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书生的教育理念无论做什么事,你只要找准自己的位置,你就能够放下求之不得之苦,放下浮躁的心理,让灵魂不再流浪,思想不再浮躁,建设自己灵魂的乐园。
●说了算,定了干,一不做,二不休,一以贯之,持之以恒,绳锯木断,水滴石穿,不怕慢,只怕站,久而久之,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
一个强大的自我就出现了。
●关于习惯教育即是帮助人培养良好的习惯,1分钟做小事。
到这个时间做这个事、到那个时间做那个事,培养良好习惯,把这个事往深去做,就会感到趣味无穷,质量不断提高。
●狠抓习惯的三块内容:1、计划系统:时时有事做,事事有时做,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2、监督检查系统:严格按计划去做。
3、总结及反馈制度●对于孩子:能做的事,一定让他自己做,一旦这样,他越做越多,责任感就是在做事的过程中积累起来、堆积起来的。
●关于创新:什么叫创新?盯住一个目标,持之以恒地往深处去钻井,方能钻出甘泉,人最怕的是遍地挖坑。
●用平平常常的心态,高高兴兴的情绪,快节奏、高效率地多做平平凡凡、实实在在的事情。
●当你把这些极小的事情,干得高高兴兴、快快乐乐、如诗如画、如舞如歌、有滋有味、有声有色时,你自然就在尽到生存责任的同时,更多地享受到了生命的快乐和幸福。
松、静、匀、乐——魏书生的教育理念之一学习了我国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的教育理念,感触颇深。
关于魏老师的教育理念,其中关于教师快乐工作的心态的理解印象很深。
教师这个职业既是平凡的岗位又有着不同于其它岗位的地方,因为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大职责。
以往社会将着眼点只放在教师的教学工作上,却忽视了教师本身的心理。
可事实在于绝大部分的教师因为承受来自工作和生活两方面的压力,或多或少都有着或轻或重的心理问题。
魏老师提倡教师要拥有一种快乐工作的心态。
何为教师快乐工作的心态?其实很简单,只要我们永远记住四个字:松、静、匀、乐,即身体轻松、心灵宁静、呼吸均匀、心情快乐。
走进学校松、静、匀、乐;走进办公室松、静、匀、乐;走进教室松、静、匀、乐;下班买菜松、静、匀、乐;讨价还价松、静、匀、乐;吃晚饭当然更是松、静、匀、乐……那如何做到拥有这种快乐工作的心态呢?每晚睡觉前记得对自己说:“今天发生的不管好的坏的都已经过去,明天会是一个新的开始!”早上起来的时候伸个懒腰,再对自己说:“加油!”遇到令人不愉快的事时,就要对自己说:“没什么大不了的!”总之一天要尽量保持一份好的心情。
在教学过程中,几乎每天我们都会遇到令人不太愉快的事情,比如有学生未交作业、某个学生没有遵守纪律、教学过程未能令自己满意。
这些情况下我们又该如何保持着快乐工作的心态?自我调整吧。
深呼吸、做做运动、跟同事谈谈心换个场景,换个对象,心境会不一样的!拥有一份快乐工作的心态,我们才能以更佳的状态去教学、去面对学生。
魏书生课堂教学十条要求1.每堂课都要备课,老教师可以用旧教案,新教师的教案也不用写得太详细,但一定要有备课薄。
2.每堂课至少要有三类不同的教学目的,以供同学们选择。
最优秀的学生会了可以不听课,做自己认为有价值的更深更难的题。
后进学生听不懂也可以不听,要选一些适合自己的浅题来做。
老师一定要帮助陪坐的、“待业的”、“失业的”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选择不同的学习目标,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3.教师讲授时间别超过20分钟。
近5年又提出了别超过15分钟。
大部分学生能看会的,老师不要讲,更多时间还给学生去读、去想、去查资料、去讨论、去练习。
