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非营利组织理论基础

非营利组织理论基础

非营利组织理论基础第二讲非营利组织的理论基础NonprofitOrganization张宇课件一、公民社会、社会资本与善治理论(一)公民社会及其特征公民社会为介于国家和家庭或个人之间的一个社会相互作用领域及与之相关的价值或原则。

戈登·怀特:当代使用这个术语的大多数人所公认的公民社会的主要思想是“是国家和家庭之间的一个中介性的社团领域这一领域由同国家相分离的组织所占据这些组织在同国家的关系上享有自主权并由社会成员自愿结合而形成以保护他们的利益或价值。

”怀特主张将企业或经济机构同公民社会分开来对待前者作为经济社会或经济系统构成了公民社会的基础。

NonprofitOrganization张宇课件公民社会的特征:()志愿性与合作性:这种组织不是建立在血缘或地缘联系的基础上而是团体成员基于共同利益或信仰而自愿结成的社会团体它具有志愿性和合作性等特征。

()公开性与开放性()非官方性()横向的协作()信任和容忍()法治原则:即从法律上合理划分公民社会与国家系统和经济系统的活动界限保障公民社会具有自己独立的活动空间反对国家对公民社会内部事物的过多干预。

NonprofitOrganization张宇课件(二)公民社会与政治、经济发展公民社会是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土壤和温床。

一个地区公民社会发展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该地区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

帕特南:衡量公民社会的发展程度主要应从四个方面进行考察:()社团生活的活跃程度。

()报纸等大众媒体的发展状况。

()参选的积极性。

投票率的高低反映了社会政治生活中政治参与程度的高低。

()依附投票程度。

NonprofitOrganization张宇课件根据这些标准个社会的“公民化”应具以下特定的社会和政治含义:()公民化程度较高的地区社会较为平等。

()在公民化程度较低的地区政治和社会活动是垂直组织。

()诚实信任和守法程度。

()在公民化程度低的地区政治腐败政治争斗残酷。

而在公民化程度较高的地区政治对手之间愿意做出妥协。

()在公民化程度低的地区没有权力的和不幸福的人们为数众多。

他们是被剥削者、社会的边缘人、穷人、弱者他们的生是依附性的充满着沮丧和挫折。

而在公民化程度较高的地区人们较为幸福对自己的生活较为满意。

研究表明凡是在政府较为清廉和较为有效率、民主政治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当地公民参与社会生活、政治平等、社会团结、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以及志愿性的公民社会组织等方面的发展水平也都较高即该社会的公民化的程度也较高。

也可以说凡是公民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其政府的运作效率和民主政治发展水平也较高。

NonprofitOrganization张宇课件公民社会的发展程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也非常明显:一般而言凡是公民化程度高的地区其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也较高但并不是所有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的公民化的程度都较高。

社会经济发展是由很多因素决定的而公民化程度较高无疑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

公民社会的发展为市场体系的有效运转提供了基础和保障。

NonprofitOrganization张宇课件(三)公民社会与社会资本社会资本是处于一个共同体之内的个人、组织(广义上的)通过与内部、外部的对象的长期交往、合作互利形成的一系列认同关系以及在这些关系背后积淀下来的历史传统、价值理念、信仰和行为范式。

社会资本具有以下特征:()社会性和非物质性。

()长期性和积累性。

()生产性和增殖性。

()不可转让性。

社会信任、规范和网络等社会资本因素都影响到经济领域和政治领城里的集体活动进程。

一般地讲在一个社会中相互信任的程度越高进行合作的可能性就越大。

而现代社会中社会信任的高低又直接决定于规范的互惠程度和社会网络的类型。

制度中规范的互惠度越高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信任感就越强整个社会的信任度就越高集体活动也越易于进行。

NonprofitOrganization张宇课件公民社会与社会资本紧密相连:公民社会的组织实体是社会资本产生和发挥作用的物质基础而公民社会所倡导的合作、信任、互惠等文化价值特征本身就是一种社会资本形式公民社会的发展可以促进社会资本的增加反之公民化程度较低的社会里不信任、规避、孤立、混乱和停滞等现象经常出现社会资本必然也较少社会资本的增加也可以促进公民社会的形成。

因此可以说公民社会是社会资本形成和增加的基础而社会资本也反作用于公民社会的发展。

NonprofitOrganization张宇课件(四)公民社会与善治公民社会的形成社会资本的增加必然带来社会的有效治理和善治的出现。

所谓善治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

善治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它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是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一种新颖关系是两者的最佳状态。

善治的基本要素有:()合法性()透明性()责任性()法治()回应()有效。

NonprofitOrganization张宇课件善治与公民社会的发展有密切关系:善治实际上是国家权力向社会的回归善治的过程就是一个还政于民的过程。

善治表示国家与社会或者说政府与公民之间的良好合作从全社会的范围看善治离不开政府但更离不开公民。

从这个意义上说公民社会是善治的现实基础没有一个健全和发达的公民社会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善治。

NonprofitOrganization张宇课件(五)非营利组织促进公民社会形成、社会资本增加和善治出现公民社会的形成必然使社会资本增加进而导致善治这是一个社会的良性发展进程。

