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开放的涞源欢迎您

开放的涞源欢迎您

开放的涞源欢迎您
一、概况介绍
拒马源头·兴文塔
涞源县位于河北省保定市西北部,太行山、燕山、恒山三山交汇处,拒马源、涞水源、易水源三水同源。

县域面积2448平方公里,总人口27.5万,是革命老区、扶贫开发“三合一”重点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燕山—太行山连片特困地区重点县、河北省环首都扶贫开发示范区重点县)。

1、历史悠久。

商周时期即有人类繁衍,西汉初期置广昌县,民国三年(1914年)取“涞水源头之意”更名涞源至今,是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千年古县”。

2、区位交通优势明显。

地处“两省(河北、山西)三市(保定、张家口、大同)”交界处,扼东进京津冀、西出晋陕蒙之咽喉。

京原铁路和108、112、207国道等交通干线贯穿全境,特别张石、荣乌两条高速公路开通后,将是“六省通衢”(京、津、鲁、冀、晋、蒙),距北京、天津、保定、石家庄、大同、张家口等周边主要城市的车程均在2小时以内。

3、矿产资源丰富。

已探明的有43种,主要有铁、铅锌、钼、铜以及石灰岩、花岗岩等,储量大、品位高、整装性好,目前已探明的资源储量市场价约5000亿元,是河北省9个矿产资源大县中唯一未整装开发的县份。

4、旅游资源独特。

以“世界地质公园”白石山、“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拒马源、“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阁院寺等为代表的8大景区218个景点风光独特。

特别是暑期平均气温仅21.7℃,比承德避暑山庄低2.6℃,比秦皇岛北戴河低3.8℃,被誉为“凉城”,是河北省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19个重点县之一。

5、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

全年日照时数长达2745个小时,太阳能资源达300兆瓦;年平均风速约为6.8m/s,风能资源达60万千瓦,是河北省光能和风能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

2009—2011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国新能源产业百强县”,2011年列全国第20位。

依托资源、区位等优势,成功引进了世界500强企业河北钢铁集团、中国500强企业江苏雨润集团以及河北建投集团等一批战略投资者,全县以钢铁冶炼、有色冶金、新型能源、食品加工、生态旅游、高新技术六大产业和涞源河北冶金工业园区、雨润绿色食品工业园、白石山休闲旅游度假区、独山城金属矿开发工业园区四大园区为主体的“六业四园”现代新型产业发展格局逐步形成,2012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60.84亿元,全部财政收入完成 12.5亿元。

京西夏都·生态涞源,诚挚邀请您前来观光考察、休闲度假、投资兴业。

二、行政区划
涞源县县域面积2448平方公里,共辖7镇(涞源镇、白石山
镇、走马驿镇、银坊镇、水堡镇、杨家庄镇、王安镇镇)、10乡(南屯乡、烟煤洞乡、乌龙沟乡、塔崖驿乡、东团堡乡、上庄乡、留家庄乡、金家井乡、北石佛乡、南马庄乡)、1个城区办事处、285个行政村、1029个自然村。

三、人文地理
涞源县位于河北省保定市西北部太行山北端深山区,东经114°20′-115°05′,北纬39°01′-39°40′。

主要地形为山地,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最高点为犁华尖,海拔2144米;涞源县城处于涞源盆地中心,平均海拔800-900米。

涞源县属温带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区,季风气候显著。

春季,平均气温9.0℃,平均降水量64.6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12%;平均日照总时数783.5小时,占全年日照总时数的28%。

夏季,平均气温21.7℃,平均降水量379.0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71%;平均日照总时数733.4小时,占全年日照总时数的26%。

秋季,平均气温7.8℃,平均降水量85.0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16%;平均日照总时数628.5小时,占全年日照总时数的24%。

冬季,平均气温-6.7℃,平均降水量8.7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1%;平均日照总时数595.2小时,占全年日照总时数的21%。

日照,年日照时数累年平均2780.6小时,日照率为62%。

积温,日平均气温≥0℃的平均间隔日数229天(3月9日-11月3日),积温3657.7℃;日平均气温≥5℃的平均间隔日数217天(3月15日-10月26日),积温3634.9℃;日平均气温≥10℃的平均间
隔日数约180天(4月14日-10月8日),积温3548.6℃;日平均气温≥20℃的平均间隔日数92天(5月31日-8月29日),积温2009.1℃。

