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信息技术在乡镇小学数学中有效教学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解读
《信息技术在乡镇小学数学中有效教学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解读
动方式的变革。
2、本课题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1)随着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以其有利 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的优势,正日益普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2)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科课堂高效、有效、低效 和无效行为的原因以及方法,探索符合现代教育理论、 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学科高效课堂教学策略和方法,对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本 课题研究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与 参与,在人力、物力和经费上都给予大 力支持和充分保障,我们课题组全体成 员一定有信心、有决心完成本课题的研 究任务。谢谢。
谢谢大家!
汇报:张秋
2014年国家级信息技术科研课题
《信息技术在乡镇小学数学中有 效教学的研究》开题报告
立项号:
荣县新桥镇学校课题组 2014.11
目录
一、课题的提出
二、设计论证
三、预期成果及成果形式
四、研究成果 五、研究的可行性
一、本课题的提出
1、本课题在国内 外的研究现状
பைடு நூலகம்
2、本课题的选题 意义和研究价值
信息 技术 与小 学数 学
(2)通过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学习制作多媒体课件,
培养师生应用信息工具获取、处理、应用、生成、创造信息的能 力;提高课堂效率,让信息技术在乡镇小学发挥最大的效益。
(3)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开发、建设我校的数学教育教
学网站。 (4)进一步丰富学校教学资源库,提高参加研究教师的研究能力 和师生的信息素养。
(5)把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有机结合,从根本上改变“以教
定学”的传统教学模式。
4、实施对象
课题组教师所带班级的学生 (课题组成员见附录)
5、研究思路
本课题以促进名师成长、教师群体发展和提高课堂 教学效益为宗旨,以我国教师教育、特别是名师培养的 现实问题为切入点,从调查研究和文献述评入手,了解 目前我国、特别是本区域名师成长的现状,探索名师团 队建设的目标、内容、方法、制度和环境,进而构筑名 师团队建设机制,并总结和提炼名师成长的成功经验和 典型案例,从而指导本区域名师团队的发展、带动区域 教师群体素质的快速提高、促进区域教育高位均衡、全 面提高区域教育质量。
3、实践性成果
(1)形成较完善的以小学数学为代表的 信息技术课资源库。 (2)形成师生信息技术课获奖统计表。
四、本课题的研究效果
1、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 升,掌握新的教学模式,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课来支 撑翻转课堂教学,使教师的教育教学科研向专业化方 向发展。
2、通过信息技术课在教学中的应用,有效提高学生
3、研究内容
(1)多媒体环境下通过对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实践研 究,探索出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新模式。 (2)乡镇小学数学教师信息技术操作能力的提高。 (3)乡镇小学数学教师如何选材,制作切合实际的多每一教学课
件。
(4)运用现代教育理念和以多媒体技术或计算机网络为支撑的现 代信息技术开发建设数学网站,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
和教学效益的高低。
二、本课题的论证设计
1、理论依据
2、研究目标 3、研究内容 信息 技术 与小 学数 学 7、研究过程
4、实施对象
5、研究思路
6、研究方法
1、理论依据
(1)新的课程改革理论
(2)现代教与学理论
(3)认知学习理论
(4)有效教学理论
(5)小学教学“数学化”理论
2、研究目标
(1)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 探索适合我校实际的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整合的模式。
6、研究方法
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文献 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等开展研究。 为完成本课题,课题组将严格整 体协调、分工合作、定期研讨、 共同总结研究情况。
7、研究过程
研究实验周期:两年 (1)准备阶段:20014.4~2014.08 搞好课题设计,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制定具体的研究方 案和工作措施。 (2)研究初期:2014.05~2014.08 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动向及成 果。 (3)研究中期:2014.08~2015.12 开展集体备课、教学研讨、课题实验研究课、教学反思, 进行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科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情况调查; 对教学行为有效性进行研究。
