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窃读记》说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窃读记》说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窃读记》说课共荣乡中心小学杨雪娇一、教材分析《窃读记》这篇课文是教科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

这篇课文以“窃读”为线索,生动地再现了作者整个“窃读”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经历,表现了林海音对读书的热爱,对智慧的渴望。

二、教学目标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结合本课教材特点,依据新课标对三个维度目标的要求,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能够抓住重点词句,品词析句,具体感悟,理解文章意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对读书的酷爱,培养学生从小热爱读书的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新课标对高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预设为:指导个性朗读,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预设为:体会作者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受到爱读书、爱知识的教育。

四、教学方法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为了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的统一,根据教材及学生特点,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谈话导入法、阅读法、读思议结合等方法进行教学,倡导“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的学习方式,通过品词析句的练习,读中悟情,以情促读,螺旋形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在实现阅读教学指导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教会学生朗读、讨论、圈写批注等学习方法,让学生采用自读自悟、以读悟情进行学习,构建了师生双主体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

五、教学过程为了能够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预设了以下教学过程:1、扣题,激趣导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让学生能够迅速投入到学习中去,教学开始,我首先让学生交流平时喜爱的书籍有什么以及读书的感受,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让学生的读书热情充分调动起来,引导学生快速进入文本。

这样的导课设计,能够拉近学生、教师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2、读文,初步感知学生读题后,让学生抓住课题中的“窃”字,谈谈对于这个字的理解,引导学生对课题提出质疑。

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文,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提出阅读要求:课文写了什么事?读懂句子,读不顺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完后讨论交流,让学生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印象,知道这篇课文写了林海音小时候在书店窃读的经历和感受。

这一环节培养了学生阅读和概括能力,让学生对于文本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为后面的精读做好铺垫。

3、精读品词析句新课标的阅读总目标是: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我主要培养学生对文字的感悟能力,通过学生的自主阅读,感悟文本的内涵。

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和结构顺序后,让学生从课题质疑入手,说说窃读的感受是什么?划出表现作者内心活动的句子并读一读。

抓住中心句“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说一说自己有没有这种体验,体会作者当时复杂的内心,体会窃读时作者的感受。

从这句中心句出发,再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划出文中最能体现作者窃读时的“快乐”“惧怕”的句子,在旁边写下批注,说说对这些句子的理解。

通过学生自主阅读,学生很快找到:“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这句话,我让学生说说你从这句话中可以体会到什么,抓住比喻的修辞手法和“贪婪”一词的贬义褒用,让学生领悟作者对知识的渴望,体会到作者以一个极其生动形象的比喻──将满怀读书渴望的“我”比作一匹饥饿的狼,一页页贪婪地阅读犹如饿狼进食。

写出了“我”强烈的求知欲,对读书的渴望。

围绕学生对“快乐”和“惧怕”的窃读感受,我继续引导学生找出相关句子并出示句子: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

”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学生读这句话后,抓住“皱起眉头”和“心里高兴”这两个词的对比,体会作者通过对发愁的表情和快乐的内心对比描写,趣味盎然地写出“我”为雨天能够有个充足的理由读书而高兴无比,更加表现出了“我”对读书的喜爱,让学生在作者如此矛盾的表现与内心碰撞中更加体会到作者这样做的目的原来是为了有一个充足的理由待在书店看书。

在作者终于如愿以偿读完书后,总会想起国文老师的话,让学生读一读并联系课文与生活实际,说说对“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的理解。

“吃饭长大”指的是身体的物质需要;“读书长大”则是指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成长。

让学生领悟到养成良好阅读习惯,不断汲取知识,不断成长的道理。

4、总结拓展延伸最后,我出示作者的相关资料,让学生读一读,在读中感悟到作者的成长与读书之间的关系,从而激发学生热爱读书,下定决心读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带领学生读课文后面的读书名言,回顾课文内容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的习惯。

课外拓展延伸,布置学生读一读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引向课外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以上过程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每个环节抓住重点语句,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以读感悟,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难点。

《窃读记》教学设计共荣小学杨雪娇学习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支撑、书柜、哎哟”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4.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5.通过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使读书真正进入学生的生活中。

