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斜拉桥发展的技术

斜拉桥发展的技术


15、Ayunose Bridge(Japan 1990) 峡谷深140m,宽300m,总长390m,主跨
200m
16、La Porta d’Europa Bascule Bridge (Spain),109 m,Rotation 75°
我国的斜拉桥发展
苏通大桥
创造四项世界之最
最大主跨:
斜拉桥的构造
一、斜拉索 1、拉索
每一根拉索都包括钢索和锚具两大部分。 钢索承受拉力,设置在钢索两端的锚具用来传 递拉力。钢索作为斜拉索的主体主要有如下几 种形式。
世界第三,中国第一;北汊大桥为钢筋混凝 土预应力连续箱梁桥,桥长2172米,主跨为 3×165米,该跨径在国内亦居领先。
南京长江三桥
南京长江三桥是长江南京段继南京长江大桥、 二桥之后建设的又一座跨江通道,2005年10 月,三桥建成通车,这样,长江南京段已拥 有三条快速过江通道。
白沙洲长江大桥
发展实例 1、瑞典Stromsund桥 世界上第一座现代化的钢斜拉桥,建于1955年,跨径
74.7+182.6+74.7,梁体为钢板梁,由越经塔顶的 成组预应力拉索支撑。
2、德国的Severin桥 世界上第一座独塔斜拉桥
3、委内瑞拉马拉开波桥 世界上第一座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
4、德国的北易北河桥 世界上第一座单索面斜拉桥
斜拉桥的发展展望
1、斜拉桥在世界桥梁建设史上地位重要。 良好的力学性能、经济、景观优美
2、中国桥梁建设成绩显赫。 杭州湾跨海大桥、伶仃洋跨海大桥、苏通
大桥、香港昂船洲大桥 3、斜拉桥建造技术的重大突破。
采用自动控制技术和信息技术;超大跨径 不断出现。 4、建筑美学、环境因素成为重要评价指标。
苏通大桥采用高300.4米的混凝土塔,为世界最高桥塔。
最长拉索:
苏通大桥最长拉索长达577米,比日本多多罗大桥斜拉
索长100米,为世界上最长的斜拉索。
南京长江二桥
南京长江二桥位于现南京长江大桥下游11公 里处,全长21.337公里,由南、北汊大桥和 南岸、八卦洲及北岸引线组成。其中:南汊 大桥为钢箱梁斜拉桥,桥长2938米,主跨为 628米,当时建成时,该跨径仅次于日本多多 罗大桥和法国的诺曼底大桥位居同类型桥中
5、澳大利亚巴特曼桥 世界上第一座斜塔式斜拉桥 6、美国的P-K桥 世界上第一座采用密索体系预应力混凝土斜拉
桥 7、加拿大安娜西斯桥 世界上第一座组合梁斜拉桥 8、挪威斯卡恩莎德桥 世界上跨径最大的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
9、法国的诺曼底桥 混合式斜拉桥的里程碑
10、澳大利亚悉尼格来贝岛桥 大洋洲最大的斜拉桥
苏通大桥跨径为1088米,是当今世界跨径最大斜拉桥。
最深基础:
苏通大桥主墩基础由131根长约120米、直径2.5米至2.8
米的群桩组成,承台长114米、宽48米,面积有一个足球场
大,是在40米水深以下厚达300米的软土地基上建起来的,
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入土最深的群桩基础。
最高桥塔:
目前世界上已建成最高桥塔为多多罗大桥224米的钢塔,
拉索的索距和拉索的水平倾角
单塔:H/l2=0.0.34~0.45
拉索在平面内的布置型式
辐射式 竖琴式 扇式
早期:稀索 •拉索间距
现代: 密索
混凝土达15m~30m 钢斜拉桥达30m~50m
混凝土达4m~12m 钢斜拉桥达8m~24m
•拉索倾角(边索) 辐射式或扇式:260~300 竖琴式:210~300
斜拉桥的演变
我国古代的吊桥
东南亚的原始藤竹索桥 欧美国家的近代斜拉桥
美国的布鲁克林大桥 1883年
(悬索和斜拉组合体系)
国外斜拉桥的发展
发展的三个阶段 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到60年代中,特征是
拉索以稀索体系,钢、混凝土梁以受弯为主。 二阶段: 20世纪50年代后开始,特征是拉索采
用密索体系,钢、混凝土梁以受压为主,截 面减少。 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至今,拉索普遍采用 密索体系,梁体轻型化,梁高减小,出现组 合式梁体,截面出现肋板式和板式。
11、日本的多多罗桥:世界上跨径最大的斜拉 桥
12、 Alamillo Bridge (Spain 1992)
13、Sunshine Skyway Bridge (USapeake&Delaware Canal Bridge (USA 1995),span=229 m
徐浦大桥 徐浦大桥是继南浦大桥、杨浦大桥之后,上
海市区第3座跨越黄浦江的特大型桥梁,位于 徐汇区华泾镇和浦东新区三林镇附近的江面 上。
斜拉桥的特点
1 主梁、斜拉索、索塔三者组合,形成不同 体系
2、斜拉索支承,相当于弹性支承 3、抗风好,不需要锚碇 4、调整拉索索力可以调整主梁内力 5、便于采用悬臂施工 6、高次超静定
斜拉桥的孔跨布置
1、双塔三跨式 最常见,主跨跨径大,适用于跨越较大的
海峡或河谷。边跨l1/中跨l2=0.2~0.5,
2、独塔双跨式 主跨跨径小,适用于跨越中小河流或城市
通道。边跨l1/中跨l2=0.5~1.0 3、三塔四跨式和多塔多跨式
结构体系
按梁体与塔墩的连接分
漂浮体系 半漂浮体系 塔梁固结体 系 刚构体系
按拉索的锚拉体系分类
自锚式斜拉桥 地锚式斜拉桥 部分地锚式斜拉桥
锚拉体系与主梁轴力的关系
索塔的型式 塔的高跨比 拉索的布置
高跨比: 双塔三跨式 0.18~0.25 独塔双跨式 0.3~0.45
索 主跨跨径
塔 高 度
索面形式(辐射式、竖琴式或扇式) 双塔:H/l2=0.18~0.25
武汉建成的第三座长江大桥,该桥为双塔双索 面栓焊结构钢箱梁悬索桥, 主跨618m, 钢箱梁 全长906.72m, 全宽30.2m。主要分流外地过 汉车辆,是武汉88公里中环线上的重要跨江 工程。1997年3月28日开工,2000年9月8日 通车。
杨浦大桥
杨浦大桥是继南浦大桥之后又一座跨越黄
浦江的自行设计、建造的双塔双索面迭合梁 斜拉桥。杨浦大桥,于1991年4月29日动工, 1993年9月15日建成,历时仅2年5个月。总 长为7654米,主桥长1172米、宽30.35米, 共设6车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