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阅读三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阅读三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概括记叙文中心的主要方法有:(1)依据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作者的思想感情,主要是通过文章内容表现出来的,因而抓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能体会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来。

如《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作者记述了十六年前父亲牺牲前后的几件难忘的事情:局势紧张,父亲提前整理一些重要的书籍和资料;父亲被捕经过;法庭上,父女的最后一面;父亲英勇就义,一家人悲痛万分。

文章语言朴实无华,字里行间透露出对父亲深深的怀念。

(2)依据带有感情色彩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文章是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作者总会在字里行间表露出自己的观点和态度,有时甚至直接用抒情、议论的方法来宣泄自己的感情。

因而,抓住了文章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语句,就能体会出作者的感情来。

例如《索溪峪的“野”》一文,作者在写了索溪峪的山”野”、水“野”、动物“野,,就连行进在期间的男女老幼也返朴归真,”野”性十足后,赞叹道:“于是,我感到从未有过的快慰,从未有过的清爽;索溪峪的‘野’,荡涤着我的胸怀[”对索溪峪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3)依据含义深刻的语句、段落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作者在表明自己的态度时,力求明朗、显豁,以便于读者和自己产生感情上的共鸣。

有时为了取得意味深长的效果,作者不直接表情达意,而是采用比较含蓄的方法说出言外之情。

对于蕴含在语句中的作者的态度,我们或者要联系作者写作时特定的历史背景,或者联系文章的写作手法,或者联系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意思和结构层次进行理解,尤其要联系句子或语段所在的上下文的具体语境理解。

如《穷人》一课中桑娜的丈夫听到邻居的死讯后说的话,看似平常,但联系上下文我们就能明白渔夫说的“熬过去”是什么意思。

渔夫冒着生命危险打鱼经常一无所获,生活极度困窘。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又把邻居的孩子抱过来,作者对这对善良穷人的赞美之情蕴涵其中。

(4)抓住细节描写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细节描写是指对表现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有特殊作用的,包括动作、神情、环境等在内的一些细小环节的细致描写,运用细节描写,往往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和真实感,使人物更具个性特征,对人物塑造有重要的作用。

如《一夜的工作》中有“总理把转椅的上部扶正”这样一个细节,作者显然很重视这个细节,单独用一个小自然段来描写,这是由作者写这篇文章要表达的中心决定的,从这件小事上也可以看出总理细心、严谨、平易近人的思想作风。

(5)在反复朗读与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有效的朗读有助于更深入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一边读,一边想,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是小学阶段重要的学习方法。

诵读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阅读方法,它不同于朗读,不同于吟诵,诵读强调眼到、口到、心到,核心是自我体验的过程,重在感受体验、整体把握。

小学生要通过朗读和诵读理解作品,同时积累语言材料,培养语感,发展语言。

此外,有的文章的开头、结尾或点题的句子直接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感情。

例如《只有一个地球≥结尾一段,为了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作者发出了这样的呼吁“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吧!”还有的文章标题本身就流露出作者强烈的感情倾向。

分析的方法1、分析文题,概括中心。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有的文章标题可揭示文章的中心,可先通过分析文章的标题,结合文章的内容,准确概括出文章中心。

2、分析写作背景,体会中心。

了解背景能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有助于准确地归纳文章的主题。

3、分析首段,确定中心。

文章常常开篇点题,分析开篇的语句、段落,往往可以把握文章主题。

4、分析结尾,总结中心。

篇尾点题也是为文之法,有的记叙文卒章显志,往往在结尾用简短的议论、抒情揭示文章的中心,可细心品味文章的结尾,结合文章的内容,准确概括文章的中心。

5、分析议论、抒情句,品味中心。

有的记叙文,作者往往用议论、抒情的语句,表达情感,这些句子往往与中心密切相关,要认真品读这些句子,就能准确概括文章的中心。

6、抓每段的中心句,归纳中心。

一般的记叙文,每一段落都有一个中心句或重点句,要抓住这些中心句或重点句,归纳出文章的中心。

7、概括各段大意,归纳中心。

要先把每一段的意思概括出来,在各段大意的基础上,归纳出文意的中心。

8、分析文章的结构,总结主题。

结构是为表现主题服务的,分析结构可以了解作者意图,总结归纳出主题。

9、综合分析,把握中心。

有些文章比较复杂,必须从多方面入手,综合分析,才能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中心。

