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厉行节约从我做起心得体会

厉行节约从我做起心得体会

厉行节约从我做起
——心得体会
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厉行节约,转变工作作风,全国上下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大兴节约之风,齐心协力,狠抓作风转变。

我局在组织中心组学习时,强调要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十项规定”以及市委、县委相关规定,在我局切实开展厉行节约,转变工作作风。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中国自古以来都提倡勤俭节约,可是奢侈浪费之风仍然严重,吃不了就倒掉,殊不知粮食的来之不易和老百姓的艰辛劳苦,更不知在烈日下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煎熬,而只知道生活的安逸享乐,过惯骄奢淫逸,铺张浪费的贵族式生活。

有的人经常入住豪华酒店,出入高档餐厅,讲排场,讲面子,经常点一桌子饭菜而没吃几嘴,只见酒杯穿梭于桌间,什么厅长、局长你哥我弟,满屋子烟熏酒臭,结果一桌子饭菜白白浪费。

有的人在工作中经常浪费,什么办公用品,觉得不是自己的,用多用少有政府或者老板买单,不用白不用,久而久之形成了不良坏习惯,办公开支年年攀升。

有的人觉得今天社会发展、发大了,浪费点没什么可惜,殊不知社会的发展同时伴随着矛盾的产生,贫富差距尤为突出,作为自治县的威宁,由于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制约,今天我们仍处于贫困县行列,人民生产生活条件极其贫困。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有谁曾想过,全国十三亿人民,有九亿左右农民,全县140多万人民,其中有120多万农民,又有
谁想过,一桌子饭菜没吃几嘴就倒掉,和贫困山区孩子上不起学,吃不饱饭的现实状况。

我曾看到这样的标语:“节约粮食,浪费可耻”,是的,不仅是浪费粮食可耻,而且,浪费之举都是可耻行为,大到国家,小到个人,宽带社会事,窄到身边事。

生活中无时不存在浪费现象发生。

浪费源于意识,很多人对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认识不够深,不够透。

觉得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突飞猛进,综合国力不断提高,2012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为此,有些同志高枕无忧,未深入基层调研,未充分了解民情民意,未真正了解中国农村,更没有了解我国西部农村现状。

威宁作为自治县,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民族矛盾突出,社会发展滞后,县域经济不发达,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参差不齐,积贫困于一身。

正由于我们有些领导干部只看表面,未深入实际,只看点,未看面,只看局部地域,未整体把握全局,缺乏贫困意识、发展意识、节约意识。

所以要提高我们认知能力和经济发展的紧迫感,树立厉行节约、转变作风的良好风尚。

浪费源于素质,人口素质的高低决定社会发展进程,所以从某一意义上可以说人员素质高低决定浪费程度。

一个地区,一个单位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有的对浪费习以为常,有的对铺张浪费视而不见,有的跟风浪费,这些都是缺乏素质,素质底下的表现。

一个真正有素质,有修养的人,自觉性较高,节约意识较强,决不会是铺张浪费。

所以我们要加强干部职工厉行节约、转变作风的教育,提高干部职工素质和节约意识,做到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自我完善。

浪费疏于制度,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前提是要有“规矩”,制度可以规范人的动作,可以助推人的思想意识和素质的提高。

我们在制度的制定过程中既要宏观把握又要细化具体办法,要充分考虑制度的施行时间和执行对象。

其次,要充分发挥制度的的约束力,强化制度执行力,单位“一把手”和分管领导要高度重视,带头执行,监督执行。

要刹住浪费之风,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必须单位主要领导重视,主抓,分管领导强化执行,做到有人执行,有人监管。

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制度,规范管理,不让制度架空,做到有人落实,有人遵守。

加强教育学习,树立良好形象,提高节约意识,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做到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达到高度自治。

从小事做起,那怕是一张纸,从身边做起,那怕是一粒饭,十三亿人民都树立勤俭节约的良好风尚,干部职工都转变不良陋习,切实改变工作作风,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为同步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