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生儿皮肤护理

新生儿皮肤护理

新生儿皮肤护理
皮肤是人体重要的器官,具有屏障,吸收,感觉,分泌和排泄,体温调节,物质代谢,免疫等功能。

新生儿皮肤比较脆弱,并且经历了从母体子宫内羊水到出生后暴露于外界空气的剧烈环境变化,所以容易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从而引发其他系统疾病。

由于发育不全等原因,早产儿皮肤比足月健康儿皮肤更易受损。

因而对新生儿实施正确的皮肤护理尤为重要。

一皮肤消毒剂的选择
1 侵入性操作前消毒皮肤首选氯已定,氯已定为双胍类化学消毒剂,对革兰氏阴性菌及阳性菌均有加强的杀灭作用,尤其对革兰氏阴性及阳性菌作用强的杀灭作用,尤其对革兰氏阳性菌作用强,并且对皮肤无刺激。

2 侵入性操作前消毒皮肤次选10%聚维酮碘,尽量少用乙醇。

碘类消毒剂可引起皮肤损伤,并可吸收入血,使血清及尿中碘水平升高,可引起暂时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肿,因而仅能作为侵入性操作前消毒皮肤的次选消毒剂,且消毒后最好用无菌生理盐水去除皮肤表面残留的碘。

3 乙醇也是常用的消毒剂,但消毒效果不如氯已定及聚维酮碘,且可引起皮肤干燥,甚至引起永久性的皮肤损伤,吸收率高,对新生儿毒性大,最好不要用予新生儿皮肤消毒或用于去除皮肤表面其他化合物。

二脐部护理
脐部护理常用的消毒剂有乙醇,聚维酮碘。

含有乙醇的消毒液消毒脐部时要避免接触脐部皮肤以免引起刺激。

脐残端一般在出生后2周脱落,脐部护理的方法可加速或减慢脐残端的脱落。

研究表明了,用无菌用水或自然干燥脐残端脱落的时间比用乙醇脱落的时间要短,因此美国妇产科和新生儿护士协会,国家新生儿护士协会推荐保持脐部清洁和干燥即可,可用无菌用水清洁,沐浴时可用温和的中性清洁剂清洁脐部及脐周皮肤,彻底冲洗干净。

1 新生儿出生后第一次沐浴应在体温稳定2~4小时后进行沐浴有多种作用,可减少细菌的定植,去除污垢,同时可以给婴儿以丰富的触觉刺激。

第一次沐浴是可擦除过多的胎脂,但无须完全擦除干净,研究表明胎脂可起到抗菌,预防低体温,,促进伤口愈合,促进表皮屏障功能的成熟的作用。

2 沐浴用的清洁剂的pH应为5.5~7.0 皮肤表面最佳的抗菌环境是pH<5,用碱性或酸性的沐浴露会导致皮肤表皮pH上升,会导致皮菌群种类及数量的改变。

因此,应该选择接近中性(pH5.5~7.0),无添加剂及染料的清洁剂,新生儿期尽量减少与人工合成化学物质接触可减少以后变应性致敏的发生。

胎龄小于32周的早产儿出生后第一周单独使用温开水沐浴,,不用清洁剂。

胎龄小于26周的早产儿单独使用无菌用水沐浴是做好的选择。

3 沐浴方式的选择胎龄小于32周的早产儿出生后第一周最好采取沐浴的的方式,避免摩擦法,因摩擦皮肤可对皮肤造成刺激,损伤表皮引起皮炎。

4 沐浴的频率沐浴后由于皮肤表面脂质的溶解,会导致皮肤的干燥和脱屑。

因此新生儿每周沐浴2~3次即可。

三新生儿皮肤保湿剂的使用
目前提倡对婴儿使用保湿剂进行皮肤护理,尤其对胎龄小于33周的新生儿,出生后2~4周应常规使用,同时也适用于所有皮肤干燥,脱皮,裂开的新生儿。

使用开放式辐射台行蓝光治疗的新生儿也可使用皮肤保湿剂进行保湿,研究表明这不会引起婴儿体温过高或出现组织灼伤。

四与胶布使用有关的皮肤护理
1 果胶屏障的使用由于新生儿真皮与表皮间的连接欠紧密,撕揭胶布可引起皮肤裂伤,破坏皮肤的屏障功能,影响正常皮肤的修复。

胶布是NICU中引起婴儿皮肤破损的首要因素。

果胶屏障可吸湿,,避免胶布直接接触婴儿皮肤,避免对表皮的伤害,且可使胶布在湿性环境下更固定,因此提倡果胶屏障的使用。

水凝胶不引起皮肤损伤,但由于容易松脱,只能用于非关键部位的固定。

2 透明敷料的使用透明敷料如3M透明敷料具有半透膜特性,有防水透气功能,这种半透膜特性非常重要,不会影响表皮屏障的发育,同时局部常住菌,病原菌,真菌的种类,数量无改变甚至出现减少。