4.如果是讲新课,学生发言别少于10人次。
学生也可以替老师讲难点、讲重点;当然也可以提问题,谈看法。
5.学生动笔练,包括板书时间别少于10分钟。
6.处理偶发事件别超20秒,以减少老师们发火的机会,增长教育智慧。
7,请学生做课堂教学总结,每堂课请一两名学生谈一两条看法。
8,至少留三类不同层次的作业,以使不同水平的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循序渐进的作业。
9.下课后的课间十分钟,不离开学生,学生们做操就和他们一起做操,学生在室内,就坐在教室里找三五个学生谈谈心,聊聊天,商量商量怎么学习更愉快、效率更高。
10.备课簿上写一句话,这节课成功在何处。
教师固然要反思,但我觉得首先要正思,找到自己的优点,找到学生喜欢的环节,坚守坚守再坚守,发展发展再发展。
这样反思发现的那些不足才会一点点地减少。
魏书生教育理念:魏书生的“教育就是培养良好习惯”的理念让我们信服。
魏书生的“习惯就是形成良好品质”的思想让我们升华。
魏书生的“甘愿做人师”的风范让我们学习。
魏书生的“知人、育人观”的观念让我们佩服。
魏书生的“以法治观念施教”的教学让我们感悟。
魏书生的“高悬鞭策自警”的自省让我们反思。
魏书生的“做快乐班主任”的思想让我们安慰。
魏书生的“班级自动化”的管理让我们实践。
魏书生的“吃亏就是占便宜”的想法让我们轻松。
魏书生的“教育惩罚艺术”的方法让我们宽容。
魏书生的“时间质量管理”的效率让我们享用。
魏书生的“管理就是欣赏、教育就是欣赏”的管理让我们感受。
魏书生的“真诚点燃希望”的心灵让我们信任。
魏书生的“有爱才有好老师”的说法让我们尽职。
魏书生的“老师就是服务学生”的做法让我们尽责。
魏书生的“师生换位教育”的方式让我们深思。
魏书生的“求实务真进取”的精神我们我奉献。
魏书生的“努力工作处处可成净土、潜心科研时时能在天堂”的作风让我们奋进。
魏书生的十四个教育观念魏书生成功了,鲜花和掌声常伴不离。
魏书生的成功是作为教育改革家的成功,是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的双重成功,诚如辽宁省实验中学校长姬庆生所言:“魏书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经验是博大精深的,既有理论高度,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1]如果与国外著名教育家作横向比较的话,魏书生的主要建树或优势恐怕还是在教改的实绩。
宁夏一位青年教师在致魏书生的公开信中写道:“目前您还只领我们,不,您还只和我们完成了这伟大的乐章的第一部——对教育教学规律、艺术剖理璞玉似的发现和质朴的运用,这还基本上是以方法论的方式体现出来的?”[2]如果我的理解不错的话,那么这里的“方法论”基本上相当于古人所说的“术”。
这位青年教师的评价有相当的代表性,事实上,除了少数专门从事理论研究的学者,大多数人对于魏书生的兴趣更多的是在那些可触摸的操作方法上。
“可操作性”是一个比较时髦的名词,人们在提到它时往往流露出对理论、观念的不屑一顾;于是在不少人心目中,魏书生被分成虚实两面,取“实”舍“虚”也就成了学习魏书生的一种捷径。
成套的管理章程和操作方法照搬不误,在有些人那里或许收到了立竿见影的短期效果,在有些人那里只是上演了一幕“皮毛改革剧”,热闹一阵子后便一切归于寂静,重复着“昨天的故事”。
我们并不怀疑只得皮毛者的取经真心,我们怀疑的是:是否魏书生实绩的光环和操作方法的新奇掩盖了其深邃独到的思想观念?我们知道,仅仅是观念——哪怕最正确的观念——改革不了现实,但没有正确观念指导的实践很难避免盲目性。
笔者选择这样一个题目来做关于魏书生的文章,也许会被讥为“客里空”、“空手道”什么的,然而我却认定,如果不是类似“宗教家的精神”(吕叔湘语)支配着魏书生,他会打那么多次报告要求当教师吗?魏书生倘若做了“厂级领导”也许会成为企业改革家,但绝不会有教育改革家魏书生。
