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接待大家下午好。
请大家先根据我的描述,回顾一个历史性画面。
●那是35年前,建国以来最为重要的一次外事接待活动,是一次被国际社会称为破冰之旅的访问,也是一次跨越太平洋的握手,不仅改变了中美关系的冰冷轨道,也深刻地改变了世界的格局。
这就是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的演变,当时的美国,在美苏“两超”争霸中,渐渐处于守势、劣势。
尼克松1969年担任美国总统后,出于和苏联抗衡的战略考虑,开始逐步调整对华政策,中美两国逐步从对抗走向了对话。
在轰动国际舆论的“乒乓外交”和美国特使基辛格秘密访华之后,1972年2月21日上午11时30分,美国总统尼克松偕夫人帕特,在国务卿威廉罗杰斯和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的陪同下,乘坐“空军一号”专机飞抵北京,开始了整个世界都倍加关注的访华活动。
周恩来总理为尼克松在首都机场南机坪举行了欢迎仪式。
当飞机舱门打开后,尼克松和夫人先行走下舷梯,在离地面还有三、四级台阶时,尼克松就身体前倾,向周总理伸出手说:“我非常高兴来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北京”。
■周总理也一语双关地回答说:“你的手伸过了世界上最辽阔的海洋——我们25年没有交往了!”■尼克松这次访华的行程安排是这样的:22日和23日,中美双方在北京进行会谈;24日和25日,分别游览长城和故宫;26日上午,飞抵杭州,下午游西湖;27日上午,前往上海,下午会谈;28日上午,离开上海回美国。
尼克松访华前并不确定一定会被毛泽东主席接见。
可是,尼克松抵京的当天下午,毛泽东主席就在中南海自己的书房会见了他。
■会见时,当两位素未谋面但又彼此熟悉的领袖见面时,毛泽东紧紧握着尼克松的手,握了足足有一分钟。
这次会谈中,毛泽东和尼克松谈到了几个他们共同的熟人:台湾的蒋介石、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汗(中美之间的“传话人”)。
当尼克松想引起一些涉及中美关系的“有实质内容”的话题时,毛泽东挥挥手打断了他,大谈哲学和诗歌。
大约过了一个小时,中方代表看看表,示意已经谈了很久。
寒暄一番之后,尼克松起身告辞。
当时跟随尼克松访华的美方人员共有300多人,接待任务非常繁重。
周总理对尼克松访华团的接待工作,高度重视。
大到联合公报的谈判,小到招待美国代表团宴会的菜单和伴宴音乐,事无巨细,都要直接过问安排,考虑得很是周到。
■特别是21日晚,尼克松在中国政府为他举行的欢迎宴会上,听到了自己家乡的乡村音乐,十分高兴,尼克松频频举杯向周总理表示深深的谢意。
■■尼克松访华的重要一站就是上海。
上世纪70年代初的上海,正笼罩着文革的疾风骤雨。
满大街都全是千篇一律的毛主席语录和毛主席像,连尼克松来访下榻的锦江饭店最高级的套房,都是如此。
在周总理和外交部的统一部署下,上海市接待部门开始重新布置尼克松下榻的房间,是用林凤眠、徐悲鸿等著名国画大师的作品,替换了房间里的毛主席像和毛主席语录,其中有些国画甚至是真迹。
周总理虽然日理万机,但在接待过程中却考虑得如此周到、用心如此之细,确实令人钦佩和折服。
正是由于两国领导人的相互尊重与理解,正是由于接待工作中的周到和细致,正是由于热情的接待创造出的良好氛围,才促成了中美上海联合公报的诞生,也因此打开了两国关系的大门,揭开了中美关系史新的一页,为以后中美建交和进一步发展两国关系奠定了基础。
●现在,我们再把时间拉回到2004年。
■2004年9月,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在论述“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时指出,要“掌握对外开放的主动权,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在论述“不断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时指出,要“不断提高国际社会交往的本领”,“加快熟悉和善于运用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积极参与有关国际事务和国际规则的磋商和制定”。
学习和领会《决定》精神,落实到一个地区,就是要提高一个地区的外交能力。
中央从执政兴国的高度,从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阐释了执政党要提高“对外交往能力”和“社交本领”,从此可见,公务接待在政务工作中的重要位置和突出作用。
●再看今年。
今年的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仅内场的各级领导、各界嘉宾和我市组织的嘉宾就达8000多人。
特别是我市邀请的2000多名嘉宾,不仅人员多、分布广,而且成份复杂,涉及到90多个邀请单位,包括上级领导、友好县市、兄弟单位、企业负责人、知名专家和学者等。
可以讲,邀请人员之多、规模之大、规格之高,是空前的。
整个后勤保障工作,包括接待入场等,由我们市委办牵头组织。
这么多的人员,这么复杂的情况,在当时各种事务繁杂、其他任务很重、城区基本戒严的情况下,怎么迎送?怎么报到?怎么入场?怎么招待?还有他们怎么停车?远道客人怎么食宿?也就是说,怎么才能确保这2000多名嘉宾,“来时有人接、活动有人管、走时有人送、食宿能满意”,真正让他们感受到故里人民的热情,树起我市对外开放的良好形象?这些都在考验着我们的组织能力,都在挑战着我们的接待能力。
从以上三例,可以看出,公务接待工作,大到对国际政治关系,小到对地方执政,对一个地方的对外开放形象,都有着举足重轻的作用。
那么,公务接待工作如何定位,怎样才能做好公务接待工作,公务接待工作中要注意哪些问题?这就是我今天要谈的专题:■党政机关的公务接待。
■围绕这个题目,我谈谈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公务接待的含义与分类二、公务接待的功能与定位三、公务接待的主要特征四、公务接待的流程(程序)五、公务接待的礼仪与注意事项六、公务接待人员应备的素养七、几点肤浅的感想体会八、问题与思考■一、公务接待的涵义与分类■(一)公务接待的涵义:是指党政机关等接待主体,为了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进行的人际交往,是运用一定的物质和精神手段,为接待客体提供符合礼仪的服务行为的过程。
