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名词解释1.凝聚态:根据物质的分子运动在宏观力学性能上的表现来区分为固体、液体、气体。
2.单分子链凝聚态:大分子特有现象,高分子最小单位。
3.内聚能:1mol凝聚体汽化时需要的能量,△E = CE =△HV-RT(△HV——摩尔蒸发热,RT——汽化时做膨胀功)4.晶胞:晶体结构中具有周期性排列的最小单位。
5.晶系:晶体按其几何形态的对称程度。
ler指数:是一种特殊的,以结晶学单胞三条棱为坐标系时确定的指数。
7.单晶:晶体的整体在三维方向上由同一空间格子组成。
8.球晶:浓溶液中析出或熔体中析出,在不存在应力的条件下,形成圆球形的晶体。
9.片晶厚度:结晶聚合物的长周期与结晶度的乘积。
10.结晶度:试样中结晶部分所占的质量分数或体积分数。
11.高分子链的缠结:高分子链之间形成物理交联点,构成网络结构,使分子链的运动受到周围分子的羁绊和限制。
12.聚合物液晶:一些物质的结晶结构受热熔融或被溶剂溶解后,表观上失去了固体物质的刚性,具有流动性,结构上仍保持有序结构,表现各向异性,成为固体-液体过渡状态。
13.溶致液晶:一种包含溶剂化合物在内的两种或多种化合物形成的液晶。
14.热致液晶:加热液晶物质时,形成的各向异性熔体。
15.液晶晶型:向列相(N相):完全没有平移有序手征性液晶(胆甾相,手征性近晶相)层状液晶(近晶A,近晶C )一维平移有序盘状液晶相(向列相ND)16.取向:在某种外力作用下,分子链或其他结构单元沿着外力作用方向择优排列的结构取向度:f=1/2(3cos2θ-1)(θ:分子链主轴与取向方向之间的夹角,称为取向角)17.双折射:一条入射光线产生两条折射光线的现象。
18.相容性:共混物各组分彼此相互容纳,形成宏观均匀材料的能力。
19.多组分聚合物:多组分聚合物又称高分子合金,指该体系中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聚合物组分,不论组分之间是否以化学键相互连接。
20.自组装:基本结构单元(分子,纳米材料,微米或更大尺度的物质)自发形成有序结构的一种技术。
21.海-岛结构:两种高聚物相容性差,共混后形成非均相体系,分散相分散在连续相中,像小岛分散在海洋中一样,称为海岛结构。
22.核壳结构:由一种材料通过化学键或其他作用力将另一种材料包覆起来形成的有序组装结构。
23.包藏结构:海岛结构的粒子内部包藏着其他聚合物的结构。
24.电子显微镜:简称EM,电子显微镜由镜筒、真空装置和电源柜三部分组成。
25.X射线衍射:当一束单色X射线入射到晶体时,由于晶体是由原子规则排列成的晶胞组成,这些规则排列的原子间距离与入射X射线波长有X射线衍射分析相同数量级,故由不同原子散射的X射线相互干涉,在某些特殊方向上产生强X射线衍射,衍射线在空间分布的方位和强度,与晶体结构密切相关,每种晶体所产生的衍射花样都反映出该晶体内部的原子分配规律。
26.偏光显微镜:用于研究所谓透明与不透明各向异性材料的一种显微镜。
27.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输入到试样和参比物的功率差(如以热的形式)与温度的关系。
28.软物质:处于固体和理想流体之间的物质。
第三章名词解释溶胀:高分子聚合物在溶剂中体积发生膨胀的现象。
溶度参数:是表征聚合物-溶剂相互作用的参数。
Huggins参数:表征聚合物和溶剂相互作用的参数用χ1表示。
θ溶液:指高分子稀溶液在θ温度(Flory温度)下,分子链段和溶剂分子两两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无扰状态溶液。
