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气象学气候与农业气候
2. 热带气候带(tropical ~) 10-23.5 N(S)
赤道无风带与东北信风带的影响区。我国在台中广州-南宁以南为这一气候带。其特点有:
• 气温年较差较大;
• 分热、雨、凉三季,最热月高于赤道带,冷季 可有霜;
• 年雨量1000-1500mm,有明显的旱季和雨季; ( 如 : 柬 埔 寨 旱 季 雨 量 < 50mm/ 月 , 雨 季 > 200mm/月)
5. 冷温带气候带(cold temperate ~) 45—66.5 N(S)
这一气候带位于西风带中。我国蒙新地区属此带。 主要特点有:
西岸:
• 气温年变化小,夏不热,冬温和,风终年由海洋吹 响陆地。
• 全年降水量多且分布均匀。
东岸:
• 气温年变化大,夏酷热、冬严寒,风终年由陆地吹 向海洋。
• 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1. 赤道气候带(equatorial climatic belt) 10S - 10 N
处于赤道无风带(我国10 N为南海诸岛)。特点: • 终年高温,年均温25-28℃,最冷月>18℃,无四季之分; • 气温年较差<日较差; • 降水充沛,年雨量一般在2000mm以上,且分配均匀,
变化小; • 天然植被是热带雨林,终年生机不断,土壤是红壤。
一次典型的厄尔尼诺过程(1997—1998)
一次典型的拉尼娜过程(1998—2000)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对中国气候的影响
① 厄尔尼诺年,东亚季风减弱,中国夏季主要季风雨 带偏南,江淮流域多雨的可能性较大,而北方地区 特别是华北到河套一带少雨干旱。拉尼娜年正好相 反。
② 在厄尔尼诺年的秋冬季,北方大部分地区降水比 常年减少,南方大部分地区降水比常年增多,冬季 青藏高原多雪。拉尼娜年的秋冬季我国降水的分布 为北多南少型。
1.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
大陆性气候(continental climate) :主要有以下特点: • 夏炎热冬严寒,日较差、年较差大 • 春温高于秋温 • 日照丰富,相对湿度小 • 降水少且集中于夏季,变率大 海洋性气候(marine climate) :主要特点有: • 夏凉爽冬温和,日较差、年较差小 • 春温低于秋温 • 日照少,云雾多,相对湿度大 • 降水丰富,季节分配均匀,变率小
辐射:随海拔增高,接受的太阳直接辐射增多,散射辐射减少 气温:随高度增高而降低,平均递减率0.65℃/hm,高山气温比
同高度自由大气温度高。
降水:水平分布,迎风坡多于背风坡。如:长白山,迎风坡
月东,年雨量1006mm,背风坡沈阳,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量665mm
垂直分布:一定高度内随高度增加,此高度以上则递减。
喜马拉雅最大雨量高度为2000~2500米 阿尔卑斯山最大雨量高度为2000~3000米
• 天然植被为疏林草原,植物生长有季节性,雨 季生长,旱季结实。
3.副热带气候带(subtropical ~), 23.5—33 N(S)
此带位于副热带高压带与信风带。我国此气候带 的北界为秦岭淮河一线。其特点有: • 温度年变化明显,有四季之分; • 气温日年较差都较大,冬温不低,夏温高,最高可
(2)高原气候(plateau-climate) : 与山地气候有很多不同的地方:
• 白天与夏季接受的太阳辐射比山地多,为热源;冬季相反 • 土温与气温较高,如青藏高原在4000m还能种粮食作物青稞 • 气温日、年较差大 如昌都的日较差可达28~29℃,一日有
米。
例 : 北 部 的 西 安 , 一 月 均 温 - 1.3℃ , 年 雨 量 604.2mm;
南部地区汉中1月均温2.0℃,年雨量889.7mm;
天山:南疆沙漠与北疆半沙漠的分界,海拔5000米。
北 疆 奇 寒 , 多 雨 : 乌 鲁 木 齐 年 雨 量 194.6mm , 气温≥0℃的天数不足220天;
度、盐份、泥沙含量所造成的海水密度差异, (2) 江河入海口的水流, (3)盛行风。最重要的是第三 种原因,所以洋流一般与盛行风向一致。
洋流对气候的影响:实现不同地方热量的输送
洋流的分布规律:由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可知:
低纬度洋流呈反气旋型,大陆东岸受暖洋流的影响, 西岸受冷洋流的影响;高纬度洋流呈气旋型,大陆 东岸受冷洋流的影响,西岸受暖洋流的影响。
其它凡是能影响地表辐射平衡、热量平衡和 水分平衡的因素,也都对气候有一定的影响。
四、人类活动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改变下垫面性质 如乱砍滥伐森林,盲目开荒、 植被破坏导致土壤反射率、粗糙度、水热平衡变 化、沙漠与半沙漠化、气候变干。植树造林,修 建水库又有水土保持的作用,能增加空气湿度, 使气候温和。
2.季风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典型的季风气候(monsoon climate) 出现在副热带大陆的东 岸,夏季受副高的影响,盛吹偏北风,水汽含量大, 降水多;冬季受高纬度反气旋东缘的影响,盛吹干 冷的偏北风,少雨。
