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司法考试刑诉法重点必背考点汇总考点一刑事诉讼的基本范畴1.刑事诉讼目的刑事诉讼目的,是指国家制定刑事诉讼法和进行刑事诉讼活动所期望达到的结果。
关于刑事诉讼目的的理论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学说:(1)犯罪控制模式与正当程序模式犯罪控制模式价值体系的理论基点是:控制犯罪是刑事诉讼的主要机能,刑事程序运作的方式与取向,应循此“控制犯罪”之目标进行。
刑事诉讼以惩罚犯罪的“效率”为目标与评价标准。
而正当程序模式则认为刑事诉讼目的不单是发现实体事实,更重要的是以公平与合乎正义的程序保护被告人的人权。
(2)家庭模式该模式以家庭中父母与子女关系为喻,强调国家与个人间的和谐关系,并以此为出发点,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3)实体真实主义与正当程序主义。
对于实体真实主义而言,刑事诉讼旨在追求案件的实体真实的诉讼目的观。
它强调实体对程序的优越地位,将刑事诉讼法视为实现实体正义的手段和工具。
对违反程序法造成侵犯公民权利的结果,由有关部门给予个别处理,而不影响其后的诉讼行为。
实体真实主义可分为积极实体真实主义和消极实体真实主义。
前者是指凡是出现了犯罪,均应发现认定并加以处罚,后者则将发现真相和保障无辜结合起来,认为刑事诉讼应包含力求避免处罚无辜的意思,而不仅仅是无遗漏的处罚任何一个犯罪者。
正当程序的目的观认为,刑事诉讼的目的重在维护正当程序。
正当程序的认识论基础是:刑事诉讼无力发现客观真相,而只能通过诉讼程序内的活动接近它,并将在合法程序内认定的事实视作真实。
2.刑事诉讼构造刑事诉讼构造是指刑事诉讼法所确立的进行刑事诉讼的基本方式以及专门机关、诉讼参与人在刑事诉讼中形成的法律关系的基本格局,它集中体现为控诉、辩护、审判三方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及其相互间的法律关系。
人类历史上出现过弹劾式诉讼和纠问式诉讼两种诉讼构造。
现代西方国家刑事诉讼构造类型大致分为两类,即大陆法系国家采取职权主义,英美法系国家采当事人主义。
日本二战后,在职权主义背景下大量吸收当事人主义因素,从而形成了以当事人主义为主,以职权主义为补充的混合式诉讼构造。
当事人主义诉讼将开始和推动诉讼的主动权委于当事人,控诉、辩护双方当事人在诉讼中居于主导地位,适用于程序上保障人权的诉讼目的;而职权主义诉讼将诉讼的主动权委于国家专门机关,适用于实体真实的诉讼目的。
、一个国家特定时期的刑事诉讼目的与构造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他们都受到当时占主动地位的关于刑事诉讼的法律价值观的深刻影响。
考点二不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及处理1.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及结案方法★★★2.审查起诉阶段的处理考点三各民族公民有权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原则《刑事诉讼法》第9条规定,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于不通晓当地通用的语言文字的诉讼参与人,应当为他们翻译。
在少数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杂居的地区,应当用当地通用的语言进行审讯,用当地通用的文字发布判决书、布告和其他文件。
这一原则包括以下内容:1.各民族公民,无论当事人,还是辩护人、证人、鉴定人,都有权使用本民族的语言进行陈述、辩论,有权使用本民族文字书写有关诉讼文书;2.公、检、法机关在少数民族聚居或多民族杂居的地区,要用当地通用的语言进行侦查、起诉和审判,用当地通用的文字发布判决书、公告、布告和其他文件;3.如果诉讼参与人不通晓当地的语言文字,公、检、法机关有义务为其指派或聘请翻译人员进行翻译。
一般情况下,翻译费用应由公检法机关承担。
考点四管辖1.立案管辖★★★2.中级法院管辖案件3.特殊地域管辖考点五回避1.回避的对象、事由及效力2.回避的程序考点六辩护与代理1.有效辩护原则★★★有效辩护原则是辩护权的体现,也是对辩护权的保障。
在刑事诉讼中,辩护应当对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权利具有实质意义,而不仅仅是形式上的,这是有效辩护原则的基本内容。
具体来说,有效辩护原则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作为刑事诉讼的当事人在整个诉讼过程中应当享有充分的辩护权;2.允许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聘请合格的能够有效履行辩护职责的辩护人为其辩护,这种辩护同样应当覆盖从侦查到审判甚至执行阶段的整个刑事诉讼过程;3.国家应当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行辩护权的充分行使,并通过设立法律援助制度确保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能够获得符合最低标准并具有实质意义的律师帮助。
有效辩护原则的确立,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在刑事诉讼中的体现,体现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刑事诉讼主体地位的确立和人权保障的理念,还有助于强化辩方成为影响诉讼进程的重要力量,维系控辩平等对抗和审判方居中“兼听则明”的刑事诉讼构造。
2.辩护人的范围★★3.侦查阶段辩护律师的诉讼权利4.刑事诉讼中律师与非律师权利的区别(1)阅卷权(2)会见通信权(3)调查取证权(4)提出意见权5.拒绝辩护(1)被告人拒绝律师为其辩护(2)律师拒绝为被告人辩护如果遇有当事人委托事项违法或者委托人利用律师提供服务从事违法活动或者委托人隐瞒事实的情形,律师有权拒绝辩护。
法庭审理过程中,律师拒绝为被告人辩护的,应当准许。
(3)准备辩护依照前两条规定另行委托辩护人或者指派律师的,自案件宣布休庭之日起至第15日止由辩护人准备辩护,但被告人及其辩护人自愿缩短时间的除外。
考点七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运用★★★1.在侦查、审查起诉、审判时发现有应当排除的证据的,应当依法予以排除。
2.排除范围:言词证据的排除: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
实物证据的排除:物证、书证,严重影响司法公正,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
