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污水的好氧生物处理

污水的好氧生物处理

2020/6/20
5.1.2.2 污水的生物处理
❖ 好氧生物处理是在有游离氧存在的条件下,好氧 微生物降解有机物,使其稳定、无害化的方法。
❖ 最终过程:有机物被微生物摄取后,通过代谢活 动,约有三分之一被分解、稳定,并提供其生理 活动所需的能量;约有三分之二被转化,合成为 新的原生质,进行微生物自身生长繁殖。
2020/6/20
5.1.5.2 改善可生化性的途径
(1)调节营养比 (2)调节pH值 ①调节池调节进水pH值 ②酸碱中和调节进水pH值 ③用碱性物质控制反应混合物的pH值 ④改进有机负荷控制反应混合液的pH值 (3)预处理
2020/6/20
5.1.6 生物处理方法的分类
分类: ❖好氧生物处理——活性污泥法和生物 膜法 ❖厌氧生物处理——厌氧活性污泥法和 厌氧生物膜法 ❖自然生物处理——稳定塘法和土地处 理法
长的流槽,废水从一端进入,在曝气的 作用下,以螺旋方式推进,流经整个曝 气池,至池的另一端流出,随着水流的 过程,污染物被降解。
2020/6/20
5.2.2.1推流式活性污泥法
曝气池
空气
二沉池
进水
出水
2020/6/20
剩余污泥
污泥回流
5.2.2.1推流式活性污泥法
推流式活性污泥法的特点: (a)污染物浓度自池首至池尾是逐渐下降, 存在浓度梯度,废水降解反应推动力较大, 效率较高; (b)推流式曝气池可采用多种运行方式; (c)不易产生短路,适合较大的流量; (d)氧的利用率不均匀。
废水生物处理工程中常用基本反应动力学方程式:
q
q max Cs ks Cs
maxCs ks Cs
2020/6/20
5.1.4.3 微生物增长速度
1951年由霍克来金等人通过废水生物处理的实验研 究工作,发现在废水生物处理中,微生物增长和底物降 解之间存在着一定量的关系, 提出如下方程式:
(1)
2020/6/20
5.1.2.2 污水的生物处理
➢ 废水的厌氧生物处理是在没有游离氧存在的条 件下,兼性细菌与厌氧细菌降解和稳定有机物 的生物处理方法。
➢ 在这个过程中,部分有机物转化为CH4,部分 被分解为CO2、H2O、NH3、H2S等无机物, 并为细胞合成提供能量;少量有机物被转化、 合成为新的原生质的组成部分。
5.2.1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原理
②稳定阶段 微生物以污水中的有机物作为营养,合成新 的细胞物质,并进行分解代谢获得合成新细 胞所需能量,最终形成CO2和H2O等物质。
③混凝阶段 为了菌体和水分离,现多采用重力沉降法。 絮凝体的形成是通过丝状细菌来实现的。
2020/6/20
5.2.1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原理
2020/6/20
(3)活性污泥法的性能指标及设 计运行参数
③污泥体积指数 ( SVI) 指曝气池出口处混合液,经30min静置沉
降后,沉降污泥体积中1g干污泥所占的容积 的毫升数,单位为mL/g,一般不标出。
它与污泥沉降比有如下关系:
SVI=SV/ MLSS
※一般控制SVI为50-150之间较好。
2020/6/20
5.1.4.2 基质降解速度
在(1)式两边同除以cx ,得 µ′= Yq - Kd
产率系数Y以实际测得的观测产率系数Yobs代替。 为此,(1)式改为:
(ddctx)g Yobs(ddcts)u
和 µ ′ =Y obs q
上列诸式,表达了生物反应处理器内微生物的净 增长和底物降解之间的基本关系。
2020/20
5.1.5 污水的生化性
5.1.5.1 可生化性的评价
(1)评价方法
BOD5/C <0.3
OD
可生化性 难生化
0.3~0.4 >0.45 5
可生化 易生化
2020/6/20
5.1.5.1 可生化性的评价
(2)注意事项 ①固体有机物 ②无机还原性物质 ③特殊有机物 ④BOD5/TOD ⑤接种微生物的驯化 ⑥水样稀释
2020/6/20
微生物流出量 = 流入量+新生成的量
40
结论
➢对于同一废水及特定的处理环境,出水 中BOD的浓度Se仅仅是污泥龄qc 的函数 ,而与其它因素无关。
➢实际水处理中一般就是通过控制qc 来取 得不同的处理效率的。
2020/6/20
污泥回流
➢ 污泥回流的目的就是在不增加曝气池体积 的条件下增加qc 来增加去除率的。
固着型纤毛虫
2020/6/20
变形虫
太阳虫
2020/6/20
原生动物
丝状细菌
2020/6/20
2020/6/20
• 丝状细菌膨胀
5.2.1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原理
(2)活性污泥法的基本流程 由曝气池、沉淀池,污泥回流,剩余污泥排 除系统组成。
剩余污泥——增殖的量,保持稳定运行需排除。 二沉池——完成泥水分离。 曝气系统——供氧,搅拌。 曝气池——完成生物处理。
❖ 好氧呼吸过程实质上是脱氢和氧活化相结合的 过程。在这过程中同时放出能量。
2020/6/20
5.1.2 微生物的代谢与污水的生物处理
①好氧分解代谢 例如:化能自养微生物 大型污水沟道存在该式所示的生化反应:
生物脱氮工艺中的生物硝化过程:
2020/6/20
5.1.2 微生物的代谢与污水的生物处理
5.1废水好氧生物处理的基本理论
5.1.1 污水中的微生物 (1)以好氧细菌为主,也存在真菌、原生动
物和后生动物等组成相对稳定的生态系。 (2)污水中有机物的成分决定优势菌属。 主要有动胶杆菌属、假单胞菌属、产碱杆菌
属、黄杆菌属及大肠杆菌等。
2020/6/20
5.1.1 污水中的微生物
(3)真菌主要是霉菌,一种丝状真菌,但大量 繁殖可能导致污泥膨胀。
2020/6/20
5.1.3 微生物生长条件和生长规律
5.1.3.1 微生物的生长条件
2020/6/20
5.1.3.2 微生物的生长规律
按微生物生长速率,其生长可分为四个生长期 停滞期(调整期);对数期(生长旺盛期) 静止期(平衡期);衰老期(衰亡期)
对数期 减速增长期 内源呼吸期

