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地研究与定性资料分析
(三)结构观察与无结构观察 1.结构观察:按一定程序、采用明确观察提纲或记录表格 进行的观察 e.g.书店观察表
2.无结构观察 无固定的观察内容,但有一个总的观察目的和要求,或 一个大致范围,到现场根据具体情况有选择地进行观察。 优点:比较灵活、适应性强、简单易行 缺点:所的材料零散不易分析,无法进行定量分析 多采用参与观察方式
(四)访问记录
1.当场记录:边访问边记录 要求:速度快、动作小、在抬头提问插话 与低头记录间自然转换 2.事后记录 优点:可以不破坏与被访者间的互动 缺点:有时会遗1.适合于文化、情感、现象发展变化过程 等问题的研究 2.效度高 3.方式更灵活 (研究中可随时修改研究目标和设计)
3.与被观察者的关系 首先要建立信任关系被接纳 其次要明确观察和被观察的关系,尽量改变自己融 入到对方环境中去,而不是改变对象,避免对被观察者带来 任何变化
4.角色转变过程
(1)观察初期,转变角色,融入环境 (2)分析、解释阶段,要从环境中跳出来,回到局外人 的角度以研究的角色客观中立地做出分析和解释
§2 观察法
一、观察的概念及类型 科学观察:带着明确的目的,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 去直接、有针对性地了解正在发生、发展和变化的现象。
二、观察的分类
(一)实验室观察与实地观察
1.实验室观察
2.实地观察
(二)局外观察与参与观察 1.局外观察 non-participant: 观察者处于被观察群体或对象之外,不参与其活动,尽 可能不对群体或环境产生影响 常采用隐蔽观察 2.参与观察:
缺点: 1.概括性差,结论难以推广到更大的范围常只适用于某些 特定背景 《中镇》 ——林德的经典社区研究成果《中镇:现代美 国文化研究》与《转变中的中镇》 《街角社会》 《村庄的再造——一个超级村庄的社会变迁》折晓叶
2.信度低。主观理解零散资料,难以检验其信度,难重复 研究 3.对研究对象的影响 4.所需时间长 5.伦理问题(尤其是隐蔽观察)
二、访问的程序
(一)访问准备 1.确定访谈主题、制定访谈提纲 2. 了解被访人及其所在社区的特征
品
3.确定被访者及访问时间和地点 4.准备工具:介绍信、笔纸、地图、照相机、录音机、礼
(二)进入访问
1.顺利接近被访者 2.采用合适的提问方式
(三)访问控制
1.题目转换 2.对问题的追问 “您讲的这个是什么意思” “你说的这个我还不太懂” 3.合适的发问和插话
2.完全的参与者(隐蔽观察者) 隐蔽真实身份,以观察群体成员的虚伪身份参与观察, 被观察者只知道他是参与者而不知道是观察者。
(二)参与观察的主要问题
1.观察内容: (1)现场的情境 (2)观察对象的角色、地位、身份、数量及相互间的关 系等 (3)人们行动及其目的、动机、态度
2.观察的时间、地点 一般要求深入当地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观察;事件观 察要抓住事件发生最佳时间
三、定性资料分析的方法
(1)举例说明法:用经验证据说明某种理论 e.g.严景耀,1986, 《中国的犯罪问题与社会变迁的关系》, 北京大学出版社
(2)比较分析法
一致性比较法 差异性比较 《外来青少年与当地青少年团伙犯罪的比较》 《中国东部九个超大城市的比较研究》
(3)流程图方法 以历史和现时发展过程为标准,对定性资料进行描述。
三、参与观察
研究者深入到对象的生活背景中,实际参与其日常 生活过程进行的观察 多采用无结构观察的形式 目的:全面深入地描述某一特定的文化现象 要求:研究人员要努力忘记自己的文化,试图在当地的 文化环境中再社会化 B.Malinowski 《西太平洋的航海者》
究
(一)观察者的角色 1.作为观察者的参与者 以公开的研究者的身份参与到研究群体中进行观察和研
第九章 实地研究与资料分析
第九章 实地研究与资料分析
§1 概念及研究过程 §2 观察法 §3 访谈法 §4 定性资料分析
§1 概念及研究过程
一、实地研究的概念 field research (一)定义 是一种深入到研究现象的生活背景中,以参与观察和 非结构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 来理解和解释现象的社会研究方式。
1. 基本过程 初步浏览,熟悉、审核资料 阅读编码(资料整理阶段) 仔细阅读,对资料进行分类、编码 选择分类标准很关键,要反映社会现象的基本类型,反 映总体的内部结构 分析抽象
2. 编码
斯特劳斯 定义三种编码类型 (一)开放式编码 目标:从具体资料中寻找抽象概念,并对其配以标签 方法:以开放心态,不断为资料中呈现出的各种主题分 配编码标签
(二)特点 1.来源于人类学,主要用来研究异族文化及原始部落群体、 少数民族群体; 2.收集资料的主要方式是观察和访谈; 3.是一种定性研究方式(理解、体验); 4.一般没有研究假设,而是从观察分析入手,依靠归纳概 括实现理论构建。
二、实地研究的过程
(一)选择研究背景(实地) 原则:选择既与主题密切相关,又容易进入、容易观察 的背景 (二)获准进入 (三)取得信任和建立友善关系 (四)记录
§3 访谈法
访问法
一、无结构式访谈含义及分类
(一)含义:由访谈员与被访者围绕一定主题或范围进 行自由交谈。 优点:弹性大,灵活性强; 深入细致 缺点:对访问员要求高; 所获资料零散繁杂难以分析; 耗时长、工作量大,无法做大规模调查
(二)分类 1.正式访谈与非正式访谈: 2.直接访问与间接访问 3.个别访谈与集体访谈:
(二)轴心式编码
更注重主题而非资料,以关键概念为轴心,着重发现和 建立类别之间的各种联系
(三)选择式编码
有选择地查找那些说明主题的个案,并对资料进行 比较和对照,在众多主题中找到一个可以统领其他相关主题 的核心主题,较合适建立“扎根理论”。
3. 分析抽象
从资料中归纳或抽象出解释和说明现象的主要变量(概 念)、关系和模式 e.g.关系资本与地位获得、失范型自杀
§4 定性资料分析
一、概述 二、定性资料分析的过程 三、定性资料分析的方法
一、概述
1. 定性资料的含义 研究者从实地研究中所得到的各种以文字、符号表示的 观察记录、访谈笔记,以及其他类似的记录材料。
2. 定性资料分析的目标与任务
描述社会现象 对经验现象进行概括,提出尝试性理论解释
二、定性资料分析的过程