概括记叙文中心的一般语言表述形式:本文记叙了(或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赞扬了(或揭露了、歌颂了、说明了、表达了、表现了)……的精神(或思想、品质、道理、感情性格、实质),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小学记叙文四种文章体裁的中心思想的基本概括句式:1、写人的文章,主要以人为主,以事件的铺叙来反映人物的特点、品质和精神。

概括中心思想,就要抓住人物在事件发展过程中所蕴含的精神品质为主来归纳。

有些文章也概括文章的思想感情。

基本句式如下:“表现(表达)了……品质”或“赞扬(歌颂)……精神”2、记事的文章,主要以叙事为主,由人穿插其中来完成整件事。

概括中心思想,就要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所写的事情所包含的感情与道理进行概括。

有些文章也概括人物的精神品质。

基本句式如下:“表达……思想感情”或“表现(赞颂)……新风尚”或“说明了……道理”3、状物的文章,主要抓住作者对物的感情来概括中心思想,如“喜爱、赞美”等。

以物喻理的文章要概括其中包含的道理,借物喻人的文章要概括出人物的品格精神。

基本句式如下:“表达……思想感情”或“说明……道理”或“说明(赞扬)……品质(精神)”4、写景的文章,主要抓住作者对景物的思想感情来概括中心思想,如“喜爱、热爱、赞美、愉悦”等。

基本句式如下:“表达(表现)……思想感情”练习:(一)水很活泼一天晚上,我陪天天练习造句。

用的词是“活泼”。

天天说:“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很活泼。

”我说:“对。

再造一句。

”天天想了想,说:“小鱼游过去了,水很活泼。

”我说:“对。

等等,不对!”天天不懂我要说什么。

我的本意是赞赏她的句子的,并以为这是非常好的句子。

活泼一词经常用在人或动物的身上,造来造去就不新鲜了。

这句“水很活泼”,真是非常活泼,要是再进一步,就是写诗了。

写文章最重要的一点是,既要别人看懂,又要有自己的语言。

孩子的语言如同他们的画,本来都是很生动的,大人七教八教的,规范自然是规范了,却也枯萎了。

当然这仅是我的说法,老师们未必会这么认为。

学校要教会学生的是字词的规范和习以为常的用法,而不是写诗。

老师的心里或许是也不认为“水很活泼”就是病句。

然而还有监督老师的人。

想来想去,事情就复杂了。

我对天天说:“你造的这句子是一句很好的句子。

但是,考试的时候不要这样造。

”1.用简明语言概括文章中心.2."枯萎"一词一般用于植物,这里却用于孩子的语言,作者想表达什么意思?(二)演奏快乐①曾经有人对我说过:“听说,摩天轮的每个格子里都装满了幸福。

在我仰望摩天轮之际,是否也能感到些许的快乐?那么,幸福为什么离我如此遥远?”我对这个人说:“既然想要幸福快乐,为什么只是仰望摩天轮,而不去亲身体验一番?只有真正体验过的人,才会感悟到幸福与快乐……”②的确,快乐的人是会演奏快乐的。