典型的地中海气候(Mediterranean climate) 出现在副热带和暖 温带大陆的西岸,夏季位于副高的东侧,气流由中 纬度吹来,空气下沉增温,阻碍对流发展和云雨的 形成,干燥少雨;冬季副高南移,受西风带的影响, 气流从海洋吹响陆地,气旋频繁,多雨。
② 动力差异:海洋摩擦力小,风速较大,气压系统持续时间
较长;陆上相反。
③ 水分条件差异:沿海空气湿度大,云量和降水多;陆上
相反;降水由沿海向内陆减少。 中国处于世界上最大的大陆和最大的大洋交界的地方,海陆分
布对气候的影响最为典型。
2. 洋流
大规模海水的水平运动就叫洋流。
洋流的成因:形成洋流的原因很多,主要有:(1)温
③ 在厄尔尼诺年我国常常出现暖冬凉夏,特别是我 国东北地区由于夏季温度偏低,出现低温冷害的可 能性较大。拉尼娜年我国则容易出现冷冬热夏。
④ 在 西太平洋和南海地区生成及登陆我国的台风个 数,厄尔尼诺年比常年少,拉尼娜年比常年多。
3. 地形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 地形对自身气候的影响:
• 改变大气成分 如二氧化碳、各种污染物的释放 等。
• 人工释放热量:工业民用燃料,使气温升高,造 成热岛效应。
§2 气候带和气候型
一 气候带 二 气候型
一.气候带(climatic belt)
气候环绕地球的带状分布称为气候带。 分析各气候带的特点,主要应考虑两个因素:
太阳辐射的分布、气压带和风带 南、北半球都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气候带:
一.辐射因素
辐射因素在气候形成中的作用
是大气中一切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能源
决定了地面和大气的温度分布
形成大气环流的根本原因
进一步影响其它各种气象要素
二.大气环流
1. 大气环流的作用
(1) 不同地区热量的输送 (2) 不同地区水汽的输送
由于大气环流的上述两种作用,各地气 候不仅受本地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差额以及 地理条件的作用,而且还受其它地方的影响。
影响中国的洋流:黑潮:赤道—西经菲律宾—向北至 台湾—向东北到日本;亲潮:沿亚洲东北岸向西南。
世界洋流分布图
注:图中红色线条和箭头表示暖洋流,蓝色和冷洋流。
洋流异常现象─厄尔尼诺和拉尼娜
厄尔尼诺
“厄尔尼诺”(EI Nino)一词起源于秘 鲁和厄瓜多尔。在秘鲁和厄瓜多尔海岸,每 年从圣诞节起至第二年3月份,都会发生季节 性的沿岸海水水温升高的现象。当地称这种 现象为“厄尔尼诺”,西班牙语的意思为 “圣婴” 。现在所说的“厄尔尼诺现象”是 指数年发生一次的海水增温现象向西扩展, 整个赤道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增高的现象。
高原面积广大 四大高原的面积达400多万平方 公里,其中青藏高原的面积就达成230万平 方公里。
4.地表性质—土壤、植被和冰雪覆盖等
土壤种类和结构:不同的土壤具有不同的热
容量、导热率,影响地表温度,进而影响到 当地的气候。 植被:植被的有无和种类影响辐射的吸收和反 射,影响大气湿度和降水量。 冰雪覆盖:影响地表的反射率,使地面吸收的 太阳辐射减少。
风:山谷风;焚风;改变风向;狭管效应。
(2) 地形对邻近地区气候的影响:
动力作用 即对气流的机械阻挡作用。例如,
青藏高原,矗立在29~40°N,海拔在5000米 以上,面积230万平方公里;冬季阻挡了南 下的西伯利亚寒流,使西风带分为南北两支 急流,形成北脊南槽,加强了冬季风;夏季 阻挡了印度洋暖湿空气北上。
达50℃; • 年降水少,且有明显的年变化; • 大陆东岸干燥,西岸湿润; • 地面少植被,多沙漠,世界上的大沙漠都位于副热
带。如:北非的撒哈拉、西南亚的阿拉伯、南非的 卡拉哈里、南美的阿塔卡马。
4.暖温带气候带(warm temperate ~),33—45 N(S)
这一气候带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具有副热带 气候的特点;冬季在盛行西风带中,具有冷温带气 候的特点。 其主要特点有: • 温度年变化明显,四季最为分明。 • 降水的季节性变化也很明显。 • 大陆西岸:夏高温干燥,冬温暖湿润,树木冬季常 绿。以地中海及沿岸地区最为典型。 • 大陆东岸:夏炎热多雨,冬寒冷干燥,为季风气候 区。中国东部华北最为典型。
季风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海洋性),冬季严寒
干燥(大陆性)
地中海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干燥(大陆性),冬季温和 多雨(海洋性)
3. 山地气候和高原气候
(1)山地气候(mountain climate) : 高度<2000m为山岳气候, ≥2000m为高山气候。主要特点有:
① 太阳辐射强度大,紫外线含量随高度增加 ② 气温随高度增高而降低 ③ 年、日温差小,极值出现时间随高度落后 ④ 一般云雾和降水较多,且迎风坡多于背风坡
第七章 气候和农业气候 §1 气候的形成因素 §2 气候带和气候型 §3 气候变迁 §4 中国气候 §5 农业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