渗透压第二维利系数:是联系气体的宏观热力学性质与微观分子力学参量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图:将聚合物溶液体系的温度降低到某一特定温度以下或提高到某一特定温度以上,就有可能出现相分离现象,前一温度称为最高临界共溶温度(UCST),后一温度称为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
聚电解质溶液:分子链上带有可电离基团的聚合物溶液。
第四章统计平均分子量:聚合物分子量只有统计意义,用实验方法测定的分子量只具有统计意义的平均值,为了确切的描述聚合物的分子量,应该给出分子量的统计平均值和分子量分布。
微分分子量分布函数:聚合物中各分子量与具有该分子量的分子的数量或质量分数之间的函数关系。
分子量分布宽度:表征聚合物分子量分布宽窄的物理量σ2,为试样中各个分子量与平均分子量之间差值的平方平均值。
有数均和重均之分。
多分散系数α:高分子科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有时称分子量分布系数、非均匀指数、分散度等。
最常见的定义为Mw/MnTung分布函数:表征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是一种理论的分布函数。
在处理聚合物分级数据时十分有用。
散射介质的Rayleight比:表征小粒子所产生的散射光强与散射角之间的关系。
散射因子:表征散射光的不对称性参数,P(θ)是粒子尺寸和散射角的函数。
特性黏数:表示高分子溶液c→0,单位浓度的增加对溶液的比黏度或相对黏度对数的贡献。
膨胀因子:χ维溶胀因子,在Flory特性黏数理论中应用方式为χ2=h2/h02SEC校正曲线:选用一组已知分子量的单分散标准样品在相同测试条件下做一系列的色谱图。
普适校正曲线:因此希望能借助于某一聚合物的标准样品在某种条件下测得的标准曲线,通过转换关系在相同条件下用于其它类型的聚合物试样。
多检测器联用SEC:只采用浓度检测器的方法,将浓度检测器和激光光散射检测器和黏度检测器等结合,形成凝胶色谱的多维检测。
可以表征大分子绝对分子量和分布,检测分子的尺寸及其分布,大分子的结构、构象,缔合以及共聚物的组成。
第五章玻璃-橡胶转变(玻璃化转变):高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是指非晶态高聚物从玻璃态到高弹态的转变。
晶态-熔融态转变:半晶态聚合物的主转变,熔融转变实质为整链运动的热力学相变。
松驰过程:在一定的温度和外力作用下, 高聚物分子从一种平衡态过渡到另一种平衡态需要一定的时间,克服内摩擦阻力。
松驰时间:形变量恢复到原长度的1/e时所需的时间。
玻璃化转变温度:Tg是聚合物由玻璃态向高弹态转变的转变温度,也是链段冻结或解冻的温度。
自由体积理论:液体与固体中,一部分空间是分子本身,一部分空间是分子空隙,当自由体积减少到一定程度时,它不再能够在容纳链段的运动,链段运动的冻结导致玻璃化转变发生。
聚合物的玻璃化温度为自由体积降至最低值的临界温度。
在此温度下自由体积提供的空间已经不足以使聚合物分子链发生构象调整。
次级转变:聚合物分子链在玻璃化转变温度以下,链段运动被冻结,但还存在着需要能量更小的小尺寸运动单元的运动,这种运动称之为次级转变。
物理老化:在高聚物中,物理老化是玻璃态高聚物通过链段的微布朗运动使其凝聚态结构从非平衡态向平衡态过渡的松弛过程,它一般发生在玻璃化温度和次级转化温度之间。
结晶速率:结晶过程进行到一半所需要的时间的倒数,由成核速率和晶粒成长速率决定。
主期结晶:聚合物结晶前期,或者说是晶粒形成与晶粒的生长过程,该过程可以用阿费拉米方程定量描述。
次期结晶:聚合物结晶后期,阿费拉米方程与实验数据偏离。
熔融:物质从结晶状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熔限:熔融过程中有一较宽的温度范围。
熔点:晶体全部熔融的温度。