无霜期,平均年无霜期为160天左右,最长年份为178天,最短年份为136天。

风,全年主导风向为西北西,占全年的9%,年平均风速为6.8米/秒。

泉水,泉域总面积1062平方公里,已查明山泉102处,多年平均径流138万m3,平均每平方公里产水量13.82万m3。

河流,境内三条主要河流,全长123.45公里,径流总量3.3849亿m3。

拒马河发源于县城,全长45.65公里,流经6个乡镇,多年平均流量5.9m3/s,出境水量1.6亿m3。

乌龙河属拒马河支流,发源于东团堡北李家庄,全长43.8公里,流经3个乡镇,多年平均流量0.64m3/s。

唐河发源于山西省浑源县,境内流长34公里,流经2个乡镇,多年平均流量5.93m3/s,平均入境水量1.54亿m3,出境水量1.86亿m3。

涞源地处褐土类与栗钙土类过渡带,有亚高山草甸土、棕壤、褐土、草甸土、栗钙土等5个土类,随海拔高度不同呈有规律的垂直分布。

全县境内共有植物101科356属696种,其中乔本植物28科56属145种,灌木30科52属39种,蕨类植物约16科21属38种,草本植物551种。

受国家重点保护的植物有13种,其中木本植物有核桃楸(山核桃)、刺五加、黄檗(bò)三种。

乔木树种主要有桦树、辽东栎、山杨、椴树、柞(zuò)树、槲(hú)树等天然混交林,有刺槐、油松、落叶松等人工林,苹果、梨、红果、桃、杏、核桃等经济林树种。

灌木和藤本植物主要有
酸枣、荆条、胡枝子、榛子、六道木、刺五加、沙棘、猕猴桃、紫穗槐、接骨木、卫矛、榆叶梅等。

伴生草本植物主要有唐松草、苔草、山丹丹、荩(jìn)草。

野生动物有60多种,其中兽类有狼、貂、狍子、狐狸、野山羊、獾、野猪及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钱豹;鸟类有30多种,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珍禽褐马鸡1500多只。

四、自然资源
1.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
全年日照时数长达2745个小时,太阳能资源达300兆瓦;年平均风速约为6.8m/s,风能资源达60万千瓦,是河北省光能和风能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

2009—2011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国新能源产业百强县”,2011年列全国第20位。

2.旅游资源独特
以“世界地质公园”白石山、“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拒马源、“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阁院寺等为代表的8大景区218个景点风光独特。

特别是暑期平均气温仅21.7℃,比承德避暑山庄低2.6℃,比秦皇岛北戴河低3.8℃,被誉为“凉城”,是河北省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19个重点县之一。

3.矿产资源丰富
县是河北省9个矿产资源大县之一,全县已发现矿种43种,矿产地207处,主要矿种有:铁、铜、铅锌、钼、金、银、煤、
石灰石等。

其中铁矿石探明储量14.5亿吨,铅锌金属量120万吨,铜金属量110万吨(华北地区最大),钼金属量36万吨(全国第三位),已探明的资源储量市场价约5000亿元,是唯一未整装开发的县份。

四、地方特色
名优特产涞源有特色的农副产品有小米、豆类、荞麦、莜麦等,还有水产品虹鳟鱼、干果核头、水果楸子,山珍野味"八大珍"、"小八珍"及药材等。

"大八珍"指蕨菜、黑木耳、蘑菇、黄花、升麻、沙棘、猕猴桃、榛子。

"小八珍"指苦菜、山韭菜、山蕨葱、木拉芽、石花菜、软地皮、代穗菜、山素子、苍术菜。

其中属蘑菇的品种多,有松蘑、草蘑之分,有黑里子、云盘、羊眼等等之别,味道不同品质有异。

涞源药材种类多,质量上乘,年总产量达500多万公斤,居河北省首位。

仅畅销的大路药材就有一百五十多种,如黑柴胡、防风、桔梗、串地龙、玉竹、黄苓等等。

五、历史沿革
涞源春秋时期属晋国,战国时期先属赵国,后属燕国;西汉置广昌县,属代郡;东汉初属冀州中山国,后属中山郡;晋属代
郡;隋朝改称飞狐县;明朝复名广昌县,属大同府蔚州;清朝属直隶省易州;民国3年(1914年)借涞水源头之意,改名涞源县。

涞源是文物大县,有国家级文保单位3处,辽代阁院寺(建于辽应历十六年,公元966年,1996年国家文物局公布为国保单位)、唐代兴文塔(建于唐天宝三年,公元744年,2006年国家文物局公布为国保单位)、明代乌龙沟长城(2001年国家文物局公布为国保单位)。

省级文保单位4处,明代长城、南屯仰韶文化遗址、甲村商代遗址、黄土岭战役旧址。

县级文保单位20处。

涞源境内长城由东北至西南,全长122.5公里,是全国境内长城最长的县之一。

涞源是革命老区,是八路军开辟晋察冀边区根据地解放的第一座县城,先后两次被边区政府命名为“对敌斗争模范县”。

有击毙日本“名将之花”阿布规秀中将的黄土岭战役旧址、全歼日军士官教导大队的涞灵战役东团堡大战旧址、打响平型关大捷第一枪的驿马岭阻击战旧址、白求恩做手术的孙家庄小庙,是抗日少年英雄王二小的出生地和牺牲地,近年先后投资372万元修建了王二小纪念馆、东团堡烈士陵园、白求恩战地手术纪念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