三、本课题的预期成果及成果形式
1、理论认识 性成果
信息 技术 与小 学数 学 3、实践性成 果
2、技术性操 作成果
1、理论认识性成果
(1)阶段性成果:实验总结、科研 论文、课堂教学; (2)终结性成果:研究报告、科研 论文、教案论文集、课堂教学精彩片 段集、课堂教学。
2、技术性操作成果
(1)构建乡镇级信息技术课资源管理应 用平台。 (2)建构一支乡镇级信息技术课资源建 设的专业研发队伍。 (3)、课题组计划在两年的时间发表和 出版相关的论文和著作,指导实验老师 的实验工作,建立健全我校的信息技术 平台,组建教学资源库和素材库。。
7、研究过程
(4)研究中期:2016.01~2016.05 开展行为研究,寻找出无效、低课堂教学行为,并探索 各学科有效教学的策略。开展观摩和优课评比、教学设 计、案例分析撰写相关论文。 (5)研究末期:2016.06~2016.12 组织课题小组成员进行实验反思,整理教学设计与教学 论文,总结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小学各学科有效课堂的策 略,收集优秀的教学案例,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1)信息技术环境:信息技术环境是指利用电子计算 机及其网络、多媒体、电子白板、通讯等手段,实现获 取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显示信息、 分配信息等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作用下的课堂环境。 (2)有效教学:有效教学主要是指教师运用现代教育 技术手段,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 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使学生获 得最大的进步和发展。评价有效教学的标准是教学效率
3、本课题的创 新意义
4、本课题核心 概念的界定
1、本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国外:国外从19世纪末期开始进行信息技术在课 堂教学中有效性的研究,发展到今天,其信息技术已普 及到教育的各个层面,更注重信息技术在教学交互性中 的有效研究。 (2)国内:对学科有效课堂策略的研究还处在初步阶 段,此类大部分课题就如何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 整合,如何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实现教学内容的 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
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改变学生的学习 方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通过课题研究,完善信息技术资源建设,进一步 推动我校教育信息化发展。
1、总协调和资金保障:肖峰。 2、深入研究及培训:张秋、刘香贵。
五、本课题研究的可行性
1、组织保障: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题领导小组, 校内的七名省市县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和四名小学数 学教师为主体的课题研究小组,并对主研和参研人 员做了具体的分工,聘请了省市专家成立了课题指 导小组。 2、条件保障:(1)不断完善硬件条件。(2)领导 重视成员积极。(3)有完善的管理制度。(4)资 金投入有保证。
3、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1)初步探索出信息技术在在乡镇小学数学中有效教
学的策略与方法,寻找信息技术与有效教学新的结合点、 理论突破点,进一步充实和丰富我国信息技术在在乡镇
小学数学中有效教学的理论。
(2)将研究出的有效教学理论运用到实践当中,将会
创造出具有本土特色的新的工作亮点。
4、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课题组研究人员及指导小组
1、课题组研究人 员: (1)主研: 肖 峰、张 秋 吴 斌、杨荣绍 刘香贵、吴 平 古反修 (2)参研人员: 张红军、虞学兵 黄明容、李厚德
2、顾问指导小组: 袁 红 四川省专家 汤 平 四川省专家 李武学 自贡市专家 杨明娟 自贡市专家 唐 佳 自贡市专家
参考文献
1、唐德海 《区(县)电教中心推广应用新技术的策略》 中国电化教育 2012年 2、胡铁生 《信息技术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 环境建设与资源 开发 2011年 3、黎加厚 《信息技术课的含义与发展》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3年 4、徐翠锋 郭庆 《论信息技术课与传统教学的有效融合》 教育教学研究 2014年 5、《中国电化教育》杂志 6、《电化教育研究》杂志 7、《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 8、《中小学电教》杂志 9、《四川信息技术教育》杂志 10、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秘书长 刘雍潜:解读中国教育化信息进程 11、中国技术协会秘书长 刘雍潜 做主题为“从数字教育到电子教育”的演讲。 12、李兆君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设计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年版) 13、桑新民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教与学的研究》 14、李克东 《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