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种子的形态构造与机能思考题:一、种子形态构造方面的名词解释。
二、直生胚珠形成的种子与倒生胚珠形成的种子形态构造差异。
三、主要植物种子所属的分类类型。
1、真种子:由受精后的胚珠发育而成,种皮上常留有胚珠时期的遗迹;2、种脐:种子从种柄上脱落时留下的疤痕,或说是种子附着在胎座上的部位3、发芽口:又称种孔,是珠孔的遗迹,位置正对着胚根的尖端,种子萌发时胚根由此伸出。
4、脐褥或脐冠:有些种子脱落时种柄的残片附着在脐上,称为脐褥或脐冠。
5、脐条:又称种脊或种脉,是倒生或半倒生胚珠从珠柄通到合点的维管束遗迹。
6、内脐:是胚珠时期合点的遗迹,位于脐条的终点部位,稍呈突起状。
棉花、豆类内脐明显,是种子萌发时最先吸胀的部位。
7、种阜:靠近种脐部位种皮上的瘤状突起,由外种皮细胞增殖或扩大形成。
8、果脐:果实与果柄接触的部位。
9、花柱遗迹:有些果实种子收获脱粒时,花柱脱落后在果实上留有痕迹,呈疤痕状或刺形突起状。
花柱遗迹的凹凸和明显程度,因作物品种而异,可作为种子鉴别的依据。
10、花柱残物:有些果实种子花柱多数不脱落,残存在果实上,称为花柱残物。
11、果实附属物:有些果实种子外面或附有花萼、或内外颖、护颖,其形状、颜色亦可作为品种鉴别的依据。
12、种被:是种子外表的保护组织。
果实种子的种被包括果皮和种皮。
真种子的种被仅包括种皮。
13、种胚:通常是由受精卵即合子发育而成的幼小植物体,是种子中最重要的部分。
种胚一般由胚芽、胚轴、胚根(三者又合称胚本体)和子叶四部分构成。
14、盾片:禾本科植物种子的子叶位于胚本体和胚乳之间,为一片很大的组织,形状象盾或盘,常称为盾片或子叶盘。
由于种子萌发时,它并不露出种外,也称之为内子叶。
15、外胚叶:有些禾本科植物(如小麦、水稻)在盾片的相对一面有一小突起,称外胚叶。
而有些植物(如玉米)没有外胚叶。
16、胚的类型胚的大小、形状及在种子中的位置因植物种类而不同。
一般把胚分为6种类型:直立型、弯曲型、螺旋型、环状型、折叠型、偏在型。
17、内胚乳(3n)——由受精极核发育而成。
18、外胚乳(2n)——由珠心细胞发育而成。
19、裸子植物的胚乳(1n)——由雌配子体发育而成。
20、糊粉层:胚乳最外面的一至几层细胞富含糊粉粒,称糊粉层。
糊粉层细胞小、壁厚,是活细胞,有完整的原生质体、细胞核。
二、直生胚珠形成的种子与倒生胚珠形成的种子形态构造差异直生胚珠形成的种子——种脐位于种子顶端,而发芽口位于种子基部,内脐与种脐紧邻,无脐条。
倒生胚珠形成的种子——种脐和发芽口紧邻,位于种子基部,内脐位于种子顶部,脐条长。
半倒生胚珠形成的种子——种脐位于种子侧面,发芽口紧靠脐的下端,内脐位于脐的上端,脐条很短,位于脐和脐条之间。
三、主要植物种子所属的分类类型。
1 根据胚乳有无分类(1)有胚乳种子——具较发达的胚乳的种子按子叶数目分:单子叶有胚乳种子:禾本科、姜科、百合科等.双子叶有胚乳种子:大戟科、蓼科、茄科、伞科、藜科等按胚乳来源分:内胚乳发达种子:绝大多数作物种子;外胚乳发达种子:菠菜、甜菜、苋菜;内外胚乳同时存在种子:姜、胡椒(2)无胚乳种子——完全无胚乳或有极少量胚乳的种子:此类种子是在发育的中后期,胚乳被胚消耗,因而胚特别是子叶发达。
主要有豆科、十字花科、锦葵科、葫芦科、菊科、蔷薇科等。
完全无胚乳:在种子发育过程中,胚乳中的营养物质大都转移到胚中,因而有较大的胚,子叶尤其发达,而胚乳不复存在。
有极少量胚乳:胚乳没有完全消失而有少量残留。
只剩1~2层细胞。
