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避税系列之提高员工福利
合理避税,不单指企业所得税,也指个人所得税。
提高员工福利待遇,名义收入降低,但实际上支付的人工成本不变。
一、提高员工福利待遇方式
1、提高职工福利水平,降低名义收入
企业的工资发放可尽量安排在容许税前扣除额以下,采用非货币支付的方式提升职工的各项福利水平,利用税基和税率的不同进行避税,例如免费为员工提供宿舍;提供交通班车便利;提供员工免费用餐等等。
通过这些支出既能够作为减少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又可以减少部分个税负担,轻松实现员工和企业双赢。
2、据通讯费、交通费等实列实报实销
我国税法规定凡是根据经济业务发生实质,并取得合法发票实报实销的,属于企业正常经营费用,所以员工在报销通讯费、交通费、差旅费、餐补费等等,无需缴纳个人所得税。
3、巧妙利用公积金避税
根据个人所得税规定,工薪阶层每月缴纳的公积金是从税前扣除的,也意味着这部分无需纳税。
而对员工来说是可以缴纳补充公积金,所以通过提高员工公积金缴存进行避税是合理可行的。
缴纳补充公积金需要注意的是,一是要在所在单位开设个人补充公积金账户;二是每月缴纳的补充公积金虽然合理避税,但是要求不能随便支取,这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于限制固化了个人资产。
4、将年薪改为月薪,或者将年终奖金分到每月发放
据税法规定,个人的年薪、绩效工资奖金等,可以依法分摊到多个月发放,作为月工资所得计算纳税。
比如年薪30多万元的员工,一次性领取适用的最高税率为45%,但是要改为月薪,每个月大概只需要交25%的税。
对于不少企业发放的季度奖、半年奖、过节费等,如果分摊到更多的月份,对个人来说可以节省不少。
但对纳税人而言这种办法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只能采用一次。
5、进行一些免税的投资
比如基金获得的股息、红利及企业债的利息收入,已由上市公司代扣代缴了个人所得税;股票型、债券型和货币型基金等开放式基金派发的红利,都属免税;还有国债、教育储蓄、一些保险利息收入。
6、利用捐赠进行税前抵减实现避税
个人将其所得通过中国境内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向教育和其他社会公益事业以及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地区、贫困地区的捐赠,金额未超过纳税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30%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7、销售结算方式
选择不同的销售结算方式,推迟收入确认的时间。
企业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尽可能延迟收入确认的时间。
延迟纳税会给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节税的效果。
二、员工工资合理避税,目前常见的办法集如下
1、将工资发放尽量安排在允许税前扣除额从下;
2、提高职工福利水平,降低名义收入;
3、可采取推迟或提前的方法,将各月工资收入大致拉平;
4、纳税人通过尽可能长的时间内分期领取劳动报酬;
5、年终奖合理避税方法:纳税人取得的季度、年度性奖金,可分摊到几个月发放,作为月工资所得计算纳税;
6、发票报销:包括通讯费、交通费、差旅费、误餐费等;
7、利用捐赠进行税前抵减避税;
8、选择可分散资产的理财产品避税;
9、销售结算方式。
其中:提高职工福利水平,降低名义收入的方法主要有:
(1)企业提供住所,是个人所得税合理避税的有效方法;
(2)企业提供假期旅游津贴;
(3)购买保险公司的理财险;
(4)多向税务部门争取福利金比例,多走福利;
(5)以实物形式发放;
(6)多缴公积金;
(7)企业提供员工福利设施。
如:
①企业提供免费午餐、或企业直接支付搭伙管理费;
②企业提供和安排免费医疗福利;
③使用企业提供的住宅设备;
④企业提供交通工具;
⑤企业为职工子女成立教育基金,提供奖学金给职工子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