平)
4、意义: P36伟大转折、开启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拨乱反正
第9课 对外开放
一、经济特区的建立 1、1980年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 特区。
2、经济特区的“特”:P42指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
3、经济特区的“窗口”:深圳
4、经济特区作用(意义):P43第一段
第9课 对外开放
3、1988年海南岛经济特区建立(第五个) 4、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成为世人瞩目的国际经济、金融 和贸易中心之一。
第9课 对外开放
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时间:2001年12月 2、意义:P44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了新途径。。。。
第 8、9课小结
改 革 包括 开 放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对内改革(第8课)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特区:两省四地后海南
对外开放(第9课)
对外开放的格局:P44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二、拨乱反正
1、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刘少奇的 种种罪名,恢复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 家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名誉,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 得到平反。
2、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 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 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3、农民形象地说:交够国家的, 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土地公有制 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 使用,农业生产基本变为分户经营、 自负盈亏。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开始标志: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 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2、具体改革方法:P40 多种所有制经济、政企分开、按劳分配
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增强企业的活力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含义:P40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3、意义:P41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一、农村改革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 先从农村开始。目的是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时间:1978年(1983年基本在农村普及) 地点:安徽凤阳小岗村 措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意义:P39 激发农民劳动热情、生产力大解放、收入提高
二、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
1、目前的对外开放格局是: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 局。
2、形成过程:① 1984年开放大连、天津等14个沿海城市 ②1985 年把长江三角洲等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③1992年对外开放的地域 又向纵深推进,开放沿江城市和内地省会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