2 根据植物形态学分类——根据种子的形态构造特点,把种子分为五大类:(1)包括果实及其外部附属物(芒、颖、苞叶、宿萼);禾本科:假颖果。
如:水稻;藜科:坚果。
如:甜菜;蓼科:瘦果。
如:荞麦(2)包括果实的全部;禾本科:颖果。
豆科:荚果,如:黄花苜蓿;菊科:瘦果。
如:向日葵;伞形科:悬果。
如:胡萝卜;蔷薇科:瘦果,如:草莓;棕榈科:核果。
如:椰子;山毛榉科:坚果。
如:栗。
睡莲科、大麻科、荨麻科。
(3)包括种子及果实的一部分(内果皮);蔷薇科:桃;鼠李科:枣。
桑科:桑树。
杨梅科:杨梅。
胡桃科:胡桃、山核桃。
五加科:人参。
(4)包括种子的全部;豆科:大豆等。
茄科:茄子。
锦葵科:棉。
葫芦科:南瓜。
十字花科:油菜。
百合科:葱。
大戟科:蓖麻。
蔷薇科:苹果。
茜草科:咖啡。
苋科、葡萄科、旋花科、番木瓜科、胡麻科、柿树科、樟科、山茶科、椴树科、漆树科、松科。
(5)包括种子的主要部分(外种皮脱去)。
公孙树科(银杏科):银杏第二章种子化学成分思考题:一、禾谷类种子的化学成分及其分布特点。
二、种子中水分的存在状态与安全水分的确定。
三、种子中的内源性毒物及其主要类型。
四、影响种子化学成分的因素及其调控措施1、自由水(游离水):不被种子中的胶粒吸引或吸引作用很小,能自由流动的水。
特点:(1)存在于毛细管和细胞间隙;(2)具有普通水的性质,0℃以下能结冰,自然条件下易蒸发;(3)能做溶剂,能引起种子强烈生命活动。
2、束缚水(结合水):被种子中的亲水胶体紧紧吸引,不能自由流动的水。
特点:(1)与亲水物质紧密结合;(2)不具有普通水的性质,0℃以下不结冰;(3)只有加温加压才蒸发掉一部分;(4)不能做溶剂,不易引起种子强烈生命活动。
3、临界水分:即自由水和束缚水的分界,指自由水刚刚去尽,只剩下饱和束缚水时的种子含水量,又称束缚水量。
4、安全水分:能够保证种子安全贮藏的种子含水量范围。
5、平衡水分:当种子在相对稳定的温湿度条件下,经过一定时间后,种子对水汽的吸附与解吸达到动态平衡,此时的种子含水量就称为该条件下的平衡水分。
变化规律:①温度不变时,平衡水分与外界相对湿度呈正比;②相对湿度不变,平衡水分与温度呈反比;③温湿度均不变,平衡水分因作物种类而异:油分含量高——平衡水分低。
6、酸价:中和1克脂肪中全部游离脂肪酸所需KOH(NaOH)毫克数。
7、碘价:100克脂肪所能吸收碘的克数。
(脂肪酸价低、碘价高,表明品质好。
)8、油脂酸败:油脂或油质种子保管不当或贮藏过久,会产生一些醛、酮、酸类物质,从而产生不良气味。
易导致酸败的条件:(1)高温、高湿、强光、多氧易酸败;(2)种皮不致密、破损易酸败。
9、种子毒物:种子还含有一些对人畜有毒的物质或成分,称为种子毒物。
10、内源性毒物:种子本身固有的对人畜有毒的化学成分,能世代遗传,对植物自身的生存繁衍有某种保护作用。
11、外源性毒物:在种子生长发育或贮藏过程中,由于外界生物入侵或有毒物质浸入而产生的有毒成分,主要有感染真菌后的真菌毒素(如黄曲霉毒素)和喷洒农药后的残留物或代谢物。
一、禾谷类种子的化学成分及其分布特点。
小麦种胚、胚乳、种被化学成分的特点:种胚:无或极少淀粉,高蛋白、高脂肪、高可溶性糖含量,矿物质、维生素也高——营养价值高,但易生虫发霉、酸败,不耐贮藏。
胚乳:主要为淀粉、贮藏蛋白;脂肪、可溶性糖、灰分、纤维素含量很低。
—营养价值不高,耐贮藏。
种被:主要为纤维素,多矿物质。
—无营养价值。
糊粉层:与胚相似。
玉米种子化学成分的特点:①胚占比例大,高油玉米胚特别大,能占25%。
②胚中脂肪含量高。
因而玉米是禾谷类种子中最不耐贮藏的。