学习重点抓住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一些表达方法。

学习准备课前搜集读书名言;制作由重点词句组成的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一、谈话导入大家喜欢读书吗?说一部你喜欢的书,并用一句话说说理由。

这篇课文的作者小时候也可喜欢读书了,大家和老师一起去看看林海音小时候是怎样读书的吧。

(板书课题)师:“窃读”是什么意思?“记”是什么意思二、品读书滋味,丰富阅读体验1、课件简介林海音生平2、初读课文,读准生字词。

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三、品读书滋味,感悟读书乐趣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自由读文,划出说明作者在窃读时候滋味的句子。

生:“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指名读: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3.默读课文,边读边画。

我们此时此刻无法亲身体会到窃读的滋味,但是,如果一篇文章写得好,就能让我们如临其境,就能和作者的情感一起跳动。

再去仔细的读读课文吧,这种窃读的滋味──我很快乐,也很惧怕。

你是从哪儿感受到快乐的滋味的?把描写作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画下来,多读一读。

结合画出的描写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来说说自己的体会。

生:“急匆匆地赶”,“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腋下钻过去”,“总算挤到里边来了”,“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急切地寻找”,“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心里却高兴地喊”,“依依不舍”……从这些词句中可以看出作者心里非常的高兴,特别想读书正好读到了书的高兴滋味。

“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

”作者什么也没吃,却咽了一口唾沫,说明她一定从书中收获了很多知识,心里非常高兴。

“我低着头走出书店,脚站得有些麻木,我却浑身轻松。

”身体上很疲惫了,她却感到浑身轻松,说明她读完书后非常的高兴和满足。

“我要把自己隐藏起来,有时我会贴在一个大人身边,仿佛我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儿。

”要想读书还得动一番心思,让人家看不出来,确实挺累。

还贴在一个大人身边,躲来躲去的,这种读书的滋味有些不好受。

(以上段落句子引导学生读出喜悦以及作者对知识的渴望。

)4、窃读时候惧怕的滋味描写有哪些?生:“我害怕被书店老板发现,每当我觉得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候,我会知趣地放下书走出去,再走进另一家。

一本书要到几家书店才能读完。

”作者读书,是在人多别人不注意她的时候窃读,(因为是窃读,所以当人少了,她就会丢下心爱的书转移到其它书店。

这种奔波的滋味也不好受。

)“我已饿得饥肠辘辘,那时我也不免要做白日梦……”作者读书,常常忍饥挨饿的。

“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撑着,有时又靠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

”从这些动作中可以看出,作者读书太累了,腰酸了,腿疼了,脚也麻了。

一直站两个多小时,收获很多,也付出很多。

……(引导学生体会窃读时候惧怕的内心感受,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和渴望)你体会到作者在窃读时候复杂的滋味了吗?看来,读书还真得要细读,遇到像这样的好书(指课本)得细细地去品读,才能读出书中的更多味道。

小组内分段朗读课文,各自说说自己读后的新滋味六、我的收获课外延伸学完《窃读记》有哪些收获?课下介绍一本你喜欢的书给你的同学,读过后互相交流感受。

《窃读记》教学反思共荣乡中心小学杨雪娇《窃读记》是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作品。

教学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一是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二是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作者通过动作和心理活动。

我抓住中心句“我恨快乐,也很害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引导学生去理解、体会这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滋味,将“窃读”滋味具体化的写法;三是让学生受到热爱读书的感染,激发阅读的兴趣。

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主要把握这几方面进行设计、组织教学的。

其中我通过引导学生品读文章词句理解文章内容,感受“窃读”滋味的动作心理描写及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并通过联系学生的实际进行拓展延伸,使学生受到了热爱读书的感染,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但学生只停留在了知道哪些是动作描写,哪些是心理描写,如何对人物进行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进行准确生动的心理描写,怎样将学到的描写方法学以致用,怎样迁移到学生的作文当中这一点感觉还是指导得不够到位,有的学生还是没有掌握这些描写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还缺乏对学生个性化的朗读的指导,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多加注意。

还有就是最后在总结课文的时候应该多进行拓展延伸,使学生的感情得到内化和升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