在这个进程中非营利组织的健康发展和完善是一个至关重要和基础性的因素。

()非营利组织既是公民社会的主要物质和组织实体也是公民社会文化价值特征的主要倡导、传播者。

()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和壮大增加了社会资本。

()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促进善治形成。

NonprofitOrganization张宇课件二、市场失灵政府失灵理论市场失灵政府失灵理论是运用经济学方法来阐释非营利组织问题的。

该理论的核心内容是用需求供给这个传统经济学的分析范式分析当时西方国家所面临的政府危机进而解释了非营利部门存在的必要性。

NonprofitOrganization张宇课件(一)公共物品与市场失灵所谓公共物品就是每个人消费这种产品不会导致他人对该产品消费的减少的物品。

它具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消费的非排他性、取得方式的非竞争性、非营利性等特征而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是公共物品的本质和核心特征。

公共物品的这几个特性导致经济学上的“搭便车”现象。

但是如果大多数人都想“搭便车”的话最终的结果可能是无人再提供公共物品。

显然公共物品的特性与市场机制是相矛盾的公共物品无法通过市场体系即由个别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交易来提供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市场失灵。

由于公共物品又是整个社会发展所必不可少的因此为维护社会经济发展必须寻求新的公共物品供给主体。

NonprofitOrganization张宇课件(二)政府失灵政府本身在提供公共物品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局限这主要体现在:()政府难以满足每一个人对公共物品的需求。

()政府在提供公共物品方面存在着浪费和低效率问题。

由于上述这些组织机制都不足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非营利组织作为政府以外的公共物品的提供者就有了存在的功能需求。

市场失灵政府失灵理论开创了经济学解释非营利部门的先河为非营利组织的现实运作提供了相当有说服力的理论解释。

NonprofitOrganization张宇课件三、契约失灵志愿失灵理论(一)契约失灵所谓“契约失灵”是指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仅仅依靠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契约难以防止生产者坑害消费者的机会主义行为出现的现象。

在有些领域要么由于产品和服务的购买者并不是最终消费者中间隔了一层要么由于产品和服务本身的性质太复杂、太专业导致消费者对它的质量难以做出评估。

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使消费者往往缺少足够的信息来评估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这就使得他们往往在最初不能达成最优的契约即使契约达成也很难让它得到真正实施。

在这种情况下由营利性组织构成的市场竞争只能是无效率的生产者完全有能力通过提供劣质商品来获取额外的收益甚至出现所谓逆向选择问题即劣质商品是把优质品逐出市场的现象。

这就是契约失灵契约失灵的结果是使消费者的福利蒙受了大量的损失。

NonprofitOrganization张宇课件契约失灵是靠市场机制难以解决的因此对于诸如再分配的慈善福利事业、提供复杂的个人服务、服务的购买者和消费者分离、存在价格歧视和不完全贷款市场等情况下的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必须寻求新的非市场供给主体。

这个主体就是非营利组织。

NonprofitOrganization张宇课件(二)志愿失灵志愿部门作为人类服务的提供者不是万能的它也有固有的缺陷会产生志愿失灵而政府则可以视为是志愿失灵之后的衍生性制度。

非营利部门的缺陷主要有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对于慈善的供给不足二是慈善的特殊主义或者狭隘性三是家长式作风四是非营利组织的业余性。

志愿失灵恰好证明了非营利部门与政府之间的关系不是互相排斥、互相竞争而是相互依赖的。

非营利部门应该作为最初的提供公共服务的制度只有在非营利部门提供的服务不足的情况下政府才能进一步发挥作用。

因此政府的介入不是对非营利部门的替代而是补充。

NonprofitOrganization张宇课件四、供给理论政府失灵理论和契约失灵的重点是从功能需求的角度探讨非营利部门存在的必要性但光有需求并不一定能够产生服务和公益行为需求只是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志愿失灵理论则将研究的视角放在非营利组织自身通过考察它的一些特征和结构论述了非营利组织在提供公共物品方面所存在的一些不足。

但这种不足并不能阻碍其迅速发展壮大和在世界各国公益事业及公共物品提供等方面所发挥出来的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要想解释非营利组织在世界多数国家成为最有活力和发展前景的部门之原因需要从一个全新的供给视角特别是非营利组织自身的供给动机出发去探讨为什么有人愿意花费时间、精力和金钱进行非营利活动他们从事公益事业、提供公共物品的原始动机是什么。

NonprofitOrganization张宇课件组织非营利活动的团体和个人确实有各式各样的动机归纳起来主要有三大类:(一)牟利动机:这一大类是把非营利活动作为牟取个人和团体私利(金钱、地位、荣誉、权力等)的手段。

这里面又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这些非营利部门名义上不以营利为目的实际上它们的负责人能够通过各种合法和非法的途径获取物质利益。

另一种则强调参与非营利活动的人可以从中牟取社会地位、荣誉和权力无形的私利而不是金钱。

(二)精神回报动机这类动机带有利他主义色彩但也期望获得某种回报包括精神上的快慰。

(三)纯粹利他主义动机NonprofitOrganization张宇课件五、新制度经济学理论该理论从考察制度的形成与演变出发认为制度在增长与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有利的制度环境和适当的制度变迁可以有效地推动经济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