二、种子中水分的存在状态与安全水分的确定。
种子水分的存在状态:种子水分= 自由水+ 束缚水安全水确定依据:(1)种子的临界水分:安全水分 临界水分临界水分高,安全水分可以高;临界水分低,安全水分必须低。
(2)种子的贮藏环境气候:低温干燥—可以高一些;仓贮条件:好—可以高一些三、种子中的内源性毒物及其主要类型。
主要的内源性毒物有:大豆中的皂苷和胰蛋白酶抑制剂;油菜中的芥子苷和芥酸;棉籽中的棉酚;高梁中的单宁;马铃薯块茎中的茄碱。
内源性毒物的含量因作物和品种而异。
四、影响种子化学成分的因素及其调控措施1、影响种子化学成分的内因与基因调控:(1)作物的遗传性;(2)成熟度;(3)饱满度。
2、环境条件对种子化学成分的影响与区域化种植:(1)生态条件对种子化学成分的影响:种子发育、成熟期间的生态条件,对种子的化学成分有较大影响,约占变异的14%,这是导致相同作物或相同品种在不同地区、不同年份化学成分差异的主要原因。
(2)土壤营养状况对种子化学成分的影响五、自由水特点:(1)存在于毛细管和细胞间隙;(2)具有普通水的性质,0℃以下能结冰,自然条件下易蒸发;(3)能做溶剂,能引起种子强烈生命活动。
第三章种子的形成和发育思考题:一、胚发育的过程及其特点。
二、胚柄的发育过程及其功能。
三、内胚乳发育的方式及其特点。
四、多胚种子、无胚种子、无性种子、败育种子的概念及调控措施。
1、多胚现象:1粒种子中有2个或2个以上胚的现象。
来源(1)裂生多胚(合子、原胚、胚柄裂生),为有性胚,多见于裸子植物。
(2)助细胞、反足细胞→胚:有性(2n);无性(1n)(3)珠心、珠被细胞→胚(不定胚,为无性胚)2、无胚现象:种子外形似乎正常但内部无胚的现象。
3、无性种子:凡通过无融合生殖产生胚而形成的种子。
4、种子败育:胚珠能顺利通过受精但却不能形成具发芽能力的正常种子的现象。
5、无融合生殖:是指配子体不经配子融合而产生孢子体的过程,只限于胚囊中不经受精产生胚的现象。
主要包括:孤雌生殖;孤雄生殖;少数为无配子生殖(助细胞、反足细胞→胚)。
一、胚发育的过程及其特点。
合子休眠期→原胚发育期→胚器官分化期→胚扩大生长期→成熟胚(形成-分裂)(2细胞-球胚)(子叶原基分化-幼胚)(体积扩大)二、胚柄的发育过程及其功能。
作用①将胚体推进到胚囊中央(营养优势位);②具传递细胞特征,吸收母体养分供给胚体;③产生激素,调控胚体早期发育。
三、内胚乳发育的方式及其特点。
胚乳发育方式(1)核型:核分裂→几个~几千个游离核细胞化细胞胚乳(2)细胞型:自始至终为细胞分裂,无游离核时期(合瓣花群)(3)沼生目型:第1次为细胞分裂,随后合点室,退化消失;珠孔室按核型发育,形成胚乳(石蒜科)。
四、多胚种子、无胚种子、无性种子、败育种子的概念及调控措施。
无胚种子产生原因:(1)遗传特性,如伞形科;(2)卵未受精;(3)远缘杂交,生理不协调,胚早期夭折;(4)昆虫危害。
种子败育的原因:(1)发育中生理不协调,多发生在不亲和的杂交中。
(2)受病虫危害,又有直接(吃掉胚或寄生其中)和间接(毒素毒害)。
(3)营养缺乏,多发生在营养弱势部位。
(4)恶劣环境,如冷冻、高温、农药毒害。
减少种子败育的措施,应视败育的原因而定第四章种子的成熟思考题:一、种子成熟的概念及指标。
二、玉米种子晚收的理论依据、形态指标及现实意义。
三、未熟种子利用的现实意义和注意事项。
四、有利于种子的正常成熟的外界条件。
一、种子成熟的概念及指标。
真正成熟的种子应包括形态成熟和生理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