理解公务接待的涵义,需要抓住以下几点:第一,目的:公务接待的目的是为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服务的。
第二,范畴:公务接待是党政机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务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管理行为。
第三,实质:公务接待协调和融洽的是宾主之间的关系,因而,公务接待的实质是,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第四,保障:公务接待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来保障,并以此为媒介体,向接待客体提供直接或间接的服务。
第五,规范:公务接待必须符合一定的礼仪规范。
■(二)公务接待的分类。
按照公务接待的客体划分,可分为:领导视察类、友好访问类、行业交流类、会议接待类、经贸洽谈类、大型活动类、外事活动类等。
这几类接待活动,我们基本上都有较多的接触。
■二、公务接待的功能与定位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在新的形势下,公务接待工作已不单纯是事务性的迎来送往,而是一项具有丰富内涵的综合性工作。
它的根本任务是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从其根本任务出发,公务接待的功能,■可以概括为“营造软环境,拓展软资源,形成软优势,增强软实力”。
那么,公务接待工作如何定位呢?可定位于3个方面:■(一)公务接待工作,关联全局、牵动中心,是政务工作的重要环节。
例如,到我们新郑来的宾客,有的是党和国家的领导同志,有的是各部委的官员,有的是我省的、兄弟省市区县的各级领导,有的是海内外的商界名流,有的是社会知名人士。
他们的到来,直接或者间接地涉及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全局性和政策性。
一方面接待这部分领导宾客的规格高、影响大,大部分都由我市的主要领导出面接待;另一方面,这些贵宾在新郑的调研、考察、参观等活动,与我市改革发展的各项事业密切相关。
可以讲,一些事关新郑改革发展的大计,要通过这一过程产生;许多事关新郑发展的重大项目,要在这一过程中论证;还有许多的投资意向,也要在这一过程中协商与签订。
所以说,接待工作不是全局,但事关全局;不是中心,却牵动中心。
我们作为市委服务办事机关,不能有接待工作“接接站、吃吃饭、看看景”的模糊认识,而要坚持把接待工作放在党委、政府工作的大局中去定位、去把握,树立起“大接待”的工作理念。
■(二)公务接待工作,联结上下、沟通内外,是改善发展环境的特殊资源。
公务接待工作是联系海内外、国内外的桥梁和纽带,也是新形势下体现地方发展竞争力的重要方面。
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公务接待工作是一种特殊资源,是生产力,是软环境。
做好公务接待工作,可以在上级的考察调研中,充分反映地方的情况和问题,争取他们对本地区的关注、了解和支持,赢得政策。
接待工作还可以积累丰富的关系资源,进而带来旺盛的人气和巨大的吸引力,带来强劲的资金、技术、人才和信息的流动,推动招商引资、合作交流的顺利进行。
这几年来,随着拜祖大典的成功举办,随着黄帝文化的声名远扬,随着对外开放的纵深发展,到我们新郑来观光旅游、寻求商机、投资合作的越来越多了。
来的都是重要客人,我们必须给予充分的热情和礼遇。
也要跳出接待工作本身的狭小圈子和思维定式,拓宽视野,放眼全局,把我市的历史、人文、资源等优势介绍出去,把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展示出去,把我市的发展机遇和投资环境推介出去,以此促进我市发展软环境的不断改善和提升。
■(三)公务接待工作,处于前沿、影响广泛,是展示地方形象的重要窗口。
公务接待工作是一个地方社会、经济、人文、地理等资源优势的综合体现,是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整体反映,是一个地方“四个文明”建设的微缩景观。
而且,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公务接待工作,始终处于工作的最前沿,是树立地方形象的第一张城市名片。
同时,也应看到,公务接待工作也是一把双刃剑,做得好与坏、优与劣,直接影响到一个城市的外交形象。
可以说,公务接待工作,是展示一个地方形象的重要窗口,是塑造公共形象的广阔平台,也可以讲,它是一个地方的“第一窗口”、“第一门面”、“第一形象”、“第一环境”和“第一个服务”。
这“五个第一”决定了,每个参与接待的人员,都代表着一个地方的整体形象,都代表着一个地方的对外开放的形象。
■三、政务接待的主要特征把握好公务接待工作的特性,是做好接待工作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公务接待工作有以下8个方面的特征。
■(一)政务性。
党政机关的公务接待,有别于商务接待,必须认真贯彻执行中央有关精神和地方党委、政府的工作意图,为政治、经济服务,必须把树立党委政府的形象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当其它接待与公务接待发生冲突时,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公务接待。
再者,当前,中国追求和谐的脚步正变得铿锵有力,进入了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的历史机遇期。
在这一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被称为城市的窗口、形象和“名片”的政务接待工作,其行为特点和运转效应愈加体现出极强的政治性。
所以,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大洪流中,构建和谐政务接待必将成为城市和组织发展运行的重要工作。
■(二)规范性。
政务接待属于高端接待,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因此,工作中首先要把原则性放在首位,严格执行上级有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