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相声--汇总.ppt 方便

相声--汇总.ppt 方便


• 包袱 • 曲艺术语。指相声、独脚戏、山东快 书等曲种中组织笑料的方法。一个笑料在 酝酿、组织时称“系包袱”,迸发时称 “抖包袱”。习惯上也将笑料称为“包 袱”。“包袱”一词是个形象化的比喻词, 它实际上指的是相声中喜剧性矛盾酝酿、 发展的一个过程。
• 著名相声艺术家马季在谈及相声的基本概念时指 出:“(相声)就是通过组织一系列特有的‘包袱’ 来使人发笑的艺术,这里所指的包袱是语言艺术 的包袱,这里所指的语言是包袱艺术的语言语言 ……、语言、包袱儿、笑声,可说是相声艺术的 三大要素,并且缺一不可。”(引自马季《卅年回 首一吐为快》载《曲艺》1987年第2期)在他列举 的三要素中,语言、笑声是其它一些喜剧艺术也 具有的,只有包袱才是相声艺术特有的。包袱在 相声艺术中处于最重要的地位。因此,对包袱的 内容和形式进行分析是我们研究相声艺术的关键。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相声道具
常用道具
●醒木:来自评书,经常在长篇单口相声中也会用到。
●折扇:在表演过程中可以虚拟为其他物品:刀枪棍 棒(《大保镖》)、笔(《杨乃武写状》)、鼓槌(《 口吐莲花》)等。 ●手绢:可以在化妆时作为道具使用,比如《学四省 》《武松打虎》《捉放曹》 ●桌子,传统相声中常用的道具。表演对口相声时为 逗哏站在桌外,捧哏站在桌子里边。表演柳活时则以 桌子区分前后台和上下场门。 ●御子:唱太平歌词时伴奏的乐器,一般是两个竹板。
相声的起源
北京
相声
• 相声,英文翻译crosstalk或comiccrosstalk,TALKSHOW脱口秀,或 CHINESECOMICDIALOUGE ,曲艺形式之一, 用诙谐的说话,尖酸、讥讽的嘲弄,以达 到惹人“大笑捧腹”而娱人的目的。它最 早形式是由“俳优”这种杂戏派生出来的。 在这些笑料中,艺人们往往寄托了对统治 者的嘲弄和鞭挞。
姜昆



姜昆,现任中国广播艺术团说唱团团长, 国家特一级演员中国著名的相声表演艺 术家,享受国务院专家津贴。 十六岁,在北京灯市口中学初三毕业后, 还没有拿到毕业证书,就赶上了文化大 革命。 中央电视台1983年的春节联欢晚会,选 中了他当主持人,并参加创作。自此, 他又开始了他艺术生涯的一个新的阶段。 十几年的连续参加,他奉献了中国人民 一个又一个精品相声:《错走了这一步 》、《老奶奶看排球》、《虎口遐想》、 《电梯风波》、《着急》、《学唱歌》、 《如此照相》、《妙趣网生》„„等等。 2003 年姜昆还被中国文联授予全国“得 意双馨”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他不但在相声界大 名鼎鼎,而且还在影 视界频频出现,在诗 书界崭露头角,他还 是雅典奥运会的火炬 手。他艺德双馨,对 他的老搭档李文华等 情深意长,也被曲艺 界传为佳话。
相声名家

李金斗


李金斗,1947年出生,北京人。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国家一 级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中华相声学会常务理,北京大 学中文系讲师。 李金斗博采广收各相声名家的表演艺术特长,集北京的清雅, 天津的火爆,东北的粗犷于一身,从而形成自己独具的艺术风 格。他把说、学、逗、唱巧妙的结合起来,同时又继承和发展 了传统相声的技巧并运用到现实相声表演之中,从而达到了帅、 卖、脆、快。 多次在全国相声大赛中获金奖,并在全国首届“侯宝林金像奖” 电视大赛中,荣获“侯宝林金像奖”,被评为全国当代最受观 众欢迎的八大相声演员之一。他倡导发起的“北京周末相声俱 乐部”,是北京演出市场上的“名牌标志”。受到北京市民的 挚爱。
• 按内容功能分类,可分为: • ●讽刺型相声:可以讽刺自己或者别人,如 侯宝林的《夜行记》(讽刺不遵守交通规则的 人)、姜昆的《如此照相》(讽刺文革时期的社 会现象) • ●歌颂型相声:主要在中国大陆,通常要配 合政府的方针、政策。如马季的《新〈桃花源记 〉》(歌颂社会主义新农村)、侯耀文的《京九 演义》(歌颂京九铁路的建设者)。 • ●娱乐型相声:《说方言》、《爱情歌曲》 之类
古典的招牌,红木 的门面,原木的桌椅, 两层的茶座,巨大的戏 台,这就是天桥乐茶园。 天桥乐茶园由史建于 1933年的天乐戏院改 建而成。建筑面积 1300平方米,可同时 接待200名观众。 演出内容:京剧, 硬气功,杂技,古彩戏 法,双簧,变脸,市井 叫卖,摔跤。
相声的分类
• 相声按演员人数分可分为: • ●单口相声 • 相声《如此照相》 • 长篇单口相声,通常分为数次表演,类似于评书, 但更多注重笑料。 • ●对口相声,演员人数为2人 • 男女相声,对口相声的一种,演员为一捧一逗 • ●群口相声,演员人数在2人以上
• 术语

