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成语十大误区 讲稿

成语十大误区 讲稿


六、谦敬错位
例10、张厂长的一席话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引出了许多搞好产品质量的好建议。 抛砖引玉: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或文章, 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或作品。 例11、我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最重要的一条就 是做到了海纳百川、虚怀若谷。 虚怀若谷:形容非常谦虚,表示对人的敬意,只 能对人。
5、歇后语:“猜个谜语” 定义:广大民众所喜闻乐见的生动形象而诙 谐有趣的口头语言(包括一部分谜语)。 形式:分两部分,前后为引注关系。前部分 用事物、现象构成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像是 “喻体”,后部分加以判断、推理、解释。 如:“小葱拌豆腐--一青(清)二白” “打破沙锅--纹(问)到底” “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老虎拉车--没人赶(敢)” “兔子的尾巴--长不了” “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4、惯用语:“打个比方”
定义:一种比喻定型化的具有抽象整体意义的词 语。结构简洁,形象生动,含义准确,出现率高,用 处广。 特点: 首先,它在用法上是整体的,意义上是单一的, 已从字面转化为较深刻的抽象意义。如:“踢皮球” 本指以脚踢球的运动方式,后喻互相不负责任的推来 推去。 其次,形式上多为三字格,结构上多为动宾形式, 如:“碰钉子”“鬼画符”“挂羊头,卖狗肉”“戴 高帽”。也有其他形式,如:“纸老虎”“墙头 草”“马后炮”“耳旁风”。有的中间能插入成分, 如:“敲(别人的)竹杠”“泼(他的)冷水”“吹

象牙之塔:
原为19世纪法国某文艺批评家批评同时代
诗人的话,指“为艺术而艺术”的文艺家脱离社 会现实而进入个人的主观幻想的艺术天地。
火中取栗:
猴子和猫看见火炉中烤着的栗子,猴子叫 猫去偷,猫用爪子从火中取出几只栗子,都被猴 子吃了。[见于法国—拉封丹的寓言] 比喻冒着危 险给别人出力,自己上了大当,一无所得。
开动脑筋:写出和下列成语或俗语意思相近 的俗语或成语 瞻前顾后-- 前怕狼后怕虎 孤掌难鸣-- 一个巴掌拍不响 直言不讳-- 打开天窗说亮话 一丘之貉-- 天下乌鸦一般黑 饮水思源-- 吃水不忘挖井人 得过且过--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吹毛求疵-- 鸡蛋里挑骨头 欲盖弥彰-- 此地无银三百两
独眼龙看书--
1.(09浙江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能被括号中 词语替换且符合句意的一项是( ) A.针对个别干部违规驾驶公车发生交通事故的现 象,某单位作出副科级以上干部重考驾驶证的决 定,这实在是驴唇不对马嘴(名不副实) B.“限塑令”分布之后,农贸市场的一些摊主对 记者打开窗子说亮话:为了招徕顾客,我们难以 拒绝提供免费塑料购物袋。(直言不讳) C.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管理经验,需要提倡“拿 来主义”精神,如果脱离国情,盲目照搬,就有 可能画虎不成反类犬。(画蛇添足) D.1977年高考招生制度的恢复,既给下乡知 识青年提供了求学上进的机会,也使许多农家子 弟有了“鲤鱼跳龙门”的希望。(脱胎换骨) 答案:B
一目了然
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痴心妄想
灯芯织布--
枉费心机 东拼西凑 迫在眉睫
老和尚的百衲衣--
眉毛上挂炮仗--
吃着碗里看着锅里-- 贪得无厌 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越俎代庖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一曝十寒
我的家

