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智慧教育云平台-总体建设方案V1.0韶关市智慧教育云平台总体建设方案2014年8月目录第一章项目概述 (3)1.1项目背景 (3)1.2实现目标 (5)1.3总体框架 (8)第二章韶关市教育信息化现状 (11)2.1韶关市教育信息化统计表 (11)2.2现状具体分析 (12)第三章硬件及网络建设方案 (15)3.1教育资源云存储平台 (15)3.2教育城域网组网方案 (17)3.3智慧教育平台部署方案 (21)3.4设备清单及预算 (22)第四章平台建设方案 (25)4.1基础平台建设 (25)4.2班班通建设 (32)4.3人人通建设 (44)4.4教育OA建设 (51)4.5校园建站系统建设 (56)4.6智慧校园系统建设 (58)4.7家校互动建设 (71)4.8互动直播系统建设 (73)4.9机顶盒家庭应用终端 (77)4.10移动APP应用建设 (78)第五章推进计划 (80)第一章项目概述1.1项目背景(1)国家提升信息化战略,十八大报告明确把“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纳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首次把信息化同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并列为国家战略,促进“四化”同步发展。
信息化本身已不再只是一种手段,而成为发展的目标和路径。
这充分反映了党中央对信息化的高度重视和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必将对今后十年我国信息化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把“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作为独立一章,并将“教育信息化建设”列为 10 个重大项目之一。
(3)教育部于 2012 年 3 月发布《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对教育信息化做更进一步部署,指出“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建设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现教育思想、理念、方法和手段全方位创新”,“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学习型社会”。
(4)刘延东同志在 2012 年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创新教育模式和学习方式,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全面深度融合,加快提升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学习型社会和人力资源强国提供坚实支撑。
同时她还通知指出“十二五”教育信息化核心目标和标志性工程是“三通两平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云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5) 2012 年 10 月,教育部、发改委、财政部等九部门下发《关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当前几项重点工作的通知》,部署教育信息化七项重点工作,具体要求有:尚未接入宽带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的宽带接入及网络条件下的基本教学环境建设;今明两年要使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应用覆盖 5O%以上的学校;利用网络学习空间组织教师开展网上研修、资源共享、互动教学、教学管理等活动;结合本地实际需要,加大紧缺性公益资源、特色资源的开发与整合力度,完善资源共享服务,支撑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和优质教育资源的广泛应用;完成教学点教师的全员培训和实现宽带网络接入学校70%以上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化应用能力。
(6)教育信息化被提升到新的战略高度,开始从分散建设向整体规划、统筹推进转型,促进教育改革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
为深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落实《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当前几项重点工作的通知》(教技〔2012〕13 号)的文件精神,为进一步加强韶关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深化教育信息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宽带网络校校通”工程,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作用。
1.2实现目标图1-1-1智慧教育生态系统示意图根据湘教发[2013]24号文件《湖南省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精神,到2015年:1. 全省100%完成乡镇和乡镇以上学校互联网宽带接入及网络条件下基本教学环境建设;2. 建成系统全面的优质教育资源体系,并100%推送到各学校,乡镇和乡镇以上学校的班级要100%实现利用互联网、多媒体教学设备和网上优质教育资源开展教学;3. 全省在职教师和初中阶段以上学生100%拥有实名制的网络学习空间;4. 乡镇和乡镇以上学校100%建立基于空间的虚拟化机构平台,空间教学与管理普遍应用;5. 不断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100%实现乡镇和乡镇以上学校教师利用网络学习空间开展研修活动,不断推动教学改革。