污泥浓度
2020/6/20
不是二氧化碳和水,而是一些较原来底物简单化 合物——含有相当的能量,故释放能量较少。
2020/6/20
5.1.2 微生物的代谢与污水的生物处理
②厌氧分解代谢 例如:葡萄糖发酵的过程: 生物氧化作用不彻底,最终形成还原性产物,是 比原来底物简单的有机物,在反应过程中,释 放的自由能较少。
例如:在反硝化作用中,
以微反应时段dt内的底物消耗量和dt内的微生物增 长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值,表示:
Y = µ/ q
式中: Y -产率系数; μ—微生物比增殖速率; q—为底物的比降解速度。
2020/6/20
5.1.4.2基质降解速度
由Y=µ/q得 µ=Y q 和 µmax = Ymax q 代入式得:
q
q max Cs ks Cs
➢ 如果没有污泥回流,则有qc=q =V/Q, 要想提高去除率,就要增加qc,此时要么增 加曝气池的体积,要么减少处理量。
➢ 有回流时q=V/Q,qc=V/Qw,要想增加 qc 只要改变QW即可,即调整QW来改变去除 率。
2020/6/20
5.2.2活性污泥法的运行方式
5.2.2.1 推流式活性污泥法 推流式活性污泥曝气池有若干个狭
(3)活性污泥法的性能指标及设计运行参 数
①污泥浓度
❖混合液悬浮固体( MLSS) 指单位体积混合液中干固体的含量,它是计量曝 气池中活性污泥数量多少的指标。单位为mg/L, g/和kg/m3,也称混合液污泥浓度(用X表示)。 ❖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 ( MLVSS) 指混合液内有机物含量,更精确代表活性污泥中 微生物的数量mg/L ,g/L或kg/m3
①好氧分解代谢 例如:异养型微生物 以有机物为底物,其终点产物为二氧化碳、氨 和水等无机物,同时放出能量。如下式所示:
2020/6/20
5.1.2 微生物的代谢与污水的生物处理
②厌氧分解代谢 ❖ 在无分子氧的情况下进行的生物氧化。 ❖ 只有脱氢酶系统,没有氧化酶系统。 ❖ 受氢体不是分子氧。底物氧化不彻底,最终产物
氧利用率 BOD浓度 时间
5.1.4 生化反应动力学
5.1.4.1微生物增长速度
莫诺特(Monod)方程式
反映微生物比增殖速率与有机底物浓 度关系(单一底物,纯种微生物)
maxCs ks Cs
2020/6/20
5.1.4.1微生物增长速度
maxCs ks Cs
2020/6/20
5.1.4.2 基质降解速度
(4)原生动物-有肉足虫、鞭毛虫和纤毛虫, 主要捕食对象是细菌。
(5)后生动物 一般不出现,仅在水质优异的完全氧化型活性 污泥系统中出现,是水质非常稳定的标志。
2020/6/20
丝状菌
发硫细菌
2020/6/20
轮虫电镜
2020/6/20
5.1.2 微生物的代谢与污水的生物处理
(一)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QwX(QQw)Xe
2020/6/20
排放污泥II Qw, Xr, Se
39
曝气池污泥浓度X与qc和q的关系:
从c的定义可得:示 意
θc
VX
QwX(QQw)Xe
正常情况下Xe很小,
可忽略,所以:
qc
V Qw
进水中无微生物
dS/dt=(S0-Se)/θ
系统所中以微X生0可物以量忽的略平衡式: 示意
Q w X (Q Q w )e X Q 0 X Vd d ( Y S tK d X )
2020/6/2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