可较长时间使用,从而减少了频繁撕揭胶布对皮肤的伤害。

3 禁忌使用有机溶液剂撕揭胶布,可用液状石蜡撕揭胶布有机溶剂尚可引起表皮损伤,出血,坏死,经皮肤吸收进入血液从而引起中毒。

因此禁忌使用有机溶液剂撕揭胶布。

液状石蜡可用于撕揭胶布,但不适用于需要重新固定胶布的部位。

预防撕揭胶布引起的损伤包括:尽量减少使用胶布;使用果胶;使用纱布包裹探头减少胶布的使用;使用水凝胶电极;撕揭胶布最好在贴胶布24小时后执行,使用湿润的棉棒湿润局部皮肤有利于减轻损伤。

五控制经皮肤丧失水分
经皮肤丧失水分的多少与周围环境的温度和湿度,胎龄,出生后年龄,患儿的活动和体温等因素有关。

胎龄低于30周的早产儿由于角质层发育不成熟,经皮肤丧失水分的量较多,有研究表明,胎龄24~25周的早产儿经皮肤丧失水分是量是足月儿的10倍。

对于胎龄低于30周的早产儿减少经皮肤水分,减少热量丧失的方法包括:双壁温箱的使用,提高周围环境的湿度,使用透明敷料,使用皮肤保湿剂行皮肤护理等。

六皮肤破损的护理
皮肤破损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包括撕揭胶布引起的损伤,感染,摩擦,压疮,尿布皮疹等。

1 皮肤护理由于较难翻身和活动少的婴儿容易出现压疮,低血压的患儿由于全身循环差,也容易出现压疮,对于这些新生儿,应使用水垫或气垫,羊毛状软垫预防压疮;活动过度的新生儿,可在骨突部位贴上透明敷料防止擦伤;极低出生体重儿可用凡士林或以凡士林为主要成分的膏剂涂抹预防皮肤损伤的发生。

2 红肿,化脓伤口的处理
⑴对红肿,化脓的伤口可行细菌,真菌培养,明确病原菌。

⑵清洗创面:无感染者可用无菌用水清洗创面;有感染或坏死组织的创面可用注射器抽吸无菌生理盐水或0.45%氯化钠溶液反复进行冲洗,避免过度擦刮创面引起机械性损伤,不要使用过氧化氢溶液,含乙醇的消毒剂等消毒创面,因这些消毒剂可损伤新生的组织,对细胞产生毒性作用,延缓组织的愈合。

⑶抗真菌软膏的使用:真菌感染时使用真菌软膏。

⑷抗生素软膏的使用:细菌感染的伤口清洗创面后涂抗生素软膏。

该药物仅对革兰氏阳性菌有效,有可能会导致革兰氏阴性菌的生长。

⑸凡士林软膏的使用:可用于感染或非感染伤口,用于感染伤口时可先清洁伤口,涂抗生素软膏,在涂凡士林软膏。

凡士林可促进伤口愈合,减少革兰氏阴性菌,减轻皮炎,其不容易过敏。

但不能用于真菌感染的伤口。

⑹透明敷料的使用:可用于非感染伤口,促进细胞增殖,促进表皮屏障功能成熟。

但不能用于感染伤口。

七尿布皮炎的护理
尿布皮炎又称尿布皮疹,臀部红斑,是一种婴幼儿常见的皮肤病,损害部位往往与尿布覆盖部位一致,如外生殖器,会阴,臀部,甚至延至大腿,腰部。

尿布皮炎主要分以下几种:
1 刺激性尿布皮炎是尿布皮炎最常见形式,出现在紧密接触尿布的皮肤,包括臀部,下
腹部,生殖器和大腿上部等部位。

2 念珠菌性尿布皮炎白色念珠菌来源于粪便,不是会阴皮肤的正常菌群。

尿布皮炎持续3天以上的患者,40%~75%都有白色念珠菌感染。

3 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等继发感染细菌通过降低粪便pH和合成有活性酶,造成继发感染。

预防尿布皮炎的发生,应勤换尿布,尽量减少皮肤与尿液及粪便的接触,保持最佳的皮肤环境。

八增强皮肤营养,促进皮肤健康
提供充足的营养有利于皮肤健康,包括提供充足的液体,热量,氨基酸,脂肪乳,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