③演奏快乐,就是品位快乐。

不论是巍峨雄壮的高山,广袤无垠的大海,云彩飘飘的蓝天,还是沁人心脾的气味,绚丽斑斓的色彩,感人肺腑的话语……这些如宝石一般晶莹璀璨的快乐总是在我们身边盘旋。

眺望高山,我们应有心田豁然开朗之感;遥望大海,我们应为生命的宽广而骄傲;仰望蓝天,我们应为云朵飘散后的重聚而高兴……懂得品位这些快乐的人,自然会得到快乐的青睐。

④演奏快乐,就是留住快乐。

流星瞬间的消逝,昙花一现后的凋零,蒲公英随风飘零……这些转瞬即逝的美好,总会带给我们瞬间的幸福与快乐。

快乐的人知道将快乐延续:流星消逝,还有宁静美好的星空;昙花凋零,还有来年绽放的期许;蒲公英飘走了,还有随风飞舞的绚烂……即使人生路上,事业、前途、爱情、家庭都如泡沫一样破灭了也不必悲观。

试图留住这些快乐,学会将快乐延续。

那么,快乐的天使终将降临在你的身上。

⑤演奏快乐,就是寻找快乐。

童年时的我们是那般天真灿烂:一个硬币能让我们玩儿出许多花样;一张纸能让我们折出各式各样的图案;一个易拉罐能让我们踩成高跟鞋;……那时的我们有什么忧郁?有什么烦恼?那时的我们总是寻找快乐,沉浸在快乐的梦幻里。

现在为什么不能?考试没考好会难过很长的时间,比赛失利了会不停地责怪自己,恋人离开了会惆怅得难以自拔,工作不顺利会一个人生闷气……难道这些都是我们成长的代价?在历经沧桑,饱受岁月的洗礼之后,那份童年时寻找快乐的本能也消逝得无影无踪。

万世沧桑,悲欢岁月,痛苦难免,可是,懂得寻找快乐的人,快乐的旋律总会在他的心头回响。

要相信,仰起头,就有蓝天!⑥你是否还在仰望摩天轮,期盼些许的快乐?不妨亲自去坐一下吧。

独自转动的摩天轮,会带你领略你所想不到的快乐!快拿起你心爱的乐器,从现在起,用你的心灵去演奏快乐。

相信你能演奏出无比精彩的乐章!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马市长吃罢早饭,在客厅里悠闲地品着茶。

女儿笑哈哈的走过来,“爸,我请教你一个问题。

”“有什么事就说嘛。

”“我们单位有个刚分配来的女大学生,放着清闲的工作不干,偏要到农村去搞什么乡镇企业,您说她是不是太傻了?”马市长放下手里的茶杯,望着女儿说道:“现在农村的条件的确差些,有些人只顾自己的利益和前途,不愿到农村去,而这个女大学生敢于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敢于舍弃自己的利益,她这种精神值得表扬,我们一定要大力支持。

”女儿神秘的笑了笑,说:“不过,我认为应该表扬的是她爸爸,因为他爸爸十分支持他。

”“哦,他爸爸是谁呀?”马市长问道。

“就是您老人家呀!”“什么?”马市长顿时收敛了笑容,“你怎么能这样呢?这绝对不行。

”概括文章的中心主题:(一个人不能只顾自己的利益和前途,不愿到农村去,而是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敢于舍弃自己的利益,才是最棒的。

)(三)穷人的风骨马德①一天,我正要去上课。

②突然,有人在背后喊我,声音远远的。

我扭头看过去,是一个农民模样的人.但我并不认识他。

③他说:马老师,马上就要上课了,我给闺女捎了些钱,麻烦你转交给她。

噢,原来他是我们班一个女生的家长:他随即从上衣口角里掏出一沓钱,当时我并没太在意,只是想着让他尽快把钱交给我,因为上课铃已经响了。

④但他迟迟不肯给我,不断地数着他手中的钱。

我这才注意到,那一沓钱最外面的一张是100元,里边有两张20元,还有一张10元,剩下便是厚厚的一沓两一元的零钞了。

他又翻来覆去地数了几遍,嘴里念叨,怎么会少了一张呢。

⑤我问:少了多少呢?⑥5元。

家长有些难过,嘴里不停地说,走的时候,我明明凑够了,怎么会少了呢?这位父亲显然有些着急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