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药事管理与合理用药知识竞赛复习试题

2018年药事管理与合理用药知识竞赛复习试题

2018年药事管理及合理用药知识竞赛复习试题一、简答题(10题)1、主要的药事法律法规及规章有哪些?答:药事法律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等。

2、常见的药事规章有:《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管理办法(暂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等。

3、我院药事管理体系是如何构成的?答:根据《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要求,我院设立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下设抗菌药物管理组、特殊药品管理组、合理用药管理工作组、处方点评工作组、药品质量管理组、药物安全性监测工作5个工作组。

日常工作由药学部门负责。

4、何谓国家基本药物?答:基本药物是指国家政府制定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药品,适应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型适宜,价格合理,能够保障供应,公众可公平获得的药品。

5、什么是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毒性药品、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答:(1)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是指列入麻醉药品目录、精神药品目录的药品和其他物质。

麻醉药品是指具有依赖性潜力,不合理使用或者滥用可以产生身体依赖性和精神依赖性(即成瘾性)的药品、药用原植物或者物质,包括天热、半合成、合成的阿片类、可卡因、大麻类等。

精神药品是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之兴奋或者抑制,具有依赖性潜力,不合理使用或者滥用可以产生药物依赖性的药品或者物质,包括兴奋剂、致幻剂、镇静催眠剂等。

精神药品分为第一类精神药品和第二类精神药品。

(2)医疗用毒性药品(简称毒性药品)系指毒性剧烈、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相近,使用不当会致人中毒或死亡的药品。

(3)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是指国家规定管制的可用于制造毒品的前体、原料和化学助剂等物质,即《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中所确定的麦角酸、麻黄素等物质。

6、什么是高危药品?答:高危药品系指若使用不当会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或死亡的药物。

高危药品的特点是高危害性,其出现差错可能并不常见,而一旦发生则后果非常严重。

常见的高危药品包括高浓度电解质、细胞毒性药品、抗心律失常药品、强心药、抗血栓药、肌肉松弛剂等。

7、易混淆药品有哪些分类?答:易混淆药品包括看似、听似、一品多规三类。

易混淆药品全院统一“警示标识”见附录。

8、紧急情况下临床医生可以越级使用高于权限抗菌药物,但仅限于几天用量?答:1天。

9、我院抗菌药物如何分级管理?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内容包括哪些?答: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分为三线:非限制使用级(一级)、限制使用级(二级)与特殊使用级(三级),主要内容为:(1)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经培训考核合格,可授予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2)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经培训考核合格,可授予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3)具有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经培训考核合格,可授予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4)门诊不能开具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5)药师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获得抗菌药物调剂资格。

10、糖皮质激素在临床广泛使用,但存在一些不良反应,请列举6种以上尽量避免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情况:答:1、对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过敏2、严重精神病史3、癫痫4、活动性消化性溃疡5、新近胃肠吻合术后6、骨折7、创伤修复期8、单纯疱疹性角、结膜炎及溃疡性角膜炎、角膜溃疡9、严重高血压10、严重糖尿病11、未能控制的感染(如水痘、真菌感染)12、活动性肺结核13、较严重的骨质疏松14、妊娠初期及产褥期15、寻常型银屑病。

必须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才能控制疾病,挽救患者生命时,如果合并上述情况,可在积极治疗原发疾病、严密监测上述病情变化的同时,慎重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二、填空题(17 题)1、按照《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普通处方合格率≥95%,麻精药品处方的规范化开具应100%符合国家相关管理规定。

2、根据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宜院字【2015】56号)的要求,每次抽取全院25%具有处方权的医生、每人5份病历;严格按照2015年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合理性进行评判;同时开展对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及“两大两多”以及其他不合理用药的检查。

3、每月药品使用总金额及重点监控药品使用金额排序前十位医生,每人5份病历,纳入合理用药评判。

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及医院日常监管中发现或通报所涉及药品的合理性使用评判。

4、处方点评结果分为合理处方和不合理处方。

不合理处方包括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及超常处方。

5、根据《处方管理办法》及我院《处方(医嘱)点评工作的补充规定》规定,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判定为超常处方:(1)无适应证用药;(2)无正当理由开具高价药的;(3)无正当理由超说明书用药的;(4)无正当理由为同一患者同时开具3种以上(包括3种)药理作用相同药物的。

(5)无正当理由为同一患者同时开具2种以上(包括2种)中药注射剂的;无正当理由为同一患者同时开具3种以上(包括3种)中成药口服制剂的。

(6)违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无指征使用抗菌素或越级使用抗菌药物的。

6、经上级日常监督检查、医院专项检查、医疗投诉,并由专家组集体复议,评判为滥用药物者,医德医风考评不合格,取消其处方权,且一年内不得恢复7、对评判2次以上“超常处方”或3次“不适宜处方”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提出警告,限制(停)处方权2月,诫勉谈话,限制处方权后,仍出现(超常或不适宜)处方且无正当理由的,取消其处方权6个月,必要时调整工作,并全院通报。