魏书生这个典型已经树立了起来,但一个人若在思想深处就不热爱教师这一职业,即使你硬逼着他学魏书生,能学好吗?“学习魏书生,必须研究魏书生”(姬庆生语),窃以为,研究魏书生,首先得研究其思想观念,以便在认识上向魏书生* 拢时有个目标。
本文称不上研究,只是想胪列一些魏书生的教育观念,作为人们了解魏书生的参考。
魏书生说:“改革的关键是教育思想的改革,倘思想观念不改……即使能奏效于一时,也决不会持久。
”[3]本文的宗旨庶几不违魏老师的本意。
观念这东西有个层次问题,一般可分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本文所提到的教育观念主要处于中观层次(有的处于中观和宏观的交界面上,有的处于中观和微观的交界面上),遗漏在所难免。
之所以回避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主要出于以下考虑:一是过大过小的事物难于把握和驾驭,二是过大难免笼统、空洞,过细则又容易流于琐碎。
下面,先用主要篇幅对魏书生的教育观念作一番罗列,有些地方适当作点析评。
一、放大显微的职业观情感基于认识,热爱自己的职业必须以正确认识该职业的重要性为基础。
行业不同,只是分工不同,并无高下之分。
魏书生主张一方面用缩小镜去看宇宙、看世界,另一方面又用放大镜、显微镜去看自己从事的职业,一花一世界,一叶一乾坤。
他认为教育教学虽不是惊天动地的“伟业”,但一旦你全身心地投入进去了,那么它将显得广袤无比,里面的世界真精彩,异趣纷呈。
所谓放大显微,从认识的角度是指善于将总体的事业进行多侧面、多角度的观照、分解,使其中的每一个层次、每一个细部都纤毫毕现;从情感的角度看,是将职业神圣化。
魏书生认为:“每项有利于人类的工作都是神圣的,倘用一种神圣的态度去对待、去做,一定能将这工作做得很神圣。
”这并不是一种阿Q主义,而是自觉地培养职业情感。
二、积极自重的角色观从社会学角度看,每个人在生活中都面临着多种角色的选择和不同角色的转换,魏书生主张“选择积极的角色进入生活”。
首先,他主张舍劣取优,即尽量不扮演拙劣的社会角色。
其次,他主张众优兼备,从“向善成美”的愿望出发,兼扮各种好角色。
如面对吵骂打架的学生,可以兼扮严父、慈母、兄长、亲属、良师、保健医生、心理诊疗医生等多种角色。
再次,他主张一个人要能灵活自如地进行角色转换,这里又包括两个层次,一是要有主动转换角色的强烈意识,二是当外力迫使自己转换角色时,心理上要有足够的准备,迅速而自如。
最后,他主张,作为教育者要善于进行“换角思维”,即善于站在不同的角色位置上进行思考。
总之,有了积极自重的角色观,就能根据教育的不同需要扮演好各种主角和配角、正角和“丑角”,就能在环境变化时及时作好转换角色的身心调整,避免不必要的烦恼,“容易成为一个成功者”。
魏书生认为,“选择的角色不同,决定着教育效果的不同”。
因此,学习魏书生的角色观,无疑有利于提高教育效果,有利于治疗角色单一症、机械症和角色自恋症。
三、扬长补短的发展观教育者首先要发展自己,怎样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呢?魏书生认为,一是发展自己的长处,一是借鉴他人的长处。
魏书生提倡教育教学的民主化,并切实有效地实行了民主化,照他自己所说的,“原因在于我有‘商量’的长处”。
魏书生搞教育教学的科学化,也正是因为他有对现当代教育科学了解得颇为深入、全面的长处。
在借鉴问题上,魏书生认为学习别人“是为了发展自己而不是抑制自己的长处”。
针对全国学习魏书生的热潮,魏书生诚恳地告诫人们:“衷心希望大家千方百计发展自己的长处,千万不要都来模仿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
他主张在“借他人之长补自身之短”的同时要坚持自己的长处并进而“努力发展”自己的长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