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运动控制系统基本要求

运动控制系统基本要求

11级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运动控制系统》基本要求(2014-05-23)
第一章 绪论
了解本课程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转速单)闭环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
1、 了解V (SCR )--M 、PWM--M 两种主电路方案及其特点(2.1节、P16、P97--98、笔记);
2、 他励(或永磁)直流电动机三种数学模型及转换,解耦模型中I do ~U d 环节的处理(P27--28、笔记);
3、 稳态性能指标中D 、S 间关系及适用范围(2.2.1节、P29--30、笔记);
4、 转速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组成原理、特点及适用范围(P2
5、笔记);
5、 带电流截至负反馈的转速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组成原理、特点(笔记、2.5.2节)。

第三章 转速、电流反馈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
1、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组成原理(主要指:V —M 不可逆调速系统、PWM-M 调速系统)、特点,符合实际的系统数学模型,静(稳)态参数的整定及计算(P60、P59--6
2、笔记);
2、 ASR 、ACR 的作用(P65);
3、 典1、典2系统的特点、适用范围、参数整定依据(3.3.2节、笔记);
4、 基于工程设计法的ASR 、ACR 调节器参数整定方法(P77--78、3.3.3节、例3-1、3-2、笔记);
5、 理解ASR 退饱和时的(阶跃响应)转速超调量等时域指标算式(P86--88、笔记);
6、 系统分别在正常恒流动态、稳态阶段,及机械堵转故障、转速反馈断开故障下的(新稳态)物理量计算;
7、 M 、T 、M/T 三种数字测速方法及特点(2.4.2节、笔记);
8、 了解了解M/T 数字测速的技术实现方法、系统控制器的技术实现方法(P82-85、笔记)。

第四章 可逆控制和弱磁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
1、 PWM--M 可逆直流调速系统组成原理及特点(4.1节,笔记)
2、 V (SCR )--M 可逆主电路中的环流概念、类型、特点(P103--104、笔记);
3、 常用的晶闸管-直流电动机可逆调速系统组成原理及特点(4.2.2节,图4-1
4、图4-1
5、4.2.3节)。

第五章 基于稳态模型的异步电动机调速系统
1、 异步电动机定子调压调速的机械特性簇与特点,转速闭环调压调速系统组成原理及适用范围(5.1--5.2节);
2、 软起动器的作用及适用条件(5.2.4节);
3、 异步电动机变压变频调速的基本协调控制关系(一点两段)及其依据(5.3.1节);
4、 异步电动机四种协调控制的特点,各自的机械特性簇、特点及比较(5.3.2节--5.3.3节、笔记);
5、 SPWM 、CFPWM 、SVPWM 变频调速器组成原理与特点,及其中各环节的作用(5.4节);
6、 了解基于转差频率控制的转速闭环变频变压调速系统的基本原理(5.6节)。

第六章 基于动态模型的异步电动机调速系统
1、 交流电动机坐标变换的作用,矢量控制(VC )的基本思想、特点(6.6、6.7、笔记);
2、 异步电动机VC 系统的一般组成原理(图6-20);
3、 了解各种具体的VC 系统组成方案,理解转子磁链直接与间接定向控制的区别(6.6.
4、6.6.6节、笔记);
4、 异步电动机直接转矩控制(DTC )系统的基本原理及特点(6.7.3节),DTC 与VC 的比较(6.8节)。

第七章 绕线转子异步电动机双馈调速系统
1、 绕线转子异步电动机次同步串级调速主电路及其工作原理,()S
f β=公式及特点(7.2.1节、笔记); 2、 绕线转子异步电动机双闭环次同步串级调速系统组成原理;起动、停车操作步骤;(7.5、7.6、7.4.3节、笔记)。

第八章 同步电动机变压变频调速系统
1、 正弦波永磁同步电动机(PMSM )矢量控制系统组成原理,0sd
i =时的转矩公式(8.4.3节); 2、 具有位置、速度闭环的正弦波永磁同步电动机(伺服)矢量控制系统组成原理(图8-26、27扩展、笔记)。

第九章 伺服系统
1、 位置伺服系统的典型结构(开环、半闭环、闭环、混合闭环)及特点(笔记、9.1.2);
2、 位置伺服系统的三种运行方式、位置伺服系统的三种方案;(笔记、9.3.2--9.3.4)
3、 数字伺服系统中电子齿轮的作用(笔记);
4、 数字式位置、速度伺服系统的指令形式(笔记)。

*** 考试须知---要点提示:
(1)无证件者不能考试;(2)未交卷者中途不得离场;(3)严禁带手机到座位,操作手机者按作弊论处。

附:答疑地点(2-216)、时间:(1)2014-6-6,13:00--15:00;(2)2014-6-7,8:00--11:00,13:00--15:0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