8、市属公立医院药品收入占医药总收入比例控制在30%以内。

9、《四川省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积分考核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川药采联办[2016]28号)要求,医疗机构必须按照相关规定和配备使用基本药物,三级甲等医疗机构基本药物采购金额占药品(不含中药饮片)总采购金额的比例不得低于25%。

10、按照国家卫计委(原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相关规定,三级综合医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比例不得> 20%,静脉用抗菌药物比例不得>7%;急诊抗菌药物使用比例不得>40%,静脉用抗菌药物不得>25%;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比例不得>60%,I类切口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不得>30%;使用强调(DDDs)不得>40。

12、患者长期中或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中,减量过快或突然停用,危重者甚至可发生肾上腺皮质危象,需及时抢救。

13、1、新修订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于 2011.7.1 起施行。

14、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内容应当真实、完整、准确。

15、医疗机构发现或者获知新的、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应当在 15日内报告,其中死亡病例须立即报告;其他药品不良反应应当在 30日内报告,有随访信息的,应当一般的报告。

16、医疗机构应当主动收集药品不良反应,获知或者发现药品不良反应后应当详细记录、分析和处理,填写《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并报告。

17、怀疑药品的通用名称,药品生产企业名称,药品的生产批号应(真实)(完整)(准确)。

生产批号应认真(核对),必要时要进行(核实)。

三、判断题(30题)1、处方是由注册的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在诊疗活动中为患者开具的、由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审核、调配、核对,并作为发药凭证的医疗用药的医疗文书。

(√)2、癌症镇痛三阶梯原则是WHO在1982年提出的,经完善后于1986年正式推出,1990年国内开始推广这一方法。

医生应遵循癌症三阶梯止痛指导原则,充分满足癌症患者镇痛需求,同时要严格掌握药品适应症。

(√)3、开具处方书写药品名称、剂量、规格、用法、用量要准确规范,不得使用“遵医嘱”、“自用”等含糊不清字句。

(√)4、西药、中成药、中药饮片可开在一张处方上。

(×)5、为便于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审核处方,医师开具处方时,除特殊情况外必须注明临床诊断。

(√)6、癌症镇痛三阶梯原则提倡应选择口服给药途径,尽量避免创伤性给药途径。

在癌症患者的镇痛治疗中,应该在不得已的时候再选用针剂。

(√)7、医疗机构内具有处方权的医师均可开具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

(×)8、开具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应使用专用处方。

(√)9、美菲康(盐酸吗啡缓释片)可截开或嚼碎服用。

(×)10、盐酸哌替啶处方为一次用量,药品仅限于医疗机构内使用。

(√)11、处方开具当日有效。

特殊情况下需延长有效期的,由开具处方的医师注明有效期限,但有效期最长不得超过3天。

(√)12、处方一般不得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一般不得超过3日用量;对于某些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处方用量可适当延长,但医师应当注明理由。

(√)13、除需长期使用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门(急)诊癌症疼痛患者和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外,麻醉药品注射剂仅限于医疗机构内使用。

(√)14、为门(急)诊患者开具的麻醉药品注射剂,每张处方为一次常用量;控缓释制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7日常用量;其他剂型,每张处方不得超过3日常用量。

(√)15、第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每张处方为一次常用量;控缓释制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7日常用量;其他剂型,每张处方不得超过3日常用量。

(√)16、第二类精神药品一般每张处方不得超过7日常用量;对于慢性病或某些特殊情况的患者,处方用量可以适当延长,医师应当注明理由。

(√)17、为门(急)诊癌症疼痛患者和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开具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3日常用量;控缓释制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15日常用量;其他剂型,每张处方不得超过7日常用量。

为住院患者开具的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应当逐日开具,每张处方为1日常用量。

(√)18、链霉素、庆大霉素均属于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其中,链霉素属于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庆大霉素属于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

(×)19、一般对轻度与局部感染患者应首先选用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20、患者病情需要应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具有严格临床用药指征或确凿依据,经抗感染或有关专家会诊同意,处方需经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医师签名。

(√)21、配制和使用制剂的医疗机构应当注意观察制剂不良反应,并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有关规定报告和处理。

(√)22、医务人员如发现可能与用药有关的严重不良反应,在做好观察与记录的同时,应及时报告本机构药学部门和医疗管理部门,并按规定上报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

(√)23、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应当对收到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评价,每年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卫生部报告,发现提示药品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信息应当及时报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