• • • •

• •
即逗出令人 发笑的效果,代指为负责逗哏的演员 ●捧哏:演出时配合“逗哏”叙述故事情节的演员。 ●包袱:相声中的笑料 ●柳活:以学唱(戏剧)为主的相声 ●腿子活:在相声表演中,演员为表演戏剧,带点小 化妆,分包 赶角,进入角色来表演,之后还要退出来叙 事的段子。 ●贯口(活):大段连贯且富于节奏性的台词,以《 大保镖》和 《文章会》为典型,相声行内有“文怕 《文章会》,武怕《大保镖》”。 ●怯口活(怯口):运用方言或外语表演,如:豆腐 堂会、山西家信等。 ●现挂(砸挂,抓哏):现场抓紧取题材引起笑声

难 忘 经 典



别说啦!干吗呢你们?五官全长我脑袋上 头,都得听我的!五官分工不一样,得互相支 持,互相帮助,团结起来才能干出点事儿来呀? 照你们这样,自己强调自己重要,不要你们啦! 走!走!回来!我反应过来了,你们要一走, 我脑袋成鸭蛋了 ——《五官争功》 西郊奶牛场那个牛哇,不下奶了。后来把 您给找去了,你是风尘仆仆,不顾疲劳,对着 奶牛您就吹上啦!(吹上啦?)您就说上啦!说了 一段相声,感动得那牛啊,顺着眼睛往外流牛 奶呀!——《吹牛》 我的贡献就小吗?(怎么了?)没功劳我有苦 劳,没苦劳我有疲劳,没疲劳我还有牢骚呢。 ——《特种病》 三天演完了,第四天我坐火车回来,刚要 上火车,经理跑到车站来了:“老马,那碗面 条批下来了!”——《多层饭店》
相声的起源
• 相声起源于北京,流行于全国各地。 一般认为于清咸丰、同治年间形成。 是以说笑话或滑稽问答引起观众发笑 的曲艺形式。它是由宋代的“像生” 演变而来的。到了晚清年代,相声就 形成了现代的特色和风格。主要用北 京话讲,各地也有以当地方言说的 “方言相声”。
相声的演变
• 相声一词,古作像生,原指摹拟别人 的言行,后发展成为象声。象声又称 隔壁象声,明朝即已盛行。相声起源 于华北地区的民间说唱曲艺,在明朝 即已盛行。经清朝时期的发展直至民 国初年,象声逐渐从一个人摹拟口技 发展成为单口笑话,名称也就随之转 变为相声。
北 京 相 声 名 家
相声名家---马季


马季,原名马树槐,著名表演艺术家、相声大师。少年时在上 海为学徒工。 新中国建立后在北京新华书店工作,业余表演相声。1956年 调中央广播说唱团。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华全国青 年联合会第三、四、五届委员会常务委员,第五届政协委员, 中国曲协常务理事,中央广播文工团说唱团团长等职。是中 国广播艺术团说唱团相声演员。
●逗哏:“哏”指滑稽、逗人发笑的话或表情。逗哏
谢谢欣赏
马季作品完全拥有超越时代的独 立价值,他的幽默方式嫁接在任何题 材上都可以成活。真正的艺术可以独 立于时代,而其独立性也就在于对时 代的记录。 鉴于马季对中国新时期相声做出 的卓越贡献,中国曲艺家协会拟授予 马季先生“人民曲艺家”称号。现在 就让他去相声艺术的陵园当守护人吧, 没有人敢去那里磨灭他的名字。
相关知识
• 说学逗唱 • 曲艺术语。相声传统的四种基本艺术手段。 “说”是叙说笑话和打灯谜、绕口令等;“学” 是模仿各种鸟兽叫声、叫卖声、唱腔和各种人物 风貌、语言等;“逗”是互相抓哏逗笑;“唱” 相声的本工唱是指太平歌词。由于某些关系,过 去电视上表演的相声都把所有的歌唱类归于唱中, 这是不对的。只要太平歌词是唱,其他的都为学。 相声中,常有偏重运用其中一、二种手段的节目, 比如《改行》、《戏剧与方言》偏重于“学”和 “唱”,《八扇屏》、《春灯谜》以“说、逗” 为主。演员也往往以其善于运用某一些手段而形 成不同的风格。
李菁,是一名中国曲艺、相声演 员,北京人,德云社创办人之一。 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工商管理专业。 擅长京东大鼓和双簧,是师胜杰 第十三位弟子。经常上演的曲目有 《雌雄剑》、《武松打店》,相声 《学四相》、《汾河湾》等。在 “2005年北京相声小品大赛”中与 何云伟合作凭借《我要幸福》一举 夺得相声专业组一等奖2007年29岁 的李菁掀起京城相声热。 现为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中国 快板艺术委员会委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