基本形成全省共享、高速畅通、安全可控的教育网络环境及学校宽带上网服务体系,为学校的每个教室提供信息沟通、多媒体技术应用的基本现代教学手段。
结合《湖南省县域内整体推进“三通工程”奖补资金评审指标体系(试行)》的具体要求,“三通两平台”建设目标细分如下:二级类别建设目标宽带网络校校通城域网县域内建成教育城域网,并建成中心机房,城域网设备与带宽在满足教学与管理的各项需求基础上有一定的冗余。
教育城域网以光纤连接县市区机构、中心机房和各学校,以千兆带宽接入各学校;中心机房基础设施达到机房建设标准,配备相关安全设备确保网络安全,建设数据安全与备份机制,城域网出口配备上网行为管理设备,确保网络信息安全。
1.3总体框架按照韶关市智慧教育“三通两平台”现实情况和总体目标,本项目着重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数据中心支撑平台建设和业务系统建设等三个层面进行,将实现教育城域网内网络高效覆盖、资源丰富共享、数据安全存储、应用多样接入。
图1-1-2 “三通两平台”总体框架图1.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目前韶关市尚未建设教育城域网,各学校自行以10M-100M不等的接入带宽接入互联网,各教育管理及资源的访问全部通过互联网进行,在安全、速度上得不到有效保障。
本方案将建设全市教育城域网和校园网(韶关市教育网),全市范围内的所有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学校和其他教学点全部进入韶关市教育网,网络采用分层分级架构,将城区业务节点(教育行政机构和教学点)、乡镇业务节点和乡村业务节点,通过不同的层级连入教育城域网。
业务节点与教育城域网之间采用N*GE的高速IP电路连接,确保韶关市教育网内的各业务节点之间能够无障碍完成管理信息、教学课件信息、视频会议信息的传输。
韶关市教育网通过统一出口与市教育局和省教育厅信息中心互联互通,确保上级教育行政机构、教育资源点在韶关市教育网无障碍落地。
韶关市教育网通过统一出口与互联网互联,网内的各业务节点采用授权上网的方式进入互联网,确保韶关市教育网达到绿色互联网的等级要求。
项目建设按照业务满足五年的通信容量要求配置设备容量和传输电路容量,对于活跃业务节点,可按照其业务的需求,随时对接入系统和通信电路容量进行有针对性扩容。
2. 数据中心支撑平台建设数据中心支撑平台是韶关市智慧教育系统的心脏,主要由服务器系统、存储系统、数据中心网络系统和安全系统组成,负责韶关市智慧教育的所有业务系统的处理和支撑。
3. 业务系统建设根据“三通两平台”具体的业务需求,智慧韶关市必须在智慧韶关市数据中心支撑平台之上,建设教育资源管理系统、教育行政管理系统、教育资源管理调度系统、人人通空间分享系统、平安校园管理系统、校车监控系统、一卡通系统、平安校园监控系统等等,采用ESB 数据交换技术,实现韶关市智慧教育信息的高度共享。
同时还要进行班班通电化教育设备、计算机教室相关设备、教室备课电脑、校园公用终端设备等等。
第二章韶关市教育信息化现状2.1韶关市教育信息化统计表2. 表中教师所配置电脑均为笔记本2.2现状具体分析2.2.1宽带网络校校通情况通过宽带接入实现。
1. 已经达到建设标准(必须是10M或者10M以上的光纤接入)的学校共有12所,分别是:韶关市一中、韶关市职业中专、韶关市三中、德雅中学、韶关市五中、翊武中学、白衣中学、保河堤中学、李家铺中学、一小、二小、七小。
2. 虽是光纤接入但未达到带宽要求的学校共有6所,分别是:韶关市特殊教育学校、灵泉中学、棠华中学、新洲中学、韶关市双济实验学校、翊武中心小学。
3. 网络的接入方式是ADSL modem接入的学校共有3所,分别是:三小、五小、李家铺中心小学。
4. 未接入宽带网络的学校共有3所,分别是:保河堤中心小学、白衣中心小学、杉堰小学(在建)。
2.2.2计算机机房配置情况1. 已经配备计算机机房的学校共有20所,分别是:韶关市一中、韶关市职业中专、韶关市三中、韶关市特殊教育学校、德雅中学、韶关市双济实验学校、韶关市五中、翊武中学、白衣中学、保河堤中学、李家铺中学、灵泉中学、棠华中学、新洲中学、一小、二小、五小、七小、翊武中心小学、李家铺中心小学。
2. 未配备计算机机房的学校共有4所,分别是:韶关市三小、保河堤中心小学、白衣中心小学、杉堰小学(在建)。
2.2.3教师备课电脑配置情况1. 已经配备教师备课电脑的学校共有3所,分别是:韶关市职业中专、韶关市三中、韶关市特殊教育学校。
2. 未配备教师备课电脑的学校共有21所,分别是:韶关市一中、德雅中学、韶关市双济实验学校、韶关市五中、翊武中学、白衣中学、保河堤中学、李家铺中学、灵泉中学、棠华中学、新洲中学、一小、二小、五小、七小、翊武中心小学、李家铺中心小学、韶关市三小、保河堤中心小学、白衣中心小学、杉堰小学(在建)。
2.2.4优质资源班班通情况1. 已经配备班班通设备的学校共有5所,班级共有124个。
分别是:韶关市一中42个教学班、韶关市三中18个教学班、韶关市特殊教育学校13个教学班、德雅中学(已经配备好48个教室)39个教学班、韶关市五中12个教学班。
2. 部分配备班班通设备的学校共有3所,已经配备的班级共有45个,分别是:新洲中学9个教学班、翊武中学6个教学班、韶关市二小30个教学班。
未配备的班级共有15个,分别是:新洲中学12个教学班、翊武中学2个教学班、韶关市二小1个教学班。
3. 未配备班班通设备的学校共有16所,班级共有213个。
分别是:韶关市职业中专14个教学班、灵泉中学15个教学班、李家铺中学10个教学班、保河堤中学9个教学班、棠华中学18个教学班、白衣中学8个教学班、韶关市双济实验学校(19个教室)9个教学班、韶关市一小27个教学班、韶关市三小7个教学班、韶关市五小8个教学班、韶关市七小18个教学班、李家铺中心小学12个教学班、保河堤中心小学14个教学班、翊武中心小学10个教学班、白衣中心小学12个教学班、杉堰学校12个教学班(在建)。
2.2.5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情况1. 湖南省基础教育资源网在应用的学校有韶关市三中、德雅中学、韶关市五中、新洲中学、保河堤中学、翊武中学、棠华中学、白衣中学、韶关市二小、韶关市七小共计10所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