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心得体会
篇一:初中地理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初中地理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刘胜国今年开始的初中新课程改革是我国推行素质教育的一个尝试。
地理科目的新课程改革从教材、课程标准、教学评价机制、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改变。
经过暑假对新课标的研读,使我感触颇多,特别是聆听有关专家对地理新课标的解读和新教材的详细说明,使我对新一轮初中地理课程改革的认识也逐渐加深,受益良多。
以下几点是我对地理新课标的学习体会:
一、地理新课标更切合初中学生心理和生活需要
新课程内从学生社会需要、学生发展的角度去选取内容。
更切合学生生活与社会发展的相关内容,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把自己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到现实社会,更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地理学习更利于自身的发展。
二、地理新课标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新课标从侧重教学结果转向侧重教学过程,教师要遵循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状况来设计课堂教学,以组织者的身份来参与学生的学习,改变以前的灌输教学方式,注重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式教学,引导学生分析知识形成的过程等,也就是课堂以学生为主,将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中去。
在新课标的
引领下,我感悟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创设感性导入
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在新课开始前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感性材料,如:动画,视频等,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可以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的理解。
2、将实际生活融入教学
感性的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随后的教学活动难免要涉及教材知识,为了避免学生出现抵触或逆反的心情,在教学中尽量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融入课堂,利用地理知识解决,这样能调动学生的求知欲,课堂才能真的活跃,效率才会高,学生也不会感到累,也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生存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将知识点进行升华,让学生做真正的思考者
可以设计一些分歧性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例如教材关于北京古城的保护与现代城市的建设之间存在的分歧。
假设性问题的提出;如中东地区的石油丰富,但是石油是非可再生的资源,如果石油枯竭之后如何发展?这样设计可以引入资源的保护,合理利用,新能源的开发,自然也就理解了可持续发展。
4、教师必须写好反思
在平时的教学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都是珍贵
的案例,写好教学反思能够积累经验,不断提升自身。
三、地理新课标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地理新课程倡导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特征的学习方式。
要做到这点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题材以及学生感兴趣的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特别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更能使学生学会学习,体现自我价值。
总之,地理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努力更新观念认真去研读地理新课程标准,用心去教学,才能更好地让学生更多、更广泛、更容易地学习到对生活有用的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
篇二:初中地理听课心得体会
初中地理听课心得体会
20XX年11月2日我参加了浑江区“青峰杯”初中地理“关注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主题教研活动,有幸听了第十中学和第四中学两位老师的讲课,让我近距离地领略到两位教师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
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这两节课风格各异,但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东西,在教学中,老师们都采取了“以人为本,以学促教”的教学原则,通过老师有序的导、生动活泼的启发教,激发学生积极的参与、体验、合作与交
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了本次教研活动的“关注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主题。
以下是我个人在本次听课过程中的一些感受。
1.情景教学:老师们采用多种形式创设情景进行教学。
利用教材本身和地图册创设情景传授基础知识,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和交际活动。
在情景中理解课文知识和内容,使难点化易,重点难点;在情景中进行操练能提高学生实践的量和质。
2.情身意浓:我们不仅是一位老师,还是一位教育工作者。
课堂上教师用各种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学习,使他们怀着轻松愉快的情绪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中去,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知识理解:教师都重视在操练中讲解知识,在情景中进行精讲多练,培养学生扎实地掌握和运用地理知识。