我的家里有爸爸妈妈和我三人成虎,每天早 上一出门,我们一丘之貉就分道扬镳,骨肉分离, 晚上才能殊途同归。 爸爸是建筑师,每天在工地指手画脚;妈妈 是售货员,每天在商店里来者不拒;我是学生,每 天在教室里呆若木鸡。我们家三个成员臭味相投, 在家中沆瀣一气。 但当我成绩不好时,爸爸也同室操戈,心狠 手辣地双管齐下,把我揍得五体投地,而徐娘半老 的妈妈则在一旁袖手旁观,从不见义勇为,害得我 只好节哀顺变 !!!
(八)功能混乱
每个成语由于自身的词义和词性的不同,在句子中 的语法功能也不同,如果把握不准,就容易造成功 能混乱。如:
这次来美国参加国际会议,要积极参加活动,既能向各国同 行学习,又能走马观花地感受美国的生活。(2005年山东卷) 公安干警的包围圈越缩越小,这群罪大恶极的歹徒已成了瓮 中捉鳖。 句中的“走马观花”是一个动词性成语,在句中应作谓语, 而该句由于对它的语法功能把握不准,误把它当作形容词性 成语,用来充当“感受”的状语。句中的“瓮中捉鳖”是一 个动词性成语,只作谓语,而在该句中误把它当作名词性成 语,充当“成了”的宾语,不妥,应改为名词性成语“瓮中 之鳖”。
庆,无不佩服陈忠和教练的坚韧和勇气。
C、当中国女排捧回冠军奖杯时,举国弹冠相 比喻作好了做官的准备。也指坏人准备上台。
D、他三天两头到厂长办公室磨洋工,希望厂 里解决职工子女上学难的问题。 懒散地工作,含贬义。
⑤我们是十多年前的老同学,这次在武汉萍水相逢,彼此都格 × 外兴奋。 ⑥日寇在华犯下的耸人听闻的罪行,激起全球华人的强烈愤慨。 ×
⑦有什么困难尽管告诉我,我一定鼎力相助。 × ⑧ 你就别再为难她了,她既然不肯讲,就一定 ×
有难言之隐的苦衷。
⑨看到黄宏表演的小品,一向严肃的父亲也忍俊 × 不禁地笑起来。 ⑩为了让分别多年的老同学不期而遇,我们精心组织 × 了这次同学会。
成语来源
1、古代寓言神话
涸辙之鱼
2、历史故事
精卫填海
完璧归赵 一鼓作气
3、古代诗文
心有灵犀 柳暗花明
4、外来文化
象牙之塔
火中取栗
三、成语使用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十大误区 一、望文生义 三、轻重失度 五、功能混乱 七、逻辑脱节 九、断词取义 二、对象误用 四、褒贬颠倒 六、谦敬错位 八、语意重复 十、形近混淆
成语的十大误区
(一)望文生义 成语的意义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有一 定的典故来历,加之有些成语中某个语素 还含有生僻的古义,这就造成了成语理解 和使用上的困难,如果不仔细辨析,不追 根溯源,一瞥而过,就容易造成望文生义, 曲解成语的错误。
一、望文生义
例1、各部门都要有全局观念,那种目无全牛而忽 视整体利益的做法是不对的。 目无全牛:比喻技艺极其纯熟,已达到得心应手 的境地。 例2 、在语文老师的严格要求下,我逐渐改正了 文不加点的毛病。 文不加点:文章一气呵成,不用修改,形容文思 敏捷,写作技艺纯熟。
(浙江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 D) 淑:善,美。指女子嫁了一 确的一句是(
A.我国不少理工科院校把大学语文排斥在必修课之 个品质不好的丈夫。后泛指 外,而近年来,外国留学生报考HSK(中国汉语 结交了不正派的人。 水平考试)的人数大幅度上升,真可谓“外来的和 尚好念经”。 B.求学期间,他春风得意,事事顺心,没料到踏入 社会后,几桩生意下来,就被骗得血本无归,于是 他总是感叹遇人不淑,命途多舛。 C.同学们,考入大学仅仅是一个新的起点,让我们 志存高远,学海无涯苦作舟,在老师们的推波助澜 下,直挂云帆济沧海! D.等我赶到赛场,乒乓球赛已经结束,遇见小李, 我忙打听战绩,他说:“我们几个本来就是‘马尾 巴串豆腐’碰到强手,当然是‘孔夫子搬家’了!”
• 一丘之貉:丘:土山;貉:一种形似狐狸的野兽。 一个土山里的貉。比喻彼此同是丑类,没有什么差 别。 • 殊途同归: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 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 • 沆瀣一气:沆瀣:指唐时的崔沆、崔瀣。比喻臭味 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 • 同室操戈:同室:一家,指自己人;操:拿起;戈: 古代的兵器。自家人动刀枪。指兄弟争吵。泛指内 部斗争。 徐娘半老:指尚有风韵的中年妇女。 • 双管齐下:管:指笔。原指手握双笔同时作画。后 比喻做一件事两个方面同时进行或两种方法同时使 用。
七、逻辑脱节
例12、王大妈爱干净是这一带出了名的,家中的
各种物件总是摆设得有条不紊。 有条不紊:指做事或写文章条理清晰,一点不 乱。
八、语意重复
例13、时下的店名和商品名在吸收外来词时,追 求时髦,哗众取宠,令人费解。这些叫人看不懂 的名称,只能让人贻笑大方。 贻笑大方:指被内行人笑话。 例14、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使我国人民生灵 涂炭。
理万机,积劳成疾仍坚持工作。 日理万机:常指君王或国家领导每天忙于 处理繁多的政务。
四、褒贬颠倒
例6 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 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趋之若鹜:比喻很多人争着前往。(贬义) 例7 湖北省黄金寺村为迎接上级扶贫检查,把 几个村羊群集中到一起,以其规模效益骗取扶贫 资金,其手段之恶劣,令人叹为观止。 叹为观止:形容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褒 义词)
“生灵涂炭”的“生灵”是“百姓”之意,与前面的
“人民”重复。
九、断词取义
例15、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展开了潜 艇战,于是使用水声设备来寻找潜艇,成 了同盟国要解决的首当其冲的问题。 首当其冲:指首先受到某种势力的攻击或 遭受到某种灾难。
十、形近混淆
例16、在球迷的呼吁下,教练使用了巴乔,他在 世界杯上果然不孚众望,多次挽救了意大利队。 不孚众望:不能使众人信服。 例17、计算机是一种工具,尽管是高科技工具, 拥有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都可以事倍功半, 一蹴而就。 事倍功半:形容花费的劳力大,收到的成效小。
D、我的家乡有一片竹林,万竿碧竹,郁郁葱葱, (爱憎、悲喜等感情)难以消除。 蔚为壮观。这景色让我久久难于释怀。 不能用于景色。
3下列各句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04广东卷)
身材短小而精明强悍。 A、老张今年 65岁,短小精悍,思维敏捷,干 符合语意 。
( A)
起活来一点也不比年轻人差。
轻财仗义,毫不吝惜地资助 别人,不是自己花钱买东西。 B、这种首饰的款式非常新颖、时尚,一经推 不合语境。 出,不少爱美的女士慷慨解囊抢购。
二、对象误用 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如果 把握不准,就极易扩大使用的范围 或误作它用。如:
二、对象误用
例3 、这些女孩平均年龄只有22岁,正值
豆蔻年华,却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警花。
例4 、宿舍里的六位小伙子都是十八九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