3.审判阶段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运用:考点八法定证据种类之排除1.应当直接排除的证据2.证明标准(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对被告人从重处罚,应当适用证据确实、充分的证明标准)考点九刑事证据规则考点十强制措施1.取保候审2.监视居住(1)监视居住的适用情形(2)被监视居住人的义务(3)监视居住的程序★★3.拘留4.逮捕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者辩护人有权申请变更、解除强制措施★★逮捕的变更、撤销或者解除的情形:(1)案件不能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办结的;(2)第一审法院判决被告人无罪、不负刑事责任或者免除刑事处罚的,被告人在押的,应当在宣判后立即释放;(3)第一审法院判决管制、宣告缓刑以及单独适用附加刑,判决尚未发生效力的;(4)被告人被羁押的时间已经到第一审法院对其判处的刑期期限的;(5)不符合逮捕的适用条件的;(6)对于已经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如果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变更强制措施: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系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的唯一抚养人。
考点十一附带民事诉讼附带民事诉讼的审理程序考点十二期间的重新计算及不计入期限的情形1. 重新计算期限的情形2. 不计入期限的情形考点十三侦查1.讯(询)问犯罪嫌疑人、证人/被害人★★★2.鉴定3.辨认辨认规则1.混杂规则:公安机关侦查的案件,在辨认犯罪嫌疑人时,不得少于10人的照片;辨认物品时,混杂的同类物品不得少于5件;对场所、尸体等特定辨认对象进行辨认,或者辨认人能够准确描述物品独有特征的,陪衬物不受数量的限制。
检察院自侦的案件,辨认犯罪嫌疑人、被害人时,被辨认的人数为5—10人,照片为5-10张;辨认物品时,同类物品不得少于5件,照片不得少于5张。
2.单独辨认规则:几名辨认人对同一被辨认人或者同一物品进行辨认时,应当由每名辨认人单独进行。
3.保密规则:对犯罪嫌疑人的辨认,辨认人不愿意公开进行时,可以在不暴露辨认人的情况下进行,并应当为其保守秘密。
在辨认前,应当向辨认人详细询问被辨认人或被辨认物的具体特征,辨认前,禁止见原“人、物”。
在必要的时候,可以有见证人在场。
4.补充侦查★★★(1)审查起诉阶段的补充侦查(2)审判阶段的补充侦查考点十四审查起诉★★1.不起诉的种类:(1)法定不起诉,是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2)酌定不起诉,是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3)存疑不起诉,检察院对于二次退回补充侦查的案件,仍然认为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经检察长或检察委员会决定,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
对于经过一次退回补充侦查的案件,认为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且没有退回补充侦查必要的,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三种不起诉依据新的司法解释,均有“检察长或者检察委员会”决定。
2.不起诉书的送达对象①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及诉讼代理人;②被不起诉人及其辩护人以及被不起诉人所在单位;③公安机关(只有公安机关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才需要送达公安机关)。
3. 不起诉的救济程序①被不起诉人:酌定不起诉可向原决定的检察院申诉(收到决定书后7日内);②被害人:向上一级检察院申诉(收到决定书后7日内),仍不起诉则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或直接起诉;③公安机关:向原决定机关复议,向上一级审核。
考点十五刑事审判概述1.审判原则2. 合议庭(1)合议庭的组成基层、中级一审:审判员3人或审判员和陪审员共3人,但是基层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可以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判。
高级、最高一审:审判员3-7人或审判员和陪审员3-7人二审:审判员3-5人死刑复核:审判员3人特定案件没收违法所得程序、强制医疗程序均应组成合议庭审理。
审理减刑、假释案件,应由三名审判员或者审判员和陪审员组成合议庭。
(2)合议庭的评议规则同一合议庭原则;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合议庭成员全部签名原则;评议时发表意见不受追究。
考点十六第一审程序1.庭前审查后的处理对公诉案件是否受理,应当在7日内审查完毕。
对案件审查的期限计入人民法院的审理期限。
2.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在案的处理★★3.证人、鉴定人出庭(1)证人出庭公诉人、当事人或者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对证人证言有异议,且该证人证言对案件定罪量刑有重大影响,人民法院认为证人有必要出庭作证的,证人应当出庭作证人民警察就其执行职务时目击的犯罪情况作为证人出庭作证,适用前款规定经人民法院通知,证人没有正当理由不出庭作证的,人民法院可以强制其到庭,但是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除外。
(2)鉴定人出庭公诉人、当事人或者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对鉴定意见有异议,人民法院认为鉴定人有必要出庭的,鉴定人应当出庭作证。
鉴定人由于不能抗拒的原因或有其他正当理由无法出庭的,法院可以根据案件审理情况决定延期审理。
(3)专门知识的人出庭申请主体: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
法庭对于该申请,应当作出是否同意的决定。
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适用鉴定人的有关规定。
申请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不得超过二人。
有多种类鉴定意见的,可以相应增加人数。
4. 一审裁判结果(1)起诉指控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指控的罪名与人民法院审理认定的罪名不一致的,应当按照审理认定的罪名作出有罪判决;(2)起诉指控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指控的罪名和审理认定的罪名不一致的,应当按照审理认定的罪名作出有罪判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