片晶厚度:高分子规则的近邻折叠,进而形成片状晶体,片晶厚度就是此折叠链的厚度。
第六章交联:线型或支型高分子链间以共价键连接成网状或体型高分子的过程。
张应力:当材料发生张变时,材料的应力称为张应力。
ζ=F/A0张应变:张应变通常以单位长度的伸长来定义。
ε=Δl/l0弹性模量:单向应力状态下应力除以该方向的应变。
泊松比:泊松比是指材料在单向受拉或受压时,横向正应变与轴向正应变的绝对值的比值。
柔量:它等于应变对应力之比。
拉伸比:λ=l/l0,即材料变形后的长度l与起始长度l0的比值熵弹性:当橡胶受外力变形时,若没有内能变化,则其抵抗变形的收缩力(弹力)完全是由熵的变化而产生的,这种由于系统熵变而引起的弹性称之为熵弹性。
交联橡胶的状态方程:非高斯效应:非高斯是不是正态分布,非高斯指的是一个随机变量概率分布形式的对称性和陡峭性。
环度:“幻象网络”理论中,体系中网链的应变可根据降低应力的需要自动调整(称之为涨落),涨落的调整限度即为环度。
交联度:交联度又称交联指数,通常用交联密度或两个相邻交联点之间的数均分子量或每立方厘米交联点的摩尔数来表示。
交联点密度:交联密度指交联聚合物里面交联键的多少,一般用网链分子量的大小来表示。
交联点的功能度:ϕ=2N/μ物理缠结:彼此缠绕的高分子链在形成化学交联网络后,交联点间的网链的“圈套”形成永久性的缠结点。
溶胀效应:溶剂分子进入橡胶交联网络,使其溶胀,体系网链密度降低,平均末端距增加,进而模量下降。
网络链:每个交联点由四个有效链组成,且交联点无规分布。
应变诱发结晶:由于应变取向而产生的结晶现象。
热塑性弹性体:一种兼有塑料与橡胶特性,在常温下显示橡胶高弹性,高温下又能塑化成型的高分子材料。
长碳链聚酰胺热塑性弹性体:它是由长碳链聚酰胺(LcPA)硬段以及聚醚软段构成的一种嵌段共聚物。
第七章线性粘弹性:如果高聚物的粘弹性是由理想固体的弹性和理想液体的粘性组合起来的,这种粘弹性为线性粘弹性。
非线性粘弹性:如果物体的粘弹性行为不符合理想固体的弹性和理想液体的粘性两个定律的组合,这种粘弹性为非线性粘弹性。
力学松弛现象:聚合物的力学性质岁时间的变化统称为力学松弛,包括蠕变、应力松弛、之后和内耗等。
蠕变:一定温度与恒定应力作用下,试样应变随时间增加而逐渐增大的现象。
蠕变函数:应力松弛:一定温度与应变恒定条件下,试样内部应力随时间增加而逐渐衰减的现象。
应力松弛函数:滞后:一定温度与循环(交变)应力作用下,试样应变滞后于应力变化的现象。
力学内耗:出现滞后现象,使形变的变化落后于应力的变化,则每一循环变化中就要消耗功。
储能模量(E'):反映的是材料变形过程中由于弹性形变而储存的能量。
损耗模量(E"):反映材料变形过程中以热损耗的能量。
损耗角正切:损耗角的正切可表示为任意两个相对应的损耗参数与储能参数的比值。
松弛时间:形变量恢复到原长度的1/e时所需的时间。
松弛时间谱:推迟时间:黏弹性材料蠕变过程中蠕变柔量发展到平衡蠕变柔量的111/e (约63.2%)所需的时间。
推迟时间谱:Boltzmann叠加原理:对聚合物材料的蠕变过程,形变是整个负荷历史的函数,每一次阶跃式加负荷对以后应变的贡献是独立的,最终形变等于各个所加负荷所贡献的形变的加和。
时温等效原理:升高温度和延长观察时间对分子运动是等效的,对于聚合物的粘弹性行为也是等效的。
这种等效性即被称为时温等效原理。
平移因子:根据时温等效原理,对于黏弹性材料,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任一温度下测得的双对数弛豫谱可通在时间对数横坐标上水平移动一定的量而重叠到参考温度的弛豫谱上,该移动量称为平移因子。
动态力学热分析:动态力学热分析是一种对材料进行测试和表征的技术,最主要的应用是研究聚合物的粘弹性和粘弹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