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边练边讲知识,生动有趣,能加速理解的过程,教师重视通过板书对知识进行点破和归纳,起到了事半功倍的目的
总之,教师必须经常有意识地反省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中总结经验教训,要有意识地虚心吸取他人之长,通过自我总结和积极借助他人的成功经验来充实自己,不断充实自己教与学的知识库。
20XX、11、7
篇三:地理继续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地理继续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全体在职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和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我参加了地理继续教育,学习期间,在与实际相结合,不断的实践,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
现将一些学习体会做个小结。
一、通过对继续教育的学习,认识到从“过去的我”与“现在的我”的对话交流,是努力摆脱“已成的我”,为不断获得新生的过程。
努力研究自己,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自己、发展自己、更新自己。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守护人。
他将教师角色定位于学习者、研究者、实践者。
教师首先是学习者,不仅要善于向实践学习,向理论学习,而且要向学生学习。
教师是研究者,带领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
教师是实践者,实践的内涵是“变革”。
二、通过对继续教育的学习,不断虚心学习、调整、充实、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
信息时代的到来,电脑和网络的普及,为我们每一个人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天地,同时也使我们每一位教师深深地感到“教学相长”这个词语的内在含义,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再是我们教师知识网络的一个子集。
现代师生的知识结构呈现出一种全新的交集状态,我们教师单在知识方面已经抢劫了明显的优势,甚至某些方面得
拜学生为师,我们只有更加努力地勤奋学习,不断充实自我,不断超越自我,不断完善自我的知识体系,保持一颗永远年轻奋进的心,唯有如此方能适应当今教育形势的发展。
三、通过对继续教育的学习,转变教育理念,相信我的学生一定能成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体,教师面对的是学生的未来,而不是个人眼前的荣誉和利益,应立足于学生的成长,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其从事教育工作的心理背景,这种期望不仅是教师自身工作的理念,更是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是实现“人人成才”的一个重要基础,不要忘了教育家陶行知的名言:“你的教鞭下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麻衬的理念支配下,教师眼中就没有差生,只有差异,实施差异的教育,就会有差异的发展。
四、通过对继续教育的学习,完善教学能力,明确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技术,更是艺术,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行为,教育行为是在教师自我临近下的一种有选择的技术,是根据在教学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有关教学的经验,知识而形成的一整套操作技巧,我们只有善于设计教学,善于研究教材,选择合理的教法,学法,灵活地运用讲解、提问、练习、复习、谈话,编制试卷等技术,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才能表现出高水平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技术,而且这种教学技术与行为的发展组
合,便会产生一种寓于创造性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甚至学术能达到准确、鲜明、生动的境界。
使学生不仅生动的理解了学习内容,而且给人以艺术的享受。
中学地理新课标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必须有新的教学内容与方法与之匹配.信息化教学堪称现代化教学手段之一,对于我们地理学科来讲在演绎动态,切换地图等方面有一定的优势,我觉得在适当的时候是值得选择的一种教学辅助手段.但是,我认为,并不是所有的课都适合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课件是死的,人是活的.当你在解题的过程中,需要看学生的反应,看学生的答题过程进行即时修正时,它就很不适用. 所以,我在想,在采用新的教学方法的同时,不能全盘否定老的教学方法,更不能以用不用多媒体来衡量一节课的优劣.有一些老教师,一支粉笔,一本书,深厚的底蕴,幽默的语言,高雅的风度谈笑挥手之间就把大家带入了美妙绝伦的世界.我往往会为之折服. 在教学中,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学生,要用自己的言语去打动学生,把自己对人或事的真情实感流露出来,以此使师生间产生心灵的共鸣。
学生只有感受到教师的善良和真诚爱心,才乐于听从教师的教诲。
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抓住机会,适时地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表现给学生,与学生通过交流,达到心与心的沟通。
教师的语言要有魅力,要富有人情味、趣味,同时又要富有理性。
这样的语言才能让学生愿意接受,
达到教育的目的。
暖人话语,滋润心田。
温暖的话语,可以使学生深深感到教师真诚的关
爱,从而拉近师生的距离。
教师对学生还要又一种充满责任感和理智感的爱,这种爱就是严格要求,严而有度,更要严而有理。
通过继续教育学习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理解了如何把先进的教学方式和理念贯穿于地理及各个学科教学的全过程,使我茅塞顿开,在开学这一段的教学实施过程中,通过实践也真正的感悟到了全新的教育思想在教